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的电磁线圈(13);用于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磁线圈(13)电性相连;用于在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的发热内胆(11),该发热内胆(11)位于电磁线圈(13)内;位于在电磁线圈(13)内且与发热内胆(11)接触设置的水处理通道(1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通过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同时发热内胆感应发热对水处理通道内的水进行加热让水的活性更强,从而让水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够发生更加剧烈的运动,通过交变磁场与加热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产生小分子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以产生小分子水的电磁线圈(13);用于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磁线圈(13)电性相连;用于在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的发热内胆(11),该发热内胆(11)位于电磁线圈(13)内;位于在电磁线圈(13)内且与发热内胆(11)接触设置的水处理通道(14)。

设计方案

1.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以产生小分子水的电磁线圈(13);用于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磁线圈(13)电性相连;用于在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的发热内胆(11),该发热内胆(11)位于电磁线圈(13)内;位于在电磁线圈(13)内且与发热内胆(11)接触设置的水处理通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热内胆(11)外侧面设有绝缘筒(12),绝缘筒(12)与发热内胆(11)之间形成水处理通道(14),而电磁线圈(13)缠绕在绝缘筒(12)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均为圆柱或圆筒的形状,该绝缘筒(12)与发热内胆(11)同轴设置且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2~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4~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高频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5-60M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还设有用于实现水汽分离的水汽分离盒(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汽分离盒(19)设有排水管(192)和排气管(193),该排水管(192)的入口位于低于排气管(193)的入口,且该水汽分离盒(19)的内底部设有用于与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相连通的进水接口(1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汽分离盒(19)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底部,进水接口(191)设置在该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上端位置,排水管(192)的入口设置在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下端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处理通道(14)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设有用于将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的两末端分别进行固定的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具有相同结构,均包括通过密封圈16与绝缘筒(12)的末端密封相连的密封盖(15)和设置在密封盖(15)上的端管(17),该端管(17)的两末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管接口(171)以及第二端管接口(172),第一端管接口(171)外露设置而第二端管接口(172)位于绝缘筒(12)内并与发热内胆(11)固定相连,且第二端管接口(172)的末端设有限位孔(1721),发热内胆(11)的末端设置在限位孔(1721)之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分子在氢键作用下会形成较大的分子团,而较大分子团不利于动植物对水的吸收。水的分子团越小,水的渗透力就越强从而更容易进入细胞膜被吸收。因此,人们致力于通过较小饮用水的分子团让水便于吸收。

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11045682公开了一种纳米小分子水发生装置,包括由放电电极和热电晶粒的制冷端组成热电制冷模块,由热电晶粒的散热端、散热基板、散热覆层和\/或散热片组成热电散热模块,以及由放电电极与高压电极组成高压放电模块。所述放电电极的下端分别与热电晶粒的制冷端相电连接,热电晶粒制冷端在热电效应下产生的冷量直接传递给放电电极,热电晶粒的散热端由于热电效应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基板、散热覆层和\/或散热片进行强化散热,通过冷凝水在高压电极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小分子水。但是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需要与高压电极导致实现成本较高且使用实施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采用交变磁场使水分子相互之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发热从而大水分子团分解产生小分子水,整体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其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以产生小分子水的电磁线圈13;用于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磁线圈13电性相连;用于在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的发热内胆11,该发热内胆11位于电磁线圈13内;位于在电磁线圈13内且与发热内胆11接触设置的水处理通道14。

其中,在发热内胆11外侧面设有绝缘筒12,绝缘筒12与发热内胆11之间形成水处理通道14,而电磁线圈13缠绕在绝缘筒12外表面。

其中,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均为圆柱或圆筒的形状,该绝缘筒12与发热内胆11同轴设置且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2~20mm。

其中,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4~3mm。

其中,高频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5-60MHz。

其中,在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还设有用于实现水汽分离的水汽分离盒19。

其中,水汽分离盒19设有排水管192和排气管193,该排水管192的入口位于低于排气管193的入口,且该水汽分离盒19的内底部设有用于与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相连通的进水接口191。

其中,水汽分离盒19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底部,进水接口191设置在该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上端位置,排水管192的入口设置在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下端位置。

其中,水处理通道14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设有用于将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的两末端分别进行固定的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

其中,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具有相同结构,均包括通过密封圈16与绝缘筒12的末端密封相连的密封盖15和设置在密封盖15上的端管17,该端管17的两末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管接口171以及第二端管接口172,第一端管接口171外露设置而第二端管接口172位于绝缘筒12内并与发热内胆11固定相连,且第二端管接口172的末端设有限位孔1721,发热内胆11的末端设置在限位孔1721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通过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同时发热内胆在交变磁场内感应产生无数小涡流发热从而对水处理通道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使水在获得能量后让水的活性更强,从而让水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够发生更加剧烈的运动,通过交变磁场与加热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产生小分子水。另外,由于水处理通道内的水不与电磁线圈直接接触,实现了水电分离从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第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应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第2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应图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交变磁场促使水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以产生小分子水的电磁线圈13;用于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磁线圈13电性相连;用于在交变磁场内感应发热的发热内胆11,该发热内胆11位于电磁线圈13内;设置在电磁线圈13内且与发热内胆11接触设置的水处理通道14。当驱动模块给电磁线圈13提供高频交变电流时,电磁线圈13产生交变磁场;当水从水处理通道14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交变磁场的穿过水处理通道14内的水,由于水是极性分子从而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不断运动发生碰撞摩擦发热从而导致大部分大分子水团的氢键断裂变为小分子水团,最终产生小分子水;同时,发热内胆11在交变磁场内感应产生无数小涡流发热从而对水处理通道14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使得水获得能量后让水的活性更强,从而让水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够发生更加剧烈的运动从而进一步促使产生小分子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是通过交变磁场与加热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产生小分子水。

其中,驱动模块使用输出高频交变电流的IGBT模块或者脉冲信号发生器,该IGBT模块或者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电流信号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电性相连,此乃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展开描述。其中,高频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5-60MHz为宜。

另外,电磁对水具有杀菌功能是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不对电磁对水杀菌原理进一步展开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热内胆11外侧面的绝缘筒12,电磁线圈13缠绕在绝缘筒12外表面,且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之间形成水处理通道14。较佳的,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均为圆柱或圆筒的形状,该绝缘筒12与发热内胆11同轴设置且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2~20mm,从而在绝缘筒12的内壁与发热内胆11的外壁之间形成水处理通道14。因此,该水处理通道14环绕在发热内胆11的外壁,该水处理通道14在横截面的轴向厚度为0.1mm~10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筒12的内径比发热内胆11的外径大0.4~3mm,从而让水处理通道14在横截面的轴向厚度为0.2mm~1.5mm之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仅有少量的水能流过水处理通道14,水在水处理通道14中的厚度很薄,让交变磁场能够充分穿透水处理通道14内的水,让水在水处理通道14内能够在交变磁场与发热内胆11的加热作用下发生充分的碰撞运动从而更有利于充分的产生小分子水。

其中,发热内胆11由铁管\/柱、不锈钢管\/柱、镍管\/柱等高电阻特性的金属制成,而铝管\/柱、 陶瓷管\/柱、玻璃管\/柱等具有低电阻特性的材料则不适合用作发热内胆11;绝缘筒12呈圆筒状并套设在发热内胆11外部,该绝缘筒12为玻璃管、石英管或微晶管等具有较佳绝缘特性及良好导热能力的材料制成,良好的导热能力能保证工作过程中让电磁线圈13自身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防止电磁线圈13因散热不良发生干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还设有用于实现水汽分离的水汽分离盒19。该水汽分离盒19设有排水管192和排气管193,该排水管192的入口位于低于排气管193的入口,且该水汽分离盒19的内底部设有用于与水处理通道14的输出端相连通的进水接口191。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管192的入口设置在水汽分离盒19的底部且不靠近进水接口191,优选将水汽分离盒19的底部设置为倾斜底部,进水接口191设置在该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上端位置,排水管192的入口设置在水汽分离盒19的倾斜底部的下端位置。因此,热水从水处理通道14的出水端经过进水接口191进入水汽分离盒19后,水汽上升到水汽分离盒19的内顶部后进入排气管193的入口后经排气管193排走,而热水从排水管192排出以确保热水中不会含有水汽从而排出时不会因为含有水汽产生飞溅喷出而烫伤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处理通道14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设有用于将发热内胆11与绝缘筒12的两末端分别进行固定的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第一端盖部和第二端盖部具有相同结构,均包括通过密封圈16与绝缘筒12的末端密封相连的密封盖15和设置在密封盖15上的端管17,该端管17的两末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管接口171以及第二端管接口172,第一端管接口171外露设置而第二端管接口172位于绝缘筒12内并与发热内胆11固定相连,且第二端管接口172的末端设有限位孔1721,发热内胆11的末端设置在限位孔1721之中。其中,第一端盖部的第一端管接口171与水源相连,水源通过第一端盖部的端管17进入至水处理通道14内,然后从第二端盖部的第二端管接口172流出至水汽分离盒19的进水接口191,最终从水汽分离盒19的排水管192排出。

其中,密封盖15与端管17可以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图2所示实施例中密封盖15与端管17为分体相连结构,其中,密封盖15的中部设有通孔151,端管17的中部密封设置在该通孔151内。另外,在密封盖15上设有固定座152,通过该固定座152方便将快速出水装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固定。

另外,第一端盖部的端管17上还设有外露的排污口173,该排污口173与第二端管接口172相连通。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使用胶盖堵住排污口173使水无法从排污口173流出;当需要对水处理通道14进行冲洗时,打开排污口173的胶盖,从而水处理通道14内的水带着杂质从排污口173排出,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5322.3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21673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C02F1/48

专利分类号:C02F1/48;C02F1/02

范畴分类:申请人: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27 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同济西路23号宏基工业城一期4栋401房

发明人:王后富;吕永;孙亚东;杨建奎;麦吉善

第一发明人:王后富

当前权利人: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乐兵

代理机构:44339

代理机构编号: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小分子水的发生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