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发酵工艺论文_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体发酵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体,多糖,菌丝体,工艺,马勃,腺苷,土生。

液体发酵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着,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着,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史伟国,白国栋,宗希明,袁寰,佟德成[2](2019)在《多根硬皮马勃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勃多糖是马勃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菌、保护肝损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氧化等作用。本课题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多根硬皮马勃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6℃,发酵时间64.71 h、接种量9.98%,发酵液中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含量为11.73 mg/mL。同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不同浓度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溶液对叁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抑制能力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抑菌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能力强于革兰氏阴性菌。(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9年04期)

秦静,陶应东,汪春涵,卜庆,宋梅[3](2019)在《土生鳞伞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土生鳞伞菌丝体的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土生鳞伞液体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对影响土生鳞伞(Native scale umbrella)菌丝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土生鳞伞菌丝产量发酵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温度25℃,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9d,pH7,菌丝产量实测值为40.332g/100mL。此研究结果可为土生鳞伞液体发酵的试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徐慧,赵双枝,刘孝永,张彦昊,陈蕾蕾[4](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以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马铃薯添加量对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最高时的发酵条件如下:20%马铃薯、3. 3%葡萄糖、3%麦麸、0. 2%KH_2PO4、0. 1%MgSO4,初始pH值为7. 0,接种量为11%,500 mL叁角瓶装液量为151 mL,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27±2)℃,培养时间为82 h。在此条件下,鹿角灵芝胞内多糖的得率为12. 94%,与预测值13. 16%的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优化模型真实可行,具有指导生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严燕兵,肖延铭,华超,金力,袁围[5](2018)在《金针菇菌丝体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腺苷含量和菌丝体干重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金针菇菌丝体发酵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最佳氮源为低温豆饼粉和玉米浆干粉;最佳碳源为膨化玉米粉和蔗糖;最佳培养基组成为10g/L玉米浆干粉,25g/L膨化玉米粉,30g/L蔗糖,20g/L低温豆饼粉,3g/L KH2PO4和1.5g/L MgSO4·7H2O。在200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过程,接种量为15%,发酵周期为45~55h,每升培养液获得的金针菇菌丝体成品干重可达24.0g,腺苷质量分数高达394.6μg/g,比企业前期成品提高了97.0%。(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鹿连明,杜丹超,胡秀荣,蒲占湑,张利平[6](2018)在《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博文,李贞蓉,常明昌,徐丽婧,孟俊龙[7](2018)在《香菇产α-半乳糖苷酶的液体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丝体干重和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Lentinula edodes)液体发酵工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含5.39%葡萄糖、0.6%蛋白胨、0.89%瓜尔豆胶、0.1%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培养基初始pH 6,接种量9%,温度26℃,转速160r/min,发酵20d,在此条件下香菇菌丝体干重达1.93g/L,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2.26U/mL,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22.15%和29.88%。实验结果为香菇α-半乳糖苷酶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松[8](2018)在《农用聚谷氨酸低成本液体发酵工艺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修复土壤结构等功效,是实现农业绿色、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地衣芽孢杆菌产生聚谷氨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实验室现有地衣芽孢杆菌和5种市售芽孢杆菌进行了活化、纯化和摇瓶发酵水平的聚谷氨酸合成能力对比,选择提升潜力最大的菌株,并进行了生态学观察和分子学鉴定,将该菌株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A2-10。随后我们对A2-10摇瓶水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为30 mL/300 mL,培养基配方为4.37%味精,2%葡萄糖,8%麦芽糊精,8%蛋白胨,1.5%硫酸钾,1.45%氯化钠,0.15%氯化钙,0.15%硫酸镁,接种量为5%,pH控制在6.5-7.5之间时,聚谷氨酸的产量达到了30 g/L以上。优化完成后通过20 L发酵罐进行了发酵过程控制优化,主要针对pH和DO控制优化,补料策略的工艺优化。实验过程中控制发酵液pH在6.5-7.5之间,控制最大通风比为0.8 V/V.m,确定最佳补料原料为葡萄糖水溶液,并维持发酵液还原糖浓度在0.3%左右,聚谷氨酸含量达到了达到35 g/L,发酵液粘度达到了4800 mPa.s。在20 L发酵罐上优化结束后,然后在500 L发酵罐上进行了中试验证,共进行了5轮实验,聚谷氨酸含量平均在34 g/L左右,发酵液粘度平均到了4700mPa.s。本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设备要求低,具备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条件。最后对聚谷氨酸制剂在苦瓜大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评价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施用量为500 g/亩时,苦瓜的性状由明显改善,瓜长、瓜横径、果形指数、平均瓜重、瓜柄长度、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明显改善,分别提高9.63%,28.64%,16.68%,2.21%,14.79%,26.72%,表明该菌剂可以明显促进苦瓜苗生长,促进苦瓜膨果。(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张医芝[9](2017)在《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及降血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栗蘑、贝叶多孔菌,是多孔菌属中的一种珍稀食、药兼用大型真菌,研究发现,灰树花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病毒、抗辐射、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生物活性。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其营养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栽培技术和新型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对于灰树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子实体及多糖,但是对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降血糖和抗肿瘤方面的生物功能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尽管灰树花栽培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主要供出口,致使国内市场需求严重短缺,因此提高灰树花产量,建立灰树花菌丝体产业化生产工艺,继续开展灰树花菌丝体营养和药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对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优化了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和B-B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发酵培养5天,培养基初始PH为6,发酵温度26℃,发酵转速125 r/min时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及发酵条件为(g/L):葡萄糖19.44,酵母浸粉10,蛋白胨10,磷酸二氢钾1.70,硫酸镁1.53,VB_1 0.10,发酵时间为4天,发酵温度为26℃,发酵转速为150 r/min,发酵PH为6.5,接种量10%,补料方式为分批补料。同时检测灰树花菌丝体中总糖含量9.23%,还原糖3.23%,叁萜类化合物2.49%,黄酮类化合物0.19%,腺苷0.1%,甘露醇3.62%,粗脂肪28.16%,总蛋白31.55%。本研究在液体深层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灰树花菌丝体,考察灰树花菌丝体水提物的降血糖及抗肿瘤活性,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STZ注射方法建立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进行连续4周灰树花菌丝体水提物(GFE)或盐酸二甲双胍(Met)的灌胃治疗,考察GFE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GFE提高了糖尿病大鼠体重和葡萄糖耐受(OGTT)能力,降低了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值,表明GFE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肌酐(Scr)、尿素氮(BUN)、蛋白尿(ALB)及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物,我们发现,糖尿病大鼠中具有较高的Scr、BUN、ALB及NAG水平,经过GFE治疗4周后,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GFE明显降低了ALB以及血清中Scr、BUN和NAG水平,进一步证明GFE对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糖尿病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显着上升,GFE和Met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有效降低了大鼠血液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2R(IL-2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α(IFN-α)含量,提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同时,进一步检测发现,GFE灌胃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GFE可显着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至正常水平,反应出GFE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GFE中可能存在某种抗氧化成分。值得注意的是,与模型组大鼠相比,GFE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测GFE可能是通过介导NF-κB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其降血糖作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裸鼠体内实验,考察了GFE的抗肿瘤活性。利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肝癌细胞PLC/PRF/5和HepG2以及MCF-7和PLC/PRF/5分别诱导的肿瘤异位模型,初步探讨了GFE抗乳腺癌和抗肝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GFE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力,促进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增加肿瘤细胞内ROS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激活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FE能有效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提高肿瘤组织中相关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表达,抑制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了GFE的抗肿瘤作用与AKT/GSK-3β和ERK介导的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2-01)

姚尔达[10](2017)在《亮菌液体发酵工艺及亮菌多糖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亮菌,该菌属担子菌亚门,假蜜环菌属。亮菌多糖是亮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活性主要表现在抑菌,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随着液体发酵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真菌采用液体发酵的方式进行培养。本论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亮菌液体发酵条件,研究了亮菌多糖抑菌活性和抗氧化特性。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本课题首先优化了亮菌液体发酵所需的最佳碳源为5%玉米粉,最佳的氮源是酵母膏。然后针对亮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试验,初步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30 r/m,接种量18%,时间10天。液体发酵培养的起始条件尤为重要,通过对起始pH、起始糖浓度和起始钙离子浓度进行单因素优化,最终得到了针对亮菌液体发酵所需的最佳条件,最佳的起始pH为6,起始钙离子浓度为0.5%,起始糖浓度为3%。在研究亮菌多糖的抑菌活性中,使用CFU法对五种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亮菌多糖对于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四种菌株。在对亮菌多糖作用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的试验测试中,得出亮菌多糖作用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9.6±0.31μg/mL。在抑菌机制分析中,在扫描电镜结果可以看出,多糖作用的大肠杆菌细胞出现破损和坏死,细胞质流出聚集成团,且多糖浓度增高,菌体破损越明显。为进一步的探究亮菌多糖抑制大肠杆菌作用机制,本课题继续通过超薄切片试验观察多糖作用后的大肠杆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多糖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内部核酸和细胞质消失,细胞壁出现褶皱,破损情况。通过亮菌多糖的抑菌活性试验后,可发现多糖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发现细胞破损,胞内物质外流,细胞死亡。在研究亮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中,首先在总还原力的测定中,可发现亮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测定自由基清除活性大小,V_C和BHT的活性均大于亮菌多糖,但是通过结果也可以得知亮菌多糖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也较好。因此亮菌多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的抗氧化剂使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液体发酵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勃多糖是马勃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菌、保护肝损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氧化等作用。本课题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多根硬皮马勃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6℃,发酵时间64.71 h、接种量9.98%,发酵液中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含量为11.73 mg/mL。同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不同浓度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溶液对叁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抑制能力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抑菌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能力强于革兰氏阴性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体发酵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响应面法优化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工艺[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史伟国,白国栋,宗希明,袁寰,佟德成.多根硬皮马勃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

[3].秦静,陶应东,汪春涵,卜庆,宋梅.土生鳞伞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徐慧,赵双枝,刘孝永,张彦昊,陈蕾蕾.响应面法优化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严燕兵,肖延铭,华超,金力,袁围.金针菇菌丝体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018

[6].鹿连明,杜丹超,胡秀荣,蒲占湑,张利平.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8

[7].陈博文,李贞蓉,常明昌,徐丽婧,孟俊龙.香菇产α-半乳糖苷酶的液体发酵工艺优化[J].食用菌学报.2018

[8].李松.农用聚谷氨酸低成本液体发酵工艺研发[D].齐鲁工业大学.2018

[9].张医芝.灰树花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及降血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姚尔达.亮菌液体发酵工艺及亮菌多糖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3 酵子液体发酵工艺示意图不同培养方式对阿里红生物量及胞外多...

标签:;  ;  ;  ;  ;  ;  ;  

液体发酵工艺论文_陈柯源,郝宝成,丁自强,梁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