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高黏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

高凝高黏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

论文摘要

经过多年注水开发,随石油消费量增加和现存探明储量减少,如何在高凝高黏油藏中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石油公司开始重视的工作。针对大港油田某地区油藏高凝高黏的特点,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油气田开发基础和油藏工程等作为引证,并通过化学分析、物模技术,进行仪器检测。选择大港油田某地区高凝高黏的油藏为实验对象,加深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分析驱油效率及其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藏含盐量比较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原油黏度μo和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VK作为定量,把黏度比(μsp/μo)作为变量,随着其增长采收率增加。在聚合物和表活剂的黏度比相同条件下,随着无量纲量变异系数的上升,油藏开采出的原油和油藏地质储量原油之比上升,但最终采收率减小。在黏度比和无量纲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不变情况下,随着平均岩心渗透率Kg增加,采出油量增加,但采收率提高幅度出现波动,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聚/表黏度和岩心参数保持一定状态时,随原油黏度上升,一次和二次驱油效率减小,采收率增幅总体下降。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最适用于研究对象非均质油藏的黏度比范围在0.6~1.8区间范围内。所以,现场应用驱油方法时,先考虑油藏是否具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来提高微观洗油能力,最后提高采出程度。

论文目录

  • 1 实验条件
  •   1.1 岩心参数
  •   1.2 油水参数及药剂类型和
  •   1.3 仪器设备
  •     (1) 界面张力
  •     (2) 洗油效果
  •     (3) 视黏度
  •     (4) 实验流程
  •   1.4 方案设计
  • 2 结果分析
  •   2.1 μsp/μo和VK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2.2 Kg对驱油效果和μsp/μo的影响
  •   2.3 VK和μsp/μo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何欣,张杰,杨怀军,张云宝

    关键词: 高凝高黏油藏,表二元体系,原油黏度,黏度比,物理模拟,机理分析

    来源: 当代化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基金: 国家“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2016ZX05058003-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支助,项目号:51574086

    分类号: TE357.46

    DOI: 10.13840/j.cnki.cn21-1457/tq.2019.05.008

    页码: 910-913+917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439K

    下载量: 44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合物驱合理黏度比实验研究——以大港油田港西三区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温度和测试方法影响相同油水黏度比相渗曲线的实验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3].黏度比对稠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3)
    • [4].模拟黏度比对自发渗吸的影响[J]. 国外油田工程 2008(01)
    • [5].黏度比对EVA/PP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形态及性能的影响[J]. 塑料工业 2018(08)
    • [6].影响聚合物驱采收率因素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8)
    • [7].渗透率变异系数对聚合物驱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油田化学 2011(04)
    • [8].油水黏度比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7)
    • [9].滚动轴承额定寿命计算中黏度比κ的分析及计算[J]. 轴承 2010(03)
    • [10].共注射成型中芯/壳层材料黏度比对追赶距离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3)
    • [11].农机使用六问[J]. 山东农机化 2014(01)
    • [12].机油对发动机的影响不可忽视[J]. 农家科技 2010(05)
    • [13].魔芋胶的性质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19)
    • [14].气泡黏性对上升运动特性影响的界面追踪算法模拟[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3)
    • [15].聚合物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9)
    • [16].不混溶液体表面上蒸发液滴的动力学特性[J]. 化工学报 2020(08)
    • [17].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4)
    • [18].CO_2与油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研究[J]. 油田化学 2010(04)
    • [19].响应曲面法在油藏提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0].聚驱后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先导试验[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1)
    • [21].二元复合驱流度控制作用效果及其合理流度比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2].T型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破裂的数值模拟[J]. 化工学报 2012(04)
    • [23].物性参数对三层共挤出机头流道流场的影响[J]. 塑料 2017(01)
    • [24].确定性横向迁移装置中变形粒子运动特性的IB-LBM数值模拟[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5(06)
    • [25].基体PP分子量及分散相含量对分散相形态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4)
    • [26].平行水平裂缝系统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新模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7].油品二元掺混黏度预测模型评价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06)
    • [28].最快治疗老花眼的方法[J]. 祝你幸福(知心) 2010(08)
    • [29].脉冲加砂压裂支撑剂铺置状态的CFD模拟[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9)
    • [30].基于特征线法的二氧化碳混相驱模型[J]. 资源与产业 2013(01)

    标签:;  ;  ;  ;  ;  ;  

    高凝高黏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