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能: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安徽实践探析论文

王能能: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安徽实践探析论文

[摘 要]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主要包括科技战略观、科技制度观、科技民生观、科技产业观和科技人才观五个方面。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如主体单一、成果分布不均衡、成果产业转化率不乐观以及人才资源短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所以及科技资源共享、人才需求等角度阐释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于安徽省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创新;安徽省;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出了很多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新思想,并作了重要论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要摆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刻学习和理解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对于安徽省贯彻落实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安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中国具体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国各届领导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背景下,对我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核心,根据全球科技呈现出的新形势和新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科技战略观

2016年5月,习近平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就掌握了主动。我国当前不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关键要依靠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来解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P36)。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推动,“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 ”[2](P25)2018年5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越来越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越来越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3](P36)

CT扫描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扫描对象如果发生形状、位置的变化,会降低CT成像质量。运动伪影主要分为刚体运动伪影和非刚体运动伪影。

(二)科技制度观

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作保障。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振兴我国科技事业,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一切阻碍科技创新思想的制度藩篱。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联动和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正如习近平所说,“科技没有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正因如此,在科技创新的制度层面,我国要加快构建适应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科创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安徽省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单一。安徽省科技创新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造成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格局,不少科技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仍然面临融资困难窘境;第二,省内区域科技创新成果分布不均衡。根据我国科技部网站最新公布,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系统数据显示,一方面,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量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172%。但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登记量区域分布不平衡,合肥、阜阳、芜湖、宣城四市登记科技成果均超过60项,占成果总数66%,但部分地市科技成果登记数还不到10项[7];第三,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科技成果没有走向市场。同时,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如科技人员的收益合法化、高校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第四,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安徽创新创业,但从效果上来看,安徽省科技型人才占比较低,高端人才引进人数不够,人才短板依然明显。如何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科技民生观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科技为人民造福,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落脚点,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必须实现的本质目标。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就是“使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人民群众”[4]。我们发展科技,进行科技创新的目标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同民生的相结合,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更好的惠及民生。众多新科技的产生和发展也源于人民生活的需要,正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便捷化的需求,带动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不断涌现和突破。 ”[2](P25)只有牢固树立起这样的科技创新目标和宗旨,坚持科技创新与民生的融合,才会使得科技创新始终沿着最大程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崇高奋斗目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迈进,造福国家和人民。

(四)科技产业观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无疑是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趋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未来教学的主要方法。所以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并了解如何使用它、驾驭它,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切勿被“牵着鼻子走”,舍本逐末。

(五)科技人才观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要强化创新成果向产业的转化,尤其要促进科技和民生的融合。习近平指出,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促进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把科技转化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让科技创新更多的惠及民生。安徽省的科技创新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和民生的融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准确把握科技转化的方向,同时也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和技术转移等机构,共同开展研发、成果应用与推广等工作。习近平指出,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必须要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不断依靠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剪切滑移本构关系主要有BPE模型、改进的BPE模型[16]、Malvar模型[17]、CMR模型等。针对煤岩体、树脂锚固剂等材料特性,为简化过程分析和理论计算,笔者选取B.Benmorkrane[18]提出的三阶段线性函数描述锚固体-孔壁界面间剪切滑移本构关系,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研究弹性变形阶段锚固剂-围岩界面的剪应力分布规律。三阶段线性模型的剪应力-位移关系如图1所示,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二、安徽省科技创新实践概况

近些年来,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不断强化创新引导发展的理念,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017年,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正式获批和《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安徽省实施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到了新阶段。

(一)取得的重要成果

根据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科技创新思想的论述及其主要内容,结合安徽省科技创新实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生长速度:从第2次刈割时起,每次刈割前随机测定20株植株的高度,对其平均后除以上次刈割到本次刈割的时间,即为这段时间的生长速度;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垦区自1947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垦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农业全面机械化阶段,始终引领着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方向。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安徽实践对策

安徽省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安徽省初步形成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第二,利用自身优势,在科技前沿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量子计算机、墨子号、世界最薄触控玻璃等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相继涌现,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95%;第三,科技创新成果稳步转化,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合肥智能语音产业、芜湖机器人产业、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典型。2017年,安徽省成立了智能制造、大数据、磁性材料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11个项目获批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专项 (居全国第4位),9个项目入选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居全国第 2 位)[5];第四,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良性发展。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了覆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1+6+2”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动机制,“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依据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进行后补助的激励机制,统一指南、发布、受理、论证、公布、平台的“六统一”的管理机制[6]。

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推动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也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效。习近平指出,“在我国,有时会发现创新成果已经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当很多人想把成果转化的创新产品发布出来时总会遇到体制的重重障碍……所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产业转型也面领着很多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角度来看,习近平在2016年的两院院士会议上强调,要想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安徽省拥有一批研发实力雄厚的中央驻皖科研单位,要支持和推动这些机构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科研院所,增加在基础前沿和科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骨干引领作用。”[8]据最新对中科大、合工大和28所省属高校,12家中央驻皖科研院所和28家省属科研院所的统计调查显示,2017年安徽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共转化科技成果347项、转化总收入达8.3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4.4%、81.9%,全省高校共转化科技成果209项,较上年增长17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成倍增长,全省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总收入达6.92亿元,较上年增长 96%[9]。

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人才在科学技术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想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需要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支撑。习近平在2014年的两院院士会议上就提出了尊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思想,强调“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4]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此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安徽省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优化政策顶层设计,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生态,进一步提升政府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正如习近平强调的,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例如,安徽省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银行业机构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应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鼓励科技企业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要形成覆盖企业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链条。”[8]同时,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安徽跨越发展的总目标,统筹全局,对相关政策建立信息反馈长效机制,加强政策评估研究,这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从科技资源共享程度来看,习近平2014年在两院院士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现有的12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9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4家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信息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①。2014年初,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补助实施细则(试行)》,以提高安徽省的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截止到2017年9月,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纳入省共享服务平台的单位达到323家,入网仪器设备2 095台,比上一年增长近20%,但很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仍然没有纳入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散落分布在省内高校和各科研单位,导致机器设备使用率偏低,无法提供共享服务。

最后,从人才需求视角来看,安徽省要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深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善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有研究表明,合肥市企业在科研机构上的短板仍然明显,尤其是其科研机构的R&D研究人员明显紧缺,科技型人才存在短板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问题[10]。因此,安徽省要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大对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突出“高精尖缺”的导向,坚持“不求所有,以用为本”,围绕安徽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需要,放眼全球选人用人,着力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结语

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是我国深入实施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臂膀,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最新行动指南,指明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使命与道路。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的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对地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注 释:

①安徽省科技厅科技统计中心,《2016安徽省科技统计快报》,2016 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中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14.

[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5]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EB/OL].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8/1/19/465923 8578662.html.2018-01-19/2018-08-10.

[6]安徽创新驱动发展“1+6+2”配套政策发挥导向作用[EB/OL].http://www.zjkjt.gov.cn/news/node01/detail0105/2016/0105_72888.htm.2016-08-19/2018-08-16.

[7]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量大幅增长[EB/OL].http://www.most.gov.cn/dfkj/ah/zxdt/201807/t20180727_1 40920.htm.2018-07-30/2018-08-18.

[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安徽经济增长[EB/OL].http://www.most.gov.c n/dfkj/ah/zxdt/201608/t201 60803_127027.htm.2016-08-04/2018-08-20.

[9]高安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增长[EB/OL].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8/08/12/007936157.shtml.2018-08-12/2018-08-22.

[10]翁亚明,王海涛.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

A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cientific Innovation into Anhui Practice

WANG Nengneng

Abstract:Xi Jinping'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oughts mainly include five aspec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ategic outlook,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outlook,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ople's livelihood outlook,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ustry outlook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outlook.Anhui Province has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Xi Jinp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hui Province;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B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5-0016-04

[收稿日期]2018-12-03

[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8JDSZK12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S2015AJRW0109)。

[作者简介]王能能(1985-),男,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与社会。

标签:;  ;  ;  ;  ;  ;  ;  ;  ;  ;  ;  ;  ;  ;  ;  

王能能: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安徽实践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