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再现论文-廖尔琼

对等再现论文-廖尔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等再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为卡瓦诺,风格再现,叙事,对等理论

对等再现论文文献综述

廖尔琼[1](2018)在《从对等理论看原作风格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国当代着名作家玛丽·菲拉瑞拉《成为卡瓦诺》的第1、13、14、15章的汉译为研究对象,在尤金·奈达对等理论指导下探讨原作风格以及在叙事层面再现这种风格的翻译策略。小说中,菲拉瑞拉运用对比、融情等手法令作品极富镜头感,呈现出一种既充满爱情的喜悦与甜蜜,又弥漫着悬疑的恐惧和神秘的独特叙事风格。这种独特风格构成了译者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笔者从奈达的对等理论出发,在意义对等的基础之上追求风格对等。本文首先讨论了奈达对等理论用于指导翻译实践者再现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及翻译素材的特点,从小说叁要素出发,将风格聚焦于叙事层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场面氛围的营造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叁个方面,从而切实解决本论文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点。本研究认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再现,既包括“原文的精神”,也要涵盖“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者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体验。据此,建议译者采取拆句法、增益法再现原作人物语言的隐晦、动作的简短有力和心理的复杂;采用转换补偿法、重置法以及化抽象为具体的翻译策略再现原作场面的镜头感和感染力;采用直译法和重组法再现原文故事情节的层级推进与剖析。(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0)

刘晴[2](2018)在《动态对等视野下文学译本中原作风格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威廉·福克纳《寓言》第五章和第九章部分的翻译报告。该小说于1955年同时荣获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是作者写作生涯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身为语言大师,福克纳在该书中运用了多种创作技法,如插叙、象征、圣经及神话叙述模式。该书还表现出超长复杂句、非常规使用标点符号、措辞艰深等显着特点。正是上述这些特点造就了福克纳独特的风格,再现该风格乃译者第一要务。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和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指导,分析了该目标的实现方式。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概述作者及文本,回顾了福学,尤其是福克纳翻译及相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点明本论文价值意义所在。第二章展示翻译任务及译者的中译本,是本文展开的重要基础及文本依据。第叁章简要介绍刘宓庆及奈达之理论,为论文构建理论框架,即以“风格标记”为翻译方法论,以“功能对等”为译文评判标准。第四章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列举了众多案例,从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两大类别,音系、语域与词语、句法与章法、修辞、表现法、内在素质、接受者视阈融合七个层面解释和分析译者如何利用“风格标记”理论逐步再现福克纳别具一格的文学风格,力求实现译文“功能对等”。最后为文章总结部分,概述了笔者从这次翻译项目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心得。(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3-01)

喻中[3](2017)在《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为了促成中国人对于佛教名相的理解,竺法雅开创了格义之法。清末民初,在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早期,格义之法再次浮现:外来的法学被理解为中国的法家学说,法家学说与法学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建构成一种虚拟的对等关系。其中,严复运用格义之法,以中国固有的"法家"解释西方的"法学家";梁启超、沈家本、胡适等人以外来的法学解释甚至取代中国固有的法家学说,则是对反向格义方法的运用。反向格义也是格义。无论是以法家学说解释法学,还是以法学解释法家学说,都表明格义之法乃是中国现代法学兴起的一个环节。回顾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的建构及其终结,省思格义与中国现代法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是当下及未来中国的法学实现理论自觉的必要前提。(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17年04期)

王雯灏[4](2017)在《从功能对等看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如何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是译者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根据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应该使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非致力于语言形式的对等。本文尝试依据该理论,以短篇小说Another Dimension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问题。基于现有研究及翻译素材的特点,本文将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聚焦于语言风格、文化意蕴、情感渲染叁方面,并分别结合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译例探讨了审美再现的策略及方法。为了再现原作之美,本研究认为,译者应以审美功能对等为准绳,尽量使译文读者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据此,译者可灵活调整语序,采用改译、创译等方法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之美;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策略,增益、加注等方法再现原语的文化意蕴之美;对于情景描写则可采用增益等方法,对于心理描写,注意内心独白应符合口语化的特点,从而再现原作者的情感渲染之美。(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8)

翟子惠,刘凌玲[5](2015)在《《匆匆》英译本中修辞风格的再现——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匆匆》英译本的赏析备受学者的关注,《匆匆》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他认为有叁种方式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保留原作的修辞格"的处理方式为依据,可阐释朱纯深《匆匆》的英译本中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风格的再现。(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高原[6](2015)在《“功能对等”视角下词汇意义的再现——《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而词汇意义是构成文本的主体。文学作品中往往用词巧妙,表意丰富,译者在译文中也要准确地再现原文中的词汇意义。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词汇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19期)

彭逸红[7](2015)在《再现散文审美意境——功能对等论在散文法汉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散文法译汉的难度问题,提出运用功能对等论的解决方法。从再现语言美、风格和艺术手法叁方面运用功能对等论,其中,语言包括字词和句子结构,风格指整体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包括象征、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译文与原作的形似、神似和意境一致,从而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帅[8](2014)在《从功能对等视角分析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两部分:翻译部分和评论部分。翻译部分节选自澳大利亚作家Liz Byrski的小说-《人生之过》。节选部分作者通过不同生活场景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此翻译旨在将原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传达到译文中。在评论部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翻译,评论小说中人物形象在译文中的再现。(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5-20)

段永佳[9](2013)在《形式对等,神韵再现——朱纯深英译《匆匆》片段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精品散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将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时间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将这种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作品以朴素的诗化语言兼以修辞手段增强了整篇文章的感染力和意境美。要将这样一篇含义深刻,语言优美的散文翻译成地道的英文,不仅要求译者具有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同时还要再创语言的优美神韵,以保持原文优美的语言风格、修辞风格和意境(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11期)

高原,陈达[10](2011)在《“功能对等”视角下修辞意义的再现——《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文学作品中往往使用多种修辞手段,而修辞同样具有意义,在译文中也要得到再现。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修辞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34期)

对等再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威廉·福克纳《寓言》第五章和第九章部分的翻译报告。该小说于1955年同时荣获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是作者写作生涯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身为语言大师,福克纳在该书中运用了多种创作技法,如插叙、象征、圣经及神话叙述模式。该书还表现出超长复杂句、非常规使用标点符号、措辞艰深等显着特点。正是上述这些特点造就了福克纳独特的风格,再现该风格乃译者第一要务。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和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指导,分析了该目标的实现方式。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概述作者及文本,回顾了福学,尤其是福克纳翻译及相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点明本论文价值意义所在。第二章展示翻译任务及译者的中译本,是本文展开的重要基础及文本依据。第叁章简要介绍刘宓庆及奈达之理论,为论文构建理论框架,即以“风格标记”为翻译方法论,以“功能对等”为译文评判标准。第四章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列举了众多案例,从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两大类别,音系、语域与词语、句法与章法、修辞、表现法、内在素质、接受者视阈融合七个层面解释和分析译者如何利用“风格标记”理论逐步再现福克纳别具一格的文学风格,力求实现译文“功能对等”。最后为文章总结部分,概述了笔者从这次翻译项目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心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等再现论文参考文献

[1].廖尔琼.从对等理论看原作风格的再现[D].南京大学.2018

[2].刘晴.动态对等视野下文学译本中原作风格的再现[D].厦门大学.2018

[3].喻中.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J].现代法学.2017

[4].王雯灏.从功能对等看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南京大学.2017

[5].翟子惠,刘凌玲.《匆匆》英译本中修辞风格的再现——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5

[6].高原.“功能对等”视角下词汇意义的再现——《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J].科技视界.2015

[7].彭逸红.再现散文审美意境——功能对等论在散文法汉翻译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8].张帅.从功能对等视角分析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再现[D].复旦大学.2014

[9].段永佳.形式对等,神韵再现——朱纯深英译《匆匆》片段赏析[J].金田.2013

[10].高原,陈达.“功能对等”视角下修辞意义的再现——《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1

标签:;  ;  ;  ;  

对等再现论文-廖尔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