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俄罗斯“中国学”的显学——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论文

赵静:俄罗斯“中国学”的显学——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儒家文化已经在俄罗斯传播千年之久,沙皇彼得一世在18世纪多次派传教士至华,当时清政府响应俄罗斯请求将俄罗斯馆设在北京,从此儒学文化正式向俄罗斯传播,目前儒家文化已经升级为俄罗斯中国学的显学。该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俄罗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俄罗斯;中国学;传播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与中国边界线有4 000余千米,中俄两国人民在汉代就有了交涉。沙皇彼得一世在18世纪多次派传教士至华,当时清政府响应俄罗斯请求将俄罗斯馆设在北京,从此儒学文化正式向俄罗斯传播。到了20世纪初期,俄罗斯汉学研究和汉语教育获得迅猛发展,俄罗斯也开始广泛传播中国儒学。俄罗斯汉学家贝列罗莫夫在1999年将俄文版 《论语》献给孔子诞辰,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大白兔推出润唇膏,这一跨界玩法大胆又前卫,戳中一批人的老字号情怀,在奶糖润唇膏爆火的背后,恰恰是老字号标新立异的品牌体验。不过,对于年轻理性的消费者而言,这种对老字号品牌的“情结”不会凭空而来。一些网红爆款来得快,去得也快。美加净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一炮打响,拼的是渠道营销,更拼的是锐意创新。

1 中国儒家文化初入俄罗斯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中俄人民开始交往。20世纪40年代后,考古学家在叶尼塞河中游发现了有中国汉代样式的建筑,之后在高加速、里海等地出土汉代文物。13世纪初,蒙古领袖成吉思汗和后代相继远征欧洲,自此中国的火药制造术、印刷术以及茶叶等先后传入俄罗斯。俄罗斯旅行家尼基金在1472年所撰写的《三海航行记》中提到中国,此为关于中国最早的俄文记载。

综上所述,虽然经典作家对时代有不同分法,但他们判断时代的标准具有内在统一性,也就是统一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只是由于语境不同,理论斗争的需要不同,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历史尺度。

20世纪前在俄罗斯传播的汉学,大多属于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工作,重点在古汉语、历代经济、古代史以及古典文学等领域,语言学家通常会根据印欧语系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分析。20世纪的俄罗斯汉学极为注重对汉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在现代学科领域明确选题,将学术活动创建在学科基础上[1]。俄罗斯汉学在20世纪分为两大学派,即古典汉学派,该学派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与古汉语文学;汉学新派,该学派主要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俄罗斯研究会与汉学家协会间的合作逐渐加强。

可将俄罗斯汉学研究历史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之前的中国学、汉学;第二阶段为汉学[3]。19世纪末期,俄罗斯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春秋》《诗经》《论语》以及《孟子》等儒家经典先后被翻译为俄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汉学家尼特费德林出版了《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1971年,俄罗斯召开“苏联中国学迫切问题”,提出需进一步扩大汉学研究基础,期间比较重要的儒学研究者为。

2 俄罗斯传教士和中国儒学

首先,列昂节夫,1743年来华,于1963年创办了圣彼得堡满汉语学校,其编撰的《中国思想》被称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备受欧洲汉学界的好评。列昂节夫一生中编写了20多部中国思想与文化书稿,是俄国汉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其次,比丘林。在华期间先后编撰了大量多语辞典、双语词典,其所编写的汉饿辞典,目前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院中收藏有5种。因为比丘林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学研究成就,所以在1829年被当选俄国科学院东方文学院士,并在1831年任命巴黎亚洲协会会员。比丘林在1839年发表了《孔子首创中国史法》,做出中国历史春秋笔法恒久性与正统性的论证,其学术价值非常高。再次,瓦西里耶夫。在《论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意义》中,瓦西里耶夫表明,而过还不是特别了解中国,就算是知识界与学术界的高层次阶层,依旧无法透彻地了解中国[2]。1880年,在《中国文学史概论》中,瓦西里耶夫分析了儒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并提出忠诚、人道以及秩序等是中国文学历年中最为关键的,且儒学是一种从革命民主的学说向顺从且有弹性演变的一种理论,目前中国社会生活已经深深打上儒学烙印,此为中国文学的根本。最后,格奥尔吉耶夫斯基。他要求对中国美学与民族观点中所提倡的中国精神原则进行研究,表明只有这样才可以对中国文化进行客观理解与评价。格奥尔吉耶夫斯基在俄罗斯传播儒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的生活原则》中,格奥尔吉耶夫斯基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道德家以及哲学家,并提出孔子具有为博得周围人尊敬所具备的所有品质。

3 俄罗斯汉学家的儒学研究

三十岁的夏小凡,容颜憔悴,神情坚忍。眼睛倒是一如既往的美丽,只是神秘幽深,如静静的潭水,摸不透她在想什么。

《论语》是中国儒学核心经典,同时也是孔子言论的整体汇编,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成书。虽然《论语》在俄罗斯的译本历史仅130多年,然而,翻译版本却非常丰富,由此可见儒学在俄罗斯传播过程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6]。

维塔利·鲁宾,多年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1963年,鲁宾在对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史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法家与儒家主要代表两种对立政治学说,认为尽管法家提出了治国方略,但没有人生意蕴,儒家通过自身道德观与人本主义提供了具备精神价值的手段,其观点在莫斯科演讲中有所表露。然而,该观点在当时备受苏联政治气候的批判。鲁宾迁至以色列前后,对孔子所赞誉的叔齐和伯夷隐退的深刻含义进行反复研究,并且让对比了孔孟、王充、司马迁等人对叔齐、伯夷的态度后提出:隐退主要是表达君子独立最具说服力的一种方式。外在责任和内在纯洁意义相同,而且叔齐和伯夷已达到其目的。鲁宾在传播儒学的意义中明确说明,世界哲学包括儒学哲学,儒学哲学随着世界哲学的演变而发展,且民族特征非常明显,该特征主要是由中国文化与历史发展趋势所决定。也就是说,高度具体化儒学是具有任性的一种世界哲学[5]。

沙俄时期《论语》译本包括瓦西里耶夫与波波夫所翻译版本。其中波波夫在其译本中指出:《论语》有着极为简洁、模糊的语言,使大量中国注释家陷入注释的困境,最终放弃解读《论语》。所以,若想顺利搞懂儒学结构规律并非易事。俄译本《论语》的出版,可以说奠定了俄罗斯学界波波夫的地位。

4 《论语》在俄罗斯的译本

阿列克谢耶夫,生于彼得堡,1923年被称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列克谢耶夫一生在彼得堡大学任教,发表260余种汉学著作,有关儒学专题与中国文化的著作,比方说,《现代中国概论》《巴黎汉学》以及《俄国东方学在国外》等,阿列克谢耶夫数次在德国、法国讲学,被美国提升为东方学会会员,在国际汉学界中声誉显著[4]。

4.1 沙俄时代译本

贝列罗莫夫,被誉为“俄罗斯的孔夫子”,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表了儒学译著《中国政治历史上的法家与儒家》《孔夫子的格言》以及《孔夫子:生活、命运及学说》等。贝列罗莫夫是欧亚主义者,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圣人孔夫子与东方文明,并表示,俄罗斯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汲取中国孔夫子儒家文化,贝列罗莫夫不断研究《商君书》《论语》等中华经典,认为是对经典原文理解的失误,才会造成西方汉学研究的停滞,所以应不断深入中国儒家文化。

4.2 苏联时代译本

苏联时期《论语》译本包括阿列克谢耶夫与克里夫佐夫所翻译版本。阿列克谢耶夫所翻译版本为残本,由于政治原因,阿列克谢耶夫并未完全翻译出《论语》,但他对儒学的崇敬不言而喻。临终前,阿列克谢耶夫叮嘱后人在其墓碑上刻“不愠”二字,由此可见其对儒家文化的痴迷。

4.3 俄罗斯时代译本

俄罗斯时期《论语》译本主要是贝列罗莫夫翻译版本。贝列罗莫夫一生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进行研究,将《论语》用俄语注释出来,并将《论语》俄文译本献给了孔夫子2 550冥诞,被学术界成为目前为止俄罗斯最为系统、最为完善的《论语》译本,贝列罗莫夫也因此获得“最杰出的科学活动家”荣誉。

以数学课堂的小结环节为例,课堂小结并不一定需要由教师来完成,完全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回顾该节课的收获,这也是留白艺术运用的一种方式.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并且这种建构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并非完全一致[10].鉴于此,即使是上同一节课,不同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更反映出在课堂小结处留白的意义.数学教师应给学生机会自主梳理,在学生小结基础上适当补充即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价值.

5 结语

目前,中国儒家文化已融入俄罗斯文化与经济发展中,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追寻“和而不同”的儒学含义,明晰儒学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动态,此为俄罗斯儒学研究者的任务之一,对儒学文化的研究为中俄建设性跨文明对话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嵇钧生.莫斯科的孔夫子嵇辽拉——记俄罗斯孔子基金会主席列·谢·贝列罗莫夫[J].俄罗斯学刊,2013(4):69-78.

[2]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J].俄罗斯文艺,2005(3):41-48.

[3]陈慧麒.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05,1(1):10-13.

[4]李丽.从“东方学”“汉学”“儒学”概念的嬗变看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J].济宁学院学报,2018,39(1):13-16.

[5]褚肖依.新时代儒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曲阜)论坛综述[J].青年记者,2018(3):48-50.

[6]徐层珍.儒家经典译介的文化自觉理念缺失及应对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34(1):101-106.

The Prominent Study of Russian"Chinese Studies"The Spread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Russia

ZHAO Jing,WANG Dan
(The Tourism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60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has been spreading in Russia for thousands of years.Czar Peter I sent missionaries to China many times in the 18th century.At that time,the Qing government responded to Russia's request that the Russian Pavilion be located in Beijing.Since then,Confucianism culture has been officially spread to Russia.At present,Confucian culture has been upgraded to Russian and Chinese studies.This study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Russia.

Key words:Confucian culture;Russia;Chinese study;Dissemination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4(b)-0161-0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项目课题《基于珲春口岸需求的“外语+艺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JGJX2018B41);2018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民办高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JX2018D409)。

作者简介:赵静(1982-),女,满族,吉林吉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赵静:俄罗斯“中国学”的显学——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