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论文和设计-师百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涉及电力通信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杆塔预制基础不够稳定,在杆塔上方受到横向的力较大时,容易因基础不稳而导致杆塔倾倒的问题,其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主柱,所述主柱上端竖直连接地脚螺栓,所述底座包括上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所述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从下往上依次拼接设置且拼接后的整体呈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台阶状,所述底座上设有将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彼此间连为整体的拉紧机构,且所述下底座、上底座和中间底座中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承载力较强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包括底座(1)和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主柱(2),所述主柱(2)上端竖直连接地脚螺栓(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上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所述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从下往上依次拼接设置且拼接后的整体呈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台阶状,所述底座(1)上设有将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彼此间连为整体的拉紧机构(4),且所述下底座(11)、上底座(13)和中间底座(12)中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定位机构(3)。

设计方案

1.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包括底座(1)和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主柱(2),所述主柱(2)上端竖直连接地脚螺栓(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上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所述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从下往上依次拼接设置且拼接后的整体呈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台阶状,所述底座(1)上设有将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彼此间连为整体的拉紧机构(4),且所述下底座(11)、上底座(13)和中间底座(12)中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定位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中相邻二者中其中一个与另一个的接触面上的凸块(31)和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与所述凸块(31)相配合的凹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4)包括浇筑于所述底座(1)内的螺栓套筒(41)、穿设于所述螺栓套筒(41)内的拉紧螺栓(42)和拧紧于所述拉紧螺栓(42)一端的锁紧螺母(43),所述螺栓套筒(41)分别竖直浇筑于所述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上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拉紧螺栓(42)从下底座(11)的下方依次穿过各螺栓套筒(41)并于穿出所述上底座(13)一端拧设锁紧螺母(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4)避开所述凹槽(32)或凸块(3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至少两组,且各所述拉紧机构(4)关于所述底座(1)中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2)一体浇筑于所述下底座(11)上,所述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中间设置有与所述主柱(2)的外形相契合的贯穿孔(5),所述主柱(2)通过所述贯穿孔(5)依次贯穿所述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2)上设有抵接台(21),所述抵接台(21)上方的主柱(2)截面小于所述抵接台(21)下方的主柱(2)截面,所述抵接台(21)与所述中间底座(12)的上端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柱(2)内竖直浇筑有钢筋笼(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及上底座(13)的边缘上均一体浇筑有一圈卡勾(8),所述卡勾(8)向上弯曲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中杆塔的常见基础形式有:钻孔灌注桩基础、现浇混凝土基础(板式、台阶式)、桩台式基础、岩石锚桩基础、装配式基础等。其中装配式基础是由多个钢筋混凝土或金属预制部件拼装而成,其施工速度快,节能减排,在缺少砂石、水或冬季不宜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均可使用。

例如,公告号为CN20565380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预制装配式基础,包括主柱、底座、承力板、柱顶螺栓和柱底螺栓,柱顶螺栓与主柱的顶面垂直并且固定连接,柱底螺栓与主柱的底面垂直并且固定连接在主柱底面的中心处,底座为锥台形结构,底座顶面设有凹陷,底座顶面的凹陷和主柱配装,底座顶面的凹陷中心处设有通孔,柱底螺栓穿过底座凹陷中心的通孔和承力板配装。

上述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现场施工简单,无需进行繁琐的施工准备和材料准备,也无需基础养护,特别适用于抢修工程和采空区基础更换。但由于该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底座为锥台形,因此,地基对其产生的向下的和横向的制约力较小,如果杆塔上方受到横向的力较大,则可能引发基础不稳,进而导致杆塔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其具有承载力较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主柱,所述主柱上端竖直连接地脚螺栓,所述底座包括上端面均为水平设置的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所述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从下往上依次拼接设置且拼接后的整体呈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台阶状,所述底座上设有将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彼此间连为整体的拉紧机构,且所述下底座、上底座和中间底座中相邻的二者之间设有定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柱上端面上的地脚螺栓用于连接杆塔,定位机构用于在下底座、中间底座及上底座之间形成定位,使三者按确定的方向进行配合,拉紧机构用于将下底座、中间底座及上底座连接为一个整体。施工时,先将该预制基础按上述结构装配好,并将其放置于预先挖好的基坑内,然后在底座上方用回填土和砂石等进行初步固定,之后将杆塔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主柱上端,然后继续在基坑内填满砂石和回填土并将回填土压实即可完成杆塔基础的施工。该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底座一体式的设置相比,回填土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杆塔基础的承载力更强,底座在受到杆塔的斜拉力时回填土能够牢牢地将底座拉紧于地下,防止杆塔倾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中相邻二者中其中一个与另一个的接触面上的凸块和设于另一个部件上的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相配合的定位结构使得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中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能够形成较好的定位,避免装配位置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底座的受力均匀;另外,凸块与凹槽的配合的结构不仅具有定位的效果,而且当底座的相邻两层之间产生扭转错位时,凸块与凹槽的侧面能够抵抗这种扭转力,使底座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紧机构包括浇筑于所述底座内的螺栓套筒、穿设于所述螺栓套筒内的拉紧螺栓和拧紧于所述拉紧螺栓一端的锁紧螺母,所述螺栓套筒分别竖直浇筑于所述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上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拉紧螺栓从下底座的下方依次穿过各螺栓套筒并于穿出所述上底座一端拧设锁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先通过定位机构对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的定位而将各个底座叠摞于一起,此时三层底座上的螺栓套筒恰好互相对接,然后将拉紧螺栓从下底座的下端面上穿入螺栓套筒中,在拉紧螺栓穿出上底座的上端面的一端拧入锁紧螺母,拉紧螺栓的螺头和锁紧螺母分别顶设于下底座的下端面上和上底座的上端面上,从而实现利用拉紧螺栓将三层底座拉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紧机构避开所述凹槽或凸块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至少两组,且各所述拉紧机构关于所述底座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紧机构避开凹槽和凸块的边缘设置能够避免拉紧机构破坏定位机构定位的精确性,拉紧机构关于底座的中心对称设置使得底座各层之间在拉紧机构的作用下其相互之间的挤压力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杆塔基础内部的受力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柱一体浇筑于所述下底座上,所述中间底座和上底座中间设置有与所述主柱的外形相契合的贯穿孔,所述主柱通过所述贯穿孔依次贯穿所述中间底座和上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柱被向上拔拉时,主柱将拉力作用于下底座上,而下底座与中间底座和上底座通过拉紧机构连接,因此整个底座均能够用来固定主柱,防止主柱被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柱上设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上方的主柱截面小于所述抵接台下方的主柱截面,所述抵接台与所述中间底座的上端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柱被向上拔拉时,主柱上的作用力不仅作用于下底座上,而且会作用于抵接台的位置,并通过抵接台将其传递到上底座上,防止主柱与下底座连接位置被拉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柱内竖直浇筑有钢筋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能够增强主柱的强度,避免主柱被杆塔拉断而导致杆塔倒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座、中间底座及上底座的边缘上均一体浇筑有一圈卡勾,所述卡勾向上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座受到从杆塔上作用的将底座向上拔拉或使底座向单侧倾斜的力时,卡勾能够与基坑中的回填土或回填砂石互相作用而将底座牢牢地拉紧于地下,防止底座被拉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底座设置成由下底座、中间底座和上底座相互拼接的形式,并在上述三层底座组成部件之间设置定位机构和拉紧机构从而将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杆塔基础的整体承载力更强,具有更好的抗压、抗拉和抵抗倾覆性能;

2.通过在主柱内竖直浇筑钢筋笼,增强了主柱的强度,防止杆塔被拉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中间底座的仰视图,主要用于表示凹槽的位置和形状。

图中,1、底座;11、下底座;12、中间底座;13、上底座;2、主柱;21、抵接台;3、定位机构;31、凸块;32、凹槽;4、拉紧机构;41、螺栓套筒;42、拉紧螺栓;43、锁紧螺母;5、贯穿孔;6、地脚螺栓;7、钢筋笼;8、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包括底座1和位于底座1上方的主柱2,主柱2上端竖直连接地脚螺栓6,底座1包括外形为矩形方块的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从下往上依次拼接设置且拼接后的整体呈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台阶状,主柱2一体浇筑于下底座11上,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中间设置有与主柱2的外形相契合的贯穿孔5,主柱2通过贯穿孔5依次贯穿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底座1上还设置有将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彼此间连为整体的拉紧机构4,且下底座11、上底座13和中间底座12中相邻的二者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3。

施工时,先将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通过定位机构3的定位依次进行叠摞,然后利用拉紧机构4将三者拉紧从而形成整体的底座1,然后将底座1以下底座11朝下、主柱2竖直的方向放置于预先挖好的基坑内,在此之前,可首先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碎石块层以防止底座1受压下沉,底座1放好之后,在底座1上方用回填土和砂石等对其进行初步的固定,之后将杆塔通过地脚螺栓6固定于主柱2上端,最后继续在基坑内填满砂石和回填土并将回填土压实,从而完成杆塔基础的施工。该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底座1一体式的设置相比,回填土与底座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杆塔基础的承载力更强,底座1在受到杆塔的斜拉力时回填土能够牢牢地将底座1拉紧于地下,防止杆塔倾倒。

参照图1、图2,定位机构3包括设于下底座11和中间底座12上端面上的凸块31以及设于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下端面上的与凸块31相配合的凹槽32,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的凸块31与凹槽32共设置有两组。

凸块31与凹槽32相配合的定位结构使得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中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能够形成较好的定位,避免装配位置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底座1的受力均匀;另外,凸块31与凹槽32的配合的结构不仅具有定位的效果,而且当底座1的相邻两层之间产生扭转错位时,凸块31与凹槽32的侧面能够抵抗这种扭转力,使底座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参照图1,拉紧机构4避开凹槽32或凸块3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拉紧机构4关于底座1中心对称设置,拉紧机构4包括浇筑于底座1内的螺栓套筒41、穿设于螺栓套筒41内的拉紧螺栓42和拧紧于拉紧螺栓42一端的锁紧螺母43,螺栓套筒41分别竖直浇筑于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和上底座13上相对应的位置,拉紧螺栓42从下底座11的下方依次穿过各螺栓套筒41并于穿出上底座13一端拧设锁紧螺母43。

定位机构3的设置保证了底座1装配好之后三层底座1上的螺栓套筒41恰好互相对接,拉紧机构4在装配时,先将拉紧螺栓42从下底座11的下端面上穿入螺栓套筒41中,在拉紧螺栓42穿出上底座13的上端面的一端拧入锁紧螺母43,拉紧螺栓42的螺头和锁紧螺母43分别顶设于下底座11的下端面上和上底座13的上端面上,从而实现利用拉紧螺栓42将三层底座1拉紧的目的。

参照图1,为了增强主柱2的强度,防止主柱2被杆塔拉断,主柱2上设置有抵接台21,抵接台21上方的主柱2截面小于抵接台21下方的主柱2截面,抵接台21与中间底座12的上端面齐平,另外,主柱2内竖直浇筑有钢筋笼7。

当主柱2被向上拔拉时,主柱2上的作用力不仅作用于下底座11上,而且会作用于抵接台21的位置,并通过抵接台21将其传递到上底座13上,防止主柱2与下底座11连接位置被拉断。钢筋笼7能够增强主柱2的强度,避免主柱2被杆塔拉断而导致杆塔倒塌。

参照图1,下底座11、中间底座12及上底座13的边缘上均一体浇筑有一圈卡勾8,卡勾8向上弯曲设置。

当底座1受到从杆塔上作用的将底座1向上拔拉或使底座1向单侧倾斜的力时,卡勾8能够与基坑中的回填土或回填砂石互相作用而将底座1牢牢地拉紧于地下,防止底座1被拉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1017.0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62008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E02D 27/42

专利分类号:E02D27/42

范畴分类:36C;

申请人:陕西国锋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国锋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86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长安科技产业园内紫薇田园都市G区G6幢1单元7层010702号房

发明人:师百信;孙位高

第一发明人:师百信

当前权利人:陕西国锋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装配式杆塔预制基础论文和设计-师百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