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查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查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义,空间,本体,认知,关键词,地理,关系。

查询表达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魏梨君,潘阳,王浩,张岩[1](2018)在《等值连接查询语义的理解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关系数据库在数据关联语义表达上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联系图的等值连接关联语义表达方法,以期实现等值连接查询语义的理解与表达.从关系模式的结构出发,对等值连接查询语义进行分解,分析信息关联特征对等值连接查询的决定作用,说明信息关联特征与等值连接数据关联的对应关系,给出基于遍历路径的关联语义分析方法及表达形式.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关系数据库等值连接的关联语义进行分析和表达.该工作对于数据库语义研究、数据查询检索、面向用户的查询检索等具有现实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尹阳[2](2016)在《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体知识表达查询与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部分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的知识共享还处于使用人类自然语言交流状态。人类自然语言结构性不强,不可直接用于机器处理,与可被计算机处理的知识形态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人机工程学设计智能化,需要重点研究适合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知识表达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顶层知识本体建构、本体知识查询与推理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对比分析各种知识表达方法,选取本体作为知识的形式化表达法;研究本体知识表达基础理论发现顶层本体有利于提高本体的互操作性;研究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尝试选择领域分析作为本体要素提取和构建方法;研究推理逻辑理论和知识推理技术,选取Jena推理机作为实现本体推理的机制。基于领域分析的方法对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进行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机工程学设计要素主要分为人因要素、设计过程和系统需求叁个维度,并研究这叁个维度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领域分析结果与顶层本体知识结构,提出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体知识顶层概念框架。使用相关本体构建工具构建人机工程学元本体和知识本体。使用网络平台搭建工程学设计应用,将本体查询与推理功能实现,使用工作区设计中轿车驾驶座椅设计具体应用案例验证本体知识表达的可行性。本体知识表达查询与推理研究表明将本体知识表达用于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可行的,将大大推进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智能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12-01)

姜涛,李战怀,尚学群,陈伯林,李卫榜[3](2016)在《基因表达数据中局部模式的查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一般是通过挖掘局部模式来实现的。保序子矩阵是局部模式挖掘中一种经典的模型,可以获取到在若干条件下表现出一致趋势的一组基因。高通量基因微阵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量基因表达数据的产生,使得对高性能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算法的需求极为迫切。现有方法大多数是通过批量挖掘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即使有通过查询方式来获取精确结果的方法,其全面性与性能也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与准确性,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前缀树的基因表达数据索引gIndex,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列关键词查询的保序子矩阵分析方法 GEQc。其不经过批量挖掘,只需要建立索引并通过关键词来完成正相关/负相关/时滞等模式的查询。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效率与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易茹兰[4](2009)在《基于地理本体的地理信息语义表达与查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本体源自于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并由哲学本体衍生而成的。近年来地理本体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来自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GIS)领域的学者们高度重视,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语义表达与互操作、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集成、地理信息发现与空间查询、道路寻找系统研究等方面。本文基于地理本体这一理论工具,提出地理信息语义的形式化表达方法,进而实现地理信息的语义查询功能。围绕这个主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1.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地理本体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分析了地理本体的定义、层次、类型、构成与建立方法,以及在地理信息语义问题方面的应用。2.对地理信息中的语义异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地理信息语义表达方法。本文根据层次分类思想,首先将地理信息粗略划分为顶层的地理对象信息和底层的地理类信息。其中,地理对象信息是对整个现实地理世界中地理实体信息的概括,而地理类信息是对象信息中的某一类实体信息。然后,在地理信息粗略划分的基础上,将语义信息表达分为地理对象信息的语义表达和地理类信息的语义表达,并分别通过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3.对现有的地理信息查询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不能满足特殊地理实体查询的需求,提出使用地理本体方法来扩展现有的查询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中提取并建立应用本体,并将应用本体与相应领域本体进行融合,形成融合本体。融合本体作为本体知识库提供语义推理功能,并将其作为空间数据库与查询系统间的语义中间层。4.设计了具有地理本体建模和本体查询功能的原型系统,并以某城市地理对象空间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对论文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进一步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徐锐[5](2009)在《基于空间认知的面目标间空间关系表达方法及查询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关系理论一直是国内外GIS界研究的一个基础课题,并已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挖掘、多源/多类型/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与更新、空间查询等诸多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空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空间关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现有的空间关系描述模型不符合人的空间认知。因此,本文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以面目标间的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对空间关系的集成表达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于空间查询中。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由于现实世界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进行推理和演算得到的;另一种是以人的空间认知为基础,根据人的经验进行判断得到的,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这种差异往往导致通过空间查询的结果并不一定与用户要求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本文将空间关系分为度量空间关系和自然语言空间关系。(2)提出了面目标间度量空间关系的集成表达方法。采取分解与组合的策略,将空间关系分为拓扑、方向和距离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为局部拓扑、局部方向和局部距离关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对这些局部关系进行组合表达。查询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且符合人的认知。(3)研究了度量空间关系与自然语言空间关系之间的转换方法。首先,建立了度量空间关系中拓扑谓词与度量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从人的认知角度,区分了模糊量词和临界量词。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建立了度量参数与量词之间的关联,并在查询实验中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4)研究了描述叁个面目标间空间关系的形式化表达模型。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描述模型——叁重投影模型的不足(主要为不符合人类认知)。然后,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并通过查询实例证明了改进后的方法更加符合人的认知。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方向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16)

郭妍[6](2009)在《隐喻思维下的空间信息表达和可视化查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GIS理论发展到现在逐渐显现出其在理论上的缺陷,GIS的用户正在经历着GIS系统缺乏真实的、潜在的行为解释。用户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希望能在系统的用户界面能解释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进行这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现有的关于用户界面问题的文献似乎都在反复告诉我们,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用户有着极大的需要来使得观察和预期一致,并且这种需求经常是不被满足的。事实上有关用户建立系统智能模块的研究已经证实,用户发展了理论(或者模型)来满足这个需要。这种情况让我们想起Thomas Kuhn科学历史上的程序的确定,新鲜的理论总会在常规问题解决行动失败后自然出现。当用户碰到理论时,怎样帮助他们与空间信息处理之间进行理解和交流,如何将他们看到的和期望的统一起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这些理论不会成为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下面的抽象和复杂的架构。更准确的说应该提供用户一整套直观且易懂的理念,从而生成一个尽可能在使用上简便而不简陋的系统。本文主张隐喻正好弥补了这种用户标准的理论不足。它们提供了需要的解释性的力量来映射被执行的标准理论及其一系列相关的熟悉的理论。笔者列举了一些在可视化空间查询领域已有的且促进其发展的查询语言,并分析了它们的局限性,接着引入了时空的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隐喻思维的和友好用户界面的GIS可视化查询设计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隐喻、语言学、地图学之间的关系。隐喻(metaphor)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隐喻是指我们用较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思维和感知抽象的、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其方式就是把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这样的映射是在两个不同的认知域之间实现的,其基础就是经验。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经历和理解某一类事物。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必然映射到自然语言中,其听觉表现为语音,其视觉表现为文字。一直以来,地图是空间信息和自然语言两大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媒介之一,被看作是一种表达空间信息的二维语言。(2)地图符号的隐喻实质。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地图上需要表示的客观事物愈来愈多,形象的画法逐渐地难以满足这个需要,再加上数学与测量学的发展,使得地图的表示方法从写景向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水平投影的符号方向发展,由此地图表示的内容具有了精确定位的可能。进而又出现了将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个体符号向分类、分级方向发展,使地图符号具有了隐喻的实质,即用抽象的具有共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一类(级)客观事物。由于语言学与符号学具有天然的联系,因而反映在理论地图学中,地图符号学(Carto-semiotics)和地图语言学(Carto-linguistics)两个概念均被引用。不同的地图学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理念,交替使用它们。Head(1999)这样区别,”地图符号学是采用一些符号学学派的理论取向的地图研究方法,而地图语言学是由语言学思考激发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归纳、分类分级后而制订的概念化了的抽象的地图符号,实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一次隐喻,这是地图隐喻的基础。地图符号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约定过程,任何符号都是在社会上被一定的社会集团所承认和共同遵守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法定”的意义,正如隐喻是基于用户已有的经验,对世界的认知和得到的培训。尤其是普通地图上所使用的符号已经过很长时间的检验,由约定而达到俗成的程度,为广大用图者所熟悉和承认。(3)隐喻思维在空间认知领域的作用。在开拓语言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隐喻起到了我们过去没有充分认识到的重要作用。隐喻的作用是在人们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干的不同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想象极其丰富的联系。这不是一个量的变化,而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新的关系、新的事物、新的观点、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是而生,这是难以用规则描写的。隐喻的基础并不是实现存在于两个事物的相似性,也不是在于新事物的命名更不是语言形式的雕饰,而是帮助思维。隐喻思维是与隐喻的形成和理解相关的,是一种大脑的思维过程;由于缺乏清晰的类别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语言,人类在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只能用已知或熟悉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抽象事物或者新鲜经验,而两类事物间的联系是通过相似性比较和联想来发现它们感性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从而建立起来的,不同的事物和经验能够凭借偶然的契机相互联系。(4)空间信息表达中隐喻思维的应用。对于隐喻在常规的语言和思维方面的作用已经被认知语言学家所理解和发展起来,在这种观点之下,隐喻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一致的结构给计算机域,源域必须产生适当的本体论,即一套用户标准理论。隐喻对于信息的传达不是一个随意的修饰,而是在我们的认知方面起到了非常核心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方面,更加表现在思维和行动方面。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方式来理解界面隐喻,它就会成为任何用户界面的实质成分和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而不是那些图像表示方法处理的界面标准问题。隐喻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通过建立与用户标准相一致的、用户熟悉的系统观念,隐喻担任了感官制造者的角色。这样一来这种隐喻的观点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随着用户界面隐喻理论的出现,桌面隐喻现在都是支配大部分工作站和个人电脑的用户界面的必须要素。这些理论吸引了设计师和用户的注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隐喻对于电脑系统的可用性。隐喻研究的这种新的观点有着非常惊人的创造能力,它就是创造合适的用户标准的理论的基础。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中,用户与系统的交互都是经过系统操作界面完成的。因此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对于系统正常操作、保证系统顺利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界面隐喻必须与用户进行交流,通常最初是通过可视化手段。界面隐喻对于界面语言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视化修饰。可视化是”隐喻思维”中信息和功能的自然扩展。而更加直观和高效的交互可视化环境(虚拟地理环境)对于海量复杂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有着日益显着的意义。空间信息理论除了用来服务设计者和执行者以外,还应该面对系统的用户。空间信息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为了寻找除了数学精确性以外的特性,这些特性应该提供更强的用户定位。近年来一些面向应用的人员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可视化查询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人们也提出了许多可视化查询的方法或者浏览时空数据的方法。但是由于地理数据库本身表现出来的时空上的连续性,可视化语言必须要综合时间数据处理。笔者提出了基于实例查询思维的针对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语言。查询通过预先设定的图标的方法来完成,图标绘制了空间和时间对象和算子。在文中笔者应用气球框和锚的可视化隐喻来表达空间和时间标准。在陈述了地理数据库可视化查询的相关技术后,定义了一种时空模型,阐述可视化语言及其使用者。在本文中笔者提出的这种用户友好界面的查询语言,基于实例查询的理论基础,是在可视化语言Cigales的基础上的扩展的一个时空信息系统。笔者专注于语言的扩展来处理时空查询的必要性,所以提出这种时空模型。一方面,这种模型包括时空对象的定义,另一方面包括了空间、时间和时空查询类的定义。也将例如图标、气球框和锚类的可视化隐喻,与查询的可视化表达作为一个整体一并提出。最后陈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用户界面语言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9-05-03)

袁毓林[7](2008)在《用同义表达形式来扩充信息检索的查询语句例证研究——对于一种基于语义的搜索方式的若干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基于关键词的搜索的困难(查询串的表达不忠和表达差异等),说明基于语义的搜索的必要性。接着,尝试通过对"意义"和"意义相同"的某种可操作的限制,来发展一种基于语义的扩充式关键词搜索方式:通过同义表达形式来抓住查询串的"意义",并生成更多的检索串进行并发搜索。最后,规划怎样对汉语有关的同义表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若干识别查询串的同义形式的启发式规则。(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08年02期)

王勃,孟岩,高政国[8](2008)在《建筑几何信息模型XML化信息表达和查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信息模型的建筑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现状,通过选定基于ifcXML的建筑几何信息模型表达方式并给予详述,比较了基于文件和数据库这两种途径的查询方法,并针对第二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04期)

杨林,周顺平,潘婵玲,张宝才[9](2007)在《面向实体的空间查询语言GSQL的表达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GIS商业软件在进行空间查询时采取面向过程操作,这种方式的缺陷日益明显。因此,设计了一种面向问题表达的空间查询语言GSQL,在MAPGIS7.0面向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该模型的语法规则,具有面向实体的特点。详细论述GSQL面向实体的语法规则和查询结果的表达、GSQL的体系架构以及查询分析器的实现原理。该查询语言目前已经在MAPGIS7.0平台软件上实现,已证明确实可以解决面向过程操作方式带来的问题,以更加友好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07年10期)

魏振达,阳小华,刘军[10](2005)在《成员搜索引擎的查询参数表达能力的建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元搜索引擎中成员搜索引擎的查询变量的表达能力的问题来源,并给出了布尔和向量两种模型的定义、计算方法,对成员搜索引擎的查询变量的表达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查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部分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的知识共享还处于使用人类自然语言交流状态。人类自然语言结构性不强,不可直接用于机器处理,与可被计算机处理的知识形态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人机工程学设计智能化,需要重点研究适合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知识表达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顶层知识本体建构、本体知识查询与推理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对比分析各种知识表达方法,选取本体作为知识的形式化表达法;研究本体知识表达基础理论发现顶层本体有利于提高本体的互操作性;研究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尝试选择领域分析作为本体要素提取和构建方法;研究推理逻辑理论和知识推理技术,选取Jena推理机作为实现本体推理的机制。基于领域分析的方法对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进行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机工程学设计要素主要分为人因要素、设计过程和系统需求叁个维度,并研究这叁个维度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领域分析结果与顶层本体知识结构,提出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体知识顶层概念框架。使用相关本体构建工具构建人机工程学元本体和知识本体。使用网络平台搭建工程学设计应用,将本体查询与推理功能实现,使用工作区设计中轿车驾驶座椅设计具体应用案例验证本体知识表达的可行性。本体知识表达查询与推理研究表明将本体知识表达用于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可行的,将大大推进人机工程学设计领域智能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查询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魏梨君,潘阳,王浩,张岩.等值连接查询语义的理解与表达[J].嘉应学院学报.2018

[2].尹阳.人机工程学设计本体知识表达查询与推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3].姜涛,李战怀,尚学群,陈伯林,李卫榜.基因表达数据中局部模式的查询[J].计算机科学.2016

[4].易茹兰.基于地理本体的地理信息语义表达与查询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

[5].徐锐.基于空间认知的面目标间空间关系表达方法及查询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09

[6].郭妍.隐喻思维下的空间信息表达和可视化查询设计[D].武汉大学.2009

[7].袁毓林.用同义表达形式来扩充信息检索的查询语句例证研究——对于一种基于语义的搜索方式的若干设想[J].语言文字应用.2008

[8].王勃,孟岩,高政国.建筑几何信息模型XML化信息表达和查询[J].山西建筑.2008

[9].杨林,周顺平,潘婵玲,张宝才.面向实体的空间查询语言GSQL的表达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7

[10].魏振达,阳小华,刘军.成员搜索引擎的查询参数表达能力的建模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  ;  ;  

查询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