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论文和设计-杨晓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包括放置板、固定钢块和连接块,所述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吊架,且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设置在吊架之间,所述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同时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所述第一连接钢架设置在支撑柱之间,且第一连接钢架右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该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设置有支撑柱和第一支撑底盘,在静载法检测桩下侧设置支撑柱,并且在支撑柱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使得静载法检测桩在进行测柱试验时,通过第一支撑底盘与地面接触,让支撑柱对静载法检测桩进行支撑,让静载法检测桩得到稳定摆放。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包括放置板、固定钢块和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吊架,且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设置在吊架之间,所述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同时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所述第一连接钢架设置在支撑柱之间,且第一连接钢架右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同时第一连接钢架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钢架,所述第二连接钢架左侧面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依次贯穿连接架和固定连接板,且第一螺丝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固定钢块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外侧面,且固定钢块下侧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下侧面,且顶板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钢块内部设置有第二螺丝,且内螺纹孔依次贯穿固定钢块、顶板和内螺纹孔,所述连接块设置在顶板下侧面,且连接块下侧设置有支撑筒,同时支撑筒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底盘,所述支撑筒内部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贯穿支撑筒,且液压杆上端与连接块下侧面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包括放置板、固定钢块和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吊架,且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设置在吊架之间,所述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同时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所述第一连接钢架设置在支撑柱之间,且第一连接钢架右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同时第一连接钢架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钢架,所述第二连接钢架左侧面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依次贯穿连接架和固定连接板,且第一螺丝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固定钢块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外侧面,且固定钢块下侧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下侧面,且顶板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钢块内部设置有第二螺丝,且内螺纹孔依次贯穿固定钢块、顶板和内螺纹孔,所述连接块设置在顶板下侧面,且连接块下侧设置有支撑筒,同时支撑筒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底盘,所述支撑筒内部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贯穿支撑筒,且液压杆上端与连接块下侧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吊架设置有两个,并且2组吊架关于放置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设置有六个,且限位板的高度高于吊架的高度,并且限位板的长度小于放置板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支撑柱设置有三个,并且2组支撑柱关于放置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钢架的尺寸与第二连接钢架的尺寸相等,且第一连接钢架的长度大于放置板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钢架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钢架的宽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和连接块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载法检测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

背景技术

静载法检测柱通过向在桩顶部钢板上逐渐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察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现在市场采用传统的静载法检测柱,需要通过机械搬运支撑柱来对检测进行支撑,让检测装置得到稳定,还有现在的静载法检测柱在检测时,液压缸上方只设置有单个钢架,且没有让钢架与液压缸相固定,这样容易发生偏移倒塌的情况,还有现在的静载法检测柱顶部在吊运重力柱进行施加压力时,没有对重力柱进行限位,这样当检测的柱体承重力达到一定限度时,容易发生塌方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旨在解决传统的静载法检测柱,需要通过机械搬运支撑柱对静载法检测柱进行支撑,且液压缸上侧的钢架没有与液压缸进行固定连接,这样容易发生位移倒塌的情况,并且没有对静载法检测柱顶部摆放的重力柱进行限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包括放置板、固定钢块和连接块,所述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吊架,且放置板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设置在吊架之间,所述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同时放置板下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所述第一连接钢架设置在支撑柱之间,且第一连接钢架右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同时第一连接钢架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钢架,所述第二连接钢架左侧面设置有连接架,且连接架内部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依次贯穿连接架和固定连接板,且第一螺丝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固定钢块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外侧面,且固定钢块下侧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下侧面,且顶板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钢块内部设置有第二螺丝,且内螺纹孔依次贯穿固定钢块、顶板和内螺纹孔,所述连接块设置在顶板下侧面,且连接块下侧设置有支撑筒,同时支撑筒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底盘,所述支撑筒内部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内部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贯穿支撑筒,且液压杆上端与连接块下侧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架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吊架设置有两个,并且2组吊架关于放置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设置有六个,且限位板的高度高于吊架的高度,并且限位板的长度小于放置板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支撑柱设置有三个,并且2组支撑柱关于放置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架的尺寸与第二连接钢架的尺寸相等,且第一连接钢架的长度大于放置板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钢架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钢架的宽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和连接块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

(1)设置有支撑柱和第一支撑底盘,由于现在的静载法检测桩在进行测桩试验时,需要通过机械搬运支撑柱来摆放,让支撑柱对静载法检测桩进行支撑,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且不稳定,故设置支撑柱和第一支撑底盘,在静载法检测桩下侧设置支撑柱,并且在支撑柱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使得静载法检测桩在进行测柱试验时,通过第一支撑底盘与地面接触,让支撑柱对静载法检测桩进行支撑,让静载法检测桩可以稳定摆放;

(2)设置有限位板,由于现在的静载法检测桩上侧面摆放重力柱,没有对重力柱进行限位,这样在遇到测试柱承载力不够时,发生崩塌的机率较大,故设置限位板,在静载法检测桩上侧摆放重力柱时,通过限位板对重力柱进行限位,使得重力柱不容易发生滑动偏移的情况,使得上方叠加摆放的重力柱稳定性更好;

(3)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第二连接钢架、固定钢块和第二螺丝,在液压缸上摆放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时,通过第一连接钢架和第二连接钢架让放置板的承受能力更好,且通过第二螺丝贯穿固定钢块与顶板相连接,使得放置板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板,2、吊架,3、限位板,4、支撑柱,5、第一支撑底盘,6、第一连接钢架,7、固定连接板,8、第二连接钢架,9、连接架,10、第一螺丝,11、螺帽,12、固定钢块,13、顶板,14、内螺纹孔,15、第二螺丝,16、连接块,17、支撑筒,18、第二支撑底盘,19、液压缸,20、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板1上侧面设置有吊架2,且放置板1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设置有六个,且限位板3的高度高于吊架2的高度,并且限位板3的长度小于放置板1的长度,通过限位板3让放置板1上侧摆放重力柱时不容易发生偏移,稳定性更好,同时限位板3设置在吊架2之间,吊架2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吊架2设置有两个,并且2组吊架2关于放置板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吊架2使得在搬运或者摆放放置板1时更方便,放置板1下侧面设置有支撑柱4,且支撑柱4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底盘5,支撑柱4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支撑柱4设置有三个,并且2组支撑柱4关于放置板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在放置板1下侧设置支撑柱4,使得在进行检测时,放置板1的稳定性更好,同时放置板1下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钢架6。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钢架6设置在支撑柱4之间,且第一连接钢架6右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7,第一连接钢架6的尺寸与第二连接钢架8的尺寸相等,且第一连接钢架6的长度大于放置板1的长度,通过第一连接钢架6与第二连接钢架8让放置板1的承载力更稳定,同时第一连接钢架6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钢架8,第二连接钢架8左侧面设置有连接架9,且连接架9内部设置有第一螺丝10,第一螺丝10依次贯穿连接架9和固定连接板7,且第一螺丝10下端设置有螺帽11。

如图4所示,固定钢块1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6和第二连接钢架8外侧面,且固定钢块12下侧面设置有顶板13,顶板13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钢架6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钢架8的宽度之和,通过顶板13让第一连接钢架6与第二连接钢架8之间连接更稳定,且让顶板13对第一连接钢架6与第二连接钢架8的支撑面更大,顶板13设置在第一连接钢架6和第二连接钢架8下侧面,且顶板13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14,固定钢块12内部设置有第二螺丝15,且内螺纹孔14依次贯穿固定钢块12、顶板13和内螺纹孔14。

如图1所示,连接块16设置在顶板13下侧面,且连接块16下侧设置有支撑筒17,同时支撑筒17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底盘18,支撑筒17内部设置有液压缸19,且液压缸19内部设置有液压杆20,液压缸19通过液压杆20和连接块16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液压缸19通过液压杆20带动连接块16进行移动,让放置板1的高度可调节,液压杆20上端贯穿支撑筒17,且液压杆20上端与连接块16下侧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时,通过把第二支撑底盘18放置在需要检测的柱顶上,通过使用吊绳分别与放置板1上侧四个吊架2连接,再使用吊车将放置板1吊运到检测处,此时把放置板1下侧的第一连接钢架6和第二连接钢架8通过第二螺丝15贯穿固定钢块12与顶板13内部的内螺纹孔14相连接,让第一连接钢架6和第二连接钢架8与顶板13连接,使得放置板1与连接块16固定在一起,根据所需测试得放置板1高度调节放置板1的高度,启动液压缸19,液压缸19通过液压杆20带动连接块16向上移动,使得顶板13通过第一连接钢架6和第二连接钢架8对放置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之后,在第一支撑底盘5下侧垫放钢板,使得支撑柱4的支撑力更强,此时开始向放置板1上方进行吊运重力柱,使得重力柱摆放在限位板3之间,通过限位板3的限位作用,使得重力柱不容易发生偏移,在重力柱摆放时,通过放置板1下侧的六个支撑柱4支撑,让放置板1更稳定,此时便可进行检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3541.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07230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G01N3/02

专利分类号:G01N3/0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中汽建工(洛阳)检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汽建工(洛阳)检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71000 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高新区翠微路4号1幢东辅楼

发明人:杨晓斌;王俊岭

第一发明人:杨晓斌

当前权利人:中汽建工(洛阳)检测有限公司

代理人:边延松

代理机构:41149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便于支撑固定的静载法检测桩论文和设计-杨晓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