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编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光编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编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调光,波长,解码器,编解码器,波导,正交,光纤通信。

光编解码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尹波,刘必晨,白瑶晨,唐敏,蒋东新[1](2007)在《大容量可共享光编解码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二维时间/波长、大容量、可共享的光码分多址(OCDMA)解编码器,以很少的硬件实现多用户的应用。编解码器利用阵列波导光栅实现多用户的同时共享,通过可编程的结构对OCDMA的编程,实现对其他用户的再分配。该OCDMA系统利用二维时间/波长Reed-Solomon码,降低了硬件的数量。运用VPI软件模拟该系统,得到了眼图和BER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07年01期)

卢金明[2](2004)在《光正交码的构造以及光编解码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DMA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它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提高系统容量等优点,但由于无线带宽和传输环境的限制,CDMA上述优点尚未发挥。光纤通信具有丰富的带宽资源,且不受电、磁干扰,但它目前存在光/电交换所带来的“瓶颈”问题。OCDMA巧妙的结合了两种技术的长处,其技术优点有:①无需全网同步,无需复杂的路由控制和网络管理,用户可实时地以异步的方式接入、传输和交换。②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是透明的,特别适合实时话音和视音频等多媒体通信。③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OCDMA技术作为实现全光通信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围绕OCDMA的几个关键技术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首先把OCDMA与现行主流的复用技术(OTDMA、DWDMA)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光正交码与素数码的优缺点,对光正交码的特性、容量、构造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差分矩阵算法来简化求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过程,并且利用差分矩阵建立了光正交码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机模型。首次给出任意码长码重的等重光正交码的构造方法,并初步建立了码字查询后台数据库系统。用SIMULINK建立基于光纤延迟线的OCDMA仿真模型,通过模型验证了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可行性,搭建了两路的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试验平台,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从概率论和信噪比的角度推导了OCDMA系统误码率计算公式,从多址干扰出发,详细讨论了影响系统误码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根据OCDMA网络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及网络协议,提出一种OCDMA+DWDM的组网方案。(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4-05-01)

刘忠英,万谦,张宝富[3](2002)在《光纤CDMA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影响光编解码器性能的诸多因素中首次给出了优化因子——最佳耦合系数的定义,并考虑实际应用推导了优化因子方程,其正确性得到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验证。(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殷洪玺,吴德明,徐安士,谢麟振,杨淑雯[4](2000)在《适用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可调光编/解码器的一种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调光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案。这种新结构的可调光编/解码器与以前文献中提出的结构相比,大大减少了所用2×2光开关数及光纤延时线的条数和长度,减小了硬件实现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和功耗,便于集成。(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0年01期)

张宝富,朱勇,李玉权[5](1998)在《光纤扩频通信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编解码器是光纤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光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最佳设计参数的选取,采用实际制作的光编解码器进行了系统实验。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1998年07期)

殷洪玺,张光昭,杨淑雯[6](1998)在《变重光正交码的构造及其可调光编/解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变重光正交码的定义及其构造方法,给出了码字的构造结果,并提出了可调变重光正交码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法.这种编/解码器适用于大容量的全光码分复用通信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1期)

光编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DMA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它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提高系统容量等优点,但由于无线带宽和传输环境的限制,CDMA上述优点尚未发挥。光纤通信具有丰富的带宽资源,且不受电、磁干扰,但它目前存在光/电交换所带来的“瓶颈”问题。OCDMA巧妙的结合了两种技术的长处,其技术优点有:①无需全网同步,无需复杂的路由控制和网络管理,用户可实时地以异步的方式接入、传输和交换。②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是透明的,特别适合实时话音和视音频等多媒体通信。③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OCDMA技术作为实现全光通信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围绕OCDMA的几个关键技术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首先把OCDMA与现行主流的复用技术(OTDMA、DWDMA)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光正交码与素数码的优缺点,对光正交码的特性、容量、构造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差分矩阵算法来简化求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过程,并且利用差分矩阵建立了光正交码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机模型。首次给出任意码长码重的等重光正交码的构造方法,并初步建立了码字查询后台数据库系统。用SIMULINK建立基于光纤延迟线的OCDMA仿真模型,通过模型验证了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可行性,搭建了两路的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试验平台,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从概率论和信噪比的角度推导了OCDMA系统误码率计算公式,从多址干扰出发,详细讨论了影响系统误码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根据OCDMA网络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及网络协议,提出一种OCDMA+DWDM的组网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编解码器论文参考文献

[1].尹波,刘必晨,白瑶晨,唐敏,蒋东新.大容量可共享光编解码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7

[2].卢金明.光正交码的构造以及光编解码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

[3].刘忠英,万谦,张宝富.光纤CDMA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优化设计方法[J].通信学报.2002

[4].殷洪玺,吴德明,徐安士,谢麟振,杨淑雯.适用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可调光编/解码器的一种新方案[J].高技术通讯.2000

[5].张宝富,朱勇,李玉权.光纤扩频通信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研究[J].通信学报.1998

[6].殷洪玺,张光昭,杨淑雯.变重光正交码的构造及其可调光编/解码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标签:;  ;  ;  ;  ;  ;  ;  

光编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