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包括压板、钢轨轮、导水泥管、箱体、排泥罩、水泥泵、抽水泥管、搅拌套板、热风机、导气盒、导气管、转板、电机、导热板、轴杆、入料仓、振动电机、橡胶垫、推柄、第一电动推杆、连接杆、第二电动推杆、U形板、转杆、碾轮、盖板和搅拌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套板、热风机、轴杆、导气盒以及导热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水泥进行加热和搅拌,避免了水泥在浇注过程中凝结,极大的提高了水利的利用率,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成本;可以更好的对浇注后的水泥进行碾压,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箱体(4)表面的钢轨轮(2)、浇注机构、碾压机构、盖板(26)以及推柄(19);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热风机(9)、电机(13)、水泥泵(6)以及搅拌箱(27),所述热风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1),所述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15),所述轴杆(15)表面转动连接有导气盒(10),所述导气盒(10)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套板(8),所述搅拌套板(8)表面嵌合连接有导热板(14),且搅拌套板(8)一端与轴杆(15)表面相互固定连接,且热风机(9)和电机(13)排泥罩(5)均安装在箱体(4)顶端,所述水泥泵(6)抽水泥端和排水泥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泥管(7)和导水泥管(3),且抽水泥管(7)与搅拌箱(27)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泥管(3)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罩(5),且排泥罩(5)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且水泥泵(6)安装在箱体(4)内腔底端,所述搅拌箱(27)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料仓(16);所述碾压机构包括橡胶垫(18)以及第二电动推杆(22),所述橡胶垫(18)顶端安装有振动电机(17),所述振动电机(1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2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且橡胶垫(18)底端与箱体(4)内侧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2)底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23),所述U形板(2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表面套接有碾轮(25),且第二电动推杆(22)定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箱体(4)表面的钢轨轮(2)、浇注机构、碾压机构、盖板(26)以及推柄(19);

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热风机(9)、电机(13)、水泥泵(6)以及搅拌箱(27),所述热风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1),所述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15),所述轴杆(15)表面转动连接有导气盒(10),所述导气盒(10)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套板(8),所述搅拌套板(8)表面嵌合连接有导热板(14),且搅拌套板(8)一端与轴杆(15)表面相互固定连接,且热风机(9)和电机(13)排泥罩(5)均安装在箱体(4)顶端,所述水泥泵(6)抽水泥端和排水泥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泥管(7)和导水泥管(3),且抽水泥管(7)与搅拌箱(27)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泥管(3)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罩(5),且排泥罩(5)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且水泥泵(6)安装在箱体(4)内腔底端,所述搅拌箱(27)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料仓(16);

所述碾压机构包括橡胶垫(18)以及第二电动推杆(22),所述橡胶垫(18)顶端安装有振动电机(17),所述振动电机(1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2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且橡胶垫(18)底端与箱体(4)内侧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2)底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23),所述U形板(2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表面套接有碾轮(25),且第二电动推杆(22)定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1)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4)顶端和导气盒(10)顶端并延伸至导气盒(10)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4)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热板(14)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导热板(14)分别位于搅拌套板(8)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轮(2)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钢轨轮(2)分别位于箱体(4)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仓(16)顶端贯穿箱体(4)内腔顶端并延伸至箱体(4)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5)连接搅拌套板(8)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4)和搅拌箱(27)的顶端并延伸至搅拌箱(27)内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水泥的结构,具体是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属于水泥浇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基础住房建造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持续增长,混凝土加气块作为新型墙体材料,需求量也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而水泥是混泥土必不可上的一部分,对住房建造上常常需要将水泥浇筑在建筑模框内。

现有的水泥浇注时,在对水泥搬运时由于时间较长,容易使水泥凝结,使水泥浇注的数量大大的减少,从而极大的造成了水泥的浪费,加大了工作的成本,而且浇注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碾实,这样一来极大的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箱体表面的钢轨轮、浇注机构、碾压机构、盖板以及推柄;

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热风机、电机、水泥泵以及搅拌箱,所述热风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表面转动连接有导气盒,所述导气盒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套板,所述搅拌套板表面嵌合连接有导热板,且搅拌套板一端与轴杆表面相互固定连接,且热风机和电机排泥罩均安装在箱体顶端,所述水泥泵抽水泥端和排水泥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泥管和导水泥管,且抽水泥管与搅拌箱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泥管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罩,且排泥罩顶端与箱体底端相互固定连接,且水泥泵安装在箱体内腔底端,所述搅拌箱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料仓;

所述碾压机构包括橡胶垫以及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橡胶垫顶端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且橡胶垫底端与箱体内侧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套接有碾轮,且第二电动推杆定顶端与箱体底端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顶端和导气盒顶端并延伸至导气盒内腔。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热板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导热板分别位于搅拌套板两端。

优选的,所述钢轨轮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钢轨轮分别位于箱体底端。

优选的,所述入料仓顶端贯穿箱体内腔顶端并延伸至箱体表面。

优选的,所述轴杆连接搅拌套板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和搅拌箱的顶端并延伸至搅拌箱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搅拌套板、热风机、轴杆、导气盒以及导热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水泥进行加热和搅拌,避免了水泥在浇注过程中凝结,极大的提高了水利的利用率,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2.通过设置压板、电动推板、振动电机、碾轮以及U形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浇注后的水泥进行碾压,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碾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板,2、钢轨轮,3、导水泥管,4、箱体,5、排泥罩,6、水泥泵,7、抽水泥管,8、搅拌套板,9、热风机,10、导气盒,11、导气管,12、转板,13、电机,14、导热板,15、轴杆,16、入料仓,17、振动电机,18、橡胶垫,19、推柄,20、第一电动推杆,21、连接杆,22、第二电动推杆,23、U形板,24、转杆,25、碾轮,26、盖板,27、搅拌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箱体4表面的钢轨轮2、浇注机构、碾压机构、盖板26以及推柄19;

所述浇注机构包括热风机9、电机13、水泥泵6以及搅拌箱27,所述热风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11,所述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杆15,所述轴杆15表面转动连接有导气盒10,所述导气盒10底端转动连接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套板8,便于更好的使搅拌套板8对水泥进行搅拌,所述搅拌套板8表面嵌合连接有导热板14,便于更好的对水泥浆进行加热,且搅拌套板8一端与轴杆15表面相互固定连接,且热风机9和电机13排泥罩5均安装在箱体4顶端,所述水泥泵6抽水泥端和排水泥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泥管7和导水泥管3,且抽水泥管7与搅拌箱27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泥管3末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罩5,且排泥罩5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且水泥泵6安装在箱体4内腔底端,所述搅拌箱27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料仓16;

所述碾压机构包括橡胶垫18以及第二电动推杆22,所述橡胶垫18顶端安装有振动电机17,所述振动电机1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2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且橡胶垫18底端与箱体4内侧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2底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23,所述U形板23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表面套接有碾轮25,且第二电动推杆22定顶端与箱体4底端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导气管11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4顶端和导气盒10顶端并延伸至导气盒10内腔,便于更好的将热气导进导气盒10内;所述导热板14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热板14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导热板14分别位于搅拌套板8两端,便于更好的对水泥浆进行加热;所述钢轨轮2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钢轨轮2分别位于箱体4底端,便于更好的在建筑模框表面滚动;述入料仓16顶端贯穿箱体4内腔顶端并延伸至箱体4表面,便于更好的将水泥导进搅拌箱27内;所述轴杆15连接搅拌套板8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箱体4和搅拌箱27的顶端并延伸至搅拌箱27内腔,便于更好的使搅拌套板8对水泥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当对水泥进行浇注时,首先将水泥通过入料仓16导进搅拌箱27内,再开启电机13,使电机13输出端通过轴杆15带动搅拌套板8转动,使转动的搅拌套板8对搅拌箱27内的水泥进行搅拌,再开启热风机9,使热风机9将热气通过导气管11和导气盒10导进搅拌套板8内,从而使热气通过导热板14对水泥进行加热,从而避免水泥凝结,再开启水泥泵6,使水泥泵6通过抽水泥管7和导水泥管3导进排泥罩5内并喷出,从而将水泥喷进建筑模框内,再开启第一电动推杆20,使第一电动推杆20通过连接杆21带动压板1与水泥接触,再开启振动电机17,使振动电机17通过第一电动推杆20、连接杆21以及压板1对水泥进行振动,使振平后的水泥再碾轮25的作用下进行碾实,从而完成对水泥的浇筑。

电机13采用的是南京苏玛电机有限公司销售的YVP90L-4步进电机,其配套电路可由商家提供。

水泥泵6采用的是阜新市北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FD-10型号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振动电机17采用的是新乡市博世电机有限公司销售的MVE1200-3振动电机,其配套电路可由商家提供。

第一电动推杆10和第二电动推杆22均采用扬州固瑞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DT DTZ DTI DTII电动推杆及其配套电源和电路。

热风机9采用的是泉州市伟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kc8型号热风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188.X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72363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E04G21/04

专利分类号:E04G21/04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云南乾美滔博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云南乾美滔博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50299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双凤路邦盛商城A区B-2-5、6、7号

发明人:何喆

第一发明人:何喆

当前权利人:云南乾美滔博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便于沿着建筑模框移动浇注水泥的结构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