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论文和设计-王仲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板、石墨烯发热膜和用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供电的电池,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位于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远红外光通过的窗口。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石墨烯发热膜与人体之间无遮挡,使石墨烯发热膜的远红外光可以通过窗口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增强使用效果,提高疗效。并且该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结构简单,可以单个手持对准穴位使用,也可以通过穿带设备穿带于人体使用,可以用于人体的大多数位置,较传统的带状结构,使用范围更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板、石墨烯发热膜和用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供电的电池,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位于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远红外光通过的窗口。

设计方案

1.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板、石墨烯发热膜和用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供电的电池,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位于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远红外光通过的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下盖和上盖,所述电池、控制板和石墨烯发热膜均安装于上盖和下盖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充电接口、电池和石墨烯发热膜分别与控制板连接,所述窗口开设在下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中间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所述电池和控制板安装在中间支撑件与上盖之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安装在中间支撑件与下盖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按钮结构,所述按钮结构伸出壳体顶部或侧面;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对应的控制按键,或者控制板连接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对应的控制按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导光结构和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或者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按键板上,所述按键板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导光结构与指示灯相对应,该导光结构伸出壳体的顶部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圈由软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穿戴设备连接的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位于窗口处设置有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挡在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防护结构为透光结构或者仅遮住部分所述石墨烯发热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为与壳体一体成型的镂空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保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保养。理疗仪因能够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使病灶产生好转,得到广泛应用。最常用的是热疗仪器,热疗可使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最常见的热疗仪器是短波和超短波、微波和红外线理疗仪。

现有的理疗仪内置有电热组件和电池,通过穿带设备穿戴于人体。通过电池供电使电热组件发热而进行理疗。由于石墨烯发热膜通电加热后发出的远红外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达到保健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理疗仪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理疗仪通常为带状结构,石墨烯发热膜被包裹在带状结构内,用于腰部、腹部等理疗;该石墨烯发热膜处于遮挡状态,远红外光波不能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影响功能,同时只是用于腰部或者腹部减肥,使用范围太窄,且产品尺寸大,不便于使用和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在使用时,使石墨烯发热膜发出的远红外光可以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增强使用效果,提高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板、石墨烯发热膜和用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供电的电池,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位于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远红外光通过的窗口。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由于石墨烯发热膜与人体之间无遮挡,使石墨烯发热膜的远红外光可以通过窗口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增强使用效果,提高疗效。并且该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结构简单,可以单个手持对准穴位使用,也可以通过穿带设备穿带于人体使用,可以用于人体的大多数位置,较传统的带状结构,使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下盖和上盖,所述电池、控制板和石墨烯发热膜均安装于上盖和下盖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充电接口、电池和石墨烯发热膜分别与控制板连接,所述窗口开设在下盖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中间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所述电池和控制板安装在中间支撑件与上盖之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安装在中间支撑件与下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按钮结构,所述按钮结构伸出壳体顶部或侧面;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对应的控制按键,或者控制板连接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对应的控制按键。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导光结构和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或者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按键板上,按键板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导光结构与指示灯相对应,该导光结构伸出壳体的顶部或侧面。

可选地,所述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垫圈。

可选地,所述保护垫圈由软质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穿戴设备连接的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位于窗口处设置有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挡在石墨烯发热膜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防护结构为透光结构或者仅遮住部分所述石墨烯发热膜。

可选地,所述防护结构为与壳体一体成型的镂空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石墨烯发热膜与人体之间无遮挡,使石墨烯发热膜的远红外光可以通过窗口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增强使用效果,提高疗效。并且该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结构简单,可以单个手持对准穴位使用,也可以通过穿带设备穿带于人体使用,可以用于人体的大多数位置,较传统的带状结构,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按钮结构和导光结构位于顶部);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视图;

图4和图5为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按钮结构和导光结构位于侧面)。

零件标号说明:

1-上盖;2-导光结构;3-按钮结构;4-控制板;5-电池;6-中间支撑件;7-石墨烯发热膜;8-下盖;9-连接部;10-保护垫圈;11-防护结构;12-控制按键;13-按键板;14-充电接口;B-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板4、石墨烯发热膜7和用于对石墨烯发热膜7供电的电池5,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池5充电的充电接口14,充电接口14与电池5或者控制板4电连接,该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远红外光通过的窗口B,所述窗口B位于石墨烯发热膜7朝向人体的一侧。使用时,由于石墨烯发热膜7与人体之间无遮挡或遮挡较少,从而使石墨烯发热膜7通电后产生的远红外光可以通过窗口B大面积作用于皮肤,增强使用效果,提高疗效。并且该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结构简单,可以单个手持对准穴位使用,也可以通过穿带设备穿带于人体使用,可以用于人体的大多数位置,较传统的腰带状结构,使用范围更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下盖8和上盖1,所述电池5、控制板4和石墨烯发热膜7均安装于上盖1和下盖8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充电接口14、电池5和石墨烯发热膜7分别与控制板4连接,所述窗口B开设在下盖8上。其中,石墨烯发热膜7通过导线或者连接器与控制板4连接,充电接口14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等。其中,控制板4通常为集成有控制电路的PCB板,具体的电路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要实现的功能而设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中间支撑件6,中间支撑件6位于上盖1与下盖8之间,将上盖1与下盖8之间分隔为两个空间,所述电池5和控制板4安装在中间支撑件6与上盖1之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7安装在中间支撑件6与下盖8之间;中间支撑件6分别与上盖1和下盖8卡接、螺钉连接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或者上盖1与下盖8连接,中间连接件与上盖1或下盖8连接,电池5安装在上盖1或中间支撑件6上,控制板4安装在上盖1或支撑件上;石墨烯发热膜7固定在中间支撑件6下方或下盖8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按钮结构3,通过按钮结构3控制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的通断电及档位调节等,所述按钮结构3伸出壳体顶部或侧面,以便操作;所述控制板4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3对应的控制按键12,或者控制板4连接有按键板13,所述按键板13上设置有与按钮结构3对应的控制按键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还包括导光结构2和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控制板4上,或者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按键板13上,按键板13与控制板4电连接,指示灯可采用LED灯;所述导光结构2与指示灯相对应,该导光结构2伸出壳体的顶部或侧面。本例中导光结构2为导光环,导光环位于按钮结构3外围;LED指示灯的灯光通过导光环导出,便于观察档位及通断电情况。导光结构2的材料可以为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它透明能导光的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垫圈10。具体地,该保护垫圈10设置在下盖8朝向人体的一侧,在该侧设置保护垫圈10,一方面可保证石墨烯发热膜7与人体有一定距离,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增加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其中保护垫圈10可选用硅胶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与皮肤接触更加柔软舒适。保护垫圈10与下盖8螺钉连接、卡接、粘接、套接或者通过凸起和凹槽配合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位于窗口B处设置有防护结构11,该防护结构11挡在石墨烯发热膜7朝向人体的一侧,防护结构11为透光结构或者仅遮住部分所述石墨烯发热膜7。该防护结构11挡在石墨烯发热膜7朝向人体的一侧,防止其与人体直接接触而造成伤害;如防护结构11可以是透明结构,或者防护结构11为镂空结构、档条、挡块等,不会全部遮住石墨烯发热膜7,保证石墨烯发热膜7的大部分远红外光作用于人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穿戴设备连接的连接部9,例如连接扣、连接孔等,通过绑带穿戴于人体;连接部9可设置在上盖1、中间支撑件6或下盖8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结构11为与壳体一体成型的镂空结构,具体是与下盖8为一体成型。

图1至图5所示为按钮结构3和导光环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按钮结构3下端与控制板4上的触发位置对应,导光环位于控制板4上方,并与控制板4上设置的LED指示灯对应,按钮结构3和导光环从上盖1顶部伸出。

图6所示为按钮结构3和导光环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带LED指示灯的按键板13为独立结构,与控制板4电连接,电池5和控制板4并排布置在壳体内,壳体侧面开设过孔,按钮结构3和导光环从该过孔伸出;按钮结构3与按键板13位置对应,导光环与LED指示灯的位置对应,导光环位于按钮结构3外围。

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烯发热膜7升温快,制热均匀,发射远红外光波,促进血液循环的特点,使人体感受到红外光波的辐射,达到保健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可单独一个使用,也可以多个通过绑带或魔术带串联使用,同时作用于多个穴位,适用范围拓宽,不仅仅是肚脐\/后腰,身体上大部分穴位都可以使用,方便且作用的穴位位置更多;通过导光结构2导出光,直观显示通断电和档位等,更简单明了;体积上更加轻薄、小巧,使用方式更加安全;保护垫圈10使用弹性软质材料,与皮肤接触更加柔软舒适。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827.4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HK(香港)

授权编号:CN20961202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A61N 5/06

专利分类号:A61N5/06;A61H39/06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329重庆市九龙坡区凤笙路15号附3号

发明人:王仲勋;黄晓微;李飞;程燕楠;周杨

第一发明人:王仲勋

当前权利人: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尹丽云

代理机构:31219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石墨烯远红外理疗仪论文和设计-王仲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