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粥品如人品论文

□高中梅:粥品如人品论文

生活中,常听人说,酒品如人品,茶品如人品,棋品如人品,当然还有粥品如人品。套用一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粥至清则无味。数杯清水数把米,半碗糊涂半碗仙,斯文慢火,羽扇经纶,煮沸着整个江湖。”

古往今来,名人雅士对粥都是情有独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编有《粥品》一书,对粥很有研究。曹雪芹在家境衰落以后,阅尽人世沧桑、世态炎凉,也把祖父品粥的闲情带到《红楼梦》中。尤其他在逝世前不久,在贫病交加、“饔食有时不继”的困境中,还能坚持不懈地写作《红楼梦》,一直熬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生命这盏灯熄灭为止,实在让后人敬佩。

气候突变表示气候从一种稳定态跳跃式地转变到另一种稳定态的现象,它是普遍存在于气候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图3为天峻地区1961-2017年春季干旱指数M-K突变检验,从分析的结果来看,相对湿润度指数(M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的M-K突变检验是一致的,在上下两条±1.96(α=0.05)的置信线内,两个指数的UF与UB两条曲线均在1966年和2016出现交叉点,UF曲线在1966年的交叉点后向负方向变化,并低于-1.96,说明交叉点后减小趋势显著,因此认为1966年为突变年,而2016年的交叉点是不是突变点,有待需要更长序列的数据验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家书》中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由此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范仲淹少时家贫,住在寺庙里发奋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以切碎的咸菜佐餐。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冷暖。

粥品如人品,吃粥意味着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一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从容。盛传的典故就是欧阳修以粥养廉。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欧阳修,一日三餐都食粥。后来做官后,生活境况改善了,但他仍每日吃粥。有人看不下去,就送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他虽然把东西接受了,但每日照样吃粥。有人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炼人,如果现在改吃好东西,以后没好东西吃了又吃不了苦该怎么办?”

而今,一碗稀粥,看似平静,其实需经数小时文火煎熬,才能成正品。就像人生,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作家王蒙说:“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新鲜的大米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王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主张,这的确令人回味。

古人说“嚼得菜根百事可成”,其实,“喝得稀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稀粥绵软,入口即化,不与舌头为难,正像做人,要能屈能伸,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而这,正切合中国人温柔敦厚的传统秉性。

我国校园足球竞赛多以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这会导致足球竞赛成绩优势学校与劣势学校差距进一步加大,影响学校参赛积极性,造成劣势学校优秀足球人才流失。建议增设以区级、市级、省级为单位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尤其是以区为单位的校园足球赛事,促进片区内学校间足球优势资源共享,将散落于区域内的各学校优秀球员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一同训练与比赛的机会,通过高水平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构建,也为职业足球发现与选拔基层青少年人才提供平台。

品粥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味觉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空灵明净的佛园。痛苦时、落魄时、烦闷时、心浮气躁目空一切时,你都不妨坐下来喝一碗粥,也许在不知不觉间,心中便有一阵春风悄然拂来了。

(摘自《烹调知识》2018年第7期)

标签:;  ;  ;  ;  ;  ;  ;  ;  ;  

□高中梅:粥品如人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