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评估论文_HOLT,T,A,DALTON,AR,KIRKPATRICK,S,本刊编辑部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件过程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程,可信,软件,模型,成熟度,可用性,软件工程。

软件过程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HOLT,T,A,DALTON,AR,KIRKPATRICK,S,本刊编辑部[1](2019)在《提示软件对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评估的障碍:全科医疗中整群随机试验的过程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口服抗凝剂可降低心房颤动(AF)患者的卒中风险,但未得到充分使用。AURAS-AF(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自动评估)是一个软件工具,用于识别需采用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并与医生进行讨论。目的调查AURAS-AF在英国全科医疗中的实施情况。设计与场所在整群随机试验中,过程评估涉及的23个诊所被随机分配使用AURAS-AF。方法从问诊到决策期间,软件提示卒中风险后,医生应开始邀约患者讨论抗凝剂的使用。软件提示后要求做出回应,说明未开始采用抗凝剂治疗的原因。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进行定性访谈探讨抗凝剂的可接受性和可用性。结果在476例符合邀约条件的患者中,只有159例(33.4%)被其家庭医生认为适合邀约。给出的原因常常是根据虚弱和跌倒或出血的风险来确定。在受邀者中,35例(22%)开始使用抗凝剂(占最初符合条件患者的7.4%)。940例患者共出现1 695次软件提示。在883次问诊中决定不采用抗凝剂,并提供了一系列理由。对15例患者和7例临床医生的访谈表明,虽然软件会出现干扰提示,但干预是可接受的。结论问诊时进行心房颤动的卒中风险自动评估和提醒是可行且可以接受的,但是没有解决因虚弱和出血风险而不采用抗凝剂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瑞引[2](2018)在《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产品的质量与软件过程密不可分,软件过程为管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难以控制的环节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过程模型指导下开发出的软件产品质量的优劣与过程模型的质量息息相关。过去传统的软件建模方式因其受到经验主义建模方法的影响,存在建模周期长,难度大,容易偏离实际需求导致模型质量低下等诸多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软件产品开发对软件过程模型的需求。利用过程挖掘获取过程模型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如何对过程挖掘得到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进行质量评估至今尚无一个广为人接受的方法。本文针对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研究的文献较少,评估方法还相对欠缺,现有文献中提到的方法均存在方法实施困难,成本高,受主观性判断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质量评估方法。将二维层面帕累托最优原则扩展到叁维层面,并对叁维帕累托最优的质量评估和筛选方法进行了算法设计。通过设立阈值的方式筛选可靠的高质量过程挖掘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计算过程挖掘模型简洁度的方法,综合考虑模型的质量和简洁度,最终筛选得到高质量且结构简洁的过程挖掘模型。该方法也支持对过程挖掘算法进行推荐,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质量评估和筛选的结果呈现出来。进一步通过实验分析了两个阈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对阈值,为软件开发人员选择和改进软件过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件日志生成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的质量维度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帮助软件工程师有效地评估、筛选、改进过程模型,提高软件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应用中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增强对软件过程风险把控的能力,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丁瑞丰,胡秀枋,徐秀林,冀雪飞,安美君[3](2018)在《人体坐下站起过程中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定量评估的需求,设计一种针对坐下站起过程中各阶段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的系统软件,该软件配合坐位站起平衡功能训练仪使用。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VS2010(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平台编写,可实时获得人体在坐下站起过程中的各评估参数,包括左右臀前后最大压力、左右足底平均压力、伸展期时间、伸展前期时间、左右侧最大和平均压力及站起时的最大加速度等。结合图形和数字实时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对人体坐下站起的各阶段进行平衡功能评估和训练,通过视觉、听觉反馈,使训练更具趣味性。经过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软件运行稳定可靠,具有针对性的评估并结合实时可观测的压力曲线及大量的评估参数,可使评估结果更快速更有效。(本文来源于《生物信息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德鑫,王青[4](2018)在《支持软件过程可信评估的可信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软件可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比较共识的观点认为,软件可信是软件行为符合预期的程度.质量形成于过程,显然,建立质量信心的证据也散布于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主体、行为和各种保障手段则是建立软件可信的基本依据.基于证据的决策和管理是现代质量理论的核心,基于证据、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都是试图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支持下,从过程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其中,证据作为建立软件可信、支持可信评估的基础要素,是模型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该模型中的证据体系,遵循完整性、必要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这4项原则,基于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调研以及与CMMI等软件过程参考模型的对接来提炼、定义和质证模型中的可信证据,使证据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和可比性;同时,增加了部分目前其他模型都没有涉及的证据来刻画对软件过程的可信增强,从而建立了一个从可信实体、可信行为、可信制品这3个目标进行可信保障、并覆盖软件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证据体系.该证据体系科学、客观并具有良好的公信力,结合可信度模型的其他部分,可以实现基于证据的、自底向上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可供软件组织广泛采用.(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郝学良,朱小冬,叶飞,刘丽[5](2016)在《基于开发过程数据的软件可维护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件维护性影响因素多、度量难度大、软件维护实验成本高,且不可避免地产生霍桑效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开发过程数据挖掘的维护性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平均功能块维护时间的维护性评估模型.通过对软件配置管理库、文档等数据源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将软件维护时间作为维护性验证参数,实现了对软件维护性的定量评估.最后,利用实际的软件工程项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军械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德鑫,王青,贺劼[6](2017)在《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可信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但对软件可信性的评估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且客观的标准.一些研究工作从可信证据的采集渠道入手,譬如认为有第3方测试的证据,其可信级别就高一些,而若有用户的使用反馈则可信级别就更高.这些工作在可信的客观性方面做了很好的贡献.但可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且质量形成于过程,其证据的充分必要程度以及对必要开发过程的覆盖程度等非常关键.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的实体、行为以及制品3个方面提取软件可信的证据,建立了由37个可信原则、182个过程可信证据和108个制品可信程度证据组成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并给出基于该模型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方法,试图从开发过程的可信程度来建立软件产品的可信的信心.(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张虹,华礼娴,林涛,余钱[7](2015)在《基于过程挖掘的移动端软件可用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移动端的软件进行自动化可用性评估,以改进软件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介绍了过程挖掘的相关概念、应用流程以及相应的算法;通过使用过程挖掘算法自动地挖掘出用户行为模型并将其可视化,再对行为模型与期望模型进行一致性分析,推断出可能出现可用性问题的地方。同时结合实验者的反馈意见验证分析结果,可对软件提出可用性方面的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陈昕[8](2015)在《可信软件过程质量模型与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过程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软件危机的重要手段。软件过程评估最为改进软件过程的基础,软件过程评估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软件过程评估已经称为制约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在参考广义质量体系以及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支持可信软件过程的广义质量体系;并重点研究了中介理论,提出了基于中介真值程度度量的中介加权法。本文在研究ISO 9000族国际标准、SEI的SW-CMM/CMMI过程模型、ISO/IEC 12207与ISO/IEC15504国际标准等相关模型、标准基础上,参照传统工业的广义质量体系,通过对当下软件过程需求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软件过程评价指标。该质量模型采用“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质量指标”叁层架构,更加合理地划分和定义了软件过程质量组成要素。接着,综合现有文献中软件过程质量特性权重的不同认知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一般评估背景下的质量模型权重取值模板。软件过程量化评估问题是典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但是在软件过程评估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和过渡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重点研究中介度量应用模型和多属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将中介真值程度度量理论与加权平均法结合,提出中介加权法。该方法以每次参加评估的软件过程为参考,通过谓词描述、映射函数确定、评判集求解等过程得到软件过程的评估结果。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中介加权法在软件过程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软件过程质量评估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叁组软件过程进行评估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软件过程质量模型的合理性。接着通过和其他叁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中介加权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1-01)

吴小欣[9](2014)在《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软件工程的不断革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每项软件活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保证软件工程的健康平稳的发展,应该采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监控,在软件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偏离最佳实践的风险就叫做软件过程的风险,本文通过根据建立在CMMI中的过程域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每个过程域的模糊综合评估,进而监控软件风险与质量,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该风险评估的方法符合软件工程建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11期)

章晓春[10](2014)在《基于DO-178B的机载软件开发过程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用飞机机载软件开发过程需遵循DO-178B标准已得到适航当局和工业界普遍认可,如何对机载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满足DO-178B的相关目标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对相关适航标准和指导性文件进行了解读,对采用阶段介入评审进行机载软件开发过程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4年08期)

软件过程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软件产品的质量与软件过程密不可分,软件过程为管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难以控制的环节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过程模型指导下开发出的软件产品质量的优劣与过程模型的质量息息相关。过去传统的软件建模方式因其受到经验主义建模方法的影响,存在建模周期长,难度大,容易偏离实际需求导致模型质量低下等诸多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软件产品开发对软件过程模型的需求。利用过程挖掘获取过程模型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如何对过程挖掘得到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进行质量评估至今尚无一个广为人接受的方法。本文针对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研究的文献较少,评估方法还相对欠缺,现有文献中提到的方法均存在方法实施困难,成本高,受主观性判断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质量评估方法。将二维层面帕累托最优原则扩展到叁维层面,并对叁维帕累托最优的质量评估和筛选方法进行了算法设计。通过设立阈值的方式筛选可靠的高质量过程挖掘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计算过程挖掘模型简洁度的方法,综合考虑模型的质量和简洁度,最终筛选得到高质量且结构简洁的过程挖掘模型。该方法也支持对过程挖掘算法进行推荐,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质量评估和筛选的结果呈现出来。进一步通过实验分析了两个阈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对阈值,为软件开发人员选择和改进软件过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件日志生成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的质量维度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帮助软件工程师有效地评估、筛选、改进过程模型,提高软件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应用中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增强对软件过程风险把控的能力,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件过程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HOLT,T,A,DALTON,AR,KIRKPATRICK,S,本刊编辑部.提示软件对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评估的障碍:全科医疗中整群随机试验的过程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9

[2].李瑞引.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8

[3].丁瑞丰,胡秀枋,徐秀林,冀雪飞,安美君.人体坐下站起过程中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生物信息学.2018

[4].王德鑫,王青.支持软件过程可信评估的可信证据[J].软件学报.2018

[5].郝学良,朱小冬,叶飞,刘丽.基于开发过程数据的软件可维护性评估[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6

[6].王德鑫,王青,贺劼.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J].软件学报.2017

[7].张虹,华礼娴,林涛,余钱.基于过程挖掘的移动端软件可用性评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

[8].陈昕.可信软件过程质量模型与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9].吴小欣.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10].章晓春.基于DO-178B的机载软件开发过程评估方法[J].软件导刊.2014

论文知识图

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测评...CMM软件过程评估和能力评价的通...一软件过程评估结果展示图5 基于证据的可信软件过程评估方...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价的...2各成熟度级别所包含的关键过程域为:第...

标签:;  ;  ;  ;  ;  ;  ;  

软件过程评估论文_HOLT,T,A,DALTON,AR,KIRKPATRICK,S,本刊编辑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