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心态论文_王小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人心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态,遗民,诗人,明清,吴中,满族,女史。

诗人心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恒[1](2019)在《论竟陵诗人钟惺、谭元春的诗坛沉浮与创作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观有明一代诗史,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诗派在晚明时代领一时风骚,影响甚大。而在钟、谭身后,则各种攻击甚至于将明亡的罪责加于其身。从诗史地位和创作心态等角度来看,钟惺、谭元春的竟陵诗派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这一诗派经历的"极盛"和"极衰"这样两个极端以及命运沉浮,恰是晚明政治、文化等思潮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折射;钟、谭自身身世遭际不但是世运对个体命运施加影响的缩影,又是影响其创作心态形成诸要素的核心因子;钟、谭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是时代巨变爆发前夜的社会各个方面的表象反映,更是其特有创作心态的深层体现。(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士强[2](2019)在《从忐忑不宁到心无挂碍——“当代”语境中诗人穆旦的心态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在"当代"时期从事诗歌写作的时间非常短暂,主要是在1957和1976年。这两个时段的写作有着颇为不同的特征,前者为公开发表,体现了"改造自我""跟上时代"的努力以及与时代主流规范之间的沟通、协调;后者则属于"抽屉写作"或"潜在写作",不再寻求主流的认同与接纳,更具个体性与独立性,直面个体灵魂与命运,其作品数量更多,质量也更为可观。这两个时段的写作在诗人心态、作品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穆旦其人、其诗提供了一个当代中国诗人、知识分子之经历、转变的典型个案,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曾洁[3](2019)在《明清诗人吴中蕃的遗民心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中蕃是明末清初的贵州诗人,在贵州明清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吴中蕃生活在明清交替时期,无疑是时代的遗民,身为前明官员的他矢志守节不侍二主。一生徘徊于出仕和隐匿之间寻求救国出路,诗歌中便能看出一代遗民诗人的复杂心态变化,最后彻底走向归隐不问世事潜心治学,其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究其原因,与之内心无法摆脱的遗民身份有关,与之强烈的民族气节和风骨有关,内心桀骜痴顽、不愿违心行事的个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人文与科技》(第二辑)》期刊2019-02-01)

卢高媛[4](2018)在《略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变迁——以遗民诗人集会唱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各类集会唱和伴随着遗民诗人的一生,从这些集会唱和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在甲申事变、南明灭亡和己未"博学鸿儒科"叁次事件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柏霖[5](2018)在《晚清蒙古诗人延清创作心态及其诗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延清诗风的嬗变与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息息相关。早年,延清身居闲曹,无法实现事功愿望,徘徊在仕与隐两端。出于仕隐矛盾心态,延清一面利用诗歌营造"朝隐"境界,诗风从容和雅;一面又为仕途受挫感到苦闷,诗歌呈现出外似豁达而实则幽怨的风貌。庚子事变期间,延清困处北京,目击乱离,心态一变而为忧国忧民,诗风也悲愤激烈。光绪叁十年,延清虽升授翰林院侍读,但仍难以实现济世抱负,心态随之变得低沉,诗风沉着悲慨。光绪叁十四年,延清出使外蒙古。此行令延清心态趋于乐观向上,诗风主要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沉雄;二是奇丽。清廷覆灭,延清成为遗老,内心充满亡国之痛,其诗感慨时事、吊古兴怀,弥散着浓重的亡国气息,诗风悲凉凄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李思蕾[6](2017)在《梁陈赋得体诗与诗人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梁陈诗人的看法,往往是诗风绮靡、精神萎弱,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时所盛行的宫体诗的影响。其实,当我们将视线投向那个时代为数不算少的一种特别的诗歌——赋得体诗时,就会发现,梁陈诗人的精神世界并不那么单一,其心态还是较为多样化的。研究之,对我们更为客观、理性地审视梁陈诗人群体及诗坛生态颇有意义。从得体诗来看,梁陈诗人的心态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诗化的生活心态。在梁陈赋得体诗中,有相当数量的咏物诗。这些诗歌与传统的托物言志、借物寓意的咏物诗之不同在于,它们大多从是观赏者的视角,将物本身看作可供欣赏的艺术品,从而对物象之美作细致的艺术描摹,即便是那些微不可见的平常事物,诗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诗意的艺术想象将其刻画的栩栩如生、可爱可人。这一现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梁陈诗人形成了一种诗化的心态,这种心态,让本来极为普通平常的事物在梁陈诗人笔下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而梁陈诗人诗化的生活心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当时以不涉实务为尚的世风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诗人自身将一切都纳入审美视界的创作理念有关。二、生命感伤心态。在梁陈赋得体诗中,有一些以别离、闺思和悲剧女性为主题的作品。以别离、闺思为主题的诗均为代言体。诗人通过对诗中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哀而美的生命体认。以悲剧女性为题材的诗歌,其表现对象为班婕妤和王昭君。诗人通过对二人坎坷际遇的描写,抒发了生命无常的感慨。可见,梁陈诗人往往抱有一种生命感伤心态,而这种心态的形成,与其内敛、敏感的性格密不可分。叁、寄情山水与希企隐逸心态。在梁陈赋得体诗中,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在这些诗歌中,山水、田园不再是悟玄体道的避世场所,而成为诗人游目骋怀、放松休闲的日常去处。徜徉于山水、田园之中,使得诗人们渴望长居其间,从而形成了希企隐逸的心态。梁陈诗人寄情山水、希企隐逸心态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梁陈诗人崇尚“形似”的审美意趣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此时期私家筑园之风盛行紧密相关。四、黍离之悲与报国济世心态。在梁陈赋得体诗中,还有很多咏史、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些诗歌大多表现对国破家亡、盛世难返的悲悼、对良臣义士的追慕。从中可见,梁陈诗人一方面往往有着黍离之悲,一方面亦普遍具有建功从戎、报国济世的渴望。这些,与梁陈的偏安一隅及士大夫对国家大一统的渴望直接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10-09)

马瑜理[7](2017)在《清初诗人高珩屡仕屡归心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山东诗人高珩,才大如海,诗笔超拔,气静情疏。经历了明清易代,高珩心态十分独特。入清后,出仕新朝,但屡仕屡归,进退从容;无心为官,不问迁除,以庙堂为林壑;耽禅乐道,赋性简远,不屑驰逐名场。高珩不得已而出仕、身不由己的心态,在由明入清的士人中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翟月琴[8](2017)在《诗人如何想象上海?——城市心态的空间化表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城市诗的诸多讨论中,城市意识是城市诗之根本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城市意识是城市人精神生活状态的呈现,它与城市心态紧密相关,而城市诗正是诗人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去介入这种城市关怀,营造一道城市的诗意空间。尽管书写城市的外部特征,并不一定都能纳入城市诗的范畴。但是,城市空间与城市心态的关系究竟怎样,诗人又是如何呈现这种关系,仍值得探讨。我们不妨以一些关于上海这个城市的诗歌为例,从"外滩"与"北站"、"老屋"与"废(本文来源于《诗歌月刊》期刊2017年05期)

张志杰[9](2016)在《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禁体诗是雪诗在宋代的一种新变。倘若从这种独特诗体的本体出发,可以较为合理地廓清清人印象式评点的误解所造成的遮蔽,发现禁体原初"诗戏"的性质及其间作者"诗战"的心态。并且,贯穿两宋的阐释、演绎与创作中,禁体诗在与宴饮游戏的疏离中确立起一种诗学规范,诗人的创作心态也从骋才争胜的竞技渐趋独吟闲作的自适。(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伏涛[10](2015)在《时代阴影下的女史心态——以道咸年间长白女诗人百保友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女史百保友兰主要生活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封建末世的衰微气象在诗人敏感的心田投下阴影。诗歌是诗人的心魂抒露,百保友兰的《冷红轩诗集》中充满着疾病之苦、离别之恨、思乡之情、亡夫之痛以及伤逝之悲等,此忧生之嗟中亦含忧世之情,悲苦诗情中涵蕴着时代的影子,社会的症候。通过《冷红轩诗集》,我们可以洞悉满族女诗人百保友兰的生活之艰与心灵之痛,亦可倾听道咸年间的时代跫音。(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诗人心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穆旦在"当代"时期从事诗歌写作的时间非常短暂,主要是在1957和1976年。这两个时段的写作有着颇为不同的特征,前者为公开发表,体现了"改造自我""跟上时代"的努力以及与时代主流规范之间的沟通、协调;后者则属于"抽屉写作"或"潜在写作",不再寻求主流的认同与接纳,更具个体性与独立性,直面个体灵魂与命运,其作品数量更多,质量也更为可观。这两个时段的写作在诗人心态、作品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穆旦其人、其诗提供了一个当代中国诗人、知识分子之经历、转变的典型个案,有着丰富的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人心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恒.论竟陵诗人钟惺、谭元春的诗坛沉浮与创作心态[J].甘肃社会科学.2019

[2].王士强.从忐忑不宁到心无挂碍——“当代”语境中诗人穆旦的心态与创作[J].文艺研究.2019

[3].曾洁.明清诗人吴中蕃的遗民心态研究[C].《人文与科技》(第二辑).2019

[4].卢高媛.略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变迁——以遗民诗人集会唱和为中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李柏霖.晚清蒙古诗人延清创作心态及其诗风嬗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李思蕾.梁陈赋得体诗与诗人心态[D].四川师范大学.2017

[7].马瑜理.清初诗人高珩屡仕屡归心态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翟月琴.诗人如何想象上海?——城市心态的空间化表述[J].诗歌月刊.2017

[9].张志杰.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J].中国韵文学刊.2016

[10].伏涛.时代阴影下的女史心态——以道咸年间长白女诗人百保友兰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书馆馆长。《天门积雪》)(图1.3长崛围红叶)))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开封大学论文(2)开封大学论文(1)2-7:注释分布情况注释是针对文中...

标签:;  ;  ;  ;  ;  ;  ;  

诗人心态论文_王小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