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孟美娜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孟美娜

哈尔滨市阿城区道路桥梁维修处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建筑特点明显,对于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类型分析

1.1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是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其为最常见的一类结构工程,面临着复杂的施工技术。框剪结构中的主要施工技术是现浇法,其可维护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施工期间的工程量多,特别是模板施工技术的工程量,因此,在框剪结构施工技术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模板技术,如:滑模、钢模板等,目的是优化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简化框剪主体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建筑主体结构中,如果选择框剪结构,其在梁、板等施工方面,均可采用现浇法。

1.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结构,技术操作简单,施工的效率非常高。剪力墙结构的优势多,不仅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还可确保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明确表明了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优势。剪力墙结构要严格按照建筑的要求安排施工技术,以免对主体结构的性能造成影响。

1.3简体结构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的简体结构,属于特殊的一类结构表现,其在竖向承重部分,仅采用现浇技术,不涉及其他类型的施工技术,配合模板施工的应用,促使主体结构达到稳定性的状态。

二、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要按照工程方案,安排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振捣等,强化混凝土在主体结构中的强度。分析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细节,如:(1)建筑依照主体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在C40~C60中选择相应强度的混凝土,该强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能够减轻自动,还可减少构件截面,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性能;(2)推行新型养护技术的应用,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养护技术中,添加养护剂,保障养护技术的操作效率,促使混凝土快速达到强度标准;(3)防裂缝技术的应用,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体积较大,再加上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较容易引起裂缝通病,采取防裂缝技术,规避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潜在的裂缝风险,解决温度、水分等对混凝土结构的干扰;(4)规范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施工中的泵送技术,借助适当的外加剂,优化混凝土泵送,促使其达到规范的泵送状态,发挥泵送技术的优质性。

2.2钢筋的施工技术

(1)严格查验钢筋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表面是否洁净、有损伤,确认没有问题后按照品种和规格予以挂牌和整体堆放;(2)在安装之前进行技术交底,针对过于沉重的钢筋绑扎作业应搭设合适的工作台;(3)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如为获得理想的绑扎质量,应事先进行放样处理;若构件荷载作用为自下而上,要相互错开受力的钢筋接头,以防增加裂缝,集中变形,且上铁在支座,下铁在跨中;反之,则上铁在跨中,下铁在支座;在对钢筋接头位置进行确定时,应确保梁底钢筋在支座上,且接头断面面积要小于1/2的总面积,值得一提的是同一钢筋上的接头数量应越少越好,以免降低其传力性能;针对纵向钢筋应进行临时固定用于防止倾覆;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注意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致等等;(4)应注意在钢筋安装绑扎过程中借助钢尺详细测量数据,力争将偏差控制在10mm以下。

2.3大模板的施工技术

大模板施工构成主要由支撑系统、面板系统以及操作平台等组成。支撑系统为支撑架以及地脚螺栓,用于水平荷载的传递,避免模板出现轻抚的情况,其次可用于操作平台的支座;而面板系统主要由面板、竖肋以及横肋构成,且必须保证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表面要求平整、刚度大。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大模板主要采用可持续周转使用的专用工具式大模板,是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墙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拥有成套模板技术的一种施工工艺。其特点明显,主要以现浇钢混墙体为主要工序、以大型工业化模板来作为施工手段、以建筑开间、层高等标准化为施工基础,从而进行有节奏的施工。其次大模板与组合钢模板不同,大模板单块模板面积很大,一块模板用于一面现浇筑墙,其施工技术在剪力墙结构施工中运用最为广泛。大模板在具体施工操作中,施工程序按照施工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三种:内外墙全现浇工程施工程序:在做好各环节准备工作的同时,挂外架子→安装内横、纵墙大模板→角模→外侧大模板→墙体浇筑以及其他工序。内浇外板工程施工程序:在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安装大模板→外墙板→固定模板伤口→预检→内墙浇筑。内浇外砌工程施工程序:在准备工作完善的基础上,外墙砌筑→安装大模板→预检→内墙浇筑及其他工序。

2.4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如严格验收钢筋隐蔽工程和主体结构防雷接地措施,确保钢筋规格、插筋位置、弯钩方向、标高、间距等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测量、人员、设备准备等。然后应结合砌体工程特点浇筑混凝土,为防止发生离析,应随时检查浇筑过程,完成标高浇筑后进行収面找平;最后是强化温度控制,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在凝结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水化反应,若内外温差大于25℃便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因此应采取养护措施,一般会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塑料薄膜覆盖以及麻袋加盖处理,至于养护周期应视情况而定。

三、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中的主要控制对象,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而为主体结构工程项目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控制主体结构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构件、配件,消除材料对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主体结构材料潜在一定的风险,在施工技术中产生一定的压力,检查施工材料的规格、性能,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达标后,才能展开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工作。然后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中的测量控制,保障技术测量的精准度,预防测量误差。主体结构测量放线中,需要设计控制网,其中包含大量的测量信息,确保此类信息的精确性,才能规范施工技术在主体结构中的应用,提高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建设优质的主体结构。最后是转换层结构的质量控制,用于提升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保障转换层结构施工的严谨性。转换层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保障主体结构施工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结束语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必须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体结构类型,还要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采用适合的模板进行施工,并把握好混凝土和钢筋工程的施工,改进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左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2):93.

[2]江建明.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244-245.

[3]沈左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02).97.

[4]万斌杰.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8):79.

标签:;  ;  ;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孟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