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_魏亚娜,陈占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共聚物,大分子,乙烯基,肉桂。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文献综述

魏亚娜,陈占[1](2018)在《交联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采用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合成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交联聚合物交联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总结出PVPP的最佳合成路线为:以5%磷酸氢二钠和5%硫酸钠的水溶液为溶剂,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交联剂选用NMBA,在N2保护下70℃反应90min,干燥后得到凝胶体积可控、残单低、吸水性能强的PVPP颗粒。(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8年05期)

高俊,赵慧,李利燕,刘瑞娜,赵叁平[2](2017)在《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交联共聚物膜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基础上,以丙烯酸酯封端制备了PLA-PEG-PLA大分子单体。PLA-PEG-PL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经光聚合制备了系列PLA-PEGPLA/PVP交联共聚物膜。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了大分子单体的成功合成;随着NVP投料量的增加,交联共聚物膜的亲水性增强,水解降解性加快,而储能模量(E’)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NVP与PLA-PEG-PLA大分子单体的投料量由0.25/1.68(质量比)增至1.55/1.68时,共聚膜的拉伸强度由32.7 MPa降为17.1 MPa,而断裂伸长率由82%增至387%,说明共聚物膜的韧性较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龚力[3](2014)在《N-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马来酸酐(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乙烯基环己基醚(CHVE)为单体,以二乙烯基本(DVB)为交联剂,沉淀聚合制备了两种交联度不同的带有酸酐基团和内酰胺基团的功能微球,即高交联度的P(MA-NVP-DVB)叁元微球和低交联度的P(MA-NVP-CHVE-DVB)四元微球,CHVE的加入可以降低该体系微球的交联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对微球的形貌和结构做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带有目标功能基团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分别以P(MA-NVP-DVB)叁元微球和P(MA-NVP-CHVE-DVB)四元微球为基体,接枝乙二胺(EAD)合成了聚酰胺型的螯合树脂,对两种螯合树脂吸附Pb~(2+)金属离子的能力做了对比,并着重研究了四元低交联度微球对Pb~(2+)的吸附为。在P(MA-NVP-DVB)叁元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详细研究了溶剂、交联剂浓度、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投料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和氟利昂F225混合溶剂是一种比较适合本体系的反应介质,同时DVB的浓度必须高于单体摩尔数的70%,MA/NVP单体配比需大于7:3,单体总浓度需高于0.2mol/L才能得到理想的单分散微球,微球的粒径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引发剂浓度为2%时达到最大,为1.117μm,当引发剂浓度超过3%,微球则会发生轻微粘连,最优条件下微球最高产率可达77.58%,MA组分含量为27.33%。为降低马来酸酐功能微球的交联度,增大微球的内部空间,提高对内部酸酐基团的利用,引入给电子单体乙烯基环己基醚(CHVE)制备了新的四元微球P(MA-NVP-CHVE-DVB),CHVE的加入可以显着地改善微球的结构,降低四元微球的交联度,最高可降低至单体摩尔数的21%,微球的粒径随着CHVE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变大,最大可达1.30μm,表明CHVE使得四元微球的内部出现了更多的间隙与空间。同时CHVE也能少量提高微球的产率和马来酸酐的含量。TGA测试结果显示,交联度降低的四元微球分解温度更低,交联度为21%的四元微球相比70%交联度的叁元微球分解温度降低了大约135℃。通过酸酐水解反应对P(MA-NVP-CHVE-DVB)四元微球接枝乙二胺(EAD)制备聚酰胺型四元螯合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当MA/EAD的投料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为6h,MA组分浓度为0.04mmol/mL时,EDA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为80.2%。相同的实验条件和参数下,以P(MA-NVP-DVB)叁元微球为基体的聚酰胺型螯合树脂,乙二胺转化率只有59%。四元聚酰胺型螯合树脂对Pb~(2+)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280mg/g,为叁元螯合树脂的两倍,吸附速率较快,2h即可吸附70%以上的Pb~(2+)离子,6h达到吸附平衡。pH会影响四元酰胺型螯合树脂对Pb~(2+)离子的吸附行为,常温下即可达到最大吸收,最佳吸附pH值为5.4。(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4-05-01)

檀琳,郑侠俊,王延梅[4](2013)在《热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涂层管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电泳分析蛋白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毛细管涂层的制备方法,即首先将商品化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PVP)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然后将其充入毛细管中,加热就可以得到稳定的PVP涂层。SEM结果显示,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聚合物涂层较为致密,且在pH2-9内能够很好地抑制电渗流(EOF),对四种碱性蛋白质(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以及α-胰凝乳蛋(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期刊2013-10-12)

张伟,贺艳,刘伟,吴智渊,江峥[5](2013)在《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快速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红葡萄酒中酪蛋白过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红葡萄酒酪蛋白过敏原的质谱分析方法。选择专一性SRM离子对,建立3种亚型酪蛋白α-S1,α-S2,β的质谱定性与定量方法;利用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处理红葡萄酒有效提取蛋白,并直接快速酶解,使前处理缩短到2 h以内。结果表明,酪蛋白的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检出限达10μg/L。(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3年10期)

孙彬彬[6](2012)在《交联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的制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交联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的用途。(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2年12期)

李长伟[7](2007)在《大分子印迹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分散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M)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BPO/DMA)为引发剂,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板,采用低温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00μm的牛血清蛋白大分子印迹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微球(BSA-IMs)。讨论了影响BSA-IMs粒径大小、分布和形态的各种因素:水油比、分散剂的种类及加入量、搅拌速度、引发剂的用量及加入方式、反应温度等。BSA-IMs的重结合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好的特异选择性能,吸附平衡时的印迹效率(IE)可达到3.25。反应温度、BSA中加入盐的浓度、BSA溶液pH值、凝胶微球中模板的洗脱方式对BSA-IMs的吸附量和印迹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反应温度会影响微球的形态进而间接影响吸附性能,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印迹效率稍有下降;BSA溶液中盐浓度达到某一值时,BSA-IMs的吸附量出现了极大值,而印迹效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BSA溶液的pH值越低,BSA-IMs的吸附量也越大,但印迹效率逐渐降低;模板的洗脱方式对BSA-IMs的吸附量也有很大影响,用含1.0%SDS的10%乙酸(V/V)水溶液洗脱液对BSA-IMs进行洗脱,BSA-IMs体现出了较高的吸附量和印迹效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张锡兰,袁金芳,高青雨[8](2005)在《可光交联的共聚物肉桂酰化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温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P(NVPc-o-HEA),通过肉桂酰化的修饰,共聚物不仅在水溶液中具有温度敏感性,而且还具有光活性。对肉桂酰化的P(NVP-co-HEA)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酰化度小于5%时,其水溶液仍没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出现;当酰化度为10%、15%、20%和25%时的LCST分别为55、50、45和36℃,表现出较好的温度敏感性;当酰化度达到30%时,聚合物水溶液在室温(23℃)下就发生明显的胶束现象,溶液呈半透明蓝色,达到35%时,聚合物不再溶解。聚合物涂层经紫外光辐照后发生交联而形成不溶于水却能在水中溶胀的温敏性水凝胶。(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5年08期)

张锡兰,袁金芳,高青雨[9](2005)在《丙烯酸(肉桂酰氧乙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光交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丙烯酸(肉桂酰氧乙基)酯(CEA)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共聚物P(CEA-co-NVP),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水溶液的温敏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聚合物膜的光交联性。结果表明P(CEA-co-NVP)具有较好的光敏性和光交联性,交联膜水溶胀性也较好。(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5年02期)

马婷芳[10](2003)在《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是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并得到广泛应用。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工业上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只有将NVP聚合或者共聚为高分子化合物后,才能在工业上应用。NVP单体的聚合包括均聚、共聚和交联聚合叁类。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详细介绍了NVP单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各种合成方法,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应用情况。 (2)用悬浮聚合法和苞米花聚合法实验室合成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实验中选用不同的交联剂和单体进行反应,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得到了不同的交联产物。 (3)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实验中得到的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获知产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相关信息。 (4)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交联聚合产物的产率、凝胶体积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作出理论分析,筛选出适宜的工业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的交联PVP凝胶体积为5~50mL/g,对于单宁和水杨酸的吸附量分别可达80mg/g和169mg/g,产率可达90%以上;采用苞米花聚合法制备出的交联PVP凝胶体积为5~8 mL/g,对于单宁和水杨酸的吸附量分别可达103mg/g和194mg/g,产率约为70~80%。DSC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出的交联PVP的玻璃化温度比线型PVP有较大提高,且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显着上升。SEM表征表明苞米花交联PVP的结构较疏松,而悬浮法交联PVP的结构相对致密一些,但改变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会出现不同形貌。当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时,交联PVP的溶胀程度要小一些,对啤酒和饮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3-02-01)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基础上,以丙烯酸酯封端制备了PLA-PEG-PLA大分子单体。PLA-PEG-PL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经光聚合制备了系列PLA-PEGPLA/PVP交联共聚物膜。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了大分子单体的成功合成;随着NVP投料量的增加,交联共聚物膜的亲水性增强,水解降解性加快,而储能模量(E’)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NVP与PLA-PEG-PLA大分子单体的投料量由0.25/1.68(质量比)增至1.55/1.68时,共聚膜的拉伸强度由32.7 MPa降为17.1 MPa,而断裂伸长率由82%增至387%,说明共聚物膜的韧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参考文献

[1].魏亚娜,陈占.交联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8

[2].高俊,赵慧,李利燕,刘瑞娜,赵叁平.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交联共聚物膜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3].龚力.N-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济南大学.2014

[4].檀琳,郑侠俊,王延梅.热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涂层管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电泳分析蛋白质中的应用[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2013

[5].张伟,贺艳,刘伟,吴智渊,江峥.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快速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红葡萄酒中酪蛋白过敏原[J].分析化学.2013

[6].孙彬彬.交联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的制法及其应用[J].浙江化工.2012

[7].李长伟.大分子印迹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

[8].张锡兰,袁金芳,高青雨.可光交联的共聚物肉桂酰化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温敏性[J].应用化学.2005

[9].张锡兰,袁金芳,高青雨.丙烯酸(肉桂酰氧乙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光交联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5

[10].马婷芳.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壳聚糖交联聚维酮水凝胶半互穿网络结构...苞米花PVPP扫描电镜照片不同水油比湿态微球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pm制得的凝胶微球交联PVP凝胶微球湿态时的光学显微镜照...粒子邻策照片

标签:;  ;  ;  ;  ;  ;  ;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论文_魏亚娜,陈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