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整形工位的整形机构、位于整形工位相对两侧且分别形成送料工位和出料工位的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能够自直管上部夹取直管的机械手、用于驱动机械手上下和左右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送料工位和整形工位之间设有等待工位,机械手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头。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实现直管的上下料,而且在机械手能够同时夹取两个直管在不同工位上移动,从而快速流水线式整形加工,因此,大幅度提高直管整形效率,此外,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整形工位的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整形工位相对两侧且分别形成送料工位和出料工位的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能够自直管上部夹取直管的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上下和左右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所述送料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之间设有等待工位,所述的机械手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头,当前一个直管位于所述整形工位整形完成,后一个所述直管传送至所述等待工位后,所述的机械手向所述等待工位移动,且位于左侧的所述夹头加持在后一个所述直管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夹头加持在前一个所述直管上,然后向所述出料工位移动,并将前一个所述的直管放置所述出料工位中,后一个直管放置在所述整形工位中进行整形。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整形工位的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整形工位相对两侧且分别形成送料工位和出料工位的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能够自直管上部夹取直管的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上下和左右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所述送料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之间设有等待工位,所述的机械手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头,当前一个直管位于所述整形工位整形完成,后一个所述直管传送至所述等待工位后,所述的机械手向所述等待工位移动,且位于左侧的所述夹头加持在后一个所述直管上、位于右侧的所述夹头加持在前一个所述直管上,然后向所述出料工位移动,并将前一个所述的直管放置所述出料工位中,后一个直管放置在所述整形工位中进行整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送料辊、将多个所述送料辊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直管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所述的送料辊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待工位包括形成在所述的送料辊侧上方的感应器,所述的整形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感应器连接的处理器,其中所述的处理器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通,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直管时,所述的传动组件停止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所述机械手沿着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机械手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着上下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定位杆、设置在多根所述定位杆上的定位座、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定位座上的滑座、设置在所述的定位座上用于推动所述的滑座平移的第一伸缩杆,其中所述的机械手设置在所述的滑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杆有四根,两两对应设置在所述整形工位的前后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定位座上设有滑轨,所述的滑座防脱落式挂设在所述滑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能够沿着所述的定位杆长度方向运动设置,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位于顶部的吊杆、两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吊杆和所述定位座上的第二伸缩杆,其中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下,所述的定位座沿着所述定位杆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出料辊、将多个所述出料辊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所述的直管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所述的出料辊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头包括绕着所述直管周向均匀分别的多个电磁线圈,当夹持时,所述的电磁线圈通电,直管自上端部吸附在所述的电磁线圈上;当松持时,所述的电磁线圈断电,直管与所述电磁线圈分离。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管整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圆管而言,直管内圈和外周的圆整度决定圆管的品质,因此,在生产加工中需要进行整形。
而目前的整形手段是,将一节圆管直接套设在整形圆柱上,通过圆柱上的整形模块的向外顶撑,形成需要的圆整度要求。
虽然,上述的设备能够实现直管的整形目的,但是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出错(存在同一个直管多次整形或漏整形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能够自动实现直管的上下料,并通过流水线加工,大幅度提高直管整形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整形工位的整形机构、位于整形工位相对两侧且分别形成送料工位和出料工位的送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能够自直管上部夹取直管的机械手、用于驱动机械手上下和左右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送料工位和整形工位之间设有等待工位,机械手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头,当前一个直管位于整形工位整形完成,后一个直管传送至等待工位后,机械手向等待工位移动,且位于左侧的夹头加持在后一个直管上、位于右侧的夹头加持在前一个直管上,然后向出料工位移动,并将前一个直管放置出料工位中,后一个直管放置在整形工位中进行整形。
优选地,送料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送料辊、将多个送料辊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直管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的送料辊上移动。
优选地,等待工位包括形成在送料辊侧上方的感应器,整形装置还包括与感应器连接的处理器,其中处理器与传动组件相连通,当感应器感应到直管时,传动组件停止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械手沿着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机械手和第一驱动组件沿着上下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定位杆、设置在多根定位杆上的定位座、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定位座上的滑座、设置在定位座上用于推动滑座平移的第一伸缩杆,其中机械手设置在滑座上。
优选地,定位杆有四根,两两对应设置在整形工位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的定位座上设有滑轨,所述的滑座防脱落式挂设在所述滑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有实施和优选方面,定位座能够沿着定位杆长度方向运动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位于顶部的吊杆、两端部分别设置在吊杆和定位座上的第二伸缩杆,其中在第二伸缩杆的伸缩下,定位座沿着定位杆上下运动。
优选地,出料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出料辊、将多个出料辊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直管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出料辊上。
此外,夹头包括绕着直管周向均匀分别的多个电磁线圈,当夹持时,所述的电磁线圈通电,直管自上端部吸附在所述的电磁线圈上;当松持时,所述的电磁线圈断电,直管与电磁线圈分离。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实现直管的上下料,而且在机械手能够同时夹取两个直管在不同工位上移动,从而快速流水线式整形加工,因此,大幅度提高直管整形效率,此外,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管整形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1、整形机构;Z、整形工位;
2、送料机钩;S、送料工位;20、送料辊;
3、出料机构;C、出料工位;30、出料辊;
4、机械手;40、夹头;400、电磁线圈;
5、驱动机构;51、第一驱动组件;510、定位杆;511、定位座;512、滑座;513、第一伸缩杆;52、第二驱动组件;520、吊杆;521、第二伸缩杆;
D、等待工位;d1、感应器;d2、计数器;
g、直管;a、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自动送料的直管整形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整形工位Z的整形机构1、位于整形工位Z相对两侧且分别形成送料工位S和出料工位C的送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能够自直管g上部夹取直管g的机械手4、用于驱动机械手4上下和左右运动的驱动机构5。
具体的,在送料工位S和整形工位Z之间设有等待工位D。在此,申请人解释一下,设置等待工位D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直管g的上料。
本例中,送料机构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送料辊20、将多个送料辊20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如常见链轮式传动等等),直管g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的送料辊20上移动。
等待工位D包括形成在送料辊20侧上方的感应器d1,整形装置还包括与感应器d1连接的处理器(图中未显示),其中处理器与传动组件相连通,当感应器d1感应到直管g时,传动组件停止运动。
因此,一旦等待工位D中有直管g时,送料工位S的传动组件就停止运动;一旦等待工位D中有直管g被取走时,送料工位S再启动,实现下一个直管g的上料传送。
然后,在等待工位D处还可以设置一个计数器d2,这样一来,能够统计流水作业的结果。
同时,最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的机械手4,其和高效流水线式生产息息相关,具体的,机械手4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夹头40,当前一个直管g位于整形工位Z整形完成,后一个直管g传送至等待工位D后,机械手4向等待工位D移动,且位于左侧的夹40头加持在后一个直管g上、位于右侧的夹头40加持在前一个直管g上,然后向出料工位C移动,并将前一个直管g放置出料工位C中,后一个直管g放置在整形工位Z中进行整形。这样一来,再上料的同时,通过将整形后直管取出,并待整形的直管移动至整形工位,已经完成整形的直管移动至出料工位,以加快直管的流动性,进而提高整形效率。
然后,本申请中,驱动机构5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其就是与机械手4的配合,来完成直管的装料、取料和卸料。
具体的,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机械手4沿着左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51、驱动机械手4和第一驱动组件51沿着上下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2。
第一驱动组件51包括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多根定位杆510、设置在多根定位杆510上的定位座511、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定位座511上的滑座512、设置在定位座511上用于推动滑座512平移的第一伸缩杆513,其中机械手4设置在滑座512上。
本例中,定位杆510有四根,两两对应设置在整形工位Z的前后两侧。
在定位座511上设有滑轨a,滑座512防脱落式挂设在滑轨a上。也就是说,滑座512是不会自滑轨a上掉落下来。
定位座511能够沿着定位杆510长度方向运动设置,第二驱动组件52包括位于顶部的吊杆520、两端部分别设置在吊杆520和定位座511上的第二伸缩杆521,其中在第二伸缩杆521的伸缩下,定位座511沿着定位杆510上下运动。
出料机构3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方向转动的出料辊30、将多个出料辊30连接且同步转动的传动单元(其结构与传动组件可以完全相同,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阐述),直管g竖直在相邻两个或三个出料辊30上。
夹头40包括绕着直管g周向均匀分别的四个电磁线圈400,当夹持时,电磁线圈400通电,直管g自上端部吸附在电磁线圈400上;当松持时,电磁线圈400断电,直管g与电磁线圈400分离。在此,采用电磁线圈400的好处就是,不会对直管g的上部进行夹持过渡,进而影响整形效果。
此外,针对整形机构1而言,是申请人直接外购的,其采用的原理就是内部撑开的方式调节直管g的圆整度,至于具体的结构,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1331.5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63477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21D 43/10
专利分类号:B21D43/10;B21D45/06;B21D3/0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苏州市亿特隆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市亿特隆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平安路1188号
发明人:陈志方
第一发明人:陈志方
当前权利人:苏州市亿特隆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方中
代理机构:32103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定位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