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态系统论文_刘文澜,聂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组织,词表,产学研,生态学,科技人才,军民。

组织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澜,聂风华[1](2019)在《MIT多组织、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创新范式转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大学的功能、概念与内涵也随之演进和拓展。在过去的40年间,美国高校逐步发展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的重要抓手,成功实现大学资源与政府、产业、资本界的高效互动。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梳理其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包括协同组织模式、创新资助模式、产业联合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从中探析美国大学的产学研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2](2019)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打造良好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并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是科研单位保持强势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因、动力、演化过程及特点的研究表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自组织特征,内部动力是演化的决定性力量,管理部门应尊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从创造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导有利于变革的涨落发生、处理好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的关系等方面推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常春,杨婧,李永泽[3](2019)在《知识组织生态系统构架形成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引进到知识组织系统研究中,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组织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中,生物个体与概念实例对应,物种种群与概念对应,生物群落与词表对应,生物环境与文献环境对应,在结构和功能完整一致对应基础上,研究知识组织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结果/结论]分概念实例、概念种群、概念群落(词表)和生态系统4个层面,细化和完善知识组织生态系统构架,分析总结各个层面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9年07期)

周叶,黄虹斌[4](2019)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及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系统演化角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构建、发展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升我国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自组织演化和熵变理论引入创新生态系统,分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以及其自组织演化特征和条件,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熵变分析,构建熵变模型,针对不同演化阶段和路径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性和非平衡态是该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前提,非线性机制和随机涨落属性对推动其演化起关键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是通过负熵的不断增加来抵御自身演化带来的正熵,以此来稳定整个系统。在不同演化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来保持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产业的有序化发展。(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李平,杨政银,胡华[5](2019)在《“万联网”与多智生态系统:未来商业模式与组织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万联网"必定成为未来组织的生态基础,其技术功能超越今天的水电管网,其社会功能超越目前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是连接物与人、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孪生界面,连同最新科技成果,共同塑造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多智生态。为了迎接这一未来,我们应该在发展新兴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管理范式"——以万物互联+多智共生为两大维度,并包含生态商业模式与生态组织架构两大具体内容。(本文来源于《清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庞娟,李磊,文苏丽[6](2019)在《生态系统组织模式在美国国防项目科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DARPA启动进攻性集群战术(OFFSET)项目的第叁次冲刺。OFFSET项目是美国着眼未来作战非对称优势需求,全面推进"分布式""蜂群"作战能力快速形成的关键项目。在OFFSET项目中,DARPA创新性地建立集群开发生态系统组织模式,特别是采取自顶向下的作战需求推(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袁毛宁,刘焱序,王曼,田璐,彭建[7](2019)在《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的广州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态系统保障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可以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监测指标。本研究以"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为评估框架,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单元、基于二级地类对广州市2000、2005、2010、2015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健康"、"较健康"的乡镇(街道)数量占比不到1/5,市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不容乐观; 2000—2015年,近3/4的乡镇(街道)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未改变,"显着增强"、"显着减弱"的乡镇(街道)均只占1%,"增强"、"减弱"的乡镇(街道)则分别占5%、20%;从因子主导性来看,研究时段内无因子主导乡镇(街道)的数量基本不变,单因子、双因子主导的显着增加,叁因子、四因子主导的趋于减少;整体而言,2000—2015年广州市生态系统活力有所提升但恢复力明显下降,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冯南平,管玉婷[8](2018)在《技术创新对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组织规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的特点,将技术创新因子引入logistic模型,对系统内军工和民口两类组织的共生演化进行仿真建模,旨在探究不同共生模式下,军工组织和民口组织组织规模的增长特点,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对两类组织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军工组织和民口组织组织规模的变化受共生模式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是军民组织合作发展的核心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3)

向武,黄成兵[9](2018)在《自组织环境下的创业生态系统协同演进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及其不足。在充分认识协同学基本原理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协同学与创业生态系统发展行为相结合,并以科技创业生态系统为例,对当前创业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动力要素构成及需求的资源供给机制,得出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由条件保障系统、科技支撑系统、金融服务系统、叁方服务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最后,通过对系统和子系统参量的分析,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优化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18期)

邵云飞,霍丽莎[10](2018)在《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实现机制——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适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研究忽视了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讨突破性技术难以实现商业化、出现"峡谷"期的原因。本文基于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适配视角,以阿里云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实现机制,深入剖析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如何在突破性创新不同阶段进行动态适配,从而打开企业突破性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黑箱"。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路径分为"夭折"式、非线性演进式和"峡谷"跨越式;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实现机制为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间的动态适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投资和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组织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打造良好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并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是科研单位保持强势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因、动力、演化过程及特点的研究表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自组织特征,内部动力是演化的决定性力量,管理部门应尊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从创造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导有利于变革的涨落发生、处理好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的关系等方面推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澜,聂风华.MIT多组织、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

[2].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常春,杨婧,李永泽.知识组织生态系统构架形成与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9

[4].周叶,黄虹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及路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

[5].李平,杨政银,胡华.“万联网”与多智生态系统:未来商业模式与组织架构[J].清华管理评论.2019

[6].庞娟,李磊,文苏丽.生态系统组织模式在美国国防项目科研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工业.2019

[7].袁毛宁,刘焱序,王曼,田璐,彭建.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的广州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J].生态学杂志.2019

[8].冯南平,管玉婷.技术创新对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组织规模的影响研究[C].第十叁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8

[9].向武,黄成兵.自组织环境下的创业生态系统协同演进优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

[10].邵云飞,霍丽莎.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实现机制——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适配视角[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8

论文知识图

后河流域生态系统各状态指标变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途径示意图胶州湾调查站位分布图产业组织生态系统框架图组织生态系统示例澳大利亚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标签:;  ;  ;  ;  ;  ;  ;  

组织生态系统论文_刘文澜,聂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