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临床价值

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临床价值

李群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人民医院CT科116200)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进行CT诊断,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中,脾脏撕裂伤5例,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结论:脾脏内高密度以及片状密度减低区可以作为脾脏损伤的直接证据。若是没有明显CT脾脏损伤表现时,出现侧肋骨折或左侧脾区软组织损伤时,则可以判定为脾脏损伤。

【关键词】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CT诊断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33-02

脾脏属于腹膜腔内实质性器官,其组织脆弱且血管丰富。而在急诊外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便是脾脏挫裂伤,其占腹部损伤的30%-50%左右[1]。患者若是出现脾脏挫裂伤之后不能及时得到诊断或治疗,则极有可能出现腹腔内大量出血而休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出现死亡[2]。所以,及时、准确的CT诊断能够为患者赢来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减少死亡率。绝大多数脾挫裂伤患者CT表现典型,诊断迅速、准确,但少部分患者CT表现不典型或缺乏表现,不能由CT平扫甚至增强直接作出明确诊断的病例,我们将其称为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现将我院10余年中积累的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并经手术证实患者共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4.2±2.1)岁,患者为坠落、挤压、撞击伤或车祸,以左上腹、左下胸外伤,疑及脾挫裂伤收入急诊科。

1.2临床表现: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大部出现了左上腹压痛,恶心呕吐以及腹肌紧张。其中8例患者出现了脉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严重休克等表现。26例患者中有18例腹膜腔抽出不凝固血液,8例未抽出血液,本次研究中患者全部以脾脏挫裂伤申请CT扫描。

1.3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中上腹部CT平扫,采用的机器为东软TCT-2000(2001-2008)、美国GEHiSpeeddual(2008-2013)、美国GELightSpeed迅捷128VCT(2013-2014)CT机。本次研究做增强扫描患者12例,采用50~70ml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手工(2例)及高压注射器注射,以2~3ml/秒注射速度于开始注射20~25秒后行螺旋扫描,除选择手工(2例)注射外均获得患者满意的脾脏动、静脉期及实质期影像。

1.4CT表现:

脾脏挫裂伤的普遍征象为脾脏体积出现明显增大,其损伤程度与肿大程度有着直接联系,脾脏破裂时,体积增大最为明显。脾脏挫裂伤患者可见片状、条状、不规则形密度减低区,脾脏密度不均匀。脾形态出现改变,呈现弯月状,脾前后两端更显锐利。脾肾隐窝消失或变窄,脾和相邻器官关系出现改变,可见肿大脾脏包绕胃底。降结肠向后推移,脾上极和横膈接触面出现增宽。两侧结肠旁沟液体充盈,可见肝肾隐窝,腹膜腔积液,肝外周能见弧形低密度影。CT增强表现:可见实质内片状或线形低密度影以及轮廓不完整,脾实质不均匀强化。26例患者中CT平扫12例脾脏内密度及外形尚可,或由于不能配合扫描而使影像显示不清,不能作出脾挫裂伤的诊断而临床表现不危急,行增强扫描,11例显示典型的片状、条状、不规则形低密度裂伤区而获得正确诊断。其余14例由于平扫不典型或只有辅助征象,CT难以诊断,临床又高度怀疑而通过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确立诊断。

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为深部横断撕裂,脾前、后缘在中部分离,见图1.5例患者单纯性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为局限性包膜下积血,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表现不典型,增强后脾实质密度出现明显升高,血肿区并无显著变化,见图2.中心性脾破裂,局限性包膜下血肿患者CT平扫,见图3,完全性脾破裂、脾撕裂伤膜下血肿患者平扫见图4

2.结果

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中,脾脏撕裂伤5例,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见表1

表1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CT诊断结果

诊断结果例数

脾脏撕裂伤5

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

左侧后肋骨折4

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

左侧胸腔积液2

左侧侧胸壁肿胀5

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

3.讨论

外伤性隐性脾挫裂伤主要是指腹部受到外在力量的撞击而产生的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腹部严重创伤,多由高处坠落、交通意外等引起。CT检查对脾挫裂伤的存在及损伤的范围的诊断更为准确。脾挫裂出血导致包膜下血肿,形似新月状或半月状的高或等密度影,相应的脾实质受压变平或呈锯齿状,早期血肿的CT值会近似脾实质的CT值,此时增强CT扫描则脾实质强化而血肿没有强化,从而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异。

脾脏挫裂伤具有病情急且严重的特点,属于急诊CT范畴,无法进行常规胃肠准备,由于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有时甚至无法取得病人配合,因此应当选择快速螺旋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脾脏挫裂伤在临床上通常被分为四级,即:少量被膜下血肿或局限性被膜破裂为一度;被膜破裂可伴有脾实质破裂,但未累及脾门为二度;深部断裂以及多发损伤累及脾门大血管为三度[3]。脾脏碎裂伴脾血管断离为四度。

脾脏属于人体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免疫器官,有文献报道,对患者若行脾摘除术后能够使患者机体造血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有文献报道此类患者有7%的可能性出现感染。患者若是出现了脾脏挫裂之后,可以通过保脾治疗以及脾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案,因此脾脏挫裂伤后为患者提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部分切除适应症显得格外重要。而CT诊断可以为患者这方面提供可靠依据,通过CT诊断,能够直接显示患者脾脏挫裂所在部位以及深浅度,能够判定脾门血管是否存在累及。

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中,脾脏撕裂伤5例,脾门血管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脾脏内高密度以及密度减低区可以作为脾脏损伤的直接证据。若是没有明显CT脾脏损伤表现时,出现侧肋骨折或左侧脾区软组织损伤时,则可以考虑为脾脏损伤。CT增强扫描是确定脾脏损伤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晓冬.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1,11:1136.146-149.

[2]王科星.多层螺旋CT、3.0TMRI联合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404-405.

[3]刘洋,杨国志,陈雷.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9:138-139.

[4]鲁家贤,鲁君敏,娄纪祥,屠传建.3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3,07:914.148-150.

标签:;  ;  ;  

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