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西柳研究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部的蠡县斜坡以北,在冀中坳陷中其面积最大,且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由于岩性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的复杂使西柳10断块仍具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其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活动强烈,导致地层记录的保存有所缺失,对地层精细划分造成障碍,故此本文利用高频旋回研究地层的方法,结合西柳地区周备的测井、岩性数据和前人研究等资料保障为研究前提,对西柳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S2-S3段开展旋回地层研究,在时间域上加以划分,以满足油田开发阶段研究精度的要求。本文选择了气候变更明显,油气储藏充足的沙三段到沙二段地层作为研究层段,通过研究旋回地层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以与气候变化关系紧密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作为替代指标,对经过环境校正等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一维小波变换,确定其中主要受天文轨道驱动的周期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西柳地区沙河街组沙二段至沙三段地层主要受斜率和偏心率旋回周期驱动,其中识别出的40ka斜率周期、95ka短偏心率周期以及405ka长偏心率周期,平均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12.41m、29.38m、113.25m,旋回个数分别为约46个、19.5个以及4.2个。总体来说95ka短偏心率驱动的旋回地层存在最为广泛,故依据95ka短偏心率周期曲线对西柳地区S2-S3段进行了五级层序地层划分。西柳地区沙河街组沙二至沙三段平均经历了 1.75Ma,平均沉积速率大约为0.307m/ka,且各单井目的层段的平均沉积速率差异不大,大部分都能稳定对比,而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古环境变化受到过剥蚀、改造作用的层段显示出非稳定对比。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项目支撑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论文实际工作量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概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3章 沉积与地层特征 3.1 沉积相标志 3.1.1 岩石学标志 3.1.2 测井相标志 3.2 单井连井相分析 3.2.1 单井相分析 3.2.2 连井相分析 3.3 地层划分对比第4章 旋回地层理论研究 4.1 旋回地层与米兰科维奇旋回 4.1.1 岁差(precession) 4.1.2 斜率(obliquity) 4.1.3 偏心率(eccentricity) 4.2 30-40Ma理论轨道周期 4.3 旋回地层研究的替代指标 4.3.1 野外露头剖面识别法 4.3.2 时间序列分析法 4.3.3 数据选取及采样 4.4 旋回地层分析方法研究 4.4.1 数据预处理 4.4.2 频谱分析 4.4.3 一维连续小波分析第5章 西柳地区沙河街组旋回地层分析 5.1 XL109井沙河街组二、三段旋回地层识别 5.1.1 XL109井数据预处理 5.1.2 XL109井频谱分析 5.1.3 XL109井小波分析 5.1.4 XL109井旋回周期分析 5.2 10-142 井沙河街组二、三段旋回地层识别 5.2.1 10-142 井数据预处理 5.2.2 10-142 井频谱分析 5.2.3 10-142井小波分析 5.2.4 10-142井旋回周期分析 5.3 西柳地区沙河街组S2-S3段旋回地层系统分析 5.3.1 10-99X井米氏旋回研究 5.3.2 10-8井米氏旋回研究 5.3.3 10-75 井米氏旋回研究 5.3.4 10-1 井米氏旋回研究 5.4 西柳地区S2-S3段旋回地层划分与对比 5.4.1 西柳地区S2-S3段旋回地层划分 5.4.2 西柳地区S2-S3段旋回地层对比第6章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欣妍
导师: 张廷山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米兰科维奇旋回,频谱分析,沙河街组,地层对比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
基金: 2017年9月华北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的《西柳油田沉积微相研究与精细油藏单元划分》项目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7420/d.cnki.gxsyc.2019.000345
总页数: 79
文件大小: 12445K
下载量: 2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旋回地层学论文; 米兰科维奇旋回论文; 频谱分析论文; 沙河街组论文; 地层对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