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论文和设计-陈凤凤

全文摘要

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丝杆的两端设置一对限位转盘,丝杆的中部外周设置光滑区域,光滑区域的两端设置一对挡片,光滑区域的外周设置活动套管,活动套管中部外周上方设置上钩,活动套管中部外周下方设置下钩,丝杆位于一对挡片外侧的部分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丝杆中部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外周对称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立柱,立柱的上部设置螺纹孔,丝杆通过立柱的上部的螺纹孔与立柱螺接,立柱外周设置螺纹,立柱的上部外周螺纹孔的下方螺接螺母,螺母的下方设置一对垫片,一对垫片之间设置弹簧,立柱的下端设置圆片,一对立柱的圆片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之间设置滑动机构,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是由:丝杆(1)、限位转盘(2)、挡片(3)、立柱(4)、螺母(5)、垫片(6)、弹簧(7)、定位耳(8)、支撑杆(9)、限位片(10)、外套管(11)、内套管(11.1)、圆片(12)、活动套管(13)、上钩(14)、下钩(15)构成;其特征在于:丝杆(1)的两端设置一对限位转盘(2),丝杆(1)的中部外周设置光滑区域,光滑区域的两端设置一对挡片(3),光滑区域的外周设置活动套管(13),使活动套管(13)在光滑区域内转动,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上方设置上钩(14),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下方设置下钩(15),丝杆(1)位于一对挡片(3)外侧的部分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丝杆(1)中部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外周对称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立柱(4),立柱(4)的上部设置螺纹孔,丝杆(1)通过立柱(4)的上部的螺纹孔与立柱(4)螺接,立柱(4)外周设置螺纹,立柱(4)的上部外周螺纹孔的下方螺接螺母(5),螺母(5)的下方设置一对垫片(6),一对垫片(6)之间设置弹簧(7),立柱(4)的下端设置圆片(12),一对立柱(4)的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设置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的结构为:定位耳(8)为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两端设置弧形管构成长圆形框架,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上对称设置一对限位片(10),限位片(10)为长圆形板,限位片(10)上设置一对通孔,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支撑杆(9)穿过限位片(10)的一对通孔,一对支撑杆(9)的外周均设置外套管(11),外套管(11)与支撑杆(9)的外周之间设置内套管(11.1),外套管(11)与内套管(11.1)均在支撑杆(9)外周转动,内套管(11.1)的直径小于外套管(11)的直径,一对外套管(11)之间设置缝隙,一对立柱(4)的下部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的部分位于一对定位耳(8)的弧形管内侧。

设计方案

1.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是由:丝杆(1)、限位转盘(2)、挡片(3)、立柱(4)、螺母(5)、垫片(6)、弹簧(7)、定位耳(8)、支撑杆(9)、限位片(10)、外套管(11)、内套管(11.1)、圆片(12)、活动套管(13)、上钩(14)、下钩(15)构成;其特征在于:丝杆(1)的两端设置一对限位转盘(2),丝杆(1)的中部外周设置光滑区域,光滑区域的两端设置一对挡片(3),光滑区域的外周设置活动套管(13),使活动套管(13)在光滑区域内转动,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上方设置上钩(14),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下方设置下钩(15),丝杆(1)位于一对挡片(3)外侧的部分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丝杆(1)中部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外周对称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立柱(4),立柱(4)的上部设置螺纹孔,丝杆(1)通过立柱(4)的上部的螺纹孔与立柱(4)螺接,立柱(4)外周设置螺纹,立柱(4)的上部外周螺纹孔的下方螺接螺母(5),螺母(5)的下方设置一对垫片(6),一对垫片(6)之间设置弹簧(7),立柱(4)的下端设置圆片(12),一对立柱(4)的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设置滑动机构;

滑动机构的结构为:定位耳(8)为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两端设置弧形管构成长圆形框架,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上对称设置一对限位片(10),限位片(10)为长圆形板,限位片(10)上设置一对通孔,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支撑杆(9)穿过限位片(10)的一对通孔,一对支撑杆(9)的外周均设置外套管(11),外套管(11)与支撑杆(9)的外周之间设置内套管(11.1),外套管(11)与内套管(11.1)均在支撑杆(9)外周转动,内套管(11.1)的直径小于外套管(11)的直径,一对外套管(11)之间设置缝隙,一对立柱(4)的下部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的部分位于一对定位耳(8)的弧形管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的套管(11)之间所述的缝隙的宽度为2~4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袋挤出装置,尤其是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抢救时,需要快速输液,输液袋挤压时普遍采用人工手挤,或者使用输液袋外套加压袋充气膨胀对内部的输液袋进行挤压,来加快液体流动速度,体积大,价格高,不结实,强度低,挤压不均匀,使用不方便,容易损坏,怎样解决输液过程中,液体流动速度加快时,手工挤压造成的受力不均匀,或者使用输液袋外套加压袋时,外套加压袋体积大,价格高,不结实,强度低,挤压不均匀,容易损坏不耐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输液袋,也可以适用于输血袋,或各种规格的袋装液体,或者应用于工业、农业、化工、教学等各领域,调节袋装液体流速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长期使用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是由:丝杆、限位转盘、挡片、立柱、螺母、垫片、弹簧、定位耳、支撑杆、限位片、外套管、内套管、圆片、活动套管、上钩、下钩构成;丝杆的两端设置一对限位转盘,丝杆的中部外周设置光滑区域,光滑区域的两端设置一对挡片,光滑区域的外周设置活动套管,使活动套管在光滑区域内转动,活动套管中部外周上方设置上钩,活动套管中部外周下方设置下钩,丝杆位于一对挡片外侧的部分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丝杆中部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外周对称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立柱,立柱的上部设置螺纹孔,丝杆通过立柱的上部的螺纹孔与立柱螺接,立柱外周设置螺纹,立柱的上部外周螺纹孔的下方螺接螺母,螺母的下方设置一对垫片,一对垫片之间设置弹簧,立柱的下端设置圆片,一对立柱的圆片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之间设置滑动机构;

滑动机构的结构为:定位耳为一对平行的支撑杆两端设置弧形管构成长圆形框架,定位耳的一对平行的支撑杆上对称设置一对限位片,限位片为长圆形板,限位片上设置一对通孔,定位耳的一对平行支撑杆穿过限位片的一对通孔,一对支撑杆的外周均设置外套管,外套管与支撑杆的外周之间设置内套管,外套管与内套管均在支撑杆外周转动,内套管的直径小于外套管的直径,一对外套管之间设置缝隙,一对立柱的下部圆片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之间的部分位于一对定位耳的弧形管内侧。

一对所述的套管之间所述的缝隙的宽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输液袋的上端放于一对套管的缝隙内,向上拉动输液袋,弹簧收缩,直到输液袋挂于下钩上,弹簧向下推动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的一对套管边转动边向下挤压输液袋增大流速,充分的解决了急救时,需要快速补液,普通输液袋的输液速度完全达不到要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加快了输液的速度,能够有效的节约输液时间,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丝杆来调节一对立柱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一对立柱下部在定位耳内移动,来解决输液袋大小不同的问题,通过立柱上方的螺母上下移动来调节弹簧的弹性系数来调节压力大小,增大或减小输液袋流速,通过调节内套管与外套管的相对位置,来解决输液袋宽度不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输液袋,也可以适用于输血袋,或各种规格的袋装液体,或者应用于工业、农业、化工、教学等各领域,调节袋装液体流速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长期使用不易损坏,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是由:丝杆1、限位转盘2、挡片3、立柱4、螺母5、垫片6、弹簧7、定位耳8、支撑杆9、限位片10、外套管11、内套管11.1、圆片12、活动套管13、上钩14、下钩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丝杆1的两端设置一对限位转盘2,丝杆1的中部外周设置光滑区域,光滑区域的两端设置一对挡片3,光滑区域的外周设置活动套管13,使活动套管13在光滑区域内转动,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上方设置上钩14,活动套管13中部外周下方设置下钩15,丝杆1位于一对挡片3外侧的部分设置方向相反的螺纹,丝杆1中部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外周对称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立柱4,立柱4的上部设置螺纹孔,丝杆1通过立柱4的上部的螺纹孔与立柱4螺接,立柱4外周设置螺纹,立柱4的上部外周螺纹孔的下方螺接螺母5,螺母5的下方设置一对垫片6,一对垫片6之间设置弹簧7,立柱4的下端设置圆片12,一对立柱4的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设置滑动机构;

滑动机构的结构为:定位耳8为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两端设置弧形管构成长圆形框架,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的支撑杆9上对称设置一对限位片10,限位片10为长圆形板,限位片10上设置一对通孔,定位耳8的一对平行支撑杆9穿过限位片10的一对通孔,一对支撑杆9的外周均设置外套管11,外套管11与支撑杆9的外周之间设置内套管11.1,外套管11与内套管11.1均在支撑杆9外周转动,内套管11.1的直径小于外套管11的直径,一对外套管11之间设置缝隙,一对立柱4的下部圆片12的上方与下部的垫片6之间的部分位于一对定位耳8的弧形管内侧。

一对所述的套管11之间所述的缝隙的宽度为2~4mm。

设计图

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549.2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809199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61M5/152

专利分类号:A61M5/152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申请人地址: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华夏西路2号

发明人:陈凤凤;李治锋;郭超;周义娜;鲜彦彦;郭素霞;王园园;徐银肇;梁菡菡;赵玲艳;常晓红;周旭旭;马娟娟;史雪玲

第一发明人:陈凤凤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代理人:李世平

代理机构:41169

代理机构编号:洛阳高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输液袋加压增大流速装置论文和设计-陈凤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