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电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绕线架,壳体上设有安装孔,绕线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安装于安装孔中;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螺纹,安装柱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壳体上设有第一止回部,绕线架上设有第二止回部,沿旋松安装柱的方向,第二止回部与第一止回部抵接;沿第一方向,绕线架与壳体抵接,第一方向为安装柱装入安装孔的轴线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电器包括前述的壳体组件。绕线架与壳体的稳定可靠安装,绕线架与壳体的安装过程只需插入和旋紧两步,不采用螺钉等额外连接件,安装过程简洁,结构简单。

主设计要求

1.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绕线架,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绕线架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安装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止回部,所述绕线架上设有第二止回部,沿旋松所述安装柱的方向,所述第二止回部与所述第一止回部抵接;沿第一方向,所述绕线架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安装柱装入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方向。

设计方案

1.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绕线架,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绕线架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安装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止回部,所述绕线架上设有第二止回部,沿旋松所述安装柱的方向,所述第二止回部与所述第一止回部抵接;

沿第一方向,所述绕线架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安装柱装入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弧段区域和第二弧段区域,所述第一螺纹仅设于所述第一弧段区域上;所述安装柱的柱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三弧段区域和第四弧段区域,所述第二螺纹仅设于所述第三弧段区域上;

所述第一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所述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所述第三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所述第二弧段区域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两个圆心角不大于90°的所述第一弧段区域内,两个所述第一弧段区域相对,所述第二螺纹分布于所述安装柱的柱壁上两个圆心角不大于90°的第三弧段区域内,两个所述第三弧段区域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止回部位于所述第三弧段区域对应的圆心角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回部为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旋松所述安装柱的方向,所述第一止回部的后侧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二止回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旋紧所述安装柱的方向,所述第一止回部的后侧具有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止回部从所述安装柱的前侧端面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安装孔具有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小径段位于所述大径段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方;

所述第一螺纹设于所述大径段,所述第一止回部设于所述小径段;或所述第一螺纹设于所述小径段,所述第一止回部设于所述大径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止回部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二止回部沿所述安装柱的周向分布;

所述第一止回部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止回部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分布;

各所述第一止回部与各所述第二止回部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止回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止回部相对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架具有第一端面,所述安装柱从所述第一端面凸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设有两个,所述绕线架设有两个,所述绕线架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架还具有绕线柱和挡线板,沿所述安装柱的轴线方向,所述安装柱、所述绕线柱及所述挡线板依次连接,所述绕线柱及所述挡线板露于所述壳体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线板呈长条板状,沿所述挡线板的长度方向,所述挡线板的一端与所述绕线柱固定连接,所述挡线板的另外一端为自由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柱与挡线板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加强筋。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挡线板的自由端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绕线柱的背离另一所述绕线架的一侧。

18.电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器通常都具有电源线,电源线在未与插线板连接时需要整理收放在电器上,为了便于收放电源线,现有技术在电器壳体上设置两个绕线架,并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架上。

然而,现有技术的绕线架与电器壳体的安装配合往往采用螺钉等进行紧固,安装过程复杂,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可靠的绕线架的壳体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绕线架,壳体上设有安装孔,绕线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安装于安装孔中;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螺纹,安装柱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壳体上设有第一止回部,绕线架上设有第二止回部,沿旋松安装柱的方向,第二止回部与第一止回部抵接;沿第一方向,绕线架与壳体抵接,第一方向为安装柱装入安装孔的轴线方向。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壳体组件的设置和结构设计,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使得绕线架不能沿安装孔的轴向窜动;通过第一止回部与第二止回部的抵接,使得安装柱不能回旋脱离安装孔;通过绕线架与壳体的沿第一方向的抵接,使得绕线架与壳体安装完成后,安装柱不会向旋紧的方向继续转动,实现绕线架与壳体的稳定可靠安装;此外,绕线架与壳体的安装过程只需插入和旋紧两步,不采用螺钉等额外连接件,安装过程简洁,结构简单。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安装孔的孔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第一弧段区域和第二弧段区域,第一螺纹设于第一弧段区域上;安装柱的柱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三弧段区域和第四弧段区域,第二螺纹设于第三弧段区域上;沿第一方向,第一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第三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第二弧段区域的圆心角。

由上可见,这样在绕线架与壳体配合安装时,第二螺纹能够从第二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通过,第一螺纹能够从第四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通过,并且只需旋动至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配合便能实现绕线架与壳体的配合安装,旋动角度不大于180°,进一步有利于简化绕线架与壳体的配合安装过程。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螺纹分布于安装孔的孔壁上两个圆心角不大于90°的第一弧段区域内,两个第一弧段区域相对,第二螺纹分布于安装柱的柱壁上两个圆心角不大于90°的第三弧段区域内,两个第三弧段区域相对。

由上可见,这样安装柱在插入安装孔后,旋转90°便能完成壳体与绕线架的配合安装。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止回部位于第三弧段区域对应的圆心角范围内。

由上可见,这样在安装柱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第二止回部能够与第二螺纹一起通过第二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有利于第二止回部顺利插入安装孔。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止回部为从安装孔的孔壁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起。

进一步的方案是,沿旋松安装柱的方向,第一止回部的后侧具有台阶面,台阶面与第二止回部抵接。

由上可见,这样在台阶面的阻挡下,第二止回部不能回旋通过第一止回部,绕线架不能回旋脱离安装孔。

进一步的方案是,沿旋紧安装柱的方向,第一止回部的后侧具有倾斜面。

由上可见,这样在旋紧安装柱的过程中,倾斜面引导第二止回部向径向内侧变形,使第二止回部能够顺利通过第一止回部,顺利完成绕线架与壳体的配合安装。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第一方向,第二止回部从安装柱的前侧端面凸出。

由上可见,悬伸出的第二止回部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性能,有利于第二止回部在旋紧安装柱的过程中顺利通过第一止回部。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安装孔为阶梯孔,安装孔具有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位于大径段的沿第一方向的前方;第一螺纹设于大径段,第一止回部设于小径段;或第一螺纹设于小径段,第一止回部设于大径段。

由上可见,这样能够杜绝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配合同第一止回部与第二止回部的配合发生干涉,有利于降低安装架与壳体的配合安装难度。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止回部设有至少两个,各第二止回部沿安装柱的周向分布;第一止回部设有至少两个,各第一止回部沿安装孔的周向分布;各第一止回部与各第二止回部一一对应。

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绕线架与壳体之间受力均匀,有利于提升绕线架与壳体连接配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止回部具有两个,两个第二止回部相对布置。

由上可见,第二止回部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绕线架与壳体之间受力均匀,但是也会越增加绕线架与壳体的安装难度。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绕线架具有第一端面,安装柱从第一端面凸出,沿第一方向,第一端面与壳体抵接。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安装孔设有两个,绕线架设有两个,绕线架与安装孔一一对应。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绕线架还具有绕线柱和挡线板,沿安装柱的轴线方向,安装柱、绕线柱及挡线板依次连接,绕线柱及挡线板露于壳体外。

由上可见,这样电源线绕于绕线柱上,并且,在挡线板的限制下,绕于绕线柱上的电源线不会沿绕线柱的轴线方向脱落。

进一步的方案是,挡线板呈长条板状,沿挡线板的长度方向,挡线板的一端与绕线柱固定连接,挡线板的另外一端为自由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绕线柱与挡线板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加强筋。

由上可见,绕线柱在缠绕有电源线时,电源线会对挡线板的自由端施加沿绕线柱轴线方向的压力,这可能导致挡线板的自由端被折断或折弯变形,因此在绕线柱与挡线板的自由端之间设置加强筋,提升绕线柱与挡线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挡线板的自由端被折断或折弯。

进一步的方案是,绕线架设有两个,两个挡线板的自由端均位于对应的绕线柱的背离另一绕线架的一侧。

电器,包括前述的壳体组件。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壳体组件,使得绕线架与壳体的安装连接可靠,安装过程简便,安装连接部分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的从外向内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中绕线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的从内向外看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壳体组件及电器实施例:

请参照图2,设第一方向a,第一方向a为下述的安装柱23装入下述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设第二方向b,第二方向b为旋紧安装柱23的旋转方向。

本实施例的电器可以是除湿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为电器的壳体组件。本实施例以除湿机为例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1至图5,除湿机具有壳体1和两个绕线架2,壳体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1,两个绕线架2与两个安装孔11一一对应配合。

安装孔11的孔壁的内表面划分为四个沿周向分布且圆心角均为90°的弧段区域,其中相对的两个弧段区域为第一弧段区域,另外两个相对的弧段区域为第二弧段区域,两个第一弧段区域上设有第一螺纹12,两个第二弧段区域上不设置螺纹。

安装孔11的孔壁上沿径向向内凸出有两个第一止回凸部13,两个第一止回凸部13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第一弧段区域上,沿第一方向a,两个第一止回凸部13均位于第一螺纹12的前方。

沿第二方向b,第一止回凸部13的前侧具有台阶面132,第一止回凸部13的后侧具有倾斜面131。

绕线架2具有挡线板21、绕线柱22、安装柱23和第一延伸部24,沿第一方向a,挡线板21、绕线柱22、安装柱23和第一延伸部24顺序连接,绕线柱22的轴线与安装柱23的轴线重合。绕线柱22的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具有第一端面26,安装柱23从第一端面26沿第一方向a伸出,安装柱23的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具有第二端面27,第一延伸部24从第二端面27沿第一方向a伸出。第一延伸部24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延伸部24沿安装柱23的周向分布,且两个第一延伸部24相对布置,第一延伸部24的侧壁面与安装孔11的孔壁接触配合。

绕线柱22的外壁划分为四个沿周向分布且圆心角均为90°的弧段区域,其中相对的两个弧段区域为第三弧段区域,另外两个相对的弧段区域为第四弧段区域,两个第三弧段区域上均设有第二螺纹,两个第一弧段区域上的第一螺纹12与两个第三区域上的第二螺纹一一对应螺纹配合,两个第四弧段区域上不设置螺纹,即为光滑的表面。两个第一延伸部24与两个第三弧段区域一一对应,第一延伸部24位于第三弧段区域对应的圆心角范围内。

绕线架2与壳体1安装时,首先沿第一方向a,将第一弧段区域与第四弧段区域对准,将第二弧段区域与第三弧段区域对准,然后将安装柱23插向安装孔11,使第一延伸部24及第二螺纹从第二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通过,并且使第一螺纹12从第四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通过,直至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对准,再然后沿第二方向b将绕线架2旋转90°,使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完成螺纹配合,使第一端面26与壳体1抵接,且使第一延伸部24越过第一止回凸部13,此时在第一止回凸部13的限制下第一延伸部24不能回旋,在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配合的限制下安装柱23不能在安装孔11中沿第一方向a来回窜动,并且,在第一端面26与壳体1的抵接作用下,绕线架2不能沿第二方向b继续旋转,完成绕线架2与壳体1的安装。

由于在沿第二方向b上,第一止回凸部13的前侧具有台阶面132,第一止回凸部13的后侧具有倾斜面131,因此,在旋紧安装柱23的过程中,第一延伸部24首先与倾斜面131接触,倾斜部在倾斜面131的引导下沿径向向内变形,使得第一延伸部24能够顺利通过第一止回凸部13,在第一延伸部24通过第一止回凸部13后,第一延伸部24恢复形变,使得第一延伸部24与第一止回凸部13的台阶面132形成抵接,第一延伸部24不能沿旋松安装柱23的方向通过第一止回凸部13。

优选地,在安装柱23插入安装孔11后,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对准时,第一端面26与壳体1的外壁面接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在旋紧安装柱23之前对第一螺纹12和第二螺纹对准,另一方面,在旋紧安装柱23的过程中也使得第一端面26与壳体1的接触作用力增大,有利于提升第一端面26与壳体1抵接的可靠性,使绕线架2与壳体1的安装连接更加牢靠,避免绕线架2在安装孔11内晃动和窜动,有利于提升绕线架2与壳体1的连接稳定性。

在需要将绕线架2从壳体1上拆下时,只需将两个第一延伸部24沿径向向内按压,使第一延伸部24与第一止回凸部13脱离抵接,并在此状态下将绕线架2沿旋松的方向转动90°,然后再沿第一方向a的相反方向将绕线架2抽出安装孔11,完成拆卸作业。

可选择地,第一延伸部24与第一止回凸部13的配合组数不一定为两组,也可以为一组或大于两组,例如第一延伸部24与第一止回凸部13的配合组数为三组。

可选择地,第一弧段区域、第二弧段区域、第三弧段区域及第四弧段区域的数量可调整,例如将第一弧段区域、第二弧段区域、第三弧段区域及第四弧段区域的数量均设为3个,且每个弧段区域的圆心角均为60°,以此类推。

可选择地,第一弧段区域、第二弧段区域、第三弧段区域及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大小可以调整,例如可以将第一弧段区域及第三弧段区域的圆心角设为80°,将第二弧段区域及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设为100°,只要第一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且第三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不大于第二弧段区域的圆心角即可,这样,在安装柱23沿第一方向a插向安装孔11时,第一螺纹12能够顺利通过第四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并且第二螺纹能够顺利通过第二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当然,第一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与第四弧段区域的圆心角的差值越大,越有利于第一螺纹12通过第四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同理,第二弧段区域的圆心角与第三弧段区域的圆心角的差值越大,也越有利于第二螺纹通过第二弧段区域对应的空间。

优选地,挡线板21可以是长条板状,挡线板21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绕线柱22固定连接,挡线板21的另外一端为自由端,这样整个绕线架2呈L状,绕线架2安装于壳体1后,两个挡线板21的自由端均位于对应绕线柱22的背离另一绕线架2的一侧,这样在挡线板21的限制下,绕于绕线柱22上的电源线不会沿绕线柱22的轴线方向脱落。

更优选地,绕线柱22与挡线板21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加强筋28。绕线柱22在缠绕有电源线时,电源线会对挡线板21的自由端施加沿绕线柱22轴线方向的压力,可能导致挡线板21的自由端被折断或折弯变形,因此在绕线柱22与挡线板21的自由端之间设置加强筋28,加强筋28的设置有利于提升绕线柱22与挡线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挡线板21的自由端被折断或折弯。

可选择地,挡线板21也可以是圆盘状,挡线板21的轴线、绕线柱22的轴线及安装柱的轴线重合,并且挡线板21的径向尺寸大于绕线柱22的径向尺寸,例如挡线板21的直径为绕线柱22的直径的两倍。

优选地,两挡线板21均位于对应绕线柱22的背离另一绕线架2的一侧。

优选地,安装孔11为阶梯孔(图中未示出),阶梯孔具有小径段、孔肩和大径段,小径段位于大径段的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第一止回凸部13设于小径段的孔壁上,第一螺纹12设于大径段上,第一延伸部24伸至小径段与第一止回凸部13配合。这样在安装柱23插入安装孔11的过程中,第一延伸部24将不会受到第一螺纹12的限制,有利于第一延伸部24顺利通过安装孔11的设有第一螺纹12的区域;并且,此时第一螺纹12及第二螺纹不必分区域设置,第一螺纹12与第二螺纹均可以设置为整圈螺纹,这样有利于降低第一螺纹12及第二螺纹的加工难度。

当然,可选择地,还可以将第一螺纹12设于小径段,将第一止回凸部13设于大径段;并且采用连接筋(图中未示出)替代延伸部,连接筋连接于安装柱23与绕线柱22之间,连接筋与大径段匹配,安装柱23与小径段匹配,沿旋松安装柱23的方向,连接筋与第一止回凸部13抵接。

可选择地,还可以在安装柱23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止回凸部(图中未示出),在安装孔11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二止回凸部位于第二螺纹对应的圆心角范围内,沿旋松安装柱23的方向,第二止回凸部与第二延伸部抵接;第二延伸部与第二止回凸部的配合可以参考第一延伸部24及第一止回凸部13的配合,这里就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壳体组件及电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1790.3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3181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5K5/02

专利分类号:H05K5/02;F24F13/20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发明人:姚新祥;黄晓清;王泽钦;李军华;卢起彪;高嵩

第一发明人:姚新祥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永协

代理机构:44262

代理机构编号: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壳体组件及电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