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钾晶须论文_刘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钛酸钾晶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丙烯酸,材料,纳米,抗菌剂,摩擦系数,溶胶,方法。

钛酸钾晶须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19)在《改性钛酸钾晶须增强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机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口腔医学领域最广泛使用的义齿基托材料,其中室温固化型PMMA具有易于加工、经济省时等优点,常用于义齿重衬、下颂斜面导板、个别托盘、暂基板及正畸保持器等的临床制作。因其自身并不具备抗菌性,且表面粗糙及多孔的性质使口腔致病菌易于黏附,从而易导致义齿性口炎的发生;另外,相对于热固化型PMMA,室温固化型PMMA脆性较大、韧性较差等缺陷使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的全部需求。因此,开发具有抗菌作用的增强型的室温固化型PMMA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表明,含2wt%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RHA-1的室温固化型PMMA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对机械性能无显着的增强效果。本实验针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机械性能的改进进行研究,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RHA-1,探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在室温固化PMMA基质中分散性及其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PMMA弯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偶联剂的最佳用量;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改性钛酸钾晶须,探讨改性钛酸钾晶须的含量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断裂面扫面电镜观察分析其影响机制。为研究具有抗菌作用且增强型的室温固化型PMMA提供参考数据,为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作为纳米填料具有高的表面能和强团聚倾向,其与有机基质的界面相容性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本实验第一部分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RHA-1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抗菌剂与室温固化PMMA基质间的相容性,使其能够在基质中均匀分散并形成良好结合。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表征改性效果,再将改性后的抗菌剂以2wt%的比例球磨分散到室温固化PMMA粉体中,测试试件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并结合扫描电镜对弯曲试件断裂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FTIR证实硅烷偶联剂KH-570成功在抗菌剂表面形成化学偶联。弯曲测试结果表明当偶联剂含量为抗菌剂质量分数的2%时,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断裂面扫描电镜显示经2wt%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抗菌剂颗粒在室温固化型PMMA基质中分散良好。故将此浓度改性的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应用于后续实验。钛酸钾晶须(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s,PTW)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性价比高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与基体本身性能、填料的特性以及加工工艺等有关,还与填料的含量有关。填料含量是影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填料含量过低则可能无法发挥填料的增强作用,含量过高可能影响填料的分散和与基体间的相容性,反而容易降低复合材料整体机械性能。本实验第二部分将改性钛酸钾晶须按照质量分数0%、5%、10%、15%、20%分别加入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中合成复合材料,测试各组试样的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及维氏硬度,扫描电镜观察断裂面形貌。结果显示当改性钛酸钾晶须含量为1 0wt%时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弯曲性能和维氏硬度得到显着提高,扫描电镜显示此时晶须在PMMA基质中分散良好。本实验通过上述测试结果,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确定了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RHA-1的改性效果。2.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显着影响,当偶联剂用量为2wt%时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3.改性钛酸钾晶须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弯曲性能和硬度具有增强效果。4.改性钛酸钾晶须的添加量对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机械性能有显着影响,对于本实验所用晶须及方法,当添加量为10wt%时改性钛酸钾晶须增强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达到最佳机械强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马调调[2](2019)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改性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S/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PTW添加量对P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钾对P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钛酸钾晶须含量为10%时,PBS基体扯断伸长率达到234.78%。钛酸钾晶须含量为25%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比纯的PBS材料分别高了12.826 MPa和528.17 MPa。PTW使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但使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升高。PTW在PBS基体中分散较均匀,界面结合较好。随着钛酸钾晶须含量的增加,PTW会略微出现团聚现象,但PTW对PBS的晶型结构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红,张春晨,汪中尚,朱建华,陈干[3](2018)在《六钛酸钾晶须的低能耗制备和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TiCl4作为钛源,用环氧化物驱动溶胶-凝胶化动力学过程,预制备出纳米TiO2粉末;将此纳米粉与乙酸钾混合,经烧结制备出K_2Ti_6O_(13)晶须。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须结构与形貌影响;利用XRD和SEM对其晶相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并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在1 000℃保温3h,自然冷却,可获得超细六钛酸钾晶须;晶须平均直径在0.3μm,长径比(L/D)最大可达到12,粗细均匀,分散性良好;在500 W汞灯照射1h条件下,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对抗生素(四环素tetracycline,TC)为模型探针分子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刘珂帆,崔海宁,刘亦菲[4](2017)在《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现代综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酸钾晶须是一种功能优良且用处广泛的的合成纤维,其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应用十分普遍。介绍了钛酸钾晶须的分类及特性,以及其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的钛酸钾晶须的特性,详细介绍了其现代的综合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7年11期)

崔海宁,刘柯帆[5](2017)在《钛酸钾晶须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酸钾晶须是目前研究十分深入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它所具备的特性,例如耐热隔热优良、高度绝缘等,让它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在此全面介绍了钛酸钾晶须,以及它的合成与表面处理技术。除此之外,对于钛酸钾晶须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32期)

李国昌,李思毛,黄英姿[6](2017)在《偏钛酸为钛源制备六钛酸钾晶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偏钛酸和碳酸钾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六钛酸钾晶须。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n(TiO_2)/n(K2O)摩尔比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影响明显,n(TiO_2)/n(K2O)摩尔比为3.5时产物较纯,基本为六钛酸钾;焙烧温度从1050℃提高至1150℃,产物组成无明显变化。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产物的物相种类越少,六钛酸钾的结晶度越好、含量越多。焙烧温度对六钛酸钾晶须的长径比影响不大,n(TiO_2)/n(K2O)摩尔比为3.3时六钛酸钾晶须的长径比可达100。(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09期)

樊婧,周雪松,蔡永丰,常石岩,沈毅[7](2017)在《六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KDC方法成功制备了六钛酸钾(K_2Ti_6O_(13))晶须,并进行了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研究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K_2Ti_6O_(13)晶须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K_2Ti_6O_(13)晶须的相组成和晶体指数。此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晶须的微观结构,揭示了K_2Ti_6O_(13)晶须的生长机理。(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何盛俊,商少明,郭成方[8](2017)在《纳米碳酸钙包覆六钛酸钾晶须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沉降法,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在六钛酸钾晶须(K_2Ti_6O_(13),PTW)表面包覆纳米碳酸钙(CaCO_3)。在相同包覆量下,产品通过EMS、EDS、XRD、FT-IR、UV-Vis、Zeta电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实验方案都可以成功制备CaCO_3/PTW;并且通过CaCl_2-2NH_3·H_2O-CO_2体系能制备出更为理想的CaCO_3/PTW。(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7期)

王晓芳,李小博,张敏[9](2017)在《钛酸钾晶须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干法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钛酸钾晶须增强的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研究了晶须含量对摩擦材料样品摩擦性能、磨损性能、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钛酸钾晶须添加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当钛酸钾晶须质量含量为4%时,摩擦制品的摩擦系数μ=0.40,磨损率为0.12×10~(-7)cm~3/N·m,冲击强度和硬度分别为4.15kJ/m~2和74HRM,密度为2.15g/cm~3,符合GB 5763—2008的第3类标准。(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纪洪晓[10](2017)在《改性钛酸钾晶须对硅橡胶软衬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过的钛酸钾晶须以不同的质量分数加入到硅橡胶软衬材料中,对此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扫描观察。探讨钛酸钾晶须的添加量对硅橡胶软衬材料性能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从而为硅橡胶软衬材料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获得表面改性处理的钛酸钾晶须,将经表面改性的钛酸钾晶须按照1%、2%、3%、4%、5%的质量比加入硅橡胶软衬材料中充分混合,未添加钛酸钾晶须的作为对照组,放入预先制备好的金属模具中,按实验要求制成不同规格的试件,同一质量分数记为一组,共6组,每组制作试件5个,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钛酸钾晶须的各组试件进行5项性能检测,制作试件150个。试件表面完整光滑无气泡无杂质,制备完成后浸泡于无菌人工唾液中,37℃下保存24小时备用。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几项:使用邵氏A硬度计对各组试件的邵氏硬度进行检测,利用微机控制万能力学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粘结强度进行性能测试,并计算拉伸伸长率。将每组试件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中7天、15天、30天后,计算吸水率和溶解率。借助扫描电镜观察,被拉断的试件断裂面晶须的分散情况。通过对各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得知钛酸钾晶须对硅橡胶软衬材料性能影响的结果及性能最佳时的添加比例。结果1.参照相关指标,邵氏硬度值可随着钛酸晶须添加量的增多逐渐变大,拉伸强度、拉伸伸长率及粘结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钛酸钾晶须的添加量为4%时达到峰值,综合机械性能达到最佳状态。2.随着时间的延长,同组硅橡胶软衬在人工唾液中的吸水率先增大后减小,而溶解率却不断增大。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对于添加不同比例钛酸钾晶须的各个实验组,吸水率和溶解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3.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发现钛酸钾晶须的添加比例小于3%时,晶须稀疏且散落分布;当钛酸钾晶须添加比达到4%时,晶须广泛,分散均匀,无缠绕团聚;而当添加比增大到5%时,晶须在硅橡胶软衬中的分散程度变差,发生聚合的程度变高。结论钛酸钾晶须的质量比在4%时,复合材料的各项检测项目达到最佳状态,此时晶须在硅橡胶软衬材料中的分散性也较好,无明显团聚,有利于硅橡胶软衬材料与晶须增强体间力的传递。(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期刊2017-06-01)

钛酸钾晶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S/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PTW添加量对P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钾对P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钛酸钾晶须含量为10%时,PBS基体扯断伸长率达到234.78%。钛酸钾晶须含量为25%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比纯的PBS材料分别高了12.826 MPa和528.17 MPa。PTW使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但使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升高。PTW在PBS基体中分散较均匀,界面结合较好。随着钛酸钾晶须含量的增加,PTW会略微出现团聚现象,但PTW对PBS的晶型结构没有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酸钾晶须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改性钛酸钾晶须增强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的机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马调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改性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3].王永红,张春晨,汪中尚,朱建华,陈干.六钛酸钾晶须的低能耗制备和光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2018

[4].刘珂帆,崔海宁,刘亦菲.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现代综合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7

[5].崔海宁,刘柯帆.钛酸钾晶须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化工管理.2017

[6].李国昌,李思毛,黄英姿.偏钛酸为钛源制备六钛酸钾晶须[J].硅酸盐通报.2017

[7].樊婧,周雪松,蔡永丰,常石岩,沈毅.六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7

[8].何盛俊,商少明,郭成方.纳米碳酸钙包覆六钛酸钾晶须方法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

[9].王晓芳,李小博,张敏.钛酸钾晶须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

[10].纪洪晓.改性钛酸钾晶须对硅橡胶软衬材料性能的影响[D].佳木斯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实验室六钛酸钾晶须改性前后产...六钛酸钾晶须改性前后产品的SE...2不同温度下合成六钛酸钾晶须的X...5V2O5的加入量对合成六钛酸钾晶六钛酸钾晶须与玻璃纤维形貌的...六钛酸钾晶须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标签:;  ;  ;  ;  ;  ;  ;  

钛酸钾晶须论文_刘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