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论文_宋立东,陈秀丽,吴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吉林西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吉林,西部,吉林省,机制,盐碱地,病虫害,苏打。

吉林西部论文文献综述

宋立东,陈秀丽,吴峰[1](2019)在《吉林西部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病害是吉林西部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单一的防治措施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按照生育时期,采取综合的、及时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当地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时期和方法进行了细致阐述,希望对于读者有益。(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陈淑华,王漫,徐云彪,冷志巍,梁云和[2](2019)在《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区枸杞栽培生长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栽培的5个枸杞品种进行调查并测定其成活率、株高、分枝数和株产量,结果表明:宁杞7号生长表现最佳。(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王列,李静,钟宁[3](2019)在《吉林西部地区龙葵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葵果具有很高的药食两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开发和利用市场愈加广阔。在吉林西部地区采用人工种植,利用充足的自然资源,可生产出优质高产的龙葵果。本文把该项技术要点归纳总结,以便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9年09期)

吴阳,王灵芝,李淑杰,程子朗,鹿捷鸣[4](2019)在《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西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证耕地数量及质量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吉林西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为同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必要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笔者借助ArcGIS平台、SPS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采用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1995—2015年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0年、2005—2015年以退耕还草(20. 1%和7. 4%)、还林(4. 25%和9. 25%)为主,景观破碎化加剧,交通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 2000—2005年以开垦草地(20. 32%)、林地(7. 29%)为耕地以及开发未利用地为主,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1995—2015年间的耕地转建设用地均与城镇化水平和交通条件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林德才,刘洋,梁卫东[5](2019)在《吉林西部供水工程雨洪资源利用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吉林西部地区缺水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工程供水对象为吉林西部的农村生态,主要是天然湖泡和湿地补水。结合周边松花江、嫩江、洮儿河和霍林河来水特性和洪水特点,拟订不同的引洪条件和引洪方案,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推荐引洪方案和相应的引洪判别条件,并对引洪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提出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主要调度运行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7期)

刘晓亮,侯立刚,齐春艳,刘亮,马巍[6](2019)在《吉林西部稻区分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品种吉粳809和吉粳88为材料,开展分期收获试验,测定稻米品质相关指标,研究分期收获对各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各品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吉粳809在9月20日收获,其整精米率可以达到70%以上,垩白粒率较低。吉粳88在9月20日收获整精米率最高,为73.4%,晚收获5~10 d,垩白粒率增加,垩白度变化较小,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岳龙,肖凤祥,吕迪平[7](2019)在《吉林西部湿地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吉林西部湿地的自然状况和利用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不同区域,不同湿地的发展提供借见。(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莉[8](2019)在《吉林西部生态农业发展路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吉林西部生态农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吉林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希望走出一条具有吉林西部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16期)

蔡宝峰[9](2019)在《吉林西部地区河湖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议题。本文以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为案例,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念,围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指标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模型的构建,既完善了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又实现了多情景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的最大化,为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河湖连通生态补水优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原理及项目区域湖泡、湿地的特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完善并构建了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引、补水方案优化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2)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上,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性优化模型。与基础方案相比,枯水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了3.37%,平水年和丰水年增加了23.41%和74.49%,说明所建模型可为管理者制定项目地区引、补水优化调整方案提供理论支撑。(3)在确定性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研究区内的降水分布特点和生态需水量要求变化的随机性,采用双边随机约束规划方法,构建基于双边机会约束随机规划的河湖连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优化模型。模型均较确定性模型优化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有所上升,可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4)在双边机会约束整数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规划方法,构建基于模糊-双边机会约束随机规划的河湖连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优化模型,优化方案在满足区域生态需水的基础上提高了洪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了对常态补水的需求,为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引、补水方案以及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5)在以吉林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最大为目标,模糊-双边机会约束随机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洪水资源的随机不确定性特征,构建基于模糊-两阶段-双边机会约束随机规划的河湖连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优化模型,模型求解获得了优于两种极端情形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对各湖泡的功能区域引、补水方案。综上,本研究首先阐明了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优化的必要性,同时兼顾地区发展规划要求等参数的多重不确定因素,结合不确定优化理论方法,深入开展了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研究,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星[10](2019)在《藜麦在吉林西部的适应性及饲用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由于藜麦丰富的营养品质和对环境较强的适应性为人类所熟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引种种植。全球藜麦的种质资源丰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很大,所以进行引种时要充分考虑到藜麦品种在引入地区的适应性,筛选适合引入的品种才能为未来藜麦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优质牧草短缺,除了收获藜麦的籽粒以外,研究藜麦的饲用价值将其作为新型牧草进行产业开发,是基于我国现在优质牧草短缺的现实要求。本试验从国内外搜集到15个藜麦品种(品系)于吉林西部,通过种植并监测藜麦的生育期,及后期的籽粒形成情况,来探究藜麦在吉林西部的适应性。同时测定开花期、灌浆期、完熟期的相关农艺性状来研究影响藜麦籽粒产量和牧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取样测定藜麦植株在开花期和灌浆期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可溶性糖等指标并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燕麦(Avena sativa L.)做对比进行藜麦的饲用潜力研究。具体的试验结果及结论如下:(1)15个藜麦品种(品系)进行试验种植结果显示,这些藜麦均能在吉林西部成活,株高可达到正常的高度并且能适时开花,总生育期95-150天。除国外引进品种Panallipa由于生育期太长,当地气候条件无法满足其籽粒形成,导致几乎绝产以外,其他14种藜麦都能正常收获籽粒。在吉林西部推广种植藜麦是可行的,但是引种之前最好进行试验种植。(2)测试藜麦的籽粒产量在108.3 kg/hm2-1837.35 kg/hm2之间,产量最高的品种是Painbon,显着高于其他藜麦,籽粒产量较高的藜麦还有ZL06、ZL01和ZL02等,若想在吉林西部以收获籽粒为目的推广种植藜麦建议种植以上品种(品系)。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主穗长和主穗茎粗呈显着的负相关,田间试验发现植株倒伏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枝数较多,主穗较短,株高适中的藜麦品种(品系)可能会获得高产。(3)藜麦在开花期刈割测得大部分藜麦品种的牧草产量达到了3000 kg/hm2以上,藜麦ZL03和ZQ1的牧草产量最高达到5000 kg/hm2以上。相关性分析显示,牧草产量与茎粗和分枝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和鲜干比呈极显着的负相关,田间试验发现倒伏会使牧草产量降低,因此在选择牧草产量较高的藜麦品种(品系)时建议选择分枝多、茎秆粗、株高适中的藜麦。对藜麦进行饲用潜力研究,显示藜麦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着低于紫花苜蓿、燕麦和羊草,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这叁种牧草,达到了20%以上,并且藜麦植株中存在的少量皂苷对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起到调节作用。综上,藜麦牧草产量高且品质较好,可以作为牧草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吉林西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栽培的5个枸杞品种进行调查并测定其成活率、株高、分枝数和株产量,结果表明:宁杞7号生长表现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吉林西部论文参考文献

[1].宋立东,陈秀丽,吴峰.吉林西部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2].陈淑华,王漫,徐云彪,冷志巍,梁云和.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区枸杞栽培生长表现[J].吉林林业科技.2019

[3].王列,李静,钟宁.吉林西部地区龙葵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

[4].吴阳,王灵芝,李淑杰,程子朗,鹿捷鸣.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J].世界地质.2019

[5].林德才,刘洋,梁卫东.吉林西部供水工程雨洪资源利用方案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6].刘晓亮,侯立刚,齐春艳,刘亮,马巍.吉林西部稻区分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9

[7].岳龙,肖凤祥,吕迪平.吉林西部湿地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9

[8].张莉.吉林西部生态农业发展路径解析[J].中国市场.2019

[9].蔡宝峰.吉林西部地区河湖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李星.藜麦在吉林西部的适应性及饲用潜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水文地质分区图研究区空间离散图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灌区位置图技术路线图研究区河流、湖泊分布图不同构造单元的新生代地层对比图(王...

标签:;  ;  ;  ;  ;  ;  ;  

吉林西部论文_宋立东,陈秀丽,吴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