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国,外交,外交政策,联邦德国,普鲁士,政策,丘吉尔。

英国外交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奚庆庆[1](2019)在《第二次台海危机与英国对美的外交因应及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后,尽管英国判定新中国意在利用"危机"而非想要"战争",但是英国认为在中美双方并不清楚彼此意图的情况下,台海危机也极有可能会无意间滑向全面战争而使英国卷入。为此,英国一度为维护和平需要而进行过些许外交努力,但成效甚微。面对美国在台海问题上贯穿始终的强硬态度,为修复英美特殊关系因苏伊士运河事件所形成的裂隙,英国最终调整其在台海问题上与美国分歧的立场,选择偏向于美国的政策。在深入预估台海危机不大可能升级成全面战争后,英国彻底倾向于支持美国,英美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最终趋于一致。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转轨既是其对台海危机所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权衡后所做出的抉择,也是英国在与新中国及台湾当局的接触交往中形成反差的后果。整体而言,第二次台海危机中,英国基于平衡英美、中英关系的需要而致使其台海政策充满复杂性、矛盾性,并由此限制了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积极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4期)

邵兵[2](2019)在《务实主义视域下英国平衡外交的启示——以卡斯尔雷外交政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英帝国的外交,是公认的最经典、最成功的大国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般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外交的最后象征。丘吉尔曾经这样总结过,英国外交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平衡外交。他说,几百年来,英国一直努力使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哪方弱了,英国就去帮哪方;哪方强了,英国就去遏制它。只要有这种平衡,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会相互牵(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1期)

崔璨[3](2019)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英国在欧洲逐渐失去工业霸主的地位,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已经不能维持大陆均势,与此相对应的,英国在1900年前后改变了外交政策,开始实行结盟政策。我国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比较笼统和细琐,不成体系,国外也很少见这方面系统的专着,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史实进行梳理和挖掘,希望可以系统地呈现出这一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6期)

申红果[4](2018)在《英国对联邦德国“东方政策”的思考与外交应对(1955-1971)》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欧洲外交受联邦德国"东方政策"的影响较大。"东方政策"在联邦德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新"东方政策"是欧洲缓和的核心内容之一和推动力量。僵硬的"东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也束缚了英国对苏联东欧的外交。新"东方政策"则符合英国对西欧安全的追求和对欧洲缓和的期待。英国在支持新"东方政策"的同时,也对欧洲缓和抱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英国对"东方政策"的思考和外交应对反映了英国在与苏联东欧的冷战斗争中坚决维护西欧安全和西方联盟团结的根本目标,既坚定地反对共产主义、又希望保持与之交往的突出特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方柯[5](2018)在《繁荣与安全:2007/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对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至2008年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急转直下,各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英国也不例外。2010年,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向英国及世界宣告英国将“开放商贸活动”,这一宣言成为经济危机后英国寻求经济复苏的政策主旋律,也成为其外交转型的一大特色。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范围迅速传播,然而它又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创造环境,使之在全球经济活动参与中日趋活跃,并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发挥着战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行经济外交政策成为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以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抓住新兴大国发展机遇,拓展经济活动空间,以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联系,全方位发挥英国优势。2017年脱欧程序正式启动,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英国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的同时,英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外交在研究领域并非新概念,近年来,经济外交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研究较之以往更为全面和深入。由于新近研究中针对特定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研究较少,且金融危机后英国的经济外交政策更是缺少相关分析,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在Okano-Heijmans(2011)提出的经济外交定义及分析框架下,以政府及商业团体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英国在贸易与投资、贸易协定、对外援助等经济外交领域的具体实践,并以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例,讨论了英国与具体对象国之间的经济外交互动。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2016年脱欧公投标志着英国发展走向重要转折,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下,英国如何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持更为长远的发展走势,实现经济繁荣及安全目的,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于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实际应用和对英国实践的具体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通过一系列全面而又深入的经济外交举措,促进贸易与投资,构建良好的经济伙伴关系,推广创意市场活动,加深对外援助活动等等,为英国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以及外部环境,使得英国不仅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为寻求脱离欧洲之后的“全球化的英国”提供经验。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经济外交将为英国的繁荣及安全提供长远支持与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9)

王东[6](2018)在《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外交政策的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百年战争中,英国的海上力量得到壮大,海军技术和造船工业也有所发展,民族意识空前加强。随着战争的失败,英国几乎丧失了欧洲大陆的全部领土,以及背负着巨额债务。由此,英国将注意力放到了国内,并采取了一些对国家发展更为有利与可行的政策。(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7期)

何静[7](2017)在《论20世纪初英国对华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对20世纪初的英国外交档案的分析,讨论英国对华东地区外交政策的转变。通过当时的历史事件,如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五卅运动和抵制英货运动;以及当时的历史人物,如英国驻华外交官的私密信函和事件参与者回忆录的整理归纳,探讨英国在经历一战后因衰落的国力和国内反战意识的影响,并且同时受到日、美等国对其在远东地区的威胁,为了保住英国在华最重要利益,而不得不改变其对华政策的真实原因。本文以20世纪初英国对华东外交政策为对象,以英国对山东和上海地区的外交政策为实例。对比研究了英国在巴黎和会上对日本侵略行径的纵容态度,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与日本维系着特殊的关系,实行既防范遏制它,又亲近维护它的外交政策。以及,对于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反帝运动,英国最初采取了暴力压制的强硬政策。而后英国着眼长远利益,决定采取让步的策略,以缓和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发表了标志英国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圣诞节备忘录”。以此论证英国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对华东政策的转变。通过分析英国在一战前后对华政策的变化,能够窥视到英国国力从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到迅速衰落的轨迹,为研究世界格局重新调整提供了实例。对英国的对华外交政策由强硬到妥协的转变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出,弱小的国家难以开展自主外交,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大小决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可观察到,一个成功的外交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能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可以使我们深度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改变过去将西方外交政策看成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从而为当今中国制定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提供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30)

刘成[8](2016)在《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英国的强大必须依赖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因而其强大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它必须依靠外部资源来支撑自己的强大。在其他国家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轨道后,它的脆弱性就更加明显,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再将国家关系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而是全力保护帝国利益和海上通道的安全。孤立主义就是英国在这种脆弱性的单独强大之时,试图控制欧洲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一种明智手段。而一旦英国失掉最强力量,即其他大国赶超上来,结盟外交就是唯一选择。战争对英国不利,即便与日本、法国和俄国签订了结盟协定,英国依然极力否认这是军事结盟的举动,在协定文字上非常谨慎,生怕因此迫使自己卷入欧洲大陆强国引发的战争,所以即使在结盟有助于欧洲均势的时候,英国外交的孤立主义思想依然存在。19世纪的英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英帝国是重中之重,保持强大的海军力量,维护欧洲均势。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没有改变,而孤立主义则是19世纪英国外交的主线。只要不涉及自己的根本利益,英国就努力置身于局外,19世纪英国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杨凯超[9](2016)在《试论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之间交往自鸦片战争以来就变数不断,特别是随着人民革命胜利,新中国即将建立之时,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开始面临新的环境,新的考验。而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施展各种手腕,企图从中维护既得利益。在整个对华关系中总体是曲折漫长的,最终在两国的努力下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05期)

马丁·雅克[10](2016)在《转向中国,英国外交政策重要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转向中国与英国当年加入欧盟一样,都是英国自1945年以来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转变。英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应如何与中国相处的典型案例去年秋天,英中关系发生了意义难以被低估的重要转变。近年来,许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但此次英中关系转(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2-15)

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英帝国的外交,是公认的最经典、最成功的大国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般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外交的最后象征。丘吉尔曾经这样总结过,英国外交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平衡外交。他说,几百年来,英国一直努力使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哪方弱了,英国就去帮哪方;哪方强了,英国就去遏制它。只要有这种平衡,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会相互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奚庆庆.第二次台海危机与英国对美的外交因应及政策[J].安徽史学.2019

[2].邵兵.务实主义视域下英国平衡外交的启示——以卡斯尔雷外交政策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3].崔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对欧洲大陆外交政策的演变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2019

[4].申红果.英国对联邦德国“东方政策”的思考与外交应对(1955-1971)[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方柯.繁荣与安全:2007/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对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6].王东.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外交政策的近代化[J].长江丛刊.2018

[7].何静.论20世纪初英国对华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D].四川师范大学.2017

[8].刘成.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杨凯超.试论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J].青春岁月.2016

[10].马丁·雅克.转向中国,英国外交政策重要转变[N].人民日报.2016

标签:;  ;  ;  ;  ;  ;  ;  

英国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