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斯达康3G系统进入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

UT斯达康3G系统进入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

一、UT斯达康3G系统进军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郑越[1](2009)在《XXX通讯企业经营业务转型方案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大规模运用,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产品技术概念植入到通讯产品中,通讯产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功能。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通讯革命与信息技术进步产生的融合强力影响通讯、电信、网络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变革,能否适应这种变革将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XXX通讯有限公司面临通讯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困惑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劣势和优势,结合总公司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制造服务业务引进到重庆,将公司定位为服务和制造的通讯企业,改变现在产品单一、缺少技术含量、缺乏竞争的组装类通讯企业现状,成功实现公司经营业务调整和战略转型,将公司引入新的起点并创造辉煌,同时该分析方法也可以为其它企业进行业务调整和战略转移提供案例性参考。

谭杨[2](2009)在《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信产业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通信业的发展有着更大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垄断的通信业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和要求,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电信业进行改革,90年代中,我国电信业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国际国内的电信业的改革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仍然与改革之初的目标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科学认识现代通信业的产业特性,借鉴国际电信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及其成效,显得必要、重要而且迫切。基于这种认识,论文以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及其绩效为对象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为:首先,论文以产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为指导,对现代电信业的产生、发展和特征及其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科学认识和把握国际电信业,尤其是美国电信业改革的动因、过程、成效,从而为研究我国电信业的改革以及评价其改革绩效提供了参照性;然后,论文深入分析我国电信业的改革背景、改革过程、改革举措,分别分析了我国电信业的改革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接着,论文创设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通过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既获得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又揭示了改革绩效指数演变的内在诱因,发现问题所在及其原因,从而获得对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成效较为完整的认识;最后,论文通过国内外电信行业的案例,尤其是小灵通和CDMA的案例分析,既揭示了技术和市场这一“双核”的双合才是产业或者企业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对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通过上述的工作,论文获得的主要成果为:第一,论文通过财富全球500企业、财富全球500电信企业、美国财富全球500电信企业以及典型电信企业之间的比较,对国际电信业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电信业的改革成效,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财富全球500、财富全球500电信的规模经济性的假设检验,从而揭示了,电信业不是,也不必然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及其产生的有效竞争是实现电信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二,论文在全面考察、分析我国电信业的改革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在研究、总结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发展、体制和结构等正效应的同时,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电信分割效应、移动与固定效应、电信资费变革效应、行政驱动改革等四种负效应,揭示了在19942008年期间我国电信业改革在不同阶段的改革绩效。第三,论文创设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通过基于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等,既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电信改革绩效在19982008年期间以及在电信业整体、固定通信、移动通信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领域的时空分布,还进一步揭示了改革绩效指数与用户增长率、资费下降率、市场结构、业务结构以及通话时长增长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显着性,发现问题所在及其原因,从而为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改革和提高改革绩效提供了一种借鉴。第四,技术与需求和一个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双核”。论文通过国内外电信业的四个典型案例,尤其是通过小灵通和CDMA的两个案例,揭示了,技术与需求的“双核”的“双合”才是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且将小灵通(PAS)和CDMA,置于我国电信业改革这一广阔的背景中,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分析,全面分析揭示了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进一步证实“双核”需要“双合”的观点,并且将小灵通的发展将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演变相联结,从而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时空演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栾葳[3](2009)在《UT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UT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的销售渠道状况进行了分析及研究,对UT斯达康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公司的业务现状、公司所处的战略转型期的一些特殊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依托现代营销渠道管理理论,从营销渠道成员的选择、渠道成员的激励、渠道成员的绩效考评、减少渠道冲突四个方面,提出了UT斯达康公司的销售渠道管理策略的完善措施,为UT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的渠道发展总结了运营经验,为3G手机产品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的销售渠道管理策略。UT斯达康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推广小灵通商用,03年和04年国内的小灵通产品获得井喷式的增长。众多厂家纷纷加入小灵通产品的市场角逐之后,UT斯达康公司的市场份额由03年的70%逐年下降。UT斯达康公司在2007年开始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将公司的主流业务确定为宽带、无线和手机产品。UT斯达康的手机产品原来主要集中在小灵通上,调整后逐步形成了小灵通、CDMA、GSM及3G等多个手机产品线共存的局面。随着09年工信部政策出台,要求联通和电信两大运营商在三年内完成小灵通的清频工作,小灵通的历史使命即将结束,取而代之3G产品及业务的大力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小灵通终端的初期推广和销售模式由于历史原因是以直销为主,渠道销售为辅助。后续在售后服务和销售渠道方面开始价值链的分解,最终形成小灵通厂商与渠道代理商相结合,代理商作为推广和销售的主要力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而从全球发展3G业务的经验来看,未来的3G价值链也必然沿着这一轨迹进行演化。尽管在三年内,小灵通将作为通讯发展史上的一个功臣将默默退出通讯行业的历史舞台,但是,小灵通作为一项与3G一样需要从网络到终端、到服务重建价值链的业务,其最初形态、演进趋势等与3G业务具有非常类似的业务特点。所以,研究UT斯达康公司的小灵通销售渠道及销售策略,对UT斯达康公司的未来的3G手机产品销售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沈刚[4](2008)在《对ASB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的竞争,已不仅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更多的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跨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体现了该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涌现出了一批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ASB公司是一家国内着名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在经历20几年的发展,ASB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高,是电信设备领域为数不多的中央直属国有控股企业之一。2001年公司股权发生变革,ASB成为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AL的中国旗舰,兼具国资委直属央企身份。ASB凭借其在强大的技术后盾加上独特的地位具备了在广阔的国内电信市场与各大国际和国内巨头竞争的能力。从上世纪末开始,ASB开始开展出口业务,向东南亚地区输出程控交换设备,经过十年的艰辛耕耘,初见成效。目前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设备,光网络传输等等设备已经销往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年出口销售额达到近3亿欧元。随着国内电信市场发展趋于规范,为充分引入竞争,运营商纷纷加快重组步伐,放缓了对设备的投资。再加上设备供应商间恶性价格竞争等原因,使得整个市场环境日益艰巨,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一些有实力的设备商开始考虑开辟新的发展之路。于是,走向海外,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成为它们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国内领先的电信设备企业在海外悉心耕耘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企业持续高速的发展的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也有一些企业也正摩拳擦掌,准备全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的争夺。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对ASB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一些适合其特点的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期能为此类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竞争对手H和Z各自国际化发展状况,国际化策略,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的分析和整理,从而为ASB找出适合其行业特点及公司自身特点的一些国际化发展战略,包括组织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产品策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在股权结构上的特殊性及由此产生的制约,使得ASB的国际化发展上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着重就这一特殊性对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影响专门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还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ASB这样的中外合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其在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的尴尬局面,以及积极谋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竞争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鲁义轩,牟晓隆,李学博,庞有为[5](2007)在《2007年度技术盘点》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光网络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下一代IP技术、BSS/OSS技术和芯片技术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8奥运在即,丰富多彩的3G服务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期待着各项技术的最新成果最终转化成异彩纷呈的应用。岁末,通过回顾2007年各项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希望能更好地记住这一年,同时憧憬着2008年的到来。

王险峰[6](2008)在《郑州网通网络技术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电信业深受产能过剩、互联网替代、客户主导市场、利润被严重压缩等因素的影响,转型不仅仅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作为传统固网生死存亡的抉择。郑州网通作为传统固网通信运营商,同样面临转型的战略抉择。转型首先是业务转型,但是在电信运营商积极推动业务转型的同时,网络转型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郑州网通网络技术转型极具实际意义和前瞻性。论文研究了电信业转型背景以及网络转型的发展趋势、最终目标以及各个层面的技术发展方向,指出了固网最终发展的目标是融合分层的下一代网络,认真分析了语音网必将向无线化,分组化发展的趋势,指出软交换目前来看是唯一可用的分组技术,IMS是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了郑州网通IP城域网发展的策略和演进过程,认为在最终解决IP QOS、安全等问题并实现IP网络的全面融合之前,IP城域网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双网并存的过程,即IP互联网和IP承载网分别承载一般性和保证性业务。文章最后指出,由于郑州网通传送网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当前网络建设重点主要是继续完善和优化现有网络结构、扩大网络规模,并逐步向智能光网络演进。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网络转型的背景以及意义,转型的趋势;第二章分析了整体固网转型的目标,同时分析了各个网络层面的发展方向;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就郑州网通专业网络语音,数据和传送网的网络技术转型提出了转型目标,思路以及近期具体的方案;最后,第六章对论文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

成媛[7](2007)在《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向由外资企业垄断的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国一大批以程控交换机起家的通信设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当时华为、中兴、巨龙、大唐这四家公司以“巨大中华”享誉全国,然而到目前每个公司的发展情况却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这四家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与比较,总结成功企业的战略启示,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通信设备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引用的理论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二章主要从通信设备行业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入手,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行业特点,并对该行业进行了五力模型分析,文章最后对该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以安索夫产品——市场成长战略理论为指导,按时间顺序分析了华为、中兴、大唐集团、巨龙集团的发展战略历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公司都是以程控交换机起家,主要通过采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战略迅速发展。第四章主要对华为、中兴、大唐集团、巨龙集团这四家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本章分为五个层次,首先对我国通信设备企业进行基本评价,其次对华为与中兴两大比较成功的公司进行比较,通过对这两家公司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分析促使他们成功的因素;第三节对大唐电信集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分析大唐电信发展速度与规模均低于华为和中兴的原因;第四节分析了巨龙集团失败的教训,总结出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进行了分层次的比较之后,文章最后对这四家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再思考,并归纳了成功企业的启示。第五章首先对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通信设备厂商进行了SWOT分析,列出我国通信设备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徐苑苑[8](2007)在《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刚刚过去的十年,全球电信业依靠话音业务的需求驱动发展迅速,用户和网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当人们的基本通信需求获得初步满足,而话音业务的需求驱动作用逐步减弱的时候,增值业务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在中国,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电信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上海地区主导电信运营商的上海电信,除了要与上海联通、上海网通和上海移动争夺市场份额之外,还要面对国外运营商的竞争。上海电信在经营的各个业务领域,都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作为主营业务的固话发展趋缓,本地和长途业务又被其他运营商分夺。不仅如此,公司在香港和纽约那斯达克上市后,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绩和利润的考核更加严格,在基础电信业务发展日趋平淡的市场环境下,增值业务的发展将是上海电信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推动上海电信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因此,对上海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采用五力模型和优劣势分析对上海电信开展增值业务进行了战略环境分析,并挑选了15项增值业务进行重点分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对其进行分类,从而提出了上海电信开展增值业务的发展战略建议。即:以应用促发展,大力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以合作促提升,打造增值业务新型产业链,合作多赢,互惠互利;依托基础资源,发挥传统优势,通过业务捆绑和组合等形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希望本文的观点对其他电信运营商在开展增值业务时有所裨益。

龚海波[9](2006)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电信设备行业通过提供迅速、快捷的通信工具,成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最重要推动力量。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信设备产业本身也变得日益全球化。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华为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确立于走国际化道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华为公司现已基本完成国际化布局,在全球55个国家建立了市场分支机构、研发机构和合资企业,产品先后进入德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埃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华为公司海外收入占到了公司销售收入的58.9%,移动用户全球突破1.4亿,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然而,面对着国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国际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革新速度加快的机遇和挑战,华为公司如何优化其现有的海外营销战略,通过创新性的营销策略的实施,形成公司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是华为公司在以后国际化道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是以国际营销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华为公司的海外市场为研究对象制定的一套营销策略。笔者首先详细分析了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对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找出了华为公司在国际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华为公司的国际目标市场,以欧洲市场为例,从产品、定价、渠道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为华为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营销策略。最后,为了保障制定的营销策略能够顺利的实施,笔者从用人才引领自主创新、引入动态联盟机制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风险管理等设等三个方面为华为公司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张耀寰[10](2006)在《通信技术演进中的市场模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三、四十年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我们很容易地把多种类型的业务整合到一套系统中进行交换与传输;光通信技术使传输容量和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宽带接入的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灵活的接入方式;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技术。 近10多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扩大了传统电信服务的内涵。传统的电信运营主要向用户提供点对点的通信(话音业务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此时电信运营的核心资源是通信网络,通信网络的优劣包括网络规模、网络质量、在网用户数等要素。互联网使电信产业从点对点的通信升级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基于IP技术的各种新型通信业务(如VoIP、即时通信等)正深刻地颠覆着传统电信市场模式,基于互联网的通信使传统的通信距离失去意义,使传统的通信成本(及资费)不再具有市场导向性,虚拟运营商大量涌现使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从事电信运营的神话成为历史。传统电信运营商在近些年遇到的变局是自电信业诞生一百多年来所没有过的。受技术的强力推动,电信业及其相关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电信经营模式的危机、网络融合、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系统的重组,这些因素将使未来的通信市场模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在微观层面,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业务呈爆炸式增长,基于不同技术的各种业务在市场上相互替代,是技术大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在宏观层面,技术的进步将使未来信息通信市场发生以下重大变化: 第一,传统的电信服务在市场份额上正逐步萎缩,最终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信、广电以及其它产业的界限日趋模糊,最终融为一个更大范围的产业。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竞争的深入使过去制约产业发展的网络资源不再稀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使以创意、加工、生产制作信息内容为特征的内容产业蓬勃兴起,最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时,内容产业成为产业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内容产业的规模决定信息产业的规模,内容产业成为信息产业链中的主导者。 第三,信息通信技术的多样化带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以话音为主导的共性市场模式将逐步向以提供应用为核心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转变。在未来,电信运营的重心将从价值含量较低的通信网络提供逐步转向价值体系中的高价值环节——应用。

二、UT斯达康3G系统进军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T斯达康3G系统进军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XXX通讯企业经营业务转型方案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业务调整方案的目的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作用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可行性研究的定义
    2.2 可行性研究的特点
    2.3 可行性研究的由来
    2.4 可行性研究的几个阶段
    2.5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第三章 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的背景分析
    3.1 XXX通讯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3.1.1 XXX通讯有限公司简介
        3.1.2 现阶段产品市场
        3.1.3 XXX通讯有限公司历史业务经营状况介绍
        3.1.4 研发实力分析
        3.1.5 人力资源配备介绍
        3.1.6 市场发展趋势
    3.2 企业经营外部条件分析
        3.2.1 企业外界环境的PEST分析
        3.2.2 通信制造企业竞争环境的结构化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经营业务调整方案的介绍、评价、选优
    4.1 IPTV简介
        4.1.1 IPTV介绍
        4.1.2 IPTV基本架构
        4.1.3 业务平台应用
        4.1.4 市场格局
        4.1.5 IPTV未来中国发展趋势
    4.2.引进业务介绍
        4.2.1 电子广告业务介绍
        4.2.2 制造服务业务介绍
    4.3 产品特征分析
        4.3.1 电子广告产品特征
        4.3.2 制造服务特征
    4.4 产品投入和资源分析
        4.4.1 电子广告产品投入及其资源需求
        4.4.2 制造服务产品投入及其资源需求
    4.5 公司现有资源分析
    4.6 引进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4.6.1 电子广告市场前景分析
        4.6.2 IPTV市场前景分析
    4.7 引进产品SWOT分析
        4.7.1 电子广告产品竞争力分析
        4.7.2 制造服务竞争力分析
    4.8 投资回报预估简析
        4.8.1 电子广告系列产品
        4.8.2 制造服务产品
        4.8.3 股东权益
    4.9 引进业务评估
    4.10 市场策略
    4.11 引进业务选优
第五章 经营业务调整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5.1 产品特征分析及其现有资源分析
    5.2 资金投入及其盈亏平衡分析
    5.3 投资收益及敏感性分析
    5.4 市场竞争力分析
    5.5 预期目标
第六章 实施最优经营业务调整方案应当采取的对策、措施
    6.1 项目实施的预备/保险方案
    6.2 把握自己,合理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6.3 转变经营观念,引领市场需求,提高自身在通信产业链中的地位
    6.4 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充分挖掘市场机会,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6.5 传统电信设备市场
        6.5.1 新型通信设备市场
        6.5.2 西部大开发市场
        6.5.3 走出国门的国际市场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框架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2.1 电信业特征
        2.1.1 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
        2.1.2 电信业的网络效应
        2.1.3 电信竞争
    2.2 电信规制
        2.2.1 哈佛学派
        2.2.2 芝加哥学派
        2.2.3 新奥地利学派
        2.2.4 国内学者的研究
    2.3 电信改革
    2.4 借鉴与启示
第三章 电信业特征与变革
    3.1 现代通信业的出现
    3.2 电信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3.2.1 经典的电信业产业特征观
        3.2.2 市场需求改变着电信的产业属性
        3.2.3 技术进步改变着电信业的产业属性
    3.3 全球电信业变革
        3.3.1 美国电信发展的垄断管制期
        3.3.2 美国电信发展的开放变革期
        3.3.3 国际上主要国家电信业的变革
    3.4 全球电信业变革的成效
        3.4.1 国际电信业变革的成效
        3.4.2 美国电信业的变革成效
        3.4.3 财富500 规模经济验证
    3.5 国际电信业变革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我国电信业变革及其分析
    4.1 我国电信业的变革
        4.1.1 20 世纪90 年代前的我国电信业发展
        4.1.2 中国电信业变革的背景和动因
        4.1.3 中国电信业变革的过程
    4.2 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成效
        4.2.1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体制成效
        4.2.2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发展成效
        4.2.3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结构成效
    4.3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负效应
        4.3.1 对中国电信分割的负效应
        4.3.2 固定与移动的不同改革效应
        4.3.3 电信发展的资费变革效应
        4.3.4 行政驱动改革的负效应
第五章 我国电信变革的成效检验
    5.1 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选取
        5.1.2 变量设计
        5.1.3 结果分析
    5.2 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的假设检验
        5.2.1 变量、假设与模型
        5.2.2 回归结果
        5.2.3 分析与解释
    5.3 关于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绩效的基本认识
        5.3.1 基于我国电信业改革发展数据基本认识
        5.3.2 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基本认识
第六章 我国电信发展的案例分析
    6.1 技术与市场双合构建竞争优势
        6.1.1 技术先进不仅仅是硕果
        6.1.2 满足市场需求不等于获胜
        6.1.3 技术与市场:双合构筑成功
    6.2 CDMA 与小灵通的发展分析与比较
        6.2.1 我国CDMA 和小灵通的发展背景
        6.2.2 我国CDMA 和小灵通的发展及基本状况
        6.2.3 小灵通与CDMA 发展的市场性比较
        6.2.4 小灵通与CDMA 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
    6.3 关于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分析
        6.3.1 小灵通是我国电信改革的产物
        6.3.2 小灵通的价值分析
        6.3.3 小灵通发展的负效应
        6.3.4 CDMA 和小灵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本人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3)UT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范围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UT 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现状的分析
    2.1 UT 斯达康公司及手机产品概况的介绍
    2.2 UT 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现状的概述
    2.3 UT 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现状的分析
第3章 手机产品市场供需状况的分析
    3.1 移动通讯行业发展总量的分析
    3.2 移动通讯运营商手机产品需求的分析
    3.3 手机产品供应商竞争状况的分析
第4章 销售渠道管理基本理论的概述
    4.1 销售渠道概念的界定
    4.2 销售渠道成员的选择
    4.3 销售渠道成员的激励
    4.4 销售渠道冲突的控制
第5章 UT 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的设计
    5.1 UT 斯达康公司销售渠道管理模式设计
    5.2 UT 斯达康公司销售渠道成员的选择策略
    5.3 UT 斯达康公司销售渠道成员的激励策略
    5.4 UT 斯达康公司销售渠道冲突的控制策略
第6章 UT 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实施的保障
    6.1 管理理念的提升
    6.2 组织机构的匹配
    6.3 销售渠道成员的培训
    6.4 促销活动的配合
    6.5 营销经费的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4)对ASB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介绍本论文的背景以及意义
    1.2 准备对本论文采取的方法,结构,内容及思路
    1.3 研究对象行业背景介绍
        1.3.1 通讯网络设备介绍
        1.3.2 电信网络设备主要竞争者
        1.3.3 全球电信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国际贸易及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及意义
    2.1 国际贸易理论
        2.1.1 重商主义
        2.1.2 绝对优势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1.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6 新贸易理论
        2.1.7 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菱形
    2.2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
        2.2.1 企业国际化战略
        2.2.2 国际化战略选择
        2.2.3 企业国际化组织结构
        2.2.4 进入战略和战略联盟
    2.3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意义
        2.3.1 国家宏观战略背景
        2.3.2 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三章 竞争对手分析
    3.1 华为及其国际化战略分析
        3.1.1 华为市场发展状况
        3.1.2 国际化研发体系
        3.1.3 华为全力大打造企业国际化管理流程
        3.1.4 组织结构的国际化
        3.1.5 华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1.6 华为国际竞争战略分析
    3.2 中兴通讯及其国际化战略分析
        3.2.1 中兴通讯介绍
        3.2.2 中兴国际化发展战略
        3.2.3 中兴国际化所面临的困难
第四章 ASB 公司分析
    4.1 公司背景及其产品市场状况介绍
    4.2 现阶段海外发展状况
        4.2.1 市场发展状况综述
        4.2.2 组织结构
    4.3 ASB 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4.3.1 国际化战略不明确
        4.3.2 价值链冲突
        4.3.3 缺乏核心竞争力
    4.4 国际化战略的外部环境
        4.4.1 世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4.4.2 我国产业政策
        4.4.3 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竞争格局
        4.4.4 中国通讯设备行业市场及竞争环境
    4.5 国际化战略的内部环境
        4.5.1 ASB 的产品竞争力
        4.5.2 企业市场开拓的能力
        4.5.3 公司中长期战略与执行能力
第五章 ASB 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5.1 ASB 国际化SWOT 分析
        5.1.1 内部优势
        5.1.2 内部劣势
        5.1.3 外部机会
        5.1.4 外部威胁
    5.2 国际市场机会分析
        5.2.1 区域经济增长拉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5.2.2 新技术驱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5.3 ASB 的国际化战略构想
        5.3.1 “技术+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
        5.3.2 市场产品策略
        5.3.3 合作战略
        5.3.4 全球战略下的组织结构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郑州网通网络技术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转型背景与趋势
    1.1 转型背景
        1.1.1 传统电信网面临网络转型的巨大挑战
        1.1.2 转型认知与思考
        1.1.3 郑州网通网络转型背景
    1.2 转型与转型趋势
        1.2.1 网络转型,必选的战略选择
        1.2.2 网络转型趋势分析
第二章 网络转型规划与目标
    2.1 网络转型规划
        2.1.1 网络转型的基本原则
        2.1.2 下一代网络 NGN
        2.1.3 网络转型的目标—融合分层的NGN网络
    2.2 网络转型的方向
        2.2.1 接入网转型方向
        2.2.2 交换网转型方向
        2.2.3 互联网转型方向
        2.2.4 移动网转型方向
        2.2.5 传送网转型方向
第三章 交换网网络技术转型研究
    3.1 转型思路
    3.2 网络演进方式与策略
        3.2.1 网络现状分析
        3.2.2 网络演进方式
        3.2.3 网络演进策略
    3.3 网络转型近期工作思路
第四章 数据网网络技术转型研究
    4.1 转型思路
    4.2 网络演进思路
        4.2.1 网络现状分析
        4.2.2 转型策略
        4.2.3 数据网近期演变思路
    4.3 IPTV研究
        4.3.1 IPTV接入承载模式
        4.3.2 IPTV骨干网承载模式
        4.3.3 IPTV建设模式选择思路
第五章 传送网网络技术转型研究
    5.1 转型思路
    5.2 网络演进思路
        5.2.1 网络现状分析
        5.2.2 转型策略
        5.2.3 传送网近期演变思路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本文引用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环境概述
    第一节 通信设备行业专业术语简介
    第二节 通信设备市场环境分析
    第三节 通信设备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简介
第三章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的发展战略历程
    第一节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式
    第二节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历程
    第三节 中兴通讯发展战略历程
    第四节 大唐电信集团发展战略历程
    第五节 巨龙集团发展历程
第四章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分析
    第一节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华为与中兴的战略异同性比较
    第三节 大唐的经验与教训总结
    第四节 巨龙的教训
    第五节 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五章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通信设备企业未来环境综合分析
    第二节 对我国通信设备企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增值业务发展现状及3G 对其发展的影响
    1.1 增值业务概述
    1.2 3G 对增值业务的影响
第二章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的战略环境分析
    2.1 上海电信有限公司概况
    2.2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
    2.3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第三章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框架
    3.1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现状及主要问题
    3.2 增值业务组合的波士顿矩阵
    3.3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框架
第四章 上海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4.1 增值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4.2 具体增值业务的战略实施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2 理论综述
    2.1 国际营销理论
        2.1.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2.1.2 国际营销基本理论
        2.1.3 国际营销组合战略
    2.2 国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1 全球化的推动力
        2.2.2 全球竞争优势
        2.2.3 战略选择
    2.3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选择
        2.3.1 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要素
        2.3.2 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类别
        2.3.3 影响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选择的因素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全球通信市场发展概述
        3.1.2 全球3G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3.1.3 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3.1.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3.2.2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发展现状及营销业绩
    3.3 华为公司SWOT 分析
        3.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3.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3.3.3 机会分析(weaknesses)
        3.3.4 威胁分析(weaknesses)
    3.4 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3.4.1 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现状的评价
        3.4.2 华为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 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的制定
    4.1 确定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目标市场
        4.1.1 对国际市场的细分
        4.2.2 国际各细分市场吸引力分析
        4.2.3 目标市场的选择
        4.2.4 国际市场的市场定位
    4.2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4.2.1 电信设备产品的特点
        4.2.2 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
    4.3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价格策略
        4.3.1 影响华为公司国际市场定价的主要因素
        4.3.2 华为公司欧洲市场的定价目标
        4.3.3 华为公司欧洲市场的定价策略
    4.4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渠道策略
        4.4.1 选择合适的渠道模式
        4.4.2 对渠道支持到位
        4.4.3 国际分销渠道的管理和控制
    4.5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4.5.1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制定的原则
        4.5.2 国际市场的促销策略
    4.6 建立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5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5.1 用人才引领自主创新
    5.2 引入动态联盟机制
    5.3 加强对国际市场的风险管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通信技术演进中的市场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网络经济的前沿理论
        1.2.2 网络经济的基本定律
        1.2.3 网络经济的市场法则
        1.2.4 关于市场与模式
        1.2.5 国外对未来通信市场模式的研究现状
        1.2.6 国内对未来通信市场模式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引发传统电信市场变革的关键技术
    2.1 光纤通信技术
        2.1.1 光纤通信的优点
        2.1.2 光纤通信系统
        2.1.3 光纤通信展望
    2.2 Internet技术
        2.2.1 Internet中的重要技术
        2.2.2 Internet技术对传统通信产业的深远影响
    2.3 宽带网络及宽带接入技术
        2.3.1 网络从窄带到宽带的演进途径
        2.3.2 HFC接入网
        2.3.3 宽带网络的特点
        2.3.4 无线接入
        2.3.5 3G关键技术
    2.4 下一代网络(NGN)
        2.4.1 构建 NGN意义
        2.4.2 NGN的基本特征
        2.4.3 NGN网络架构
        2.4.4 NGN的主要业务
        2.4.5 NGN业务提供模式的变化
        2.4.6 世界重要运营商的NGN发展现状
    2.5 小结
        2.5.1 产业融合与重组
        2.5.2 市场模式的变化
第三章 电信业务的市场替代
    3.1 电信市场的业务替代
    3.2 实例分析—VoIP对传统长途业务的替代
    3.3 电信新业务的Logistic模型
    3.4 业务替代的内在机理—价值工程模型
        3.4.1 价值工程的思想
        3.4.2 功能驱动型替代
        3.4.3 资费驱动型替代
    3.5 电信业务替代的二种形式
        3.5.1 用户替代
        3.5.2 业务量替代
        3.5.3 业务收入的替代
    3.6 小结
第四章 电信新业务的市场评价
    4.1 电信新业务市场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型
    4.2 目标用户的总体消费量
    4.3 价值链的完善度系数
    4.4 新业务的差异度—业务创新系数
    4.5 小结
第五章 技术转型初期的两种典型市场模式
    5.1 通信市场的驱动模型
    5.2 “配电盘”市场模式
        5.2.1 “配电盘”市场模式形成的基础
        5.2.2 “配电盘”市场模式在国内市场的运作形式
        5.2.3 “配电盘”市场模式的特点
        5.2.4 “配电盘”模式的局限性
    5.3 i-mode-一种封闭的价值循环市场模式
        5.3.1 i-mode模式
        5.3.2 i-mode典型业务
        5.3.3 i-mode模式发展的阶段模型
        5.3.4 i-mode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5.3.5 i-mode模式的局限性
    5.4 小结
第六章 内容驱动的市场模式
    6.1 产业融合
        6.1.1 传统电信业的市场模式
        6.1.2 传统的广电市场模式
        6.1.3 融合趋势下的信息产业
        6.1.4 融合网络下的市场
    6.2 内容驱动的市场模式的内涵
    6.3 以内容驱动的市场模式形成的必然性
        6.3.1 传统网络的稀缺性
        6.3.2 网络由稀缺转向过剩
    6.4 内容产业的形成
    6.5 全球内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6.6 内容产品的特征
        6.6.1 内容产品生产的成本结构
        6.6.2 内容产品的市场结构
        6.6.3 内容产品的商品特性
        6.6.4 内容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6.6.5 内容产品技术特点
    6.7 基于用户差异性的内容服务模式
        6.7.1 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6.7.2 个性化内容服务
        6.7.3 服务策略
    6.8 小结
第七章 应用驱动的市场模式
    7.1 全球电信业的困局
    7.2 国内外传统电信运营商市场模式转型的实证分析
        7.2.1 英国电信
        7.2.2 法国电信
        7.2.3 中国电信
        7.2.4 中国网通
        7.2.5 国内外电信转型方向的分析
    7.3 信息通信市场的价值结构分析
    7.4 经济学原理
        7.4.1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7.4.2 信息技术的经济特性
    7.5 应用驱动的市场模式内涵
    7.6 电信运营业向应用驱动市场模式发展的必然性
        7.6.1 信息技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冲击日益加剧
        7.6.2 技术的演进已经使用户需求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7.6.3 信息技术使通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7.6.4 环境的变化促使电信运营商聚焦价值链中的高价值环节
        7.6.5 行业应用的驱动力
    7.7 行业应用的需求规划—以金融行业为例
    7.8 电信运营商向行业应用转型的战略建议
        7.8.1 与价值链上下游建立战略联盟
        7.8.2 品牌战略
        7.8.3 运营组织结构重组
        7.8.4 外包与托管
        7.8.5 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
        7.8.6 企业通信应用系统平台的模式
        7.8.7 行业应用网络的一般架构
    7.9 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本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8.2 论文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UT斯达康3G系统进军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XXX通讯企业经营业务转型方案可行性研究[D]. 郑越.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2]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D]. 谭杨.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5)
  • [3]UT斯达康公司手机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的研究[D]. 栾葳. 吉林大学, 2009(08)
  • [4]对ASB公司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分析[D]. 沈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08(S2)
  • [5]2007年度技术盘点[J]. 鲁义轩,牟晓隆,李学博,庞有为. 通信世界, 2007(49)
  • [6]郑州网通网络技术转型研究[D]. 王险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7]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 成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8]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徐苑苑.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9]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D]. 龚海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1)
  • [10]通信技术演进中的市场模式变革研究[D]. 张耀寰.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UT斯达康3G系统进入英国无线宽带接入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