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国际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慎,流动性,国际,系统,重要性,启示,商业银行。

国际监管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述琴[1](2019)在《支付业务融合的国际监管实践与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支付业务融合的国际监管普遍将支付业务融合纳入现有监管框架,及时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不同监管机构的具体权限,实现行业自律与企业自治相互补充,并始终把消费者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我国现行支付监管体系在法规制度、监管框架和信息化监管能力等方面仍有不足,为此应坚持规范发展与促进创新并重,从构建支付风险量化评级、信息披露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入手,构建我国支付业务融合监管框架。(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吴云峰[2](2019)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市场高效稳健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但依然存在法律规范缺失、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尚未建立、监管权责不清晰等不足,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完善,以推动我国FMI建设及改革进程。(本文来源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勇,赵艳,谢露,王效瑜[3](2019)在《社会组织洗钱风险及国际监管经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我国对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非营利组织作出了界定。本文在研究社会组织洗钱风险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该领域的监管实践与经验,为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反洗钱监管提出叁点启示。(本文来源于《区域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牛润盛,贺苎[4](2019)在《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国际监管经验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控股公司业态多样,业务在不同领域渗透交叉,存在一定的较大金融风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借鉴国际主要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经验,结合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现状,针对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朱南军,谢丽燕,邓博文[5](2019)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实践与中国金融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叁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一涵[6](2019)在《信用违约互换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信用衍生品的一种,指一方当事人(银行、金融机构等,也被称作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向另一方交易对手(银行、金融机构等,也被称作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进行一系列的支付,如果与信用违约互换相关的信用工具发生了违约,则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需要向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一次性偿付资金的互换协议,合约终止。信用违约互换类似于保险合同,但是与保险合同不同之处在于保险(本文来源于《银行家》期刊2019年06期)

杨东,龙航天[7](2019)在《开放银行的国际监管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银行的理念与实践当下,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科技与金融的交融渗透引发了金融业态的剧烈变动,而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具有极为丰富的价值,尤其是金融数据,凝聚了金融消费者的借贷信息、储蓄信息、投资信息等关键信息,价值尤为凸显。但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出于(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9年10期)

郭干[8](2019)在《金融控股公司国际监管经验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提高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此类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在对国际监管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更提出了相关监管工作的具体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08期)

谢丹[9](2019)在《对接国际监管规则 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深,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为了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督促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银保监会于日前发布了《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的计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期刊2019-04-19)

蔡文德,曾晓立[10](2019)在《开放银行国际监管经验借鉴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开放银行迅猛发展。据全球性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90%的大型银行计划为其客户提供开放式银行服务,英国、欧盟、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持续关注和加强对开放银行业务的监管。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际开放银行监管的经验,分析了国内开放银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将开放银行纳入监管并建立监管细则、建立统一的开放银行标准规范、加强对用户隐私保护的监管等。(本文来源于《金融科技时代》期刊2019年04期)

国际监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市场高效稳健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但依然存在法律规范缺失、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尚未建立、监管权责不清晰等不足,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完善,以推动我国FMI建设及改革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述琴.支付业务融合的国际监管实践与借鉴[J].金融发展研究.2019

[2].吴云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3].郭勇,赵艳,谢露,王效瑜.社会组织洗钱风险及国际监管经验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19

[4].牛润盛,贺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国际监管经验借鉴[J].吉林金融研究.2019

[5].朱南军,谢丽燕,邓博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实践与中国金融改革[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

[6].王一涵.信用违约互换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J].银行家.2019

[7].杨东,龙航天.开放银行的国际监管启示[J].中国金融.2019

[8].郭干.金融控股公司国际监管经验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商论.2019

[9].谢丹.对接国际监管规则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

[10].蔡文德,曾晓立.开放银行国际监管经验借鉴及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9

标签:;  ;  ;  ;  ;  ;  ;  

国际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