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并发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并发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曾平静(洞口县人民医院422300)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并发主要血管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发主要血管损伤患者32例,急诊处理为切开减压联合血管吻合或移植,术后采用负压封闭技术进行伤口引流,护理为常规护理及针对负压封闭引流器的特殊护理。结果29例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3例患者略显苍白。所有患者患肢肿胀均在72h内好转。行血管吻合术25例,血管移植7例;无血管危象及感染发生。结论术前做好急救护理,术后做好负压引流装置的护理、体位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软组织缺损;血管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38-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医师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以泡沫材料作为创面与引流管的中介物,可达到全创面引流,并使引流物经泡沫材料与引流管隔开[1],故为创伤外科较理想的引流方法。我院采用护理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发主要血管损伤3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发主要血管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破裂3例,肱骨骨折伴肱动脉破裂16例,车祸致胫腓骨骨折伴腘动脉损伤13例。创面均有组织撕脱,伤口不整齐。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急诊清创术清理异物及失活组织并制止出血后用VSD材料采用系膜法封闭创面,首先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后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修剪或拼接VSD材料后贴于创面,用1号丝线将创缘周围与VSD材料边缘间断缝合。再次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后在VSD材料外覆盖环套胶膜封闭伤口及VSD材料,要超过伤口边缘,与周围皮肤密封,变成闭合伤口。连接VSD材料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一个两通或三通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2]。接中心负压源,维持-16~-60kPa吸引,持续吸引5~15d。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结果

29例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3例患者略显苍白。所有患者患肢肿胀均在72h内好转。行血管吻合术25例,血管移植7例;无血管危象及感染发生。

3护理

3.1常规护理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进行补液、纠正酸碱平衡、抗休克等治疗。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与其建立良好沟通,使患者更配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等变化,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肢的肿胀度、皮肤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随时报告医师上述症状的变化情况,并配合医师做好相应处理。术前患肢应与患者心脏处于同意水平,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一般患肢抬高20°~30°。

3.2负压引流装置护理

调节负压维持在,观察负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如为异常应尽快寻找原因。VSD敷料应完全封闭。妥善固定管道,及时检查引流管各衔接口,保持连接紧密,特别要注意三通接头处、皮肤皱褶处等,查看是否漏气,保证有效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和受压,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因此,应指导患者正确翻身,早期功能锻炼时妥善固定引流管,易受压部位手术创面应按引流要求放置肢体体位及固定等,避免引流管扭曲或受压,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为防止引流管堵塞可选用硬度及口径适中的输血管在每根VSD引流管的对侧引入输血管与引流管相通过,输血管连接输液瓶,每隔2~4h冲洗一次;发生堵塞后先停止吸引可以使泡沫敷料在负压停止后充分舒展,粘附在微孔壁内的引流物脱落,在下次吸引时容易被引流出体外[4],并在停止负压时浸泡泡沫敷料。

4讨论

VSD是将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与一透水性好、不阻碍液体与小颗粒通过的医用PVA泡沫包裹,再用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引流管与负压源(450mmHg以上)连接后就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5]。负压的设计可有效减少受损组织腔隙并持续清理炎性分泌物和渗出物,促使组织多余水分排出有效减缓水肿。上述创面的改变使患肢血流量增加,并为肉芽组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研究表明VSD能增加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6]。生物膜封闭时创面与外界隔开,构成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有效减少创面污染与感染[7]。有研究表明压封闭引流减少IκBα磷酸化,抑制感染创面ICAM-1的表达,明显减轻感染创面炎性反应。我们认为在常规护理上应加强针对负压引流装置的护理,使其达到预期要求,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万静雯,彭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9):860-861.

[2]黄志群,陆钢,谷世行,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3):268-269.

[3]胡三莲,钱会娟,董文君,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损伤的护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68-570.

[4]赵龙桃,柳琴,李宏.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堵管失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8):735-736.

[5]王学文,范小淘,李伟,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7):583-584.

[6]李晨,喻爱喜,白育庭,等.负压封闭引流对创面愈合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7):583-584.

[7]戴璐,邱明玲.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25-26.

标签:;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并发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