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立法成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法成本,法经济学,成本效益
立法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于明玉[1](2019)在《立法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调控作为国家治理社会、调节经济的手段有多种具体形式,且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系,通常来说每一种具体形式影响的、涉及的都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立法作为其中一种,既具有影响政治生活的政治属性,也具有调节经济现象的经济属性。因此,作为一个有着双重影响的交叉领域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运行经济学的方法论对立法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仅为立法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优化立法资源配置,而且大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小林[2](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人破产立法——适用范围与成本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金与人员频繁流动的时代,个人破产法在债权的海外执行和财产的跨境追索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与普通执行程序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为实现这一功能,各国往往有通过采用宽广的管辖权规则和宣告破产的域外效力两种途径扩宽破产法适用范围的现实需求与自在动力。在构建我国个人破产管辖权和效力规则时,应兼顾实际需要、国际惯例与破产普及主义的晚近发展,适度扩展个人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而合理的扩展既不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也不会使司法成本遽增,而是收益远超成本、推动社会福祉整体进步的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劲松[3](2019)在《教育立法评估的成本收益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立法评估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但仍未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系统的指标体系和有效的评估方法,也很少开展教育立法评估实践。法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立法评估提供崭新的观察视角和有效的分析工具。以明确教育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效率优先导向、指标量化困难、规范对象特殊等局限性为前提,教育立法评估的成本指标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收益指标包括教育制度改进、教育事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参与状况。指标设置应达成普遍性与特殊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近期成本收益与远期成本收益之间的动态平衡,运用中应注意分辨正负值、评估目标、拟评估法律特点及信息渠道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振安,张丽娟[4](2019)在《论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立法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立法评估的作用,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法作为立法评估的主要手段,既存在理论基础,又有积极的实践效果。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技术运用能力、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完善立法评估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4期)
吴红卫[5](2019)在《由税务部门承担社保征缴引发的思考——降成本背景下对《劳动合同法》立法价值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由于部分地市税务部门先行强制企业补缴社保费历史欠缴差额引发社会对企业社保负担重问题的讨论,通过梳理社保缴费制度因素,《劳动合同法》是否是导致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加重的制度因素,并是否应当予以修订处于争议的焦点。文章通过对2002-2016年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论证了《劳动合同法》一定程度对企业社保负担加重具有正的效应,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向供给紧缺转变,从而导致《劳动合同法》立法价值应当由"单边保护"向"双边保护"转变,文章建议《劳动合同法》应当适时修订,企业社保费可区分地域、行业、企业利润率进行差异化征缴。(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04期)
韩林君[6](2019)在《立法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法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主要是为了提高法律的使用效益,不仅能优化立法资源配置,还为立法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方法提高了立法的质量,以成本和效益作为立法考虑的前提,使立法工作从实际出发,更加的贴近现实,更符合国家立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1期)
蔡镇金[7](2019)在《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蔡镇金)昨日,市长庄稼汉主持召开第5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加快推动厦台交流合作有关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19-01-04)
刘宁[8](2018)在《论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发展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通过为立法的成本与收益设定相应的指标进而量化,计算立法成果的净收益,以此来考虑是否制定或修改法律,其将效率这一价值确切地贯彻在立法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对象范围、价值理念、立法成本效益的实质,通过引入正义和立法的本质关系,探究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如何确保正义贯彻于立法活动中。分析其理论基础,以及通过对各国的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建构和运行模式进行研究,来分析该制度的局限性。再根据其局限性,结合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理念、价值的优位与选择,尤其是结合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进行数据挖掘,整合立法空间与立法资源,提出相应的补充改进之法,借用大数据等方法来完善立法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希望立法的成本效益评估制度能够更进一步地发展,在我国立法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地方立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运用,减少不必要或者低效率的立法活动。(本文来源于《地方立法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蒋银华[9](2017)在《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发展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法成本收益评估主要遵循"卡尔多-希克斯原理"来开展评估活动。但该经济学原理在立法领域的运用,常常与公平、正义等基本法律观念相冲突。由此,立法者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立法问题的方法就遭遇了形式合理性危机。例如不确定性难题、道德难题以及功利主义难题引发的技术性障碍。而国内外立法成本收益评估制度的比较研究显示,"民主"原则与"效率"原则、"程序设定"与"决策依据"可以统一于"成本-收益"评估过程中,从而构建起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制度基础。但是,立法成本收益评估对立法决策的有效干预,需要克服自身的运行成本问题,否则将违背"成本-收益"评估的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7年05期)
曾智辉,林伟圳[10](2017)在《碰瓷很猖獗 为何难根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深圳龙岗交警发布一条关于“专业碰瓷的红帽大叔”的微博引发热议,网友对碰瓷行为深恶痛绝,纷纷留言希望交警部门通过司法手段严惩碰瓷行为。不过,调查发现,尽管“碰瓷”实质上属于诈骗违法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7-08-17)
立法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金与人员频繁流动的时代,个人破产法在债权的海外执行和财产的跨境追索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与普通执行程序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为实现这一功能,各国往往有通过采用宽广的管辖权规则和宣告破产的域外效力两种途径扩宽破产法适用范围的现实需求与自在动力。在构建我国个人破产管辖权和效力规则时,应兼顾实际需要、国际惯例与破产普及主义的晚近发展,适度扩展个人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而合理的扩展既不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也不会使司法成本遽增,而是收益远超成本、推动社会福祉整体进步的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法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于明玉.立法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2].李小林.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人破产立法——适用范围与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
[3].陈劲松.教育立法评估的成本收益指标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
[4].张振安,张丽娟.论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立法评估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9
[5].吴红卫.由税务部门承担社保征缴引发的思考——降成本背景下对《劳动合同法》立法价值的再分析[J].纳税.2019
[6].韩林君.立法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J].法制博览.2019
[7].蔡镇金.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N].厦门日报.2019
[8].刘宁.论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发展及改进[J].地方立法研究.2018
[9].蒋银华.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发展困境[J].法学评论.2017
[10].曾智辉,林伟圳.碰瓷很猖獗为何难根治?[N].深圳商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