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公共空间论文_荆莹,赵天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滨河,空间,通河,城市,村庄,周口,可达性。

滨河公共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荆莹,赵天宇[1](2019)在《基于全季利用的伊通河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空间活力是城市滨河空间规划设计的精髓,在寒地季节气候限制下,兼顾全季利用,提升不同条件下的空间内涵与活力尤为重要。文章以全季利用为切入点,从长春现状特征问题分析入手,从规划结构布局、公共空间系统完善、慢行系统组织、四季生活植入等四个方面多层次提升伊通河滨水空间的活力。积极寻求与周边城区空间与功能上的融合,形成水岸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关系,塑造季节多元化、个性化、适应季节变化的水岸空间形态,打造人文与生态纽带,培育水岸四季生活,为居民提供可全季参与的滨河活力空间环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12期)

王晓[2](2019)在《龙河 公共空间治理再出新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自公共空间治理开展以来,宿城区龙河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探索创新“公共空间治理+”模式,与村居党建引领、村庄整治、道路提品、集体增收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党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借助每月的党员活动日,组织学习公共空间(本文来源于《宿迁日报》期刊2019-10-11)

吴亚萍[3](2019)在《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苏州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案例,分析滨河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滨河改造的案例,提出了宏观上区域统筹、更新驱动,中观上文脉传承、腹地联动;微观上精细设计、智慧互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王策,翟辉[4](2018)在《基于POE评价方法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以沧州市滨河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沧州市滨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后评价(POE)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调研形式,对公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并对搜集来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策略与建议,并为此类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邵咪[5](2017)在《流动的水岸空间——滨河公共空间动态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是怎样感知变化着的空间环境的?人在连续的空间变换中会产生何种心理倾向?哪些空间要素的改变更易于被感知等等这些都是滨河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的主体——人的动态感知出发展开研究,将滨河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视为动态的景观体验,从视觉艺术、行为心理、视景分析技术等方面阐述景观应该具有的动态性,研究影响动态景观设计的空间要素,从而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同时用于指导设计实践。(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7-11-18)

唐烨[6](2017)在《苏河湾“一河两岸”规划方案出台》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者昨天从静安区获悉,以“两岸融合”为主题的苏河湾“一河两岸”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未来4.3平方公里的苏河湾地区将呈现连续的公共活动系统,引入高能级文化艺术群落,增加滨河开放空间及多样性亲水慢行岸线,形成滨水活动中枢、文化艺术地标与市民休闲地带。(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7-06-20)

田润禾[7](2017)在《周口沙颍河公共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河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城市其他空间相比,滨河公共空间以密集的自然要素、丰富的自然过程、复杂多样的生态结构,具备实现提供多样公共生活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显着优势。周口,像许多城市一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沙河、颍河、贾鲁河于城外交汇,贯穿城区而过,形成了“一河穿城、两岸拓展、城河交融”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市因河流而更具生机与活力,河流因城市而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文脉与乡土人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周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贯穿城市的沙颍河两岸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传统的滨河公共空间逐渐被一系列僵硬、急功近利的水利、桥梁工程、住宅开发、滨河道路建设所蚕食;由于建设缺少整体规划的指导,所以并未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原有公共场所及滨河生态的严重破坏,接踵而来的遗留隐患逐渐凸显。正是基于此背景,对周口沙颍河公共空间建设现状的详细调研,从提出问题到理论认识,再回到设计实践的研究方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在城市空间整合思维的指导下对滨河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及沙颍河公共空间设计实践进行研究。以城市空间、滨水区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与总结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以此确定论文的切入点及研究对象;应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对城市空间、公共空间、滨水区、滨河公共空间等相关概念及其类型、构成要素、职能特征进行了分类与总结。通过对周口沙颍河公共空间的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总结了沙颍河与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演变特征;同时结合历次周口城市总体规划,对沙颍河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明确了其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方向、布局等,在周口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通过对沙颍河公共空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道路交通、亲水空间、滨河建(构)筑物等现状的实地勘探调研,提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即缺乏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与城市空间联系不足;自身体系建设不具系统性、联系性,空间分布不均、功能形态单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亲水与防洪之间存在矛盾;文化内涵缺失,公共活动类型单调等。在理论研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周口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构建对沙颍河公共空间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一轴叁区多点多线”的概念性设计构想;即在整体空间结构上,以沙颍河为主轴线,串联沿岸自然景观区、都市休闲区、生态度假区,同时建立叁条次景观轴,六条生态绿廊,以加强城市与滨河空间的联系,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互补;合理的调整路网等级和功能,有机的组织车行、步行、水上交通,以构建连续、系统的交通体系;紧密结合沙颍河岸线的特点及驳岸建设现状,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对驳岸建设及绿化景观体系进行分区控制,以协调防洪与亲水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滨河空间自然生态调节与景观功能;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河流文化、传统民俗工艺,考虑周边居民生活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文化性、娱乐性、体育类等公共活动组织。滨河公共空间长期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精神。沙颍河公共空间建设不仅仅要重视对城市历史文脉、民俗民风的传承,塑造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体现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联结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更应该着重研究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将其自身体系建设有机的融入城市空间体系之中,以保证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从而满足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傅岚[8](2016)在《基于历史演化研究的杭州滨河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当代的滨河公共空间经过多年建设已渐成规模,成为城市慢行系统、绿化系统、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回顾了当代滨河公共空间系统形成的过程,然后运用城市形态学及类型学的方法将滨河公共空间的发展置入历史维度进行考察,以从整体到要素的方式分别描述古代与当代杭州的滨河公共空间结构和空间类型,归纳出滨河公共空间结构和其他城市空间子系统如自然水网、交通空间等关联性的改变,以及其主导空间类型在形态及界面上的演化。梳理滨河公共的发展演化过程有助于透过纷杂的现象,看清当代滨河公共空间面临问题的本质:滨河公共空间在用地属性为公共的基础上,可达性低下、空间低效利用的原因是现代城市空间功能的分离和空间类型的单一化。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即增强滨河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效联结,对滨河绿线进行弹性处理。(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6-09-24)

米健[9](2016)在《北京城区滨河公共空间构成与使用实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很多原有的水系被填埋或断流,保存下的滨水公共空间日益珍贵,大多定义为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环境体验场所也是城市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滨河公共空间是此类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与河流空间结构相似的线性空间构成为特点,不同于城市中湖泊、护城河等空间。本文以北京城中自然河流边的滨河公共空间这一类空间的构成与使用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使用行为与空间构成的关系,分析其存在的具体空间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空间设计原则与策略。目的是为这一类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首先,本文对北京城市中的滨水的公共空间进行归类与整理,选择本文研究的这一类空间:滨河公共空间,然后在北京城区数处这一类空间中进行筛选,选定研究对象地:亮马河东段的两岸公共空间。其次,在对公共空间与交往活动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地的空间构成与其中人的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与总结,对每一类活动所对应需求的公共空间构成进行具体细致的探讨,并指出对象地空间构成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象地以及其他类似空间性质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学习,总结出城市中滨河公共空间的空间构成与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并在总结中针对对象地及北京城区其他河堤公园的空间构成与使用实态做出思考与展望,希望能对改善目前北京城区中这一类空间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6-05-01)

李明英[10](2016)在《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常态影响的规划学科背景下与当前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山地城市的建设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方法,以解决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发展建设中的问题为主。因此,本文研究以以问题导向入手,引入生态基础设施的理念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技术方法,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证研究”为主线,形成本文核心内容的叁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从研究山地城市、山地河流与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关系与特征出发,探析了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与EI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在EI指导下,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协调与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二部分,解决对策。在提出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四大问题的基础上,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来修正问题。在规划建设方面,以“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城市意向五要素奠定生态基础设施要素分类的理论基础,对生态基础设施引导下的滨河公共空间的生态要素分为了点、线、面叁类EI要素,并对点状要素、线性要素和面状要素分别系统化地研究与分析,构建了基于EI的滨河公共空间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实现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生态化建设。在管理协调方面,围绕基础设施协调和滨河公共空间管理两部分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叁位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整体体系、战略体系和共生共存体系,并研究了市政、社会基础设施、滨河土地分别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关系,完善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生态化管理、洪水多层次管理和部门协调管理。第叁部分,实证研究。以綦江城市的滨河公共空间为例,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和綦江滨河发展历史资料的收集,对其现状进行解读,总结了不同时间段的EI变化和当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綦江滨河相关规划进行评价,在EI层面其滨河规划待提高。最后,在现状解读和规划评价后,立足于EI视角,对綦江滨河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从不同水平的EI研判到点、线、面要素的控制,再构建生态网络格局,并促进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自公共空间治理开展以来,宿城区龙河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探索创新“公共空间治理+”模式,与村居党建引领、村庄整治、道路提品、集体增收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党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借助每月的党员活动日,组织学习公共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荆莹,赵天宇.基于全季利用的伊通河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2].王晓.龙河公共空间治理再出新招[N].宿迁日报.2019

[3].吴亚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为例[J].中外建筑.2019

[4].王策,翟辉.基于POE评价方法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以沧州市滨河公园为例[J].城市建筑.2018

[5].邵咪.流动的水岸空间——滨河公共空间动态景观设计研究[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7

[6].唐烨.苏河湾“一河两岸”规划方案出台[N].解放日报.2017

[7].田润禾.周口沙颍河公共空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7

[8].傅岚.基于历史演化研究的杭州滨河公共空间优化策略[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6

[9].米健.北京城区滨河公共空间构成与使用实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10].李明英.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山地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卫河滨河公共空间分区滨河公共空间景观小品布局示意卫河滨河公共空间现状调查资...交通岛式滨河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水上乐园结合的滨河公共空间与居住区结合的滨河公共空间现...

标签:;  ;  ;  ;  ;  ;  ;  

滨河公共空间论文_荆莹,赵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