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论文和设计-冯天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动力装置(300)和底座(400),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座(400)上,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可在所述动力装置(300)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包括第一丝杠(101)和第一调整部(500),所述第一丝杠(101)上设有第一旋向螺纹(101a),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上,在所述底座(400)上固设有第二调整部(600)。该等间距调整装置可对不同规格的工装夹具进行调整,从而可满足不同规格的电器产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动力装置(300)和底座(400),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座(400)上,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可在所述动力装置(300)驱动下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杠(101)和第一调整部(500),所述第一丝杠(101)上设有第一旋向螺纹(101a),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上,在所述底座(400)上固设有第二调整部(600)。

设计方案

1.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动力装置(300)和底座(400),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座(400)上,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可在所述动力装置(300)驱动下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杠(101)和第一调整部(500),所述第一丝杠(101)上设有第一旋向螺纹(101a),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上,在所述底座(400)上固设有第二调整部(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上还设有第三调整部(700),在所述第一丝杠(101)上还设有第二旋向螺纹(101b),所述第三调整部(700)套设在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上,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与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底座(400)上,且可在所述动力装置(300)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设有第二丝杠(201)和第四调整部(800),所述第二丝杠(201)设有第三旋向螺纹(201a),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套设在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上,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与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的旋向相同且螺距是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螺距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00)可以是电机驱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或气缸驱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30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0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座(102),所述第一支撑座(102)与所述底座(40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块(900),所述第一连接块(9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块(302),所述第二连接块(3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断路器进行自动化生产时,需要对断路器进行自动化装配及检测,一般情况下,需要将断路器放置在一工装夹具上,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装配及检测动作。不同规格型号的断路器相间距也不相同,因此在自动化装配或检测不同型号的断路器时,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工装夹具,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断路器,目前比较常用的做法是通过手工更换不同的夹具进行兼容,或者是针对不同的产品配备不同的生产线等方式生产,以上的方式存在生产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换线周期长等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可对不同规格的工装夹具进行调整,从而可满足不同规格的断路器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动力装置和底座,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可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调整部,所述第一丝杠上设有第一旋向螺纹,所述第一调整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上,在所述底座上固设有第二调整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上还设有第三调整部,在所述第一丝杠上还设有第二旋向螺纹,所述第三调整部套设在所述第二旋向螺纹上,所述第二旋向螺纹与所述第一旋向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横向传动装置,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可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设有第二丝杠和第四调整部,所述第二丝杠设有第三旋向螺纹,所述第四调整部套设在所述第三旋向螺纹上,所述第三旋向螺纹与所述第二旋向螺纹的旋向相同且螺距是所述第二旋向螺纹螺距的两倍。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电机驱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或气缸驱动中的一种。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同轴设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之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底座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部位于所述第一调整部和第三调整部之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第三调整部和第四调整部分别与工装夹具上的A相固定部、B相固定部、C相固定部和N相固定部相连,并可分别同步调整工装夹具上A相固定部、B相固定部、C相固定部和N相固定部的相对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孔内,并与所述轴承孔过盈配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结构相同。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二丝杠201的两端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孔,并与所述轴承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1、通过设置多个调整部,且多个调整部分别和工装夹具上的各相固定部相连,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调整部,从而可同步调整各相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满足了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器产品使用。

2、根据电器产品的相数不同,可设置不同数量的调整部,调整部的数量和电器产品的相数相同,可适用于断路器、接触器和隔离开关等不同的多极电器产品中,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第一横向传动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第一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第二横向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动力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动力装置300。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动力装置300均设置在所述底座400上,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300相连,且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同轴设置,所述动力装置300可带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往复运动。

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上套设有第一调整部500和第三调整部700,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和所述第三调整部700可随着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往复运动,且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和所述第三调整部700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上套设有第四调整部800,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可随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一起往复运动。

在所述底座400上还固设有第二调整部600,所述第二调整部600位于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和第三调整部700之间。

所述第一调整部500、第二调整部600、第三调整部700和第四调整部800分别与工装夹具上的A相固定部、B相固定部、C相固定部和N相固定部相连,并可分别同步调整工装夹具上A相固定部、B相固定部、C相固定部和N相固定部的位置。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块900,所述第一连接块9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相连。

较佳的,在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块302,所述第二连接块3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相连。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横向移动装置100包括:第一丝杠101,在所述第一丝杠101上依次设有第一旋向螺纹101a和第二旋向螺纹101b,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和第二旋向螺纹101b的螺距相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上,所述第三调整部700套设在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上。

所述第一丝杠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座102,所述第一支撑座102与所述底座400相连,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02上设有轴承孔102a,所述轴承孔102a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丝杠101的两端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孔102a内,并与所述轴承孔102a过盈配合。

在所述第一丝杠101靠近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连接轴103,所述连接轴103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块900内。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横向移动装置200包括:

第二丝杠201,在所述第二丝杠201上设有第三旋向螺纹201a,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的旋向与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旋向一致,但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的螺距是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的螺距的两倍,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套设在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上。

在所述第二丝杠20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座202,所述第二支撑座202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02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二支撑座202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二丝杠201的两端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孔,并与所述轴承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丝杠20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支撑座202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块800相连,在所述第二丝杠20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轴203,所述第二连接轴203穿过所述第二支撑座202且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02相连。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装置300包括:电机301、第二连接块302和支撑板303,所述电机301的旋转轴穿过所述支撑板303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02相连,所述支撑板303与所述底座400相连,从而实现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底座400的固定。

当然,所述动力装置300除可以采用电机直接传动外,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或气缸驱动等方式,只要可给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提供驱动力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当然,所述动力装置300可以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或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之间,只要可给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提供驱动力即可,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00位于所述靠近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的一侧。

现结合所述等间距调整装置的调整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所述动力装置300的所述电机30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相对所述底座400同步运动,所述第二调整部600固设在所述底座400上,以所述第二调整部600为基准,由于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和所述第三调整部700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和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上,且所述第一旋向螺纹101a和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的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因此当所述第一丝杠101在所述电机301的带动下转动时,所述第一调整部500和所述第三调整部700的运动距离相等且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可同步调整工装夹具A相固定部和B相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与C相固定部和B相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的目的。同时,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在所述第二丝杠201的带动下同步运动,因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套设在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上并与工装夹具上N相固定部相连,且所述第三旋向螺纹201a的旋向与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旋向一致,螺距是所述第二旋向螺纹101b的螺距的两倍,所以在同一电机301的带动下,所述第四调整部800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三调整部700的运动方向相同,在同一时间内所述第四调整部800的运动距离是所述第三调整部700的两倍,从而带动工装夹具上的N相固定部与所述第四调整部800同步运动,待相间距满足待装配或检测的电器产品的要求时,电机停止转动,至此,工装夹具的各相之间距离调整完成。

实施例二

上述实施例针对电器产品为四相的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当断路器为三相结构,即仅具有A、B、C三相时,可将第二横向传动装置200及第四调整部800取消,直接将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与所述动力装置300相连,所述第一调整部500、第二调整部600、第三调整部700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变,同样以所述第二调整部600为基准,在动力装置30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300同样可带动所述第一调整部500、第三调整部700进行反向运动,可同样实现调整工装夹具上各相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三

当断路器为两相结构时,即只具有A相和N相时,和实施例二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近设置两个调整部即可,其中一个调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上,另一个调整部设置在底座400上,此时,所述第一横向传动装置100的丝杠101上仅需设置第一旋向螺纹101a即可。在动力装置300的驱动下,设置在第一横向传动装置300上的调整部相对设置在底座400上的调整部运动,从而实现调整工装夹具上两相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等间距调整装置,不仅适用于断路器,只要是多极电器即可,如接触器、隔离开关等均可适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2313.2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65173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25B 11/00

专利分类号:B25B11/00;B25B11/02;H01H69/00;H01H11/00;H01H49/00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工业开发区金苑路29号

发明人:冯天玉;王刘印;刘东兴;陈闯;南寅

第一发明人:冯天玉

当前权利人: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论文和设计-冯天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