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洪安:简论资本权力、拜物教的神秘性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付洪安:简论资本权力、拜物教的神秘性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 要:资本作为当代市场经济的现实存在物,它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效能日益为人们所注重。虽然它以阶级对立的内质而产生,但它能在商品社会中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的功能,这就不能不说明它比其它的社会经济存在物更具有发展的潜能和“扩张力”。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考察资本效应,批判地汲取资本在运用社会总劳动、激发生产力的巨大潜能以及它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中自我发展与“扬弃”功能,为新社会生产关系提供物质基础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深入考察资本效用,探究其效应作用点及效应发挥过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资本效应;积累劳动;价值增殖;扩张能力;“扬弃”

一、社会权力的产生、分化及其神秘性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两者互相制约;两者相互产生。”[1]347-348“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2]193它作为“一种社会力量”[1]287是“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3]166的产物,而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1]346,它是“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1]346的产物。它“作为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1]344,“人格化为资本家”[3]403,物化为物质产品、商品、货币等“若干社会量”[1]345的具体形态,体现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4]的社会形态下资本雇佣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1]345。

在“表现为一个对自身的关系”[3]403的对立中,它同“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3]403并不断地使其自身得到“增殖、增大”[3]292,而在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1]345,它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77的现实“生产力”[1]277。虽然,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3]269时,“这个外壳就要炸毁”[3]269,但其“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3]412的趋势,以及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每一个部分都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3的效能,依然成为推进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汇聚资源能量与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汇集社会财富和汇聚“社会进步”[3]244力量所展现的效能,成为当今社会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重要经济关系。

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3]252,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时代的经济生产”[1]252不可避免地需要容纳和利用,以“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3]166为“历史前提”[3]166的资本形态,虽然它同时并存着“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1]346的内质,但充分发挥其唤起“社会劳动里蕴藏”[1]277的生产力的效能,则有益于融入全球化经济潮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双创”能力是一种对市场机会的捕捉与把握、团队的创建与管理、资本的筹措与使用及环境的适应与改善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双创”能力的培养路径,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资本效应的三大功能

资本“作为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1]344,在“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3]166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构筑其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方式的蜂巢,它“迫使一切民族”[1]276卷入它自己所创造的“世界”[1]276。它的价值效应、运动效应以及积累效应在这个“世界”[1]276上发挥着巨大的潜能。

“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是人们对山水画、花鸟画艺术特征的总结,揭示了山水画、花鸟画借描写客观事物,寄托思想、情感、抱负、志趣,并通过艺术夸张,给人以思想启迪和情感联想的文化内涵:

课后,为了让青少年能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文化活动,学校调整放学时间,留有充分时间保证课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入博物馆或图书馆,开展相应活动。此外,马克龙政府正在积极进行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改革,确保孩子和家长能够在课后进入图书馆阅读和学习。

从资本构建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的角度看,“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247,这是资本剥夺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一面。但从“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3]247的方式方法方面来说,资本的两种趋势,一种“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3]412和“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这种已经缩减到必要程度的劳动”[3]412,不断地促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减。并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每一个部分都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3,使“商品的价格就会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3,由此,使资本不断增强着它的竞争力,生产出的廉价商品。这种保持着商品生产“全部效力”[3]620的资本生产“新形式”[3]620,“革命化”了全部旧的社会“生产方式”[3]620,构成“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1]276

运动作为“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5]346,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5]346和“存在方式”[5]346,它是在吸引和排斥的“两极”[5]348“互相平衡”[5]348的状态下发生变化的。

3.拟定评价过程。与朗读的评价一样,口语交际评价过程也要考虑到评价对象、时间、评委人员、成绩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资本的运动效应体现着它所固有的在运动中增殖和与活劳动的“两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过程中,彰显着“新时代”[2]193生产力的效能。

资本作为“一种运动”[3]292,它是“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1]346与“直接的、活的劳动”[1]346作为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两极互相平衡的状态下的运动,在“包含阶级关系”[3]292的社会性质的同时,也包含着“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增大”[3]292的个别资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形态,包含着促使商品生产占有形式“保持着全部效力”[6]743的“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6]743以及造就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3]269而产生“对自身否定”[3]269的“生产力”[3]278,虽然,其运动效应的本身是双重的,但其作为“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2]641的“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2]641的价值运动,它的运动所彰显的效应潜能,也有待于进一步运用和挖掘。

首先、资本的价值效应集中体现在榨取剩余价值的功能,即通过缩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每一个部分都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3,从而,使其产生“同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3]403的价值,或者说:它“通过交换直接的、活的劳动力而保存并增大自身。”[3]346

受“社会机制的作用”[3]239和竞争的外在压力的支配,资本需要“不断扩大自己来维持”[3]240,而资本扩大方式的基本办法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得越多,他就越能更多地积累。”[3]236从一般的经济现象看,资本积累不过是资本总量的增长,不过是“剩余价值资本化”[3]239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却蕴藏着一种“扩张能力”[3]244,这种扩张力,促成了“资本以新的形式无代价地合并了在它的旧形式背后所实现的社会进步。”[3]244资本积累所促成的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导致不断地、日新月异地、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实行分工,采用新机器,改进旧机器”[1]359,促成更加“迅速无比”[1]363的“工人之间的竞争”[1]363,也促成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它们的资本之一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3]244

马克思指出:资本“不能理解为静止物”[3]292,“只能理解为运动”[3]292。资本作为“一种运动”[3]292,其“价值经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运动,在其中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增大。”[3]292同时,“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2]174,“这个价值要作为资本价值永久保持和增值,就必须重复这个(循环运动的)过程”[3]308,即“无休止的运动”[2]175,“以谋求无休止的增殖”[2]175。作为“人格化”[2]403的资本,它一旦停止了运动,也就停止了生命。

再次,资本的积累不仅具有“堆积”[3]144社会财富功能,也蕴含着“扩张能力”[3]244,这种扩张力,在推动生产力“社会进步”[3]244的同时,也促使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3]518。它所具有的推进“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3]244的效能,彰显了它与“新时代”[2]193“商品生产经济规律”[2]641的“符合”[2]641以及推动社会生产方式演进的功能。

电机本体若无磁极检测单元便成为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当负载稍有改变时必定发生失步即瞬态摆振,此刻功角实质上处于无羁状态。电机本体必备磁极检测单元,它能使他控逆变器转为自控逆变器,无论负载是否变动,定子磁链矢量的平均转速始终跟随转子磁链矢量的转速保持一致。对电机本体采取直接转矩控制时,定、转子磁场轴线间的交角δsr便处于有控制地可行调节的受控状态。故除了感应电动机只有对电机本体采取直接转矩控制才能调控电磁转矩。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本积累的这些效应加剧和激化着社会阶级对立和矛盾冲突,而从促成矛盾激化的社会生产力的演变。资本积累所促成的社会分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资源结构及劳动结构的更新与调整,以及不断扩大的生产社会化组织形式所发生的内在组织结构及要素间的调整与协调,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3]518,但对于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寻求立足之地并壮大与发展,其资本的效应与功能是不可小觑的。

三、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

其一,探析资本浓缩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功能,以及使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到“不断地缩减”[3]412的效能,成为时代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重大经济课题。

从经典作家所述的资本效应中,可以看到,资本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1]278和“运用这些武器的人”[1]278,在“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3]259的发展趋势下,促使“过去支配现在”[1]287的社会向“现在支配过去”[1]287的社会的发展,使“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1]287不再“充当保存并增加其(活劳动)交换价值的手段”[1]346而是作为“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1]287。然而,从资本作为“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3]166的产物,作为“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2]641“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2]193的社会经济过程来看,它在其自身所创造的“世界”[1]276中,对社会生产方式(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所具有的“社会进步”[3]244和在“本身范围内的扬弃”[3]518的效应,以及在构铸“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里的重炮”[1]276和唤起“社会劳动里蕴藏”[1]277的“生产力”[1]277的效能上,都有待于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加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产生时写道:“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2]193同时指出:“货币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的。”[2]641那么,在这个“新时代”[2]193中,资本对“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2]641的符合,体现的就是资本在面对商品生产及交换中的竞争,所具有的竞争力。马克思从促成这种竞争力的资本的社会性,阐明它的“两种趋势”[3]412即,把活劳动“缩减为必要劳动”[3]412和“把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2。从对它所促成“社会生产过程”[2]193的进一步考察,即考察资本在“不断地缩减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412所进行的对“劳动的社会生产力”[3]412的利用,以及促成“把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3]412这一过程来看,将创造价值的劳动“浓缩”为社会必要劳动,并不断地通过科技、管理等手段的提高挖掘劳动力的潜能;节约承载活劳动的物化劳动,使劳动价值的附着体,或者承载着较高的劳动附加值,或者减少载体本身的物化劳动量,从而增强商品本身的竞争力和获利空间。可见,挖掘资本在商品竞争中的这种巨大效能,构成其当代价值的取点所在。

其二,对资本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连续性、结构和比例关系,在运动中对资源、劳动、生产资料的利用与开发,以及对社会分工和资产运用管理上所实现的生产力的挖掘,各种资本形态的价值职能和拓展的社会效用的探究,有益于市场竞争环境下充分发挥资产效能,创造和实现更大的价值,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在运动中以经常改变的“躯体”[1]345“保存和增大自身”[1]346所具有的动员“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1]287的效能,体现了它在自身创造的“世界”[1]276的运动,体现着个别和社会总资本运行的连续性和结构比例关系在资本不断扩大下的协调性。马克思剖析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运动所展示的资本运动连续性以及资本内在的结构比例关系,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运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对于个别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不间断、连续进行的条件,虽然马克思以“同时存在而又依次进行”[3]292的理论模式分析资本生产“连续性”[3]290的抽象过程,但这种分析也揭示了资本在组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中,怎样促成节省,怎样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作用发挥最大化。同样作为个别资本运动过程的资本周转,马克思不仅对资本周转过程所占用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进行详细分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结构和比重及其各部分资本的价值变化,也是考察个别资本运动的重要思想内涵。虽然,马克思分析资本周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度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结构的变化,以及它们各个部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时效性”,流动资本价值转换的“迅捷性”和理论上讲不能将固定资本的精神损耗转移到商品价值之中,而现实生活中,资本如何将精神损耗的损失缩减到最小化。这些问题出现后,往往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产生。

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视角看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的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中的“Ⅰ(V+M)=ⅡC”[3]351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中的“Ⅰ(V+M)就大于ⅡC”[3]387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分析的着点。这一关系拓展开来,Ⅰ(V+M)=ⅡC既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3]392,同时也是“结论”[3]351。而“Ⅰ(V+M)就大于ⅡC”[3]387与“Ⅰ(V+m/2)就小于ⅡC”[3]392共同构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其基本结论则可以用Ⅰ(V+△V+m/x)= Ⅱ(C+△C)(其中,△V,△C分别表现为各部类内部用于追加投资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m/x体现为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的表达式来体现。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虽然主体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所需遵循一般规律的内在比例和结构关系,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奠定理论基础,但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对当代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调整提供着重要的理论支撑。

其三,无论是剖析诱发资本积累的动因,考察资本积累的方式、过程,还是梳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我们发现,在日益复杂的、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形态的竞争面前,在社会资源日益稀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不断拓展的商品世界的环境下,在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的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状况中,虽然,它的“躯体可以经常改变”[1]345,但它“不会有丝毫改变”[1]345内质的顽强的生命力,使其价值在竞争中“增殖、增大”[3]292。资本积累所具有“以新的形式无代价地合并了在它的旧的形式背后所实现的社会进步”[3]244的这种“扩张能力”[3]244,单纯从资本某一“存量”[7]的角度考察是不够的。“存量”的增长以及所容纳的“社会进步”,不仅使资本以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来体现,也使资本的社会生产方式在促成“旧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6]620的同时,自身也要面对“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6]628的“压力”“不得不”[6]628进行“社会化”[6]628的改造。

从表7可以看出,在当高压塔压力达到506.625kPa时,温度差为23.3℃,大于20℃,所以高压塔的压力取506.625kPa。

其四,资本既是现代社会的财富代表,又是社会权力的现代形式。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指存在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以资本为本质依据的现代社会财富的真正代表是资本,即抽象劳动形成的增殖的价值,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因此,现代社会里的各个国家都对本国的经济增长异常敏感,因为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资本的增殖。但资本这种现代财富的创造又是在对抗性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获得的自由是以社会对抗的形式获得的。因此,资本兼具财富和权力两重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作为财富的增长,同时就是它作为支配性的社会权力的扩大,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加深。

这里,资本积累的效应不仅在于它的价值的增殖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所促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组织形态在其“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3]518过程。探析这一过程所具有的对“劳动的社会生产力”[3]412的推进,以及其对自身生产方式“扬弃”[3]518中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和内在形态,有益于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资本形态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PDE文库.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3卷[M/OL]. PDE版.(2014-04-02)[2018-05-03]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PDF/ME-old.htm.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PDE文库.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册)[M/OL]. PDE版: 104. (2014-04-02) [2018-05-03]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PDF/ME-old.htm.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7] 汪丁丁. 资本概念的三个基本维度. [G]// 张雄, 鲁品越.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06年资本哲学专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18.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9)02-0005-04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19.02.002

收稿日期:2018-06-0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8CKS004)

作者简介:付洪安(1963-),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90314.1610.002.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

标签:;  ;  ;  ;  ;  ;  ;  ;  ;  ;  ;  ;  ;  ;  

付洪安:简论资本权力、拜物教的神秘性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