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建筑结构论文_崔晓明,包宇航,张世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在役建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数值,框架结构,鉴定,结构。

在役建筑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明,包宇航,张世凯[1](2015)在《在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在役建筑因存在安全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而需要改造和加固。而在役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往往会面临加固改造方案是否合理、加固后的建筑是否满足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等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某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抽柱改造为实例,开展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李伟,刘思民,张世凯[2](2015)在《在役建筑结构加固后的失效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根柱和一跨梁为例,采用蒙特卡洛法,将混凝土和钢筋的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作为可靠性分析的随机变量,以混凝土单元应变作为柱的可靠度分析指标,以裂缝宽度作为梁可靠度分析指标,对加固前后的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可以保证结构可靠度。(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张庆凯[3](2014)在《在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及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在役建筑因存在安全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而需要改造和加固。而在役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往往会面临加固改造方案是否合理、加固后的建筑是否满足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等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某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抽柱改造为实例,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SATWE和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原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并重点分析了结构的剪重比、位移比、结构整体的刚度分布及地震反应,并对原结构梁、柱的受力做了分析。SATWE分析结果表明,原结构设计是合理的;通过将两种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的对比发现,两种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构位移基本相同;两种计算结果下同一构件的内力差异略大,但构件之间及构件不同位置处内力差异率近似相等。因此,SATWE计算结果可以采用。2、运用SATWE有限元软件对拟改造后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SATWE对原结构的计算结果做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抽柱改造会结构的刚度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并导致局部构件内力骤变。并通过分析,确定了结构加固的关键问题:框架柱轴压比超限问题以及框架梁承载力验算和加固。3、根据SATWE对结构拟改造前后的计算结果,结合结构加固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关规范,针对薄弱的柱的加固采用外包角钢法,针对薄弱的梁的加固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并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加固方案;设计了改造后形成的大跨大空间结构中所用的预应力梁。4、通过文献查找和理论研究,确定将混凝土和钢筋的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作为可靠性分析的随机变量;确定以混凝土单元应变作为柱的可靠度分析指标,确定以裂缝宽度作为梁可靠度分析指标,以一根柱和一跨梁为例,对加固后的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分析结构表明,加固方案可以保证结构可靠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12-24)

黄光辉[4](2014)在《在役建筑玻璃幕墙结构胶检测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常用的几种在役玻璃幕墙结构胶检测方法在检测效率、准确性、实用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研究对于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优缺点,为在役玻璃幕墙结构胶无损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4年03期)

郭陆军[5](2014)在《某在役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对结构性能影响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稳步增长以及建筑市场的逐渐好转,很多大城市中的停缓建工程(烂尾楼)也都重新启动,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和改造加固工作。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结构加固改造的整体分析的研究尚不完善。现行规范对加固的整体分析也提及不多。本文对在役高层建筑的加固改造整体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建筑物加固改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结构加固改造的具体方法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对实例工程进行了检测鉴定;借助PKPM软件和SAP2000软件,对加固前的结构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结构在加固前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情况;对结构加固后可能引起的整体性能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加固改造前后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加固改造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对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后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地震条件下的加固后结构进行整体性分析,并分别对不同地震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主要是对结构的加固改造进行整体分析,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将为今后相关类似的结构加固改造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月冲[6](2012)在《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物的数量及总建筑面积也随之增多。建筑规模的激增和应用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使生活更加的快捷方便,但相应的房屋安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建筑结构服役时间的不断延长,老旧的建筑结构相应增多,因此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对在役建筑结构进行可靠性评价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为维修加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将BP神经网络引入到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当中。首先,通过利用现有的结构可靠性评价鉴定标准和相关的研究资料,构建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模型。再次,通过对结构可靠性的评价,并引入结构整体损伤指标,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在役建筑结构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结合神经网络原理,并运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和有关程序,以实现在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价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论文最后用工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在役建筑结构进行可靠性评价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可为相关的决策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2-06-01)

肖煌俊,刘卫东,杨伟波,谈晓青[7](2010)在《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砖砌体结构现有承载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照古方法,加入糯米浆拌制石灰砂浆和石灰黏土砂浆,用这两种砌筑砂浆和水泥砂浆分别与历史建筑拆除下的人工砖砌成短柱,进行轴心抗压试验,计算出砌体现有承载力,并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考虑3组砌体的材料匹配性,依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给出的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提出了应用于历史保护建筑砖结构现有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0年11期)

杨伟波,刘卫东,苏海华[8](2009)在《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结构时变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某历史保护建筑物,根据不同时期(相隔十年)的结构检测鉴定结果,分析了建筑物服役过程中其材料、构件性能、结构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造成构件损坏的主要原因。鉴定结果认为,建筑物整体性依然良好,满足历史建筑物保护和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同时,结合建筑物现状分析了其结构时变安全性,为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09-11-28)

夏树威[9](2007)在《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升级,煤炭生产任务也不断加大。但我国早期在役矿区生产建筑存在着生产安全隐患,尤其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基于此,煤炭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煤炭矿区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特种工业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加固研究较少。因此,如何灵活运用现有规范和技术,使之适用于比较特殊的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是一个很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课题。本文结合平顶山某煤矿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项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方法。第二章通过病害调查及病害成因分析,提出了预防病害的措施。第叁章根据矿区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较具体的结构检测方法。针对混凝土强度在结构检测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测强方法。第四章考虑到矿区结构鉴定中的大量模糊信息,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进行鉴定。第五章针对一种建筑物或是一个构件可有多种加固方案的情况,利用属性识别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加固优选方法,并在综合加固优选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的加固思想。目前,煤炭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显得很必要。本文的研究对此类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07-04-01)

于波,于海峰,姜灏[10](2005)在《在役建筑结构增层改造的健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判断建筑物是否能够增层改造的有关因素的健康检测的方法,经过检测分析,该楼结构完好,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上有部分潜力,可以增层。(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5年21期)

在役建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一根柱和一跨梁为例,采用蒙特卡洛法,将混凝土和钢筋的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作为可靠性分析的随机变量,以混凝土单元应变作为柱的可靠度分析指标,以裂缝宽度作为梁可靠度分析指标,对加固前后的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可以保证结构可靠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在役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崔晓明,包宇航,张世凯.在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2015

[2].李伟,刘思民,张世凯.在役建筑结构加固后的失效概率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5

[3].张庆凯.在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及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4].黄光辉.在役建筑玻璃幕墙结构胶检测方法综述[J].四川建材.2014

[5].郭陆军.某在役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对结构性能影响的分析研究[D].广西大学.2014

[6].王月冲.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D].河北工程大学.2012

[7].肖煌俊,刘卫东,杨伟波,谈晓青.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砖砌体结构现有承载力试验[J].建筑结构.2010

[8].杨伟波,刘卫东,苏海华.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结构时变安全性分析[C].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9

[9].夏树威.矿区在役储、装、运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D].河南理工大学.2007

[10].于波,于海峰,姜灏.在役建筑结构增层改造的健康检测[J].山西建筑.2005

论文知识图

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程序图结构使用期与失效概率的关系一1植抗剪一摩擦筋加固某桥桥面1 在役楼房层数的年代分布项目组织结构的役使作用机理Figure4-...国内外的古老生土建筑

标签:;  ;  ;  ;  ;  ;  ;  

在役建筑结构论文_崔晓明,包宇航,张世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