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水库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探析

潘、大水库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探析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河北唐山064300

摘要: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以应对突发的水灾和自然灾害,进而贯彻水利部门的各项工作理念,也提高自身的发展需求。概述了潘、大水库的水文现状,从水文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原则、监测程序等方面阐述了监测体系。

关键词:水文、应急、监测体系、潘、大水库

1概况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简称潘、大水库)位于滦河干流,是串连式河道型水库,其主要任务是向天津市和河北省唐山市及滦河下游地区提供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潘、大水库属滦河水系。滦河水系支流较多,其中汇流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潘家口水库以上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潘家口水库至大黑汀水库之间有潵河。潘、大水库的水文工作由引滦局水文水质监测中心负责,辖有潘家口、大黑汀、下池、乌龙矶、石佛和汉儿庄等六个水文站,其中,潘家口、大黑汀、下池是水库水文站,乌龙矶站是滦河干流入库控制站,石佛站是滦河支流柳河入库控制站,汉儿庄站是潵河入大黑汀水库控制站。因此,潘、大水库的水文应急监测是潘、大水库以上、乌龙矶水文站以下区域范围内突发性水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潘、大水库面临的水文应急监测多是常规水文应急,如在大洪水来临时所做的水情预测工作、高洪应急监测工作以及应急调水监测工作等,要取得科学的水文资料和数据,必须建设良好的水文应急监测体系,明确监测范围,并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监测。

2应急监测原则

(1)树立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应急指导思想,以保障潘、大水库运行安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水文应急监测水平。

(2)建立协同应对、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3)坚持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工作方针。整合常规与应急测报资源,完善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整体作用。

(4)经验总结与完善体系相结合。应急任务完成后,应认真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后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水文应急测报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

3水文应急管理

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曾说过:水文应急管理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应急”二字上,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一”,即“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一个科学的应急预案,一支精干的应急队伍,一套现代化的应急装备,一个有力的保障机制”。

3.1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加强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保证应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中心一把手牵头的水文应急监测指挥部,下设危急管理办公室、情报预报组、水文测验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等,明确各组成员及职责,全面负责水文应急测报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水文汛前、汛后安全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和督办工作,应急监测演练方案的制定和人员培训,以及水文应急设备的配置等。

3.2一个科学的应急预案

编制符合引滦局实际情况的水文应急预案,能够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等问题,并在水文应急监测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每年的应急演练中,我们分别在汉儿庄、大黑汀、乌龙矶等地与气象、水质监测相结合,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3.3一支精干的应急队伍

根据需要组建水文应急巡测队,在发生重大天气过程期间,必要时为事发地水文站提供人力支援,协助完成水文测报任务。巡测队人员可根据雨水情、日常工作安排等实际情况随时调配,如全流域普降暴雨,各站均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的情况下等,潘家口、大黑汀、乌龙矶、石佛等站人员可随时调配。

我中心水文人员大部分都经过大洪水的考验。例如,去年8月份滦河流域特别是潵河出现了较大洪水,洪峰上涨较快,退水缓慢,这主要是前期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的结果。汉儿庄场降水量184.6mm,最大日降水量179.8mm,出现在8月2日。汉儿庄最高水位150.41m,最大洪峰流量1490m3/s,出现在8月3日11时,这场洪水共测洪18次,报汛10次,测得了较为完整的洪水过程。较多的雨天考验了水文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特别是8.03洪水过程中,需要进行1小时水库来水的反推入库,并一小时一发报,上报海委与局防办。水文人克服汛期人员不足,无法轮换休息的困难,发扬团结协作,连续作战的精神,测量人员蹲守在河边,时刻专注着水情变化;水情预报人员认真做好一小时一报,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供准确数据资料,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整个汛期,共拍发水情电报500余份,没有错报、漏报、迟报等现象的发生。水文人做到了顶得住、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

3.4一套现代化的应急装备

在充分发挥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对水文监测设备及交通工具的建设,满足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并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应急监测设备。

3.5一个有力的保障机制

中心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争取,同时结合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应急工作的实际,充分合理地保障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业务经费,确保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中心重视加强水文应急监测、预测预报等新技术的应用,每年都举办有关水文知识及应用培训,不断提高水文应急监测水平;积极储备技术力量,为水文应急测报提供技术支持。

中心积极协调监测车辆、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和餐饮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4监测程序

4.1预测预警

(1)应急管理办公室应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洪水过程,加强监视及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定期完善天气预报、洪水预报实施方案,对水情处理系统、自测报系统进行调试,做到常备不懈。

(3)建立健全水情值班制度,汛期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坚决杜绝脱岗、离岗现象发生。

4.2信息报告

水情预报员应在预测将要发生大的天气变化过程时,及时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在继续跟进过程中应始终监测水雨情动态数据,必要时实施滚动洪水预报,以指导水文应急测报工作。随着事件不断发展,应根据预测结果继续提供信息报告。

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3日内报出,包括面降水量、最大点降水量、各站最大洪峰流量、3日和7日最大洪量,以及各站水毁等。

4.3应急响应

各水文站获知将要发生大的洪水过程时,立即依据应急监测预案启动相应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人员立即上岗到位,根据上级需要和《报汛任务书》要求,水文站应及时对水位加密测次,控制完整水位变化过程;流量测验也要能够控制流量变化过程(包括起涨、洪峰、退水),满足资料整编和报汛的要求。

各站要和上游兄弟站密切联系,了解上游雨水情动态;应急监测数据信息的报告应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方式,确保快速、可靠,重要水情信息可直接报送海委或水利部。

5结语

水文应急监测是水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增强水文应急能力,必须加强水文应急监测工作。要重视水文应急监测实践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着重考虑如何有的放矢,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培训效果等,更好满足水利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俊.水文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水文,2011,01.

[2]王俊等.水文应急实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刘晓丽.吕梁市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探析.山西水利.2013.8.

标签:;  ;  ;  

潘、大水库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