认知语法论文_芦晓莉,刘宇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语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语法,基线,动词,习语,量词,结构。

认知语法论文文献综述

芦晓莉,刘宇红[1](2019)在《汉英隐转喻习语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语法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法中的识解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汉英隐转喻习语背后的认知规律和异同点。聚焦、突显、视角和详略度这四种识解方式单独或交叉作用于汉英隐转喻习语的理解,能够认识到在相同的识解方式下,汉英隐转喻习语表现为形义完全对称和义对称形不对称两种形式;在不同的识解方式下,汉英隐转喻习语则表现为四种不对称形式。同时,四种识解方式在习语中往往以特定的词项形式出现,这使习语更加具有"可分析性"。这种特定词项所体现的"字面突显义"对汉英习语在线加工的实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汉英互译等领域也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贾光茂[2](2019)在《认知语法视角下外语能力框架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外语能力框架通常将外语能力分解成语法、语用、策略等组成部分,不完全符合外语使用的实际过程。本文尝试从认知语法角度重构外语能力框架,认为外语能力体现了通用认知能力,特别是从不同维度进行识解的能力。识解机制可以将传统框架中各种能力要素统一起来,符合语言使用动态、整体的特征。本框架旨在解决语言知识和运用之间的矛盾,为系统分析外语不地道现象的产生原因与打造高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高航[3](2019)在《现代汉语回指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认知语法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的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但是,这一认识并没有理论上的根据,也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本文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1,351个单音节动词,结果发现许多单音节动词在回指构式中可以发生名词化。这些主要是作为动词范畴典型成员的动作动词,其名词化的功能在于实现动作的指称。这一发现可以在认知语法框架中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翼[4](2019)在《汉英无空位关系结构:基于认知语法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英语的无空位关系结构在主从句语序、使用范围和语义解读等方面存在差异。认知语法的基线/加工模式可以为汉英无空位关系结构提供统一的解释。在汉语中,无空位从句的概念语义构成基线,中心语触发针对基线的加工操作;在英语中,主句的概念语义构成基线,加工依赖于主从句之间的语义关联。基线/加工模式的差异形成了主从句不同的概念结构,并透视了两种语言可能具有的本质差异。(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斌,韩炫[5](2019)在《认知语法视角下的颜色词研究:以英语战争诗语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意象在给黑白的字里行间增添色彩的同时,往往蕴含丰富寓意,是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基于自建英语战争诗语料库,文章借助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对颜色词相关的语法转喻、隐喻现象进行研究发现:1)不同词性颜色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同形词之间的互相转化是颜色词转喻的一个方面; 2)英语战争诗中存在实物转喻颜色特征、颜色特征转喻实物、颜色转喻人类情感等转喻现象; 3)颜色词主要通过定冠词+颜色词(1<x<3)构式和IN+颜色词构式衍生出来的无定冠词惯用搭配两种机制转喻指称客观存在; 4)英语战争诗中存在容器、空间以及路径—目标图式隐喻; 5)颜色词内部各组成成分、颜色词与其外部修饰词及被修饰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存伟,刘辰诞[6](2019)在《认知语法基线/阐释理论框架下的语言结构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基线/阐释理论框架下的英语限定词、时态、情态、语态、体态、归一性和小句等结构系统及其功能研究,深入考察了认知语法的语言系统观和层次观。我们认为,从早期研究看,认知语法在语言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研究方面存在不足,但在后期和当前研究中,语言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成为了认知语法的核心课题,相关论述填补了前期研究的漏洞,因此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认知语法理论。(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欣婷,邓云华[7](2019)在《基于认知语法的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被动语态语义实质的施动性,从构式语义以及句法特征上分析被动语态。同时,从Langcker的识解理论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被动语态的认知机制。通过对被动语态的限制因素的分析,厘清被动语态的组成部分,为被动语态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新视角。(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高航[8](2019)在《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功能在于对动作进行指称。另一种指称策略是使用动量词,包括专用动量词中的"下"和借用动量词中的器官量词、工具量词。由于动量词的广泛使用,名物化的指称策略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9年04期)

陈晓燕[9](2019)在《认知语法的“叁观”及其语义描写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是在批判生成语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致力于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结构做出充分的描写和合理的解释。认知语法的认知观、语法观和语义观代表了认知语法的总体特征和整体导向,概念内容和识解是认知语法的语义描写工具。探究认知语法认知观、语法观、语义观及语义描写工具为我们把握认知语法的全貌提供了重要前提。(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海君,杨伟超[10](2019)在《认知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内外模因论和认知语法化研究成果来看,语言的模因与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知隐喻是模因运作的机制。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语言模因研究,为探索语言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认知语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外语能力框架通常将外语能力分解成语法、语用、策略等组成部分,不完全符合外语使用的实际过程。本文尝试从认知语法角度重构外语能力框架,认为外语能力体现了通用认知能力,特别是从不同维度进行识解的能力。识解机制可以将传统框架中各种能力要素统一起来,符合语言使用动态、整体的特征。本框架旨在解决语言知识和运用之间的矛盾,为系统分析外语不地道现象的产生原因与打造高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提供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语法论文参考文献

[1].芦晓莉,刘宇红.汉英隐转喻习语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语法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贾光茂.认知语法视角下外语能力框架的重构[J].外语研究.2019

[3].高航.现代汉语回指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认知语法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4].张翼.汉英无空位关系结构:基于认知语法的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5].王斌,韩炫.认知语法视角下的颜色词研究:以英语战争诗语料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6].刘存伟,刘辰诞.认知语法基线/阐释理论框架下的语言结构及其功能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7].刘欣婷,邓云华.基于认知语法的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高航.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J].汉语学习.2019

[9].陈晓燕.认知语法的“叁观”及其语义描写工具[J].宜春学院学报.2019

[10].陈海君,杨伟超.认知语法化视角下的模因论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本章简要介绍了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认知语法关照下英语形容词句式...认知语法关照下英语形容词句式...象征单位模式(左)及其同用法事件(右)的...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表量结构...认知语法下的语言结构

标签:;  ;  ;  ;  ;  ;  ;  

认知语法论文_芦晓莉,刘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