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与管养模式选择分析

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与管养模式选择分析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总体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水平都大幅提升,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层面上,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将提高公园建设力度作为问题主要完善途径,并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但在公园管理层面上,受限于管理经验不足因素,仍旧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制度,且公园管理养护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尚存在优化空间,因此本文对上述问题开展以下分析。

关键词: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制度;管养模式;选择分析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在当前政府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基础工作作为主要治理重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区域城市纷纷提高了对国家公园、城市公园的建设力度与重视程度。但在公园管理层面上,却尚未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制度,并存在诸多管理部门开展交叉管理工作、管理盲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一、公园管理机构的制度选择与建设要点分析

(一)公园管理机构的权力分层管理制度建设要点

在公园管理工作开展以及运行过程中,管理机构的主要管理职能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上的公园治理职能。例如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所出台、实行的各项政策,公园的对外开放范围、为公园管理运行提供政策依据与法律依据。此外,地方政府在中观层面上也需要引导公园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确认。例如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定期对城市公园、国家公园开展园林防火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向公园管理机构提出景观、园林防火要点与工作指导意见。此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也需要按照相应规定条例向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公园提供运营资金;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上的公园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主要由公园管理机构形行使。例如公园管理机构组织绿化养护工作人员开展养护工作,为公园浏览观光的人民群众提供基础、必要的各项服务,也需要确保公园内部的环境整洁、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所栽种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等。

总而言之,在公园管理机构制度构建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划分公园管理机构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二者之间应发挥的主要管理职能范围,政府部门仅限于提供必要扶持力度、引导公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与法律依据,扮演自身引导者与监管者角色。而公园管理机构则需要开展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确保公园的良好运行。

(二)公园管理机构制度中管理目标的明确,以及各部分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划分

首先,在公园管理机构制度构建过程中,也需要率先制定公园管理目标与所需遵循的管理原则。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国家公园、城市公园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分析,总结出以下几项公园管理目标与所需遵循的管理原则,具体如下:一方面,公园管理目标为维护公园内部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公园游客提供垃圾回收、文化科技普及与游憩基本服务,管理公园游客各项行为三项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所需遵循的公园管理原则为,优先级管理原则、实际性管理原则、公益性管理原则、规范性管理原则。

其次,在公园管理机构制度构建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公园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工作类别、工作需求来设立诸多管理部门,并对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范围加以明确划分,具体构建要点如下:第一,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这一部门的主要管理职责范围为,对园区内的生态体系、所栽种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开展实时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后续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绿化养护工作;第二,公园游憩管理部门。这一部门的主要管理职责范围为,为公园游客提供休憩服务(如在园区人行道两侧配置休息长椅)与游览解说服务(如配置专门的解说工作人员、安装园区道路指示牌);第三,公园公共事务部门。这一部门的主要管理职责范围为,处理各类公园管理杂项事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采购园区基础设施设备、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对接管理工作,以及开展科研工作;第四,公园规划发展决策部门。这一部门的主要管理职责范围为,对公园的实际发展状况、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实行情况开展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园未来发展决策计划。

二、公园管理养护模式的选择与具体管理要点分析

(一)将政府所颁布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入公园养护管理体系中

在当前我国部分公园养护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具体管理条例与政府相关管理条例、政策法规之间缺乏紧密关联性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公园管理养护模式的实际运行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公园管养模式的选择与体系制定阶段中,不应选择具有过高内部独立性的管养模式,而是应选择充分将宏观层面上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入管养模式中,从而规范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德工作态度与具体行为。例如在受到管理养护人员工作疏忽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园区火灾等安全事故时,不但需要在旧有公园管理体制与管养模式下追究主要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也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二)优先选择立体化、全面化的管养模式

在公园开放运行与管理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工作难点与问题为,部分游客公共素养较低,时常出现在公园公共禁烟区吸烟、践踏草坪、人为损坏所配置公园基础设施等问题。不但极大提高了公园养护管理工作量,还对公园内所栽种的绿化植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从而降低了公园的实际绿化覆盖率与绿化植物成活率。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优先选择立体化、全面化的公园管理养护模式。一方面,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需要与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开展协调管理工作,在园区内采购配置足量的监控设备与环境监测设备,并开展全天候监测作业。另一方面,公园绿化养护工作人员也需要将传统的工作模式切换至重点养护模式。例如在环境监测人员监测到园区区域出现异常高温、或是绿化植物受到损害时,养护人员按照其指令开展针对性养护管理工作。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我国部分公园管理养护模式运行过程中,较为重视开展绿化养护工作,提高养护队伍的建设力度,但是对于开展公园巡逻管理却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这一问题也导致了在公园管理养护过程中,无法从根源上完善上述各类问题,治标不治本。因此笔者建议,在公园管养模式的选择阶段中,管理人员应注重于选择具有均衡性的管养模式,具体措施为:第一,提高公园巡逻监察队伍的配置力度与工作岗位数量,确保可以开展覆盖整个公园园区的巡逻监察工作;第二,在公园巡逻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开展“文明巡逻”工作。例如巡逻人员在发现园区内部吸烟问题时,需要首先上前向吸烟游客礼貌制止这一行为,并适当讲述在园区公共禁烟区吸烟行为的危害。而在吸烟游客屡次违规吸烟、或是抗拒管理时,巡逻管理人员再根据公园园区管理条例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开展管理工作。例如将吸烟游客提交公安机关。

三、总结

虽然当前我国政府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而持续提高对公园建设工程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但是在公园管理机构制度建设与管养模式选择层面上,仍旧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问题。因此笔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园管养模式与管理制度加以深入分析,并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基础上,提出上述几项管理机构制度建设要点与管养模式选择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庆雷.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国家公园管理创新研究[J].旅游研究,2015(01):80-85.

[2]陈洁,陈绍志,徐斌.西班牙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及其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50-54.

标签:;  ;  ;  

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与管养模式选择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