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外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征,形态,安岳,徽州,大足,外部环境,核型。

外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志娟,付宝春,王云山,吕英民[1](2019)在《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及营养物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萱草花芽分化的营养生理基础,本研究以‘黎城7号’萱草野生种(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LC7')为材料,观测了萱草花芽分化期花芽与叶片的表型形态,并对比分析了根、茎尖和叶片在不同分化阶段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数与花芽高和宽、叶宽与花芽高宽比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2)在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生物量向根茎部分配增多,根是养分的‘源’,养分不断地以可溶性糖的形式分配到茎尖‘库’中,为分化提供能量;(3)茎尖内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启动花芽分化;(4)叶数达到12片和茎尖可溶性糖含量瞬间升高,可作为该野生萱草花芽形态分化的显着标志。据此可将萱草是否进入花芽分化阶段的判断方式简化。(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赵丹丹,周宏[2](2019)在《禀赋特征、外部性与农业生产集聚:基于全国31省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0年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对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性条件中自然灾害和地形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具有显着的制约作用。(2)从影响趋势上来看,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表现出"U"型发展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表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吴亚楠[3](2019)在《大陆电影市场高票房影片的外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超过10亿元的影片和票房前100位的影片作为样本,并对这100部样本影片的题材类型与目标观众的构成等展开研究,以此建立一个电影票房的吸引力引擎关系图谱。研究中将首日、首周及全国票房、网票票房设为四大主要业绩指标,探讨众多参数对电影总票房的关系程度及影响大小。并以票房作为结果导向,提出了基于观众相似性与影片相似性两个维度的影片生产原则。(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魏越,杨东峰[4](2019)在《菜市场如何吸引老年人:外部环境特征与使用频率的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衡量菜市场外部环境特征的"点、线、面"叁个维度——设施网点多样性、街道功能丰富性、土地使用混合度,结合大连市老年人买菜活动调查数据,探究菜市场外部环境与老年人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通过研究发现,菜市场周边类型多样的设施网点可促进老年人的购买活动。文章针对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菜市场外部环境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陈麾[5](2019)在《避税企业特征分析——基于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避税是纳税人根据税法上的某些漏洞所进行的税务安排。这种安排没有违反税法相关的规定,但是不符合税法的最初的立意。虽然避税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是却不为法律所提倡。在当前纳税人,社会舆论以及政府政策叁个层次的大环境下,税务征管部门将会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如何发现可能存在逃、避税行为的纳税人,从而对逃税企业进行处罚,对避税行为进行研究,这将是税务征管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企业的内部治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两方面进行论述,刻画避税企业特征,从而为税务征管部门甄别企业避税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汪子璇,齐若帆,简泳欣,刘坤,张倡铭[6](2019)在《古徽州地区不同区域民居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徽州传统民居作为一个民居体系具有自成一体的鲜明共性特征,然而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域的徽州古民居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空间组织、立面轮廓、门楼、空窗等方面,归纳出在外部形态特征层面的共性,并分析了存在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期刊2019年11期)

李凤辉,刘琨,王鹏飞,边力,陈四清[7](2019)在《绿鳍马面鲀外部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_l)/体长(S_l)相关性显着(R~2=0.96),雌雄无显着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着,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梁高峰[8](2019)在《安岳大足摩崖石窟龛的外部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摩崖石窟外部空间因崖面形态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即空间构成要素不同,形成不同的空间品质。本文通过对安岳、大足两地摩崖窟龛的实地考察,进一步从形式与形态、边缘与界面、中心与轴线、方向与方位等空间构成要素研究分析其外部空间品质的形成及特征。(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5期)

宋媛媛[9](2019)在《中小企业外部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互补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看重创新活动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企业现有的网络资源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有利条件之一。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达成更高的创新绩效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着重思考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体量规模、产品竞争力等限制,外部网络资源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十分匮乏,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适合每种创新活动的外部网络资源,科学调整现有的外部网络结构,甚至及时储备未来为达成创新目标所需要的网络关系,将会大大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本文通过收集了182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揭示中小企业外部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互补性的影响,并探究环境竞争性在两者之间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第一,外部网络特征会对双元创新互补性产生影响,并且企业网络的不同特征对双元创新互补性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开放性对双元创新互补性具有积极影响,而网络同质性对双元创新互补性具有消极影响。这一结论不再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作为因变量,研究外部网络对双元创新活动产生机制的影响,而是将双元创新互补性作为因变量,探究外部网络在双元创新结构层面上的影响。尽管先前学者对网络关系和双元创新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双元创新结构层面的研究较少,在其与自变量的研究上也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外部网络和双元创新互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丰富了外部网络相关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本文重点强调了企业的双元创新互补性水平,希望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创新活动,即不再仅仅关注双元创新活动的产生过程和机制,双元创新内部结构所带来的关联效应也应该是评价企业创新活动的维度之一。第二,本文引入环境竞争性作为调节变量,深入研究环境竞争性如何在外部网络和双元创新互补性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网络开放性作为自变量,双元创新互补性作为因变量时,环境竞争性均有正调节影响;当网络规模作为自变量,双元创新互补性作为因变量时,环境竞争性没有显着的调节效应。在企业创新实务中,创新活动的产生、转化和创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关,环境竞争性既可以给企业带来危机意识和创新动力,也可以加快关系网络中资源和信息的交换速度。相对于具有一定体量的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受外部环境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更为显着,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中小企业更容易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所以环境竞争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起到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环境竞争性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针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企业外部网络特征会对双元创新互补性产生显着影响,并且环境竞争性会对外部网络和双元创新互补性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本文为中小企业合理调整网络结构提供理论参考,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企业创新战略方向和市场环境的竞争程度,将网络结构调整为最适合的结构,将创新活动效果最大化发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关司宇[10](2019)在《被归因者外部特征对4-7岁儿童特质归因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来说,归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往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从何时开始能够基于他人的行为做出稳定的特质归因,即基于个体的特质来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特质是个体稳定的特征,对于他人的行为具有预测功能,但在解读和归因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我们也会受到多种外部特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外部特征因素是指相对于稳定的人格特质,即个体直观表现出的社会类别特征以及通过言语表现出的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这些特征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特质归因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131名4-5岁、6-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故事情境法,考察被归因者的社会类别特征和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对儿童特质归因的影响作用以及个体的归因偏好。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4-7岁儿童均可以依据被归因者行为结果(积极、消极)对其进行特质归因,且没有显着的年龄间差异,即4-7岁儿童均能将做好事归因于他/她是一个“好孩子”,将做坏事归因于他/她是“坏孩子”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2、被归因者的社会类别特征会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且不存在显着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当被归因者做坏事时,相比于具有正常社会类别特征的个体,儿童对具有异常社会类别特征(肥胖或有口音)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社会类别特征进行归因;而当被归因者做好事时,社会类别特征对儿童的特质归因无影响。3、被归因者的状态特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会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且不存在显着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当被归因者做好事时,相比于处于消极状态的个体,儿童对处于积极状态(身体舒服、心情开心)下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状态特征进行归因;而当被归因者做坏事时,相比于处于积极状态的个体,儿童对处于消极状态(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开心)下的个体会更多依据状态特征进行归因。4、将4-7岁儿童在上述叁种不同外部特征(社会类别、身体状态、情绪状态)影响下的特质归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个体在进行特质归因时存在稳定的归因偏好,归因偏好不存在显着的年龄间差异。具体表现为:58.97%的儿童表现出特质归因偏好,30.77%的儿童表现出混合归因偏好,10.26%的儿童表现出情境归因偏好。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4-7岁儿童可以根据行为结果进行稳定的特质归因,但当给儿童提供被归因者的外部特征信息时,这些外部特征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4-7岁儿童的特质归因;儿童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存在稳定的归因偏好,分别表现为特质归因偏好、混合归因偏好和情境归因偏好。(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外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0年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对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性条件中自然灾害和地形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具有显着的制约作用。(2)从影响趋势上来看,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表现出"U"型发展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表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娟,付宝春,王云山,吕英民.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及营养物质特征[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赵丹丹,周宏.禀赋特征、外部性与农业生产集聚:基于全国31省的证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吴亚楠.大陆电影市场高票房影片的外部特征研究[J].电影文学.2019

[4].魏越,杨东峰.菜市场如何吸引老年人:外部环境特征与使用频率的关系初探[J].城市建筑.2019

[5].陈麾.避税企业特征分析——基于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环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6].汪子璇,齐若帆,简泳欣,刘坤,张倡铭.古徽州地区不同区域民居外部形态特征比较[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

[7].李凤辉,刘琨,王鹏飞,边力,陈四清.绿鳍马面鲀外部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9

[8].梁高峰.安岳大足摩崖石窟龛的外部空间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19

[9].宋媛媛.中小企业外部网络特征对双元创新互补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关司宇.被归因者外部特征对4-7岁儿童特质归因发展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  ;  ;  

外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