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贯穿创新教育的尝试

浅谈思想政治课贯穿创新教育的尝试

◆庞玉林陕西省周至县第四中学710400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科技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性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现在,我把思想政治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思想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动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科学研究成果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独立地去发现、探索、掌握真理。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而不是搞填鸭式的灌输。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已被人们发现并被证实了的知识、真理,正是为了学生今后能独立地通过自学与实践去探索还未被人们发现的真理,这就是发现性思维的意义所在。

在高二哲学常识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程序的:

1、设疑:世界上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结合下面的理论讨论:在力学中,同样的三根木条,钉成不同的形态,其稳定性是不同的;在化学中,同样是碳元素,如果按照“平面”结构排列,他只能形成石墨,而按照“立体”方式加以结构,却能形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在音乐中,同样的七个音符,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排列组合,可以形成风格、气势、情调各异的不同乐曲。结构的重要可见一斑。同样,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会使教学具有不同的功能,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科学具有规律性的内涵,而艺术具有创造性的外延。根据课堂教学科学性的要求,即知识落实的要求,课堂教学结构中,应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它是教学的主结构。根据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课堂教学结构中还应有灵活可变,甚至师生共同建构新知识出现的活动结构,它是发挥师生创造才能的亚结构。如何把握基本结构和活动结构的相统一的网络化结构,这便是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使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自学:列出自学提纲,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否相同?

(2)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是否相同?

(3)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是否相同?

在自学中同时要求学生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举一例予以分析说明。

3、归纳:通过前面的设疑和自学,同学们已经发现了真理,即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了解了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4、验证:设置一道讨论题,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通过上面的发现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自学能力;应用求简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有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往往不止一种,在众多的方法和途径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最简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一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创性。

在政治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特别在复习课中,采用图示法,形象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效果较好。如在哲学常识中,学生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常混淆不清,采用图示法,学生一目了然。

三、运用激励法,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与求异思维能力

对于一个事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还要善于激励学生,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独创性,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这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

高二哲学常识在讲解“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我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组织学生讨论,激励他们敢于向陈规挑战。大家发言热烈,证据有力,最终得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结论,从而加深了对哲学原理的辩证理解,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逆向求异思维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标签:;  ;  ;  

浅谈思想政治课贯穿创新教育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