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深圳泛宇境筑园林景观有限公司518129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属于一种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是在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基础上发展而新型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目前园林景观建设中,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实践应用,不但可实现园林景观观赏功能,还能够实现环保功能。所以,作为园林景观建设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这一理念加强实践应用,以确保园林景观建设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园林设计;分析

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深入,城市环境所体现出来的内涝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城市基础建设的承载能力及水利工作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抗涝工作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实现对雨水、洪水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海绵城市理念也符合现代城市治水的根本思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将城市的雨水开发体系充分探索,促进绿色生态系统的有效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下面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以及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1“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含义

海绵城市理念立足长远,不再以征服者的态度对待自然,而是尊重自然,向大自然学习采用“源头处理,分散集中”的方法,将雨水“渗”在原地涵养水源,“蓄”在原地方便调用。各地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的“海绵化”进程,这也是我国继园林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建设理念后出现的。我们要将雨水资源化,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将其全新概念排走,要考虑把有限的水资源截留下来,利用自然的力量去净化雨水,从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雨洪及水环境的整治问题,在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指导以及学术领域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努力推动下,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2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迫切性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然而传统城市建设中虽然没有忽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却常常只将其列入简单的城市风光打造、娱乐项目建设之类人造工程中,并未足够重视其规划与生态保护、环境再生等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式发展。在水泥路面日益侵占城市、土壤面积被不断压缩的现实困境中,风景园林作为保留正常地表吸水、排水、贮水等自然功能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显得弥足珍贵。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正是在竭力挽救仅存的一点自然生态,最大限度发挥园林在保护自然水源、降低灾害损失、实现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使城市得以更加健康、自然地存在与发展。

3建设“海绵城市”对于经过园林设计发展的促进作用

3.1能够有效的减少洪涝灾害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比较大,但是地理环境也相对比较复杂,雨水比较集中,一般在每年的6-9月有大量的降水。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洪灾灾害问题考虑在内,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及科学设备带来的优势,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果城市的地势比较低,那么更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借助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其中的吸收、渗透等理念有效的应用到设计过程中促进更加低碳,更加环保的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

3.2能够促进水位补给的有效平衡

只有地上以及地下的水位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城市的发展才会顺利稳定。随着适合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地区河流枯竭、污染严重、植被的有效覆盖率也比较低。由于城市建筑大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所以雨水很难有效的渗透到地下,充分利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其中,修建小水景、人工湖等,借助这些景观体系,促进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充,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水利循环系统。

4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策略

4.1综合规划与设计

以上各类具体规划并不严格地单独存在,往往可以根据风景园林的具体情况综合应用。比如可以增加高渗透性物质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将园林与步行街、广场等商业场所融合为一体,在其表层使用渗透性良好的装修材料,再在其下铺设输水管道,使自然降水得以顺利排放、输送到地表或地下的贮水处。利用包括陆生、水生植物在内的有机体进行净化处理后,实现淡水的二次使用甚至多次使用,形成一个人为规划下水循环利用系统。

4.2人造湿地设计

模仿自然界湿地的形态规划设计人造湿地贮水和净水。这类规划一般包含两级净化、集水设施,并在一、二级集水、净水设施之间以管道联通。为进一步提高净水效能,还可以结合植物、土壤等生物净水处理设施综合开展贮水、净水操作。

4.3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设计人造湖泊或河渠

利用城市既有的高度差异,在较低洼地段规划设计包含人造湖泊或河渠等的园林景观,利用重力作用将自然降水汇集到这些贮水处。若城市外围存在天然河道,则可将园林中的人造湖泊、河渠等与天然河道间贯通一条或若干条输水通路,一旦遭遇阵发性的大降水,超过人造湖泊、河渠的多余降水就可从输水通路流向外河排出,避免满溢出景观内人造贮水设施的范围。除此之外,人造湖泊、河渠中可以种植本地水生植物,尤其是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不仅能够让园林增添更多绿色生态元素,更能借助植物生长过程持续净化水体。而这些净化后的水体则可成为中水用于植被灌溉或人工河水等使用。如果没有条件规划建造地表上的人工集水、排水、净水设施,还可以考虑地下人造运河与排水沟相结合的形式。这类设计主要借助坡道与重力将自然降水存贮在地表以下的人造河道中,依靠提取设备输送到较高位置的草坪或有需要灌溉的区域,再通过滴灌技术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循环水的自动灌溉。如果附近有山区水库,则还可以利用地下人造河道收集、存贮较高位置的水库水,适当净化后用于较低海拔位置的绿地灌溉等使用。

4.4垂直绿化规划

这类设计的特点在于将传统规划模式下侧重的横向设计与建筑的纵向规划相结合,比如利用屋顶的绿化场所让高空较为清洁的雨水经由绿植的自然净化收集到存贮设备中。一旦该城市或周边区域出现了干旱问题,则可将这些净化后的降水用于灌溉或清洁所用。负责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大楼的三位设计师来自汉堡,三人组成的联合体在1998年的方案竞赛中一举夺魁,并进一步完成了实施计划。评审委员会认为三位设计师提交了一份“让人耳目一新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设计师将这一由十六个长方形构成的办公楼(两层)分成四组,架高6.5米,底层设计为园林景观空间,扩大了规划中的绿地面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范围进入了建筑的首层空间。而在立面设计中,建筑师出人意料地让绿色植物反客为主,大胆地在办公楼群的四周,架设一组边长为一百五十米,高为十七米的双层回廊,并让藤蔓植物攀缘其间,形成颇为壮观的绿色幕墙。双方在合作中,建筑师根据藤蔓植物的生长特点,在回廊设计中,预留了便于植物攀缘的支架及金属网,而景观设计师则选择那些便于养护管理并耐修剪的攀缘植物,如紫藤、野葡萄等作为主要植物材料。等到“绿色幕墙”初具规模后,景观设计师则根据具体情况,对“绿墙”进行修剪,开出了不同形式的“绿窗”,使工作人员能领略窗外的美景——在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果运气好的话,阿尔卑斯山脉可尽收眼底,这面“绿色幕墙”在不同的季节会显现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供人观赏。这种有生命力并富于变化的“绿色幕墙”,是那些造价昂贵的合金或玻璃墙面无法比拟的。

5结论

“海绵城市”理论可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助于增加城市防洪抗旱能力,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要优先采用具有渗透、调蓄、净化等“海绵”功能的材料,将雨水收集再利用,使园林景观绿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丁魁滨.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4):254.

[2]张娟.关于海绵城市当中园林设计要点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4):18-19.

[3]梁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82.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