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和思考

对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和思考

曲建强(山东省东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2201)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19-02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多项体能指标却明显下降,肥胖和超重广泛流行,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体质下降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20条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就目前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谈几点看法:

1.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我国经济已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GDP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和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在奥运奖牌榜上我们早已成为金牌大国,2008年奥运会也将在我国举办。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多项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和“外强中干”的体质特征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促健康、迎奥运,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大环境极不相称。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是一项十分及时和重要的英明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改变目前不良状况的决心。我们也期待以此为契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彻底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被动局面。

2.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体质下降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一是教育和卫生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真正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在某些部门领导的头脑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软指标,是死不了人的,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缺少政策和人、财、物的支持。二是体育锻炼不足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如部分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表现在课程和时间安排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落后,锻炼效果不理想;学校组织的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长跑活动、班级球类比赛等)减少;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总之,既有学校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时间安排及体育活动内容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社会对教育的偏见、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片面追求升学率,都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学生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三是卫生保健工作开展不力。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学校卫生队伍极不稳定并日趋萎缩,如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撤销了专门的学校卫生部门设置;绝大部门学校没有按规定配备、配齐卫生人员(校医、保健教师),学校卫生队伍建设和青少年体质一样出现严重滑坡。由于缺少经费支持,更使卫生保健工作陷入尴尬的境地,如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常见病防治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只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从学生中收取,稍有不慎即被扣上“滥收费”“见利忘义”的大帽子,动辄严肃处理。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歪曲报道,更使工作雪上加霜,学校卫生工作如履薄冰。

3.重视生长长期变化的负面影响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Secularchangeofgrowth)是近百年来儿童生长发育中的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在发育水平提高、发育速度加快、青春期提前出现和成熟期提前到来等一系列现象。相比之下,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往往有相对推迟的现象,表现在对性发育的困惑和性知识的缺乏,这样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吸烟、酗酒、少女怀孕、欺侮、暴力、自杀和犯罪等。因此必须加强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进行适时、适量、适度和适宜的性教育;要特别注意安全性行为、减少婚前性行为以及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校生活技能教育(lifeskillseducationinschools),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缓解压力以及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心理卫生及咨询工作还非常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加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4.肥胖学生迅速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传染性疾病和严重营养不良性疾病被控制后,单纯性肥胖成为目前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的儿童健康问题,儿童肥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能发展,而且对正常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儿童时期肥胖还是多种成年期严重疾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根源,对成年期健康和生命质量也埋下了危险的祸根。肥胖学生的迅速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由此也暴露出我们合理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的滞后。预防儿童肥胖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加强体育锻炼等几方面入手,要大力加强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及家长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游泳、滑冰、爬山、长跑、体操等都是很好的减肥项目。

5.重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我国学生多种常见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如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贫血患病率在20%左右。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没有专项经费,给开展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学生健康保健工作在学校也没有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的高低、体育比赛的名次、文艺汇演的奖项,对学生健康保健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很少有实质性的行动。1992年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该《方案》于2000年结束,下一步防治工作的目标、重点及措施是什么,至今尚无新的规划或方案出台,基层工作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据和技术指导。学生常见病防治是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工程,要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寻求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出台更多的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的法规。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保健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

6.改变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错误认识应该说每个家长多非常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但由于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家长在儿童健康保健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

①乳牙早晚是要替换的,发生了龋齿没有必要去医院治疗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第三位非传染性疾病。正因为龋齿司空见惯,人们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尤其是许多家长不重视儿童乳牙的保护,对乳龋的矫治存有偏见,认为乳牙早晚是要替换的,即使发生了龋齿也没有必要去医院充填。殊不知儿童乳牙发生龋洞后,如不及时充填,龋蚀将越来越严重,势必影响食欲和消化,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龋蚀的牙齿作为各种细菌的藏匿地,还可通过变态反应等方式,诱发诸如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病。

②近视眼是学生的常见病,学龄前儿童一般不会近视近视眼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随学段的升高而不断上升(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与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等多种因素有关。然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护也不能忽视,据调查,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近视率就已经达到20%,与学龄前儿童较多的迷恋电视节目(尤其是儿童节目)、网络游戏以及户外和体育活动较少等因素有关。学龄前儿童自制力较差,在看儿童读物时往往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眼书距离太近、躺着看书等),有些儿童读物字体太小,纸张太暗,对儿童视力也有不利影响。因此,从学龄前就应该重视儿童视力的保护,培养良好的读写和用眼卫生习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有节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经常检查视力,建立儿童视力“档案”,一旦发现视力低下,要找出原因,及早采取矫治措施。

③现在生活好了,儿童营养状况不是问题许多家长都认为现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了,儿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甚至不惜购买各种高档营养补品,儿童的营养状况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乐观,目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和两极分化,一部分儿童由于偏食、挑食现象严重造成营养不良,另一部分儿童由于吃高脂肪、高热量事物过多造成肥胖。有些家长把吃肯德基和麦当劳当成对儿童的奖励,每周至少1-2次,像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都是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过多食用势必造成肥胖。肥胖将对儿童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损害,对个性、性格、气质、情绪和社会化能力发展都有长久的不利影响,而且也为多种成年期严重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埋下了危险的祸根。目前我国儿童肥胖率呈迅速上升态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家长们要按照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全面、均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儿童的膳食,同时注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才能保证儿童营养均衡,健康成长。

④高血压是成人病,儿童不会高血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一些与生活行为性因素密切相关的成年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单纯性肥胖症、糖尿病等)发病始于儿童期,这一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如不加以干预,多数可持续终生。因此,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1]。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着部分无症状、无明确病因而血压持续偏高者,其偏高血压和成年高血压间有密切关系,这一现象被称为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trackingphenomenon)[2]。国内的一项追踪资料显示,青少年初始血压水平在P75百分位数以上者,8年后血压≥18.7/12.0KPa(140/90mmHg)的机率是初始血压水平在P50百分位数以下者的3.91倍,且初始血压百分位愈高,其相对危险性(RR)愈大,青少年初始血压偏高是成年高血压的易感人群[3]。如湖北省2000年7-9岁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为9.17%[4],合肥市2001年7-11岁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8.84%的[5],因此,从儿童时期开始成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叶广俊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5.

[2]KlumbieneJ.Therelationshipofchildhoodtoadultbloodpressure:longitudinalstudyofjuvenilehypertensioninLithuania.J-Hypertens,2000.18(5):531.

[3]陕西少儿高血压易患因素识别研究协作组.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4):254-256.

[4]余毅震,胡虞志.湖北省中小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率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08-210.

[5]潘发明,陶芳标,张洪波,等.合肥市城区小学生血压水平的现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13-315.

标签:;  ;  ;  

对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和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