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民,美国,政策,排华,美利坚合众国,华人,日美。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涛,张耀[1](2018)在《美国对华和对意移民政策比较研究(1875—1924)》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和意大利人在美国都属于新移民,都受到了主流社会的排斥与限制。然而美国在移民人数、归化入籍权及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更倾向于排华。美国制定排华政策是多方因素综合的结果,不仅是由于美国种族歧视,还包括移民自身的条件、美国地区之间社会发展的差异、政党政治中两党实力的变化、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运动的影响以及母国关注度等多方力量。美国移民政策中排华倾向说明,排外主义的兴起不仅来自移民自身,美国政党利益与社会主流态度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常夷[2](2015)在《1965年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美国移民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美国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1965年以后的大陆移民,受到新的美国移民政策、固有的移民结构、中国国内发展新情况以及国际大背景的综合影响,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变化结合华人社会实际可以将1965年以后的华人移民进程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同时,分析总结了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新特点和变化,在全球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根据中美两国的具体国情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今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趋势做出初步预测。(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郭玉梅[3](2014)在《加利福尼亚排日运动与美国对日移民政策的转变(1888-1924)》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由的北美大陆,外来移民及其后裔与土着居民融合共同组成美利坚民族,建立了一个以“民族熔炉”闻名遐迩的新国家。在美国历史上,外来移民成就了近代意义上的美国,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一个特殊的族裔群体,日本移民继华人之后,于19世纪中期开始踏上了跨越大洋、探寻新生的艰难航程。然而,从身体特征、语言文化到行为模式都与白人相差甚远的大和移民逐渐开始成为美国境内各类排外主义者肆意压迫和泄愤的对象。在成功地将华人移民排斥于美国领土之外后,规模庞大的排日浪潮又席卷全美。从大规模的暴力排斥运动到一部部法案的穷追紧逼,日裔移民遭遇到了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全面排斥。排日运动清晰地显现出美国对日移民政策的转变倾向,在日本大国心态的膨胀时期为日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在工业革命的历史大框架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愈发高涨的排日情绪?一向对自身同化力颇为自信的美利坚民族为何有悖自身传统掀起排日运动的热浪?移民政策的调整对日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1888年至1924年的排日运动为对象,通过全面呈现排日运动的完整图景,试图阐明以上问题。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追溯探讨排日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在内战结束和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家发展的其他机制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单纯的经济工业化导致了各种隐性矛盾的集中爆发,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在经济危机肆意侵蚀美国的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入迎合了美国民众进退维谷、仇视怨恨的心理。以此为理论支撑,辅之以白人传统的种族优越论,美国社会中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排外主义情绪。日本移民迥异的生存方式、封闭的生活社区以及浓重的种族文化印记导致了自身同化和融合程度较低,为排外主义者留下了口实。随着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联邦政府适时调整各项政策以配合日益深入的变革。在美国平稳度过劳动力匮乏的困难时期后,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开始向限制和选择方向过渡。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排日运动的兴起与高涨阶段。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日本移民开始遭受与华工同样的命运。在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煽动下,美国劳工联合会首当其冲作为主力在旧金山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排日运动。在这一阶段,排斥日本契约劳工、阻止日本适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成为了此时排日运动的重点。从舆论媒体的贬损围攻、政府部门的排斥尝试到劳联的联合抵制,再至被施以暴行,排日运动从萌芽阶段逐步走向高涨并最终发展到了暴力敌视的顶峰。种族主义的毒瘤、母国实力的膨胀和两国关系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固有特点都是日本移民遭受全面排斥的根源。遭到排外浪潮的冲击之后,日本移民自身和日本政府都对此予以积极地回应,从各个方面尝试遏制排日活动的发展势头。在日美两国政府的积极运作下,不断高涨的排日运动终以《君子协定》的签署而告一段落。第叁部分着重论述排日运动的转型终结与美国对日移民政策的调整演变。日美双方交涉后,大规模的暴力排斥活动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抑制而失去了强劲的势头。在平息沉寂期过后,排外主义者抛弃了公开排斥模式,转而采取相对温和的立法形式逐步压缩日本移民的生存空间并最终将其彻底排斥于美国领土之外。《1924年移民法》的颁行标志着声势浩大、漫长持久的排日运动最终以排外主义者的大获全胜告终。排日运动终结后,美国的对日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自由放任的移民时代让位于严苛的限制禁止时期,在漫长的“黑暗时代”结束后,美国的对日移民政策开始顺应时代沿着松动与选择的方向发展。第四部分探讨排日运动与日美关系的变化。极端而持久的排日运动为日美关系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在妥协与竞争并存的时代,排日运动凸显了两国的矛盾,成为双方博弈与较量的主要论题,清晰地反映出了日美两国关系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8)

柴金璐,陈景彦[4](2014)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日本移民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移民自19世纪末开始大量移入美国本土,在取代华人成为主要劳动力资源后,随之面临的是与华人一样被歧视、排斥的命运。美国白人,特别是西海岸民众将日本移民视为不可同化的"黄祸",视他们为进犯美国本土的外来可怕力量。在某些政客的支持下,他们不断掀起反日、排日运动。日本移民试图以其勤劳、务实的精神赢得白人社会的认可,日本政府也屡次与美国政府交涉、谈判,试图保全其亚洲强国的颜面,避免其臣民遭受与华人一样被排斥的命运。然而,随着《君子协定》的确立,两个《外籍人土地法》的先后颁布,到1924年《移民法案》的出台,美国对日移民政策完成了彻底蜕变,完全暴露出了其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本色,日本移民与所有亚洲移民一样,被彻底排斥在了美国大门之外。(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杨萍[5](2013)在《20世纪美国对墨西哥移民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国对墨西哥移民政策课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20世纪初到1965年之间的自由移民政策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通过的移民政策是20年代移民限额制度以及40年代的季节劳工项目,这一期间的特点是对墨西哥人采取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第二时期是从1965年到20世纪末的限制处罚时期,该期间通过的法案主要是1965年移民法以及1986年非法移民改革与控制法,首次把墨西哥纳入全球移民限额体系,并采取各项措施打击墨西哥非法移民,该期间移民政策的特点是限制、打压和处罚,总体而言,20世纪后半期移民政策的效用是失败的,违背了其限制墨西哥裔移民的目的,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非法移民。美国对墨西哥移民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外交政策密不可分,当美国采取孤立主义外交时,必须依靠墨西哥填补劳动力空缺,当美国采取全球争霸外交政策时,墨西哥又被纳入其全球战略范畴,原有例外主义的移民政策被抛弃。(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3-05-01)

王春,王幼林[6](2012)在《美国与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差异及其成因(1820—1996)》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和澳大利亚都经历了从自由移民到限制和排斥再到选择华人移民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国对华移民政策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两国对华移民政策都是特定的国际国内历史环境的产物,两国的移民政策的松动和紧缩决定于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需要。(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贺[7](2012)在《从鼓励到排斥:19世纪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在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国内政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华人移民作为美国多元化社会的一员,为美国的国家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华人移民对美国的功绩却没能得到美国社会的充分认可,相反却遭到了美国社会的排斥。19世纪后半叶,在美国“拉力”和中国“推力”因素的影响下,大量中国人开始移民美国。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标志着美国鼓励华人移民政策的形成,并掀起了1868年后大量中国人移民美国的浪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增加的中国移民逐渐在美国西部激起了强烈的反华情绪。为了阻止中国人进入美国和削弱中国劳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各种针对华工的歧视性法律和课税纷纷出台。当19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美国,中国移民成了其他种族劳工经济困境的替罪羊以及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和国内党派政治的牺牲品。19世纪70年代,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在西海岸频繁爆发,旨在将中国人驱逐出美国领土。在反华势力的持续努力下,有组织的反华劳工运动和西部政客对国会不断施压,美国对华移民政策逐步转向限制和排斥,并在1882年出台了《排华法案》。对于美国的反华情绪和排华运动如何从一个地方现象上升到国家层面,难以找到一个简单的解释。但在各种原因中,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从1868年的鼓励移民政策向1882年的排华政策的调整。(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2-06-01)

马晓华[8](2009)在《移民与中美关系:从排华法的废除看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制限立法。这一法案的问世,标志着美国从自由移民转入移民制限的开始。长期以来,它不仅严重地限制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了美国对华利益的最大障碍之一。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重新调整其对华政策。战争缩短了中美之间的距离,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开始改变其传统的对华政策。(本文来源于《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期刊2009-05-09)

张晓涛[9](2007)在《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历来重视移民的“质”和“量”,因为移民决定着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200多年来,美国对华移民政策不断演变,但无论是禁止还是有限度地开放,都是在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对外来移民的政策是美国国内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也受一定(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07年05期)

郑丽[10](2006)在《论实用主义原则在美国对华移民政策演变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1848年以来美国对华移民政策演变轨迹的追溯,分析和论证了实用主义原则在这一政策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运用及体现。(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6年03期)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美国移民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美国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1965年以后的大陆移民,受到新的美国移民政策、固有的移民结构、中国国内发展新情况以及国际大背景的综合影响,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变化结合华人社会实际可以将1965年以后的华人移民进程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同时,分析总结了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新特点和变化,在全球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根据中美两国的具体国情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今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趋势做出初步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张耀.美国对华和对意移民政策比较研究(1875—1924)[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常夷.1965年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郭玉梅.加利福尼亚排日运动与美国对日移民政策的转变(1888-1924)[D].浙江师范大学.2014

[4].柴金璐,陈景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日本移民政策的演变[J].人口学刊.2014

[5].杨萍.20世纪美国对墨西哥移民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3

[6].王春,王幼林.美国与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差异及其成因(1820—1996)[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7].张贺.从鼓励到排斥:19世纪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调整[D].外交学院.2012

[8].马晓华.移民与中美关系:从排华法的废除看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C].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2009

[9].张晓涛.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7

[10].郑丽.论实用主义原则在美国对华移民政策演变中的体现[J].理论月刊.2006

标签:;  ;  ;  ;  ;  ;  ;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