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滞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纯滞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滞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系统,史密斯,振铃,闭环,相位,陀螺。

纯滞后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郭广颂,靳占行,董淑晴[1](2019)在《带纯滞后一阶惯性对象系统振铃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计算机控制"课程教材对于带有纯滞后一阶惯性对象系统的大林算法振铃现象存在"有条件存在振铃"和"不存在振铃"2种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从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极零点成因及其与控制量暂态响应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在滞后时间是采样时间整数倍情况下,该对象系统不存在振铃现象的结论。为了减小控制量输出变化幅度,更安全的方法是消除所有可能的振铃因子。(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霍婷婷[2](2019)在《基于PID控制算法的二阶惯性纯滞后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大滞后现象会增加控制系统的风险和管理难度,而传统控制系统设计在控制响应的稳定性输出和积分绝对误差方面都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的基本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D控制算法的二阶惯性纯滞后系统设计。详细分析了二阶惯性纯滞后抑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在控制器芯片的选择方面,采用基于ARM和FPGA的双芯片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算法设计方面,对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开发了一种信息传递函数,并求解出函数的相频特征与幅频特征,最后给出基于改进PID算法的完整控制流程。仿真数据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在响应曲线的输出方面更接近于系统设计值,在ISE值的控制方面也优于传统控制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夏百花,王雪洁[3](2018)在《纯滞后系统控制算法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一个具体一阶纯滞后控制系统为例,分别采用常规PID控制和Smith预估补偿控制两种算法来消除纯滞后环节的影响,最后对两种算法进行Simulink仿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仝小龙,张立广,王娜丹[4](2018)在《模型预测控制在纯滞后对象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疲劳试验机应力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应力控制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案。根据系统传递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设置合适的目标函数。通过模型预测算法寻找局部最优,利用加权反馈校正的方式,对基础模型进行在线修正。同时结合期望的参考轨迹,使输出值尽可能逼近设定值。最后利用MATLAB仿真,验证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于快速响应的系统的控制效果。仿真数据显示,系统加入预测算法后的调节时间较之前减少15%,控制误差减少0.5%。将模型预测控制优化改进后,达到了解决应力控制问题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袁丹鹤[5](2018)在《带纯滞后环节系统的内模控制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内模控制基本原理,通过一阶泰勒逼近,分析了连续过程中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最后通过对二阶纯滞后系统的MATLAB实例仿真,将内模控制的效果与传统PID进行对比,论证了其比PID具有更优越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4期)

朱培燕[6](2018)在《含有纯滞后系统的几种控制算法的比较与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纯滞后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精确控制难度比较大。文章针对时滞对象的控制问题,着重选取几种控制方法,论述了各种控制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各个控制过程的性能进行对比,在方法上能够对大时滞控制系统给予有效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刘尚标[7](2018)在《倒数模型在纯滞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滞后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具有纯滞后特性被控对象受控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倒数模型。引入闭环负反馈环节,确保可能含有非最小相位环节的倒数模型的稳定运行。采用积分环节实现对被控对象的预补偿,改善被控对象控制品质。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各个环节进行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倒数模型的控制效果优于史密斯预估模型。倒数模型适用于具有纯滞后特性的被控对象,且其应用时不需要获得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倒数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设定方便、利于工程现场推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8年03期)

陈贤,杨建华,周一览,舒晓武[8](2018)在《光纤陀螺纯滞后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纯滞后时间这一衡量光纤陀螺(FOG)动态性能的关键评测指标,设计光纤陀螺纯滞后时间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通过撞击结构产生角速度冲击,利用数据分析得到纯滞后时间的测试结果.相比于其他的纯滞后时间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改变陀螺原有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实现纯滞后时间的测试.在阐明纯滞后系统测试的方案和原理之后,采用研制出的测试系统对典型陀螺产品的极限纯滞后时间进行测试.测试系统能够实现的测试精度和测试次数相关,当测试次数达到31次时,可以有99%以上的概率实现±25μs的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谢水英,韩承江[9](2015)在《基于一阶加纯滞后模型的纺织生产过程温控PI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控制系统工艺过程的多样性和纺织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对系统温度控制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基于一阶加纯滞后模型,采用可编程控制方法设计了优化的纺织生产过程温度PI闭环控制程序,并采用变频控制方式控制叁级加热系统,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存中存储温度控制指令来调节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并建立组态王界面与基于PLC S7-200之间的连接,以实现对纺织过程温度及其控制的在线监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一阶加纯滞后的PI控制模型温度控制的响应时间比常规PID控制方式缩短了一半多,温度波动性较小,稳定性好,鲁棒性较强,可获得很好的纺织生产过程温度控制曲线,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纺织生产温控系统的完善和改造。(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5年05期)

姚婷梅[10](2015)在《基于高阶Pade近似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阶的改进型butterworth传递函数作为目标函数,纯滞后因子采用高阶的对称pade近似进行逼近,设计出一高阶纯滞后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方法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5年04期)

纯滞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大滞后现象会增加控制系统的风险和管理难度,而传统控制系统设计在控制响应的稳定性输出和积分绝对误差方面都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的基本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D控制算法的二阶惯性纯滞后系统设计。详细分析了二阶惯性纯滞后抑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在控制器芯片的选择方面,采用基于ARM和FPGA的双芯片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算法设计方面,对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开发了一种信息传递函数,并求解出函数的相频特征与幅频特征,最后给出基于改进PID算法的完整控制流程。仿真数据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在响应曲线的输出方面更接近于系统设计值,在ISE值的控制方面也优于传统控制系统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滞后论文参考文献

[1].郭广颂,靳占行,董淑晴.带纯滞后一阶惯性对象系统振铃问题分析[J].南方农机.2019

[2].霍婷婷.基于PID控制算法的二阶惯性纯滞后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3].夏百花,王雪洁.纯滞后系统控制算法的比较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

[4].仝小龙,张立广,王娜丹.模型预测控制在纯滞后对象中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8

[5].袁丹鹤.带纯滞后环节系统的内模控制及仿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6].朱培燕.含有纯滞后系统的几种控制算法的比较与评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7].刘尚标.倒数模型在纯滞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自动化仪表.2018

[8].陈贤,杨建华,周一览,舒晓武.光纤陀螺纯滞后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9].谢水英,韩承江.基于一阶加纯滞后模型的纺织生产过程温控PI系统设计[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

[10].姚婷梅.基于高阶Pade近似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15

标签:;  ;  ;  ;  ;  ;  ;  

纯滞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