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西部山地泥炭记录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

亚热带西部山地泥炭记录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

论文摘要

贵州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处于亚热带西部半湿润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植被类型和分布格局受到末次盛冰期气温下降和季风减弱的影响,区域植被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了揭示该地区末次盛冰期植被对气候的响应,更好地理解西南季风的变化机制和区域环境演化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新的佐证,本文通过对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贵州西部山地泥炭钻孔岩芯进行AMS14C定年以及进行孢粉、烧失量、粒度和色度等多指标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MIS3晚期(ca.32-21 cal ka BP),当地建群种以壳斗科的栎属(常绿和落叶Quercus)、栲属/石栎属(Castanopsis/Lithocarpus)、水青冈(Fagus)和桦木科的榛属(Corylus)、鹅耳枥属(Carpinus)和桦木属(Betula)等温带树种为主的落叶-常绿阔叶林,伴生少量松和铁杉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杜鹃科为主的灌木,林下草本则以禾本科(Po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为主,表明此时气候偏凉,但区域气候依然湿润。LGM(ca.21-16 cal ka BP)期间,孢粉组合特征表现为以栎属(Quercus D)和榛属(Corylus)为代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含量占据绝对优势,植被演替为以栎属(Quercus D)和榛属(Corylus)为主要建群种的落叶阔叶林,反映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空间上向南转移,林下草本依然是以禾本科为主,但并未出现草原植被的扩张,而水生草本莎草科(Cyperaceae)几乎消失,表明该区域气候进一步干冷。冰消期由落叶阔叶林过渡至以栎属(Quercus D)、榛属(Corylus)和栲属/石栎属(Castanopsis/Lithocarpus)等树种组成的落叶-常绿阔叶林,表明常绿阔叶林扩张北移,气候逐渐回升变暖。贵州西部山地泥炭钻孔孢粉记录的末次盛冰期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表明,该区域末次盛冰期植被的演替主要表现为落叶阔叶林的扩张和收缩,气候经历了凉湿-干冷-凉湿,钻孔孢粉浓度和NNS泥炭钻孔烧失量,粒度和色度等指标,总体上与北半球低纬度夏季太阳辐射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乐远福,谢荣耀,肖靖颖,郑卓,黄康有,万秋池,陈聪,汤永杰,满美玲,马婷

关键词: 亚热带西部,山地泥炭,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植被演变,孢粉分析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 2019-10-11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珊瑚礁研究中心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分类号: Q914;P53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73753

页码: 51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393k

下载量: 3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分和土壤因子对湿地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7(09)
  • [2].典型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04)
  • [3].香港离岛植物传播与植被演替[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5)
  • [4].黄土高原撂荒川地植被演替及土壤性质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5].辽北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油松植被演替系列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3(11)
  • [6].基于植被演替理论的城市废弃地植物景观营造策略[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7].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养分、水分关系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5)
  • [8].基于饮水点放牧半径的高寒植被演替过程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 2019(02)
  • [9].淋洗脱盐对滨海滩涂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重金属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1)
  • [10].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过程的碳动态[J]. 山地学报 2017(05)
  • [11].半干旱地区煤矿次生裸地植被演替规律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2].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10)
  • [13].岩溶区不同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元素及其有效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 [14].长江中下游人工护坡坡面植被演替研究[J]. 泥沙研究 2020(05)
  • [15].洱海近50a来沉水植被演替及其主要驱动要素[J]. 湖泊科学 2013(06)
  • [16].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调查[J]. 草原与草坪 2014(03)
  • [17].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2)
  • [18].内蒙古东部湿地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6)
  • [19].北京市河道岸坡植被演替调查与评价研究[J]. 北京水务 2014(02)
  • [20].基于生态恢复的植被演替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1)
  • [21].原生滩涂植被演替带土壤Cd形态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1)
  • [22].退耕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与胶结物质的协同响应[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 [23].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9(11)
  • [24].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苏贝淖流域植被演替模型与演替过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25].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演替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6)
  • [26].六盘山森林土壤种子库与植被演替过程[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6)
  • [27].桂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 [28].黄河三角洲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1)
  • [29].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J]. 土壤通报 2018(03)
  • [30].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堆积体植被演替特征及土壤养分响应[J]. 山地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  

亚热带西部山地泥炭记录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