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损耗因子论文_王晨,燕群,陈海波,秦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损耗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能量,功率,应力,脉冲,噪声,噪音。

内损耗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燕群,陈海波,秦强[1](2019)在《内损耗因子对铝合金壁板高频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方法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铝合金壁板高频声振响应,分析了在不同内损耗因子情况下壁板均方根应力和危险点响应集中因子。进而采用频域疲劳寿命方法,结合零阶矩应力谱法计算了壁板的高频疲劳寿命,研究了在不同内损耗因子情况下铝合金壁板高频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损耗因子的增大,壁板的均方响应逐渐减小,但响应集中因子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壁板疲劳寿命出现先变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随着内损耗因子的增大,高频段应力响应对疲劳寿命的贡献量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加政,张学飞,李晔,徐秋婷,邓新[2](2019)在《复合板件内损耗因子的声激励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泡沫铝夹芯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稳态半功率点带宽法与混响室声激励法测得其内损耗因子。根据统计能量分析预测模型,将实验室实测泡沫铝夹芯板隔声量代入其中,逆推出预测模型中内损耗因子真值,并与以上两种方法测得的内损耗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功率点带宽法仅能测得泡沫铝夹芯板的结构损耗因子,而混响室声激励法则能够综合考虑其结构阻尼和吸声损耗,从而获得更适用于隔声预测的综合内损耗因子。研究内容可为存在吸声损耗的复杂板件内损耗因子的获取提供方法借鉴。(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英诚,夏江宁,张卫红,呙道军,刘时秀[3](2015)在《基于声激励的内损耗因子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声激励下结构的内损耗因子的辨识方法,介绍了利用噪声试验结构响应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辨识内损耗因子的思路,通过比较基于声激励的噪声试验法和传统的试验方法的辨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其可用于修正复杂结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张永杰,肖健,韦冰峰,王喆[4](2014)在《一种新的基于脉冲激励的内损耗因子获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稳态能量流法和瞬态衰减法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利用脉冲激励和稳态能量流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脉冲激励的内损耗因子获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稳态能量流法和瞬态衰减法的不足之处。使用此方法通过试验获取了一块金属板的内损耗因子。将该方法与瞬态衰减法计算的内损耗因子和结构损耗因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12期)

张红亮,孔宪仁,刘源,齐金玲[5](2013)在《宽频域的内损耗因子实验辨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带平均内损耗因子是利用统计能量分析预示结构振动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论文基于二维平板结构的动力学响应解析解,研究了内损耗因子的实验辨识方法:功率输入法和脉冲响应衰减法。分别利用两种算法由仿真数据辨识结构宽频域的内损耗因子,并重点分析了频率范围和阻尼大小对算法辨识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种算法对新型减振复合板材料进行了悬挂振动实验研究。通过各自实验辨识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减振复合板材料宽频域的内损耗因子实验值,并提出了其经验估计公式,可以为该材料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12期)

程广利,关成彬,胡生亮[6](2006)在《基于Hilbert变换的结构内损耗因子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能量分析法(SEA)被广泛用在中高频段预测复杂结构的振动和噪声传递,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获得每个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其中内损耗因子是表征子系统消耗能量能力的参数。为了测量结构在任意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内损耗因子,运用Hilbert变换得到响应信号的包络线函数,得到各频段的衰减曲线,可以求得结构的平均内损耗因子。依据上述原理,采用瞬态衰减法测量一块钢板的内损耗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一致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06年04期)

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周庆余[7](1997)在《非保守耦合系统的等效内损耗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经典统计能量平衡方程的形式研究了非保守耦合系统的能量平衡机制,从而得到了等效内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等效内损耗因子的工程计算方法。以双振子非保守耦合系统为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耦合参数对等效内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内损耗因子出现负值是非保守耦合系统能量平衡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内损耗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泡沫铝夹芯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稳态半功率点带宽法与混响室声激励法测得其内损耗因子。根据统计能量分析预测模型,将实验室实测泡沫铝夹芯板隔声量代入其中,逆推出预测模型中内损耗因子真值,并与以上两种方法测得的内损耗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功率点带宽法仅能测得泡沫铝夹芯板的结构损耗因子,而混响室声激励法则能够综合考虑其结构阻尼和吸声损耗,从而获得更适用于隔声预测的综合内损耗因子。研究内容可为存在吸声损耗的复杂板件内损耗因子的获取提供方法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损耗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燕群,陈海波,秦强.内损耗因子对铝合金壁板高频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9

[2].王加政,张学飞,李晔,徐秋婷,邓新.复合板件内损耗因子的声激励测量方法[J].声学技术.2019

[3].王英诚,夏江宁,张卫红,呙道军,刘时秀.基于声激励的内损耗因子辨识[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4].张永杰,肖健,韦冰峰,王喆.一种新的基于脉冲激励的内损耗因子获取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4

[5].张红亮,孔宪仁,刘源,齐金玲.宽频域的内损耗因子实验辨识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

[6].程广利,关成彬,胡生亮.基于Hilbert变换的结构内损耗因子测试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

[7].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周庆余.非保守耦合系统的等效内损耗因子[J].声学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腔内光子数随腔内损耗的改变b)阈值...内损耗因子实验辨识结果5 左前门子系统的内损耗因子耦合...两种算法内损耗因子辨识结果比较4 前地板子系统的内损耗因子叁个子系统的内损耗因子(η1、...

标签:;  ;  ;  ;  ;  ;  ;  

内损耗因子论文_王晨,燕群,陈海波,秦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