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_杜浩,张成福,程宇琪,王雨晴,潘思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兴安,土壤,特征,落叶松。

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杜浩,张成福,程宇琪,王雨晴,潘思涵[1](2019)在《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林分溶解有机碳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不同林分和季节变化对森林碳库影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境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即白桦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以及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测定了树干径流、有机质层和0—30 cm土层中DOC浓度,并分析了DOC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月份对D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中树干径流中DOC平均浓度分别为60.12,172.77,205.02 mg/L;有机质层中DOC平均浓度分别为35.32,39.64,34.45 mg/L;0—30 cm土层中DOC平均浓度分别为26.23,37.08,26.53 mg/L。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中DOC浓度表现为树干径流>有机质层>0—30 cm土层,落叶松林树干径流DOC浓度明显高于白桦林(p<0.05),且落叶松树干比白桦树干淋溶DOC强;不同林分中有机质层和0—30 cm土层表现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林、落叶松林,但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且有机质层和土层对DOC有吸附固定作用;不同林分6—9月份树干径流中DOC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份达到最大,机质层和0—30 cm土层中DOC浓度6月份最高,7月、8月最低,而9月份又升高。不同林分和月份的变化,影响了天然林中DOC浓度分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董威,刘泰瑞,覃志杰,郭晋平,张芸香[2](2019)在《不同林分密度油松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天然林退化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经营问题,探究以林分密度为调节因子的森林土壤响应,在关帝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林区开展探索研究,通过样地调查及土壤采样分析,对不同林分密度(725-1 375 plant·hm~(-2))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氮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探明土壤属性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的变化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18.27%-34.27%)、容重(0.87-1.10 g·cm~(-3))、pH(6.86-7.13),总碳(15.26-29.44 g·kg~(-1))、全氮(0.92-2.14 g·kg~(-1))、全磷(0.20-0.30 g·kg~(-1))、微生物量碳(760.56-1 808.73mg·kg~(-1))、微生物量氮含量(134.84-257.59mg·kg~(-1)),除容重、pH值、全磷含量外,其他指标现随密度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2)土壤属性指标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和pH值却呈相反趋势;林分密度不改变总体格局,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土壤垂直分异程度在中密度林分中(975-1 175 plant·hm~(-2))最小,更为均一稳定。(3)当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适中时,0-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认为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975-1 175 plant·hm~(-2)。(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建明,姚颖,刘忠玲,吕跃东[3](2018)在《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榛子(Corylus)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旨在为榛子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减少,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表层最高。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650~2 500株/hm~2密度范围内均呈现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均为1 900株/hm~2密度含量最高;速效磷含量则分别表现为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榛子天然林林分密度在1 900株/hm~2时,0~3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相对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以土壤养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地区榛子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1 900株/hm~2。(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王宏翔[4](2017)在《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二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结构是森林的重要特征,它是森林群落内林木间的空间组织关系的反映,目前的结构状态既是过去森林中各个自然生态过程(如林木竞争,更新,生长,枯死等)和人类活动等留下的印记,又作为初始状态影响着林木间的现在和此后竞争和作用方式、幼苗的生长与存活以及林木树冠的形成等,因此,森林的结构状态也同时决定着森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森林经营和生态学研究中,森林空间结构表达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对林分空间结构的科学解译,正确的表达方法有助于认识和推测森林的自然发展规律,为合理进行森林经营提供依据。基于参照树与其四株相邻木空间关系的结构参数表达了森林空间结构的不同方面,现已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在这组结构参数的构建中,选取固定最近四株相邻木虽然从实践应用方面已被广泛认可,但是许多研究指出,应用其它选择相邻木的方法或许对于合理的表达森林空间结构提供了选择,但是对于这组森林空间结构参数而言,如何应用其它选择相邻木的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最近相邻木关系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表达了特定尺度下相邻木之间的空间关系,而森林空间结构的二阶特征函数可以描述和表达不同尺度下林木间的相互关系。在很多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用森林空间结构二阶特征方法,尤其是应用未标记的二阶特征函数(Ripley K函数,O-ring统计,双相关函数等),分析林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树种之间的空间相关联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为单纯描述性的分析,并没有很大程度上从空间结构描述中分析、推测或者验证所提出的一些生态学理论,即从森林结构推测验证森林的自然生态过程。尤其对于标记的二阶特征函数的应用研究更少(考虑林木属性,如树种,大小特征的空间分布),而森林的空间结构不仅仅是林木的空间位置分布格局,还包括林木的属性,如大小、树种等的空间分布,因此应用标记二阶特征函数描述森林多个方面的结构特征既可以从不同方面表达森林结构的多样性,又可以分析和验证更多的森林自然发展规律。本文首先分析了选取不同相邻木个数对空间结构参数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基于相邻木关系描述与森林空间结构二阶特征分析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其次,同时应用最近相邻木描述和二阶特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两块樟子松天然林和四块红松阔叶林(每块样地面积均为1公顷)结构的描述和分析,确定了樟子松林木间竞争对樟子松天然林结构形成的作用,以及提出了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对温带地区红松阔叶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的影响。在分析选取的结构单元大小对结构参数表达影响时,模拟了不同类型和结构特征的林分,分别选取2-8株最近相邻木对叁个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推测林木间竞争对樟子松天然林结构形成作用中,通过计算林木的冠幅大小和林木间距离二者间线性拟合决定系数确定竞争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应用双相关函数和标记大小分化函数分别推测林木竞争对于林木枯死淘汰过程的作用以及对于林木大小分化形成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大树和小树的混交度差异来确定同种负密度依赖效应在红松阔叶天然林中的存在和显着性,应用林分混交度和标记混交二阶特征函数分析大树周围是否分布有更多的异种相邻木。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选取不同相邻木个数(n)分析对林分角尺度表达影响最大,不同相邻木个数计算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值不一定都在0.5附近。当林分中树种与大小为完全随机分布时,相邻木个数变化对于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的值无影响。当林分中林木树种与大小为非随机分布时(相同属性的林木之间聚集或排斥),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的值会随着选取相邻木个数的增加而变化。对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而言,应该选取固定的相邻木个数。选取2或3株相邻木可能将接近于随机分布的林分格局发生误判,而4株或以上相邻木个数可对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准确表达,考虑到抽样调查需要的费用,建议统一选取4株相邻木进行分析。(2)通过对两块不同密度樟子松样地的分析,以研究林木间竞争对天然樟子松林结构形成的作用。参照树和相邻木冠幅的大小和参照树到相邻木的距离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林木间的竞争显着影响着林木冠幅大小,说明樟子松林木间的竞争普遍存在并且在密度更大林分中体现更为明显。两块样地的双相关函数表明,林分稀疏前的林木分布格局和稀疏后的林木分布格局均在小尺度上为均匀分布,并且稀疏后的格局更为均匀。随机标记零模型明显地拒绝了林木枯死的过程为随机过程,而处于竞争更为强烈环境中的劣势木更容易被淘汰。标记大小分化二阶特征函数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林木大小空间分布的负相关性,尤其对于密度大的样地。我们认为被压木高的死亡率和林木间非对称竞争的缺乏是樟子松天然林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的原因。通过本研究的分析表明,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过程因子影响和决定樟子松天然林的发展。(3)通过分析温带红松阔叶森林中林木混交度水平和林木胸径大小的关系,得出不同混交度水平的林木大小有差异,大树(dbh>25)多具有高的混交水平,而低混交水平上几乎分布都是小树(dbh<25)。标记混交二阶特征函数和异质泊松过程零模型的检验也得出小树周围具有同种聚集的分布格局,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加,林木周围树种分布格局趋于随机的状态。比较大树和小树标记混交二阶特征函数差异,在大约15m的范围内,大树比小树的混交度水平要大于期望值。本研究应用最近相邻木关系的混交度方法和混交度的二阶特征函数均得出在天然红松阔叶林中,大树周围异种相邻木的比例要比小树的高,研究结果为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的理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7-04-01)

韩胜利[5](2016)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及抚育间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寒温带森林主要建群树种,长期发育形成了独特的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用材树种。结构决定功能,兴安落叶松林分结构特征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的定量分析研究,进而探讨森林抚育间伐技术对于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物生产力、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藓类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5种林型,分别龄组研究了林分结构特征、生长规律、林分结构调整技术以及兴安落叶松抚育间伐优化设计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杜香、杜鹃、草类、柴桦、藓类落叶松5种林型幼龄林株数径阶均呈反“J”型分布;中龄林中,杜香、杜鹃、草类、柴桦落叶松林各有1块标准地株数径阶呈“正偏山状”分布,其余均呈反“J”型分布;近成过熟林株数径阶均呈反“J”型分布。幼龄林中,杜香、杜鹃落叶松林株数树高呈“正偏山状”分布,草类落叶松林株数树高分布呈“负偏山状”分布;中龄林中,草类、柴桦落叶松林各有1块标准地株数树高呈“负偏山状”分布,其余均呈“正偏山状”分布;近成过熟林中,杜香、杜鹃、柴桦株数树高呈反“J”型分布,草类、藓类落叶松林株数树高分布呈“正偏山状”分布。(2)通过模型拟合筛选,兴安落叶松5种林型幼、中、近成过熟林胸径、树高株数分布均为叁参数Weibull函数分布,R~2在0.9以上,各林型之间尺度参数b和形状参数c不同。(3)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对分布最广的3种林分类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其结果为,杜香落叶松林混交度0.190、角尺度0.549、大小比数0.503;杜鹃落叶松林混交度0.306、角尺度0.552、大小比数0.505;柴桦落叶松林混交度0.057、角尺度0.577、大小比数0.508。(4)利用常用的生长规律模型,逻辑斯蒂克、坎派兹、理查德、苏玛克、二次曲线、指数分布、幂函数、S曲线等模型拟合5种林分类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规律,拟合度较好,最终筛选出最优生长模型。杜香落叶松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分别为:y=ae~((-be-ct))(R~2=0.972)、y=ae~((-be-ct))(R~2=0.993)、y=a/(1+be~(-ct))(R~2=0.865);杜鹃落叶松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分别为:y=a(1-e~(-bt))~c(R~2=0.994)、y=a(1-e~(-bt))~c(R~2=0.994)、y=a(1-e~(-bt))~c(R~2=0.978);草类落叶松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分别为:y=ae~(-b/(t+c))(R~2=0.972)、y=a/(1+be~(-ct))(R~2=0.962)、y=ae~((-be-ct))(R~2=0.998);柴桦落叶松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分别为:y=a(1-e~(-bt))~c(R~2=0.997)、y=ae~((-be-ct))(R~2=0.998)、y=a/(1+be~(-ct))(R~2=0.990);藓类落叶松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分别为y=a(1-e~(-bt))~c(R~2=0.971)、y=ae~((-be-ct))(R~2=0.994)、y=a(1-e~(-bt))~c(R~2=0.996)。(5)依据林分结构特征、生长过程分析及密度效应理论,模拟间伐草类落叶松林(I地位级,24a),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够增加林分总生产量。通过3次对草类落叶松林抚育间伐,间伐强度分别为44%、38%、33%,间隔期分别为7a、9a、12a。间伐期末(51a),间伐林分胸径为19.6cm,林分蓄积量为264.4m~3/hm~2,对照林分胸径为16.5cm,林分蓄积量为246.2m~3/hm~2。抚育间伐与对照林分总生产量的比值是1.6以上,间伐产量占间伐林分总产量的39%。固定样地两次实测验证表明,间伐林分蓄积量大于对照林分蓄积量。(6)建立线性规划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设计“人机交互式”抚育间伐方案优化方案。通过标准地调查,利用OFFICE的EXCEL中的“规划求解”选项,求解抚育间伐林分的各径级林木的间伐株数,并结合生产经验,通过人机交互、修正方案,使间伐后林分结构最好、间伐期末的林分总生产量最大。本研究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案与现行的抚育间伐设计技术相比,设计效率可提高50%以上,使森林总生产量提高10%以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12-01)

唐万鹏,潘磊,崔鸿侠,庞宏东,王晓荣[6](2015)在《叁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陈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7](2012)在《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的林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速生乡土树种旱冬瓜生长特性,对滇西南864株旱冬瓜优良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并选择宁洱县松山自然保护区旱冬瓜天然林开展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旱冬瓜优良资源主要分布于阴坡及半阴、半阳坡,其生活习性偏向于阴性,25°以下的平缓坡面适宜旱冬瓜植株的自然生长;旱冬瓜占优势的自然群落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附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主要以热带和温带成分组成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闫东锋,吴明作,杨喜田[8](2011)在《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结合最近相邻木平均距离研究了宝天曼国家级总体上处于弱度混交水平;3个龄级林分平均角尺度均在0.475~0.517范围内,其分布频率集中在0.5的尺度上,分别占各自结构单元总数的51%、55%、45%;锐齿栎平均大小比数在3各龄级上分别为0.331、0.469、0.549,总体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随着龄级增加,参照树与4株最近相邻木的平均距离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均集中在3 m以内。(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李小铃[9](2011)在《福建青冈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及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对福建青冈这一宝贵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林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解该区域福建青冈天然林的健康状况。研究过程中应用多种方法试图对该研究区域森林的林分结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规律、空间结构参数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用健康评价方法对其评价,不仅对福建青冈人工林的经营和改造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还对合理改造混交树种状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科学措施。以下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1)福建青冈自然保护区中调查乔木树种中数量排名前10位的树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看出,通过对福建青冈、青冈、桃叶赤楠的种群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负二项参数值等指标分析均得出集群分布,且集群度较高。优势种群中集群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青冈、福建青冈、桃叶赤楠、格药柃、细枝柃、黄瑞木、青冈栎和石栎。栲树和山乌桕的的分布格局呈现均匀分布,结果表明福建青冈自然保护区群落内种群总体呈现是较为显着的集群分布。(2)采用L-PRM、G–PRM、G-L-PRM等方法拟合福建青冈天然林中主要树种的直径分布模型,各个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拟合的结果也比较满意。本文采用L-PRM、G-PRM和L-G-PRM方法研究的结果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PRM和G-L-PRM方法预测的合格率很高,也适用于研究福建青冈天然林林分胸径预测问题。(3)随着福建青冈天然林龄的增长,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呈逐步减小的趋势,但是随着径阶的增大和冠层的发展不断增加,到后期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福建青冈天然林的冠幅和冠长随径阶增大而平稳增长,到后期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树冠(冠幅与冠长)与树高和胸径呈线性正相关,且随树高生长的增长速度大于随胸径生长的增长速度。(4)通过福建青冈种群的特定生命表,得到福建青冈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并且福建青冈种群的天然更新过程从个体数量的生长都是呈缓慢发展,但中间伴随着短周期波浪式发展;通过空间换时间的龄级分析,表明该群落处于发展阶段。(5)福建青冈天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得出林分中混交程度比较高,福建青冈、栲树、青冈等树种大小比数较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对林分各树种角尺度分析说明该林分的分布介于随机分布和不均匀分布之间;混交度分析说明福建青冈的种间隔离程度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大小比数分析说明福建青冈种群在中期和后期阶段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角尺度分析说明福建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的演变方向是随机分布—团状分布—不均匀分布,这些研究为福建青冈混交复层的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参数提供更多的分布信息。(6)森林健康评价中使用中小尺度下的可操作指标体系,从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土壤状况还有社会经济等5个方面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各标准地的森林健康程度都不理想,居于亚健康水平;层次分析法和投影寻踪模型对森林健康评价结果都相同,但是比较发现,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在森林健康评价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不同森林类型建模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1-04-01)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达布希拉图[10](2010)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林分结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结构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林木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年龄36~65年草类-落叶松林和年龄54~63年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43.8%;(2)按林型分,草类-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所占比例均11.1%,聚集分布占77.8%。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树种组成在6落4阔~10落范围内,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类型。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树种组成7落3阔~9落1阔范围内。(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应对天然林退化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经营问题,探究以林分密度为调节因子的森林土壤响应,在关帝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林区开展探索研究,通过样地调查及土壤采样分析,对不同林分密度(725-1 375 plant·hm~(-2))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氮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探明土壤属性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的变化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18.27%-34.27%)、容重(0.87-1.10 g·cm~(-3))、pH(6.86-7.13),总碳(15.26-29.44 g·kg~(-1))、全氮(0.92-2.14 g·kg~(-1))、全磷(0.20-0.30 g·kg~(-1))、微生物量碳(760.56-1 808.73mg·kg~(-1))、微生物量氮含量(134.84-257.59mg·kg~(-1)),除容重、pH值、全磷含量外,其他指标现随密度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2)土壤属性指标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和pH值却呈相反趋势;林分密度不改变总体格局,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土壤垂直分异程度在中密度林分中(975-1 175 plant·hm~(-2))最小,更为均一稳定。(3)当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适中时,0-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认为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975-1 175 plant·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杜浩,张成福,程宇琪,王雨晴,潘思涵.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林分溶解有机碳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董威,刘泰瑞,覃志杰,郭晋平,张芸香.不同林分密度油松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刘建明,姚颖,刘忠玲,吕跃东.不同林分密度榛子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森林工程.2018

[4].王宏翔.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二阶特征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5].韩胜利.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及抚育间伐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6].唐万鹏,潘磊,崔鸿侠,庞宏东,王晓荣.叁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5

[7].陈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滇西南旱冬瓜天然林的林分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

[8].闫东锋,吴明作,杨喜田.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

[9].李小铃.福建青冈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及健康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1

[10].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达布希拉图.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林分结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0

论文知识图

不同坡型旱冬瓜植株百分比及胸径年平均...1技术路线图Figure1Te...1技术路线图Fig.1Rese...幼龄林胸径拟合图不同坡向旱冬瓜植株百分比Fig.1Percent...油松天然林0~52 cm土层内土壤硝化速率...

标签:;  ;  ;  ;  ;  ;  ;  

天然林林分特征论文_杜浩,张成福,程宇琪,王雨晴,潘思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