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研究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电力系统中配网能将系统和用户联系起来,更好的实现供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配网条件下,进一步的加大力度,并合理的对配网进行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智能配网效果。最终实现智能配网。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配网;设计;分析

1导言

智能配网系统是建立在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基础上的一个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并带动配网朝着智能化、先进化方向发展。智能配网系统的建设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包括GIS技术的运用,自动化计量设备的配置以及智能配网的维护、维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精力,掌握科学的规程和技术。

2智能配网的概况

传统的配网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和开关以及用户端等部分,而在智能电网主要是高级自动化方式进行配电,包括高级操作和高级管理。首先,对配电控制和管理以及资料的收集方面属于高级操作,有自动化和无功控制的优点。相对于高级操作,高级管理的范畴主要是对配电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汇总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利用高级管理和高级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技术,对故障进行定位,有助于更好的修复故障,达到智能配网的目的。

3智能配电网介绍与结构分析

智能配电网主要是依赖于现代化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形成的配网架构,所谓的“智能化”技术被应用于配网设计、施工、运营、维修、养护多个环节,以此来达到对配网的先进化、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配网的智能化运行。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智能配电网的运行、运转与维护,能够有效延长各项电气设备、电力装置的使用周期和时间,控制配网改造成本,也能全面提高配网运行效率,确保供电更加安全、合理、稳定。特别对于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加大配网的智能化建设力度能够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效率,达到高效通讯、信息高速传输等目标。智能配网结构主要依托于IP网与GIS平台,运用多种智能化先进技术,例如,智能采集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化计量技术等,各类技术彼此配合、相互促进,最终打造出一套健全完善、协调共促的技术,同步支持配网的智能化运转。该配网结构的实际工作、运转状态:利用高端、合理的通讯技术、凭借智能仪表来每时每刻监督、检测并采集配网系统相关数据、信息,为电网的智能化决策、分析等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等存入数据信息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等共同支持于配网系统的优化、更新与完善,支持设备的长时间运转,同时,也能实现配网系统重组、优化与重构。同时,MIS系统可以具有信息调动功能,能够自由、灵活地从数据内调动各类信息,为配网管理系统、ERP系统等提供服务,以此来解除配网运行中的问题,例如,信息失调、不对称等。

4智能配网的主要内容

4.1对数据的采集和监控

关于数据的采集和监控,需要使用无线光纤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节点的创建,对整个配网范围都能实现。节点能够实现配电终端和广域IP的通信,比如配网调度中心、用户连接端口等。通过对通信传输信息的处理,可以完全实现用通信处理问题,实现用户业务、电子信息流和输电流之间的相互统一。

4.2控制保护技术的应用

控制保护技术主要是能够实现信息的同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广域网络进行保护,对于紧急情况下的故障实现保护。这个过程的实现对技术的要求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由广域网络保护和适应保护等方面技术构成。

4.3高级自动化配电

运行和配电管理方面实现的自动化是高级自动化配电的变现形式。在运行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进行实时监控技术,综合自动化配电的功能,最终实现机器设备的管理和自动化应用。对于用户而言,通过自动化配电的应用,可以实现自行抄表,同时还可以自动的实现对信息的相关管理工作。

4.4客户信息系统处理

用电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客户信息系统,它的作用是可以对用户和与用户有关的相关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化管理。对于用户的用电情况有准确的掌握,也对用户正常的用电有重要的作用。

4.5高级量测技术

高级量测技术的应用就是通常所说的AMA应用,它主要是作为多种通信介质出现,可以运用智能电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了,不断的分析用户相关的用电数据。通过运用高级量测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和配电系统之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实现用户自动化。

4.6DER并网技术

DER并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安全性的保护,同时对于配电系统的与接口设备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对调度和微网进行合理的优化。所以,利用DER并网技术对于提高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用电管理中,可以对分散的DER并网技术统一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配电的安全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微网的应用,作为配电子系统,微网近些年逐步的被应用到配电环节中,在主网外进行单独的应用。

4.7传感测量技术

传感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配网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通过在配电中,检测电缆温度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各不同节点信息的采集。同时,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全面了解配电的安全性。传感测量技术的应用,为配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5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的具体分析

首先在制定设计的计划之前,要先确定设计目标。在配电系统正常运作时,要以配电监测的终端产生的结果作为基础,设计一个智能监测系统,使其在配电变压器运行时能准确的把最新的测量的数据结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反映给主站,实现高准确性的模拟量和状态量,这样主站就能够进行自动检测,倘若出现问题,立刻就向中心站报警。监测设备的自动修复和电磁的兼容性能够保证终端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按照制定好的设计目标,要对智能配电系统的几个重要功能进行细致的规划。一是对数据的监测,要定期对像是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做功功率、无做功功率等的交流电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还要对小于25次的谐波电流和小于15次的谐波电压进行统计和记录,并且按照这些记录得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将这些结果反映给主站。二是数据报表的存储功能,要对每天和每个月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并做好统计日志,通常情况下每天的数据信息的统计日志能存储一个月左右,每个月的数据信息的统计日志能存储一年左右。三是数据传输的功能,通过使用GPRS无线系统来对外部电表的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和读取,还能读取不同的测量的统计数据信息,达到数据通讯的目的,能够把远程的参数设置功能、对时功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四是对故障的检测和自动诊断修复功能,当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超过限制时,就会自动对这些有问题的信息进行收集,且反映给主站后立刻报警,而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时,能自动的进行自愈。

6结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用电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保证输配电的质量,智能配网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智能配网设计时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有效的提高智能配网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保证电力系统能稳定安全的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道贺,王艳.探讨智能光网络的城域网设计[J].煤炭技术,2013,32(07):210-212.

[2]曹志刚.智能配用电园区用户侧双向互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09):79-83.

[3]严玉廷,苏适.智能微网设计集成技术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3,41(S1):95-100.

[4]蓝启明,张东站.公路物流智能配载的研究和装载算法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33):237-243.

[5]满宇航,魏金军,马永光.配网自动化仿真系统智能重合器与分段器设计[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27(12):40-44.

[6]张亚萍,李煜浩,曹琥,尹琼,张超.基于智能配网的智能化配电柜设计[J].云南电力技术,2011,39(04):76-77.

标签:;  ;  ;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