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牙山省森林公园蝴蝶调查初报

贡牙山省森林公园蝴蝶调查初报

一、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林爱英[1](2015)在《福建3种野生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福建是中国野生兰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兰科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底资源调查和区系分析上,而有关该科繁殖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细茎石斛、葱叶兰和镰翅羊耳蒜为对象,开展这3种野生兰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内容包括生境调查、开花物候期观测及其繁殖过程中影响因子的检测分析等,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福建兰科植物繁育系统的基础资料,而且为上述3种野生兰的保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细茎石斛繁殖生物学方面三明尤溪的细茎石斛花期5-6月,5月下旬始花,种群花期20~30 d,单花花期7-16 d,平均为10.85 d。花开当日,柱头即具可授性,花粉活力为57.88%,2 d内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最高,且可持续10 d左右。因此,在单花花期内,野生细茎石斛均有授粉结实的可能性。人工授粉实验结果表明,细茎石斛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且自交不亲和,但异交的结实率很高,达85%以上。因此,细茎石斛的结实必须异花授粉。目前,野外未观察到其有效的传粉者,自然结实率仅1.03%或更低,推测野生状态下细茎石斛花的传粉者不足或缺乏。野生种子活力为90.84%,显着大于人工异花(76.29%)和异源(76.93%)结实的种子(p<0.05),但人工异花与异源处理间的种子活力差异不显着(p>0.05)。因此,繁殖种苗最好选野生种子。以野生种子为材料开展非共生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细茎石斛种子无菌播种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20 mg·L-1,而原球茎增殖分化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NAA 0.20 mg·L-1,生根培养基,则在1/2 MS培养基上添加质量浓度为0.20mg.L-1的NAA或0.40 mg.L-1的IBA时效果较好。2、葱叶兰繁殖生物学方面在垂直水平分布上,葱叶兰属低海拔野生兰,植株呈斑块状聚集分布。葱叶兰花期在3-5月,种群花期约1个月,单花花期为5.20 d。葱叶兰花粉在花后第1d和第2d的活力最高,分别为93.63%和87.91%,且差异不显着(p>0.05);之后不断减弱,至第5d则完全失去活力。柱头在花开当日,可授性最强,在单花花期前4 d均具有可授性。葱叶兰的花自交亲和,但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的现象,必须通过一定的传粉媒介才能结实。野外观察发现,葱叶兰有3种不同的访问者,2种为蚂蚁(其中一种体型较大),另一种为姬蜂科的蝇类,蝇类的具体种类尚待鉴定。体型较大的蚂蚁(初步鉴定为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是有效传粉者,而蝇类则有待继续观察后确认。蚂蚁传粉的过程如下:花的唇瓣与花瓣及中萼片共同构成葱叶兰花传粉的功能性结构,该结构有足够的空间供蚂蚁进出,当蚂蚁极力吸食唇瓣底部的花蜜时,抬头会触碰药帽,花粉团通过粘盘牢固地粘在蚂蚁头部而被移出带走。当它再次访问其它花时,头部携带的花粉块会无意地粘在柱头上,从而完成授粉过程。蚂蚁采用重复访问葱叶兰单花和花序的传粉模式,增加了其授粉的机率,但该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自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现象的发生,即自交授粉,进而导致种群衰退。经检测野外种子活力较低,仅32.93%,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葱叶兰种群延续主要靠营养繁殖。从这意义说,一旦葱叶兰的生境遭到破坏,其种群就濒临灭绝,保护时应重点保护其生境。3、镰翅羊耳蒜繁殖生物学方面镰翅羊耳蒜自然生长于荫湿的岩壁上和近溪谷的树干中、下部。花期11-1月,种群花期约28 d,单花花期约9 d。花期内,镰翅羊耳蒜花粉的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在第1d最强。但单花花期内花粉活力很低,第1d仅为36%,这可能与供试培养液不适合其花粉萌发有关。镰翅羊耳蒜自交与异交的结实率均高于70%,表明其为自交亲和的种类,能自动自花授粉,但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花传粉可能机制是通过蕊柱与花序轴水平线夹角的改变来实现,花蕾时锐角而花开放变为钝角,这时蕊柱中央的凹陷和边缘的窄翅,形成一个天然的“滑道”,加之蕊喙退化,花序和花粉块在外界因素如风吹摇曳、蚂蚁的爬行等协助下,花粉块借自身的重力作用,可“顺道”自然滑入柱头腔实现自花传粉。镰翅羊耳蒜野生种子活力显着高于人工授粉处理的(p<0.05),且人工异交也显着高于自花、对照和套袋组的(p<0.05),野生种子活力高达86.80±2.62%,提示镰翅羊耳蒜种子萌发率高,这与野生种群中具有较多实生苗相符。由于条件的限制及时间的不足,对于上述3种野生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仅获得初步结果,部分数据也有待充实和验证。

柯智颖[2](2014)在《基于游客需求偏好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以漳州市华安县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为例》文中认为论文以福建华安的和春村为切入点,通过对旅游资源梳理、分析、归纳,和对旅游客源市场和调研分析,探索旅游资源与游客偏好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开发,为华安县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结合华安县农业旅游资源的梳理,并通过对其旅游现状的分析,找到农业旅游发展中所存的不足,进而探索基于游客偏好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通过旅游产品的丰富化、个性化、组合化等方式,推动华安县农业旅游的发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农业旅游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农业旅游产品、农业旅游市场等方面展开。其次,分析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的整体背景、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中存的问题。在阐述农业旅游发展概况过程中,由大到小,逐级剖析,锁定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的和春村,从和春村的旅游资源分析入手,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整体描述,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产品线不丰富,旅游设施建设不全,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形象、定位及包装未明确,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之间关联度不够等。聚焦其中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再次,基于旅游者的需求以及行为中的偏好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理论,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对华安县旅游游客和华安县现有旅游市场的调研,探求旅游行为形成原因、旅游消费中的偏好特征,并搜集旅游景点印象、旅游资源的整体印象等,为后续的规划做好准备。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当前的旅游者主要希望能够体验到华安的独特山水风光,同时又能够获得更为舒适的旅行感受。因此,要从融入休闲度假的元素、开发物美价廉、丰富多样旅游产品入手,以照顾低、中、高端游客的多元购物需求。接着,从华安县和和春村旅游总体战略目标入手,切入和春村的旅游产品开发进程,结合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从景区划分规划、饮食产品规划、旅游购物开发规划以及其它项目开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说明。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明确类似和春村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既要从旅游者的偏好入手,又要对自身资源及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同时也要关注到单一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周边旅游环境发展相一致的发展进程。

谢明礼[3](2004)在《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世界旅游业的竞争中心已经转入亚太地区,尤其是这一地带的沿海地区将是竞争的重中之重。福建沿海地区不仅是福建省旅游资源的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沿海旅游资源的集中地区之一。福建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也是福建省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其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为全省的首位,已经成为福建省旅游业的主体。然而福建沿海地区的旅游开发在经营上还处于分散孤立、各自为政的状态,旅游开发也处于不同的阶段,这就削弱了沿海地区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试图在分析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以此来达到提高沿海地区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旅游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接着以上述理论和内容为依据,对福建沿海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对各要素结构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建立适合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福建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分别对应国际、国内和地方三个旅游市场。福建沿海地区客源市场结构应该以国内市场为主,入境市场为辅;各市场分为三个等级:核心市场、基本市场和机会市场。并且通过构建模型方法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预测。福建沿海地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可以分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由相应的产品体系构成。最后通过对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组织过程及模型、区域旅游开发的时序(优先发展地区)、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区域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区域空间关系、旅游中心地(重点发展地区)等的分析来构建一个适合福建沿海地区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一个旅游带、二个旅游增长极(双核型大旅游圈)和三个旅游功能组团来优化沿海地区空间结构。

刘友多[4](2001)在《福建华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评定及开发利用对策》文中提出在对华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调查基础上 ,分析风景资源特点 ,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180 0 5 1999)的标准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从而提出开发利用对策。

徐奇涵[5](2000)在《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文中指出对贡鸭山已知的83种蝴蝶分析表明:贡鸭山蝶类明显归属东洋区范畴,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特色;贡鸭山蝶类分布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一垂直分布带,但在特征上表现为与中亚热带山地蝶类一致的区系性质。

二、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3种野生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0.1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研究进展
        0.1.1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
        0.1.1.1 福建自然概况
        0.1.1.2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物种的组成
        0.1.1.3 福建野生兰科植物物种组成和资源量分析
        0.1.1.4 福建野生兰的分布中心
        0.1.2 福建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0.1.3 福建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0.2 中国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0.2.1 开花物候研究
        0.2.2 繁育机制探究
        0.2.3 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
        0.2.3.1 食源性欺骗传粉
        0.2.3.2 性欺骗传粉
        0.2.4 种子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0.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0.3.1 研究目的意义
        0.3.2 主要研究内容
        0.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章 细茎石斛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1.1 研究地点
    1.2 研究方法
        1.2.1 生境调查及生长特性研究
        1.2.2 开花物候和花部特征
        1.2.3 访问者及其行为观察
        1.2.4 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测定
        1.2.5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实验
        1.2.6 细茎石斛果实和种子的生物学观测
        1.2.6.1 果实的采集与保存
        1.2.6.2 种子的形态观察
        1.2.6.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1.2.6.4 不同授粉方式种子生活力测定
        1.2.7 细茎石斛种子组织培养条件研究
        1.2.7.1 种子胚萌发培养
        1.2.7.2 不同浓度NAA对原球茎的增殖分化的影响
        1.2.7.3 不同浓度NAA和IBA对细茎石斛生根的影响
    1.3 结果分析
        1.3.1 生境类型
        1.3.2 生长周期
        1.3.3 开花物候和花部形态特征
        1.3.4 传粉者观察
        1.3.5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1.3.6 不同授粉方式对细茎石斛结实的影响
        1.3.7 花后授粉时间对细茎石斛结实率的影响
        1.3.8 人工异花异源授粉对细茎石斛蒴果质量和大小的影响
        1.3.9 细茎石斛种子的形态观察
        1.3.10 Ca(ClO)_2处理对细茎石斛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1.3.11 不同授粉方式对细茎石斛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1.3.12 细茎石斛种子非共生萌发过程
        1.3.13 NAA质量浓度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形成的影响
        1.3.14 细茎石斛原球茎的增殖分化
        1.3.15 细茎石斛生根壮苗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葱叶兰繁殖生物的初步研究
    2.1 实验样地
    2.2 研究方法
        2.2.1 生境调查
        2.2.2 开花物候观察
        2.2.3 访问者及其行为观察
        2.2.4 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测定
        2.2.5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实验
        2.2.6 兰科植物种子的生物学
    2.3 结果分析
        2.3.1 葱叶兰生境
        2.3.2 开花物候
        2.3.3 花部特征
        2.3.4 花传粉的访问者
        2.3.5 蚂蚁访问花的过程
        2.3.6 花的功能性形态及主要昆虫形态指标
        2.3.7 花粉活力
        2.3.8 柱头可授性
        2.3.9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实验结果
        2.3.10 种子形态特征
        2.3.11 种子生活力
    2.4 讨论
        2.4.1 关于花部结构与传粉者的相互适应
        2.4.2 关于葱叶兰的传粉系统
    2.5 小结
第三章 镰翅羊耳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3.1 研究地点
    3.2 研究方法
        3.2.1 生境调查方法
        3.2.2 开花物候和花部特征
        3.2.3 访问者及其行为观察
        3.2.4 花粉生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
        3.2.5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实验
        3.2.6 兰科植物的种子生物学
    3.3 结果分析
        3.3.1 生境调查
        3.3.2 开花物候
        3.3.3 花部特征
        3.3.4 访问者
        3.3.5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
        3.3.6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实验结果
        3.3.7 自花传粉机制推测
        3.3.8 不同授粉方式对镰翅羊耳蒜果实大小和重量的影响
        3.3.9 镰翅羊耳蒜种子形态特征
        3.3.10 种子活力测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1、细茎石斛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结果
    2、葱叶兰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结果
    3、镰翅羊耳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结果
图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游客需求偏好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以漳州市华安县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旅游开发
        1.3.2 农业旅游资源
        1.3.3 农业旅游产品
        1.3.4 农业旅游市场
2 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分析
    2.1 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2.1.1 福建省农业旅游整体概况
        2.1.2 漳州市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2.1.3 华安县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2.1.4 和春村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
    2.2 华安县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和春村农业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2.2.2 和春村农业旅游的焦点问题及解决路径
3 基于旅游行为的需求偏好调研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1. 华安县旅游游客需求的偏好调查
        3.1.2. 华安县现有旅游市场调查
    3.2 旅游行为、偏好及消费的特征分析
        3.2.1 旅游行为的形成分析
        3.2.2 旅客旅游偏好分析
        3.2.3 游客旅游消费的特征分析
    3.3 游客消费过程的反馈分析
        3.3.1 华安旅游消费者综合分析
        3.3.2 华安旅游景点及资源印象分析
4 和春村农业旅游产品开发
    4.1 和春村旅游总体战略目标
        4.1.1 华安县旅游总体战略目标
        4.1.2 和春村旅游总体战略目标
    4.2 和春村旅游发展分期规划
        4.2.1 近期目标
        4.2.2 中期目标
        4.2.3 长期目标
    4.3 和春村旅游产品开发细项规划
        4.3.1 景区划分规划
        4.3.2 饮食产品规划
        4.3.3 旅游购物开发规划
        4.3.4 部分项目开发规划
    4.4 路线规划
        4.4.1 初期规划
        4.4.2 中期规划
        4.4.3 后期规划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福建华安县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问卷
附件二:福建华安县旅客抽样调查问卷

(3)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框架设计
        1.2.1 研究目标
        1.2.2 基本思路
        1.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 研究进展
    1.4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
        1.4.1 旅游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1.4.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1.4.3 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层次模式
        1.4.4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
第二章 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基础理论
    2.1 系统理论
        2.1.1 旅游系统的定义
        2.1.2 旅游系统的组成结构
        2.1.3 旅游系统的特点
        2.1.4 旅游系统理论对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
    2.2 区域科学原理
        2.2.1 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
        2.2.2 区位理论
    2.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2.3.1 增长极理论
        2.3.2 点-轴系统模式
        2.3.3 圈层结构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
    2.4 生态学原理
第三章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3.1 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3.1.1 类型齐全,数量丰富
        3.1.2 品质优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
        3.1.3 以山海滩岛为核心的自然旅游资源
        3.1.3.1 山海大观,各具特色
        3.1.3.2 沙滩数量多,品质高,适游期长
        3.1.3.3 海岛面积大,具有综合开发价值
        3.1.3.4 海岸景观地貌独特
        3.1.4 区域经济发达
        3.1.5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
    3.2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3.2.1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概述
        3.2.2 福建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
        3.2.3 旅游资源开发的定量评价
        3.2.4 综合评价结果
    3.3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评价
        3.3.1 旅游资源的立体空间结构
        3.3.2 旅游资源的平面空间结构
第四章 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4.1 国内旅游市场时间结构分析
        4.1.1 国内游客市场的年际变化
        4.1.2 国内游客市场年内变化
    4.2 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4.2.1 省内游客为主,省外游客比重有波动
        4.2.2 省外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4.2.3 沿海地区国内旅游流结构
    4.3 游客类型结构分析
        4.3.1 旅游目的结构
        4.3.2 年龄结构
        4.3.3 职业构成
        4.3.4 旅游行为结构
        4.3.5 旅游消费结构
    4.4 入境游客市场时间结构分析
        4.4.1 入境游客市场年际变化特征
        4.4.2 入境游客市场的年内变化特征
    4.5 入境游客市场的空间结构分析
        4.5.1 入境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4.5.2 沿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
    4.6 入境游客类型结构
        4.6.1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构成
        4.6.2 入境游客消费结构
        4.6.3 入境游客特征结构
    4.7 沿海地区客源市场需求预测
        4.7.1 灰色预测理论
        4.7.2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4.7.3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4.8 沿海地区客源市场结构优化
第五章 福建沿海地区旅游产品结构分析
    5.1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5.1.1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
        5.1.2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转化
    5.2 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5.3 沿海地区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
        5.3.1 两大主体市场产品结构
        5.3.2 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第六章 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
    6.1 旅游开发模式
    6.2 旅游开发的时序分析
    6.3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6.3.1 一轴二极三功能组团的空间结构
        6.3.2 二大旅游增长极
        6.3.2.1 旅游中心城市等级划分
        6.3.2.2 构建二大旅游增长极
        6.3.3 三大旅游功能组团
        6.3.3.1 南部(闽南)滨海度假休闲功能组团
        6.3.3.2 中部(闽中)休闲海洋文化功能组团
        6.3.3.3 北部(闽东)山海生态功能组团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致谢

(4)福建华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评定及开发利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园风景资源特点
    1.1 林茂
    1.2 山雄
    1.3 水秀
    1.4 树怪
    1.5 石奇
    1.6 峡险
    1.7 物古
2 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2.1 公园风景资源分类
    2.2 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2.2.1 评价方法
        2.2.2 评价结果
    2.3 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2.3.1 评价方法
        2.3.2 评价结果
    2.4 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2.4.1 评价方法
        2.4.2 评价结果
    2.5 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3 公园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3.1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2 科学规划, 做到资源合理配置
    3.3 强化公园内部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率
    3.4 制定相关政策, 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开发建设
    3.5 扩大宣传, 提高知名度, 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3种野生兰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D]. 林爱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8)
  • [2]基于游客需求偏好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以漳州市华安县和春村农业旅游发展为例[D]. 柯智颖.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4)
  • [3]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 谢明礼. 福建师范大学, 2004(04)
  • [4]福建华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评定及开发利用对策[J]. 刘友多. 林业资源管理, 2001(03)
  • [5]贡鸭山省级森林公园蝶类调查初报[J]. 徐奇涵.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标签:;  ;  ;  ;  ;  

贡牙山省森林公园蝴蝶调查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