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星,动力学,差动,摩擦,效率,精密,封闭式。

封闭行星轮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鲍和云,李龙亮,靳广虎,陆凤霞[1](2019)在《封闭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传动中啮合功率损失是其主要功率损失。以大功率船用封闭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方程,在只考虑啮合功率损失的前提下,以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摩擦系数模型为基础,建立封闭行星轮系的效率计算方法,并分析了系统的工况、结构设计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系统各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原则。(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周金阳,朱振荣,徐巍,仇实[2](2019)在《计入齿面摩擦的封闭行星轮系均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封闭行星轮系结构复杂,载荷的均匀分配对于提高系统的传动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齿面摩擦对封闭行星轮系均载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以人字齿封闭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以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摩擦系数模型为基础,考虑人字齿轮两端斜齿轮扭转振动的相互影响,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人字齿纯扭转动力学模型。分析考虑齿面摩擦(EHL)和不考虑齿面摩擦情况下封闭行星轮系振动位移响应及输入转速、输入功率和摩擦系数变化对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均载系数随着输入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有微幅的增加。(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龙亮[3](2018)在《含齿面摩擦的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及均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多条路径传递功率,传递功率大、结构紧凑,广泛应用于舰船等大功率场合。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功率流路径较多,结构复杂,若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系统内部出现功率循环(封闭功率),严重降低系统效率。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构件较多,载荷的均匀分配对于提高系统的传动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功率船用封闭差动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系统的功率流、传动效率、动力学均载特性及浮动特性;采用虚拟样机技术ADAMS对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推导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的传动比,分析了功率分配系数对功率流的影响,得出了系统无功率循环的必要条件;采用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摩擦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输入功率、输入转速、齿宽、螺旋角、模数、压力角、粗糙度以及润滑油粘度对效率的影响;分析得出了系统的结构参数及润滑油选取原则。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集中质量法推导了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ODE45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了系统的位移及动态啮合力。计算了封闭级和差动级的均载系数,分析了不同的输入转速、输入功率以及摩擦系数对差动级和封闭级均载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封闭级和差动级中心轮浮动轨迹,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输入转速及输入功率下的浮动特性,验证了对均载特性的分析。在UG中建立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叁维实体模型,进行了行星轮系的虚拟装配,在ADAMS中建立了虚拟样机的仿真模型,给出了接触力的计算模型及接触刚度计算方法;仿真得出系统的动态传动比,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对系统的传动效率及均载特性进行了仿真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余震,朱自冰,聂慧阳[4](2016)在《一种共轴输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共轴输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共轴输出的封闭差动行星传动机构,该构型由定轴轮系和差动行星轮系构成,同时给出了该构型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邻接条件、装配条件等齿数匹配约束条件;研究了该构型的各个主要部件的受力情况。采用Romax软件和AGMA标准对构型的设计进行了仿真和强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能够在较小的尺寸下,传递较大的功率,实现共轴输出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3期)

刘东亚,李开龙[5](2015)在《一种封闭行星轮系传动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轮系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传动比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封闭行星轮系技术随着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逐渐在行业中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差动行星轮系的传动可以采用分解原理进行分析,文中将其运用到封闭行星轮系中,进行等效传动分解,然后对传动比进行合成,提供一种便捷的传动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5年11期)

关超然[6](2014)在《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齿轮传动技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快速发展,对动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考虑动态因素的影响,预测齿轮副动态性能尤为重要。齿轮传动系统的动载特性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差动和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开展基于动载特性的动力学优化设计的研究。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轮偏心误差和外部激励等参数。安装误差和制造偏心误差包含在齿轮的偏心误差中,推导了误差的当量啮合误差计算公式,各个中心位移等效为相应啮合线上的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了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消除系统的刚体位移并对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4-5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载系数历程,研究了误差和支撑刚度等系统参数对系统最大动载系数的影响。基于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的求解结果,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优化设计。通过分析研究,选择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以动载系数计算值与给定值之间偏离度为目标函数,调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另外,研究了齿数给定变位非等模数非等压力角和齿数给定非变位等模数等压力角两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输入转速和功率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工况提供参考。分析了各个优化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力学优化设计效果明显,为多设计变量、多约束条件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设计方法。对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基于现有对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载特性的研究,选择合理的优化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以动载系数计算值与给定值之间偏离度为目标函数,调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研究了齿数给定变位两级非等模数非等压力角和齿数给定非变位两级等模数等压力角两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各个优化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力学优化设计效果明显。在各个优化设计方案中,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效果不同,需要具体方案具体分析。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和实际的使用需求,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开发出一套关于差动和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优化设计的工程分析软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3-01)

桂乃磐,郭惠昕,张龙庭[7](2005)在《基于封闭行星轮系特性图的精密调速型无级变速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介了封闭行星轮系特性图和功率分配系数PF 的计算法,查表1可确定功率流形态。又采用了求J直线和t直线交点,按图7由交点直接确定功率流种类的方法。以一种精密调速型无级变速机为实例,用这些“特性图”对其进行了运动分析和功率流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5年03期)

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封闭行星轮系结构复杂,载荷的均匀分配对于提高系统的传动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齿面摩擦对封闭行星轮系均载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以人字齿封闭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以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摩擦系数模型为基础,考虑人字齿轮两端斜齿轮扭转振动的相互影响,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人字齿纯扭转动力学模型。分析考虑齿面摩擦(EHL)和不考虑齿面摩擦情况下封闭行星轮系振动位移响应及输入转速、输入功率和摩擦系数变化对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均载系数随着输入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有微幅的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参考文献

[1].鲍和云,李龙亮,靳广虎,陆凤霞.封闭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周金阳,朱振荣,徐巍,仇实.计入齿面摩擦的封闭行星轮系均载特性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3].李龙亮.含齿面摩擦的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及均载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余震,朱自冰,聂慧阳.一种共轴输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

[5].刘东亚,李开龙.一种封闭行星轮系传动分析方法[J].机械工程师.2015

[6].关超然.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7].桂乃磐,郭惠昕,张龙庭.基于封闭行星轮系特性图的精密调速型无级变速机的分析[J].机械传动.2005

标签:;  ;  ;  ;  ;  ;  ;  

封闭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