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中部瓶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中部瓶体与上部瓶体、下部瓶体之间均设置挡板,中部瓶体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下部瓶体以挡板为中心设置两对挡圈,挡板的外周设置旋钮,旋钮内周设置一对插条,上部瓶体上端均匀分布输液管支路,支路挡板上设置通孔,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流量控制管,下部瓶体的下端设置输液管;为患者输液可一次性挂多瓶,并且提前按照顺序放置,不必输液中途换液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节约医疗资源,设置多个外接插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外接若干条支路;根据刻度,对输液速度进行监控,而且便于记录,有利于很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是由: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输液管支路(3)、密封板(4)、流量控制管(5)、输液管(6)、固定支架(7)、密封圈(8)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筒形的中部瓶体(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倒圆桶形的上部瓶体(1.2)和漏斗形的下部瓶体(1.1),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的外周两侧之间对称设置一对E形的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的三个水平杆末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上部瓶体(1.2)、中部瓶体(1)和下部瓶体(1.1)的外周,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通过固定支架(7)连为一体构成滴速观察瓶,中部瓶体(1)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的下端、下部瓶体(1.1)上端之间均横向设置圆形的挡板(2.1),所述的两个挡板(2.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支路挡板和流量挡板,中部瓶体(1)外周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外周下端、下部瓶体(1.1)外周上端以对应的挡板(2.1)为中心对称设置两对圆环形的挡圈(1.3),圆环形的挡圈(1.3)的单侧截面为L形,挡圈(1.3)的内壁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空腔,挡板(2.1)的外周设置圆环形的旋钮(2),圆环形的旋钮(2)的单侧截面为倒U形,旋钮(2)的U口端朝向挡板(2.1),旋钮(2)内周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圆环形的插条(2.2),插条(2.2)位于所述的滑动空腔内,旋钮(2)、挡板(2.1)和插条(2.2)一体成形;上部瓶体(1.2)上端均匀分布输液管支路(3),输液管支路(3)的下端设置密封圈(8),输液管支路(3)下端的密封圈(8)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支路挡板的上表面接触,支路挡板上设置竖向的通孔,支路挡板的上下两端端面边缘处均设置圆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密封圈(8),凹槽内的密封圈(8)的外周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内壁接触;中部瓶体(1)的下端内与下部瓶体(1.1)的上端内均设置密封板(4),所述的流量挡板位于一对密封板(4)之间,流量挡板两端端面与一对密封板(4)接触,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圆心处均设置螺纹通孔,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设置螺纹,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流量控制管(5),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均匀分布进液孔,流量控制管(5)的下端面设置出液口,下部瓶体(1.1)的下端设置输液管(6),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密封板(4)和密封圈(8)为同心圆。
设计方案
1.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是由: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输液管支路(3)、密封板(4)、流量控制管(5)、输液管(6)、固定支架(7)、密封圈(8)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筒形的中部瓶体(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倒圆桶形的上部瓶体(1.2)和漏斗形的下部瓶体(1.1),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的外周两侧之间对称设置一对E形的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的三个水平杆末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上部瓶体(1.2)、中部瓶体(1)和下部瓶体(1.1)的外周,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通过固定支架(7)连为一体构成滴速观察瓶,中部瓶体(1)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的下端、下部瓶体(1.1)上端之间均横向设置圆形的挡板(2.1),所述的两个挡板(2.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支路挡板和流量挡板,中部瓶体(1)外周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外周下端、下部瓶体(1.1)外周上端以对应的挡板(2.1)为中心对称设置两对圆环形的挡圈(1.3),圆环形的挡圈(1.3)的单侧截面为L形,挡圈(1.3)的内壁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空腔,挡板(2.1)的外周设置圆环形的旋钮(2),圆环形的旋钮(2)的单侧截面为倒U形,旋钮(2)的U口端朝向挡板(2.1),旋钮(2)内周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圆环形的插条(2.2),插条(2.2)位于所述的滑动空腔内,旋钮(2)、挡板(2.1)和插条(2.2)一体成形;
上部瓶体(1.2)上端均匀分布输液管支路(3),输液管支路(3)的下端设置密封圈(8),输液管支路(3)下端的密封圈(8)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支路挡板的上表面接触,支路挡板上设置竖向的通孔,支路挡板的上下两端端面边缘处均设置圆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密封圈(8),凹槽内的密封圈(8)的外周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内壁接触;
中部瓶体(1)的下端内与下部瓶体(1.1)的上端内均设置密封板(4),所述的流量挡板位于一对密封板(4)之间,流量挡板两端端面与一对密封板(4)接触,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圆心处均设置螺纹通孔,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设置螺纹,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流量控制管(5),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均匀分布进液孔,流量控制管(5)的下端面设置出液口,下部瓶体(1.1)的下端设置输液管(6),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密封板(4)和密封圈(8)为同心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板(4)由圆形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圆环形板构成,圆形板与圆环形板一体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支路(3)为1~5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路挡板上方或下的滴速观察瓶上设置指示针,支路挡板外侧的旋钮上设置1~5的档位序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7)的材质采用硬质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2.1)的直径大于中部瓶体(1)、或下部瓶体(1.1)、或上部瓶体(1.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控制管(5)为空腔圆柱体、或空腔倒圆锥体、或空腔圆台体,其中的一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如下的问题:一、效率低下,有的患者需要一次性输多瓶液体,需要中途换药,造成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二、目前有的输液器有两根支路管,但是有的病人只需输一瓶,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或者有的输多瓶,支路不够一次性全部设置好,需要在中途换药,造成了治疗过程中的不方便;三、开关不方便:从一条支路向另外一条支路切换,需要先关掉输完的支路,再打开下一条支路,过程不方便;四、存在医疗隐患:某些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会一次性打开多条输液支路,某些液体可能会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输会对人体完成很大的危害;五、输液的速度无法进行定量设置。
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输液器结构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为患者输液可一次性挂多瓶,并且提前按照顺序放置,不必输液中途换液体;降低医疗风险,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输液速度控制及输液方向控制装置,是由:中部瓶体、下部瓶体、上部瓶体、挡圈、旋钮、挡板、插条、输液管支路、密封板、流量控制管、输液管、固定支架、密封圈构成;圆筒形的中部瓶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倒圆桶形的上部瓶体和漏斗形的下部瓶体,中部瓶体、下部瓶体和上部瓶体的外周两侧之间对称设置一对E形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三个水平杆末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上部瓶体、中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的外周,中部瓶体、下部瓶体和上部瓶体通过固定支架连为一体构成滴速观察瓶,中部瓶体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的下端、下部瓶体上端之间均横向设置圆形的挡板,所述的两个挡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支路挡板和流量挡板,中部瓶体外周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外周下端、下部瓶体外周上端以对应的挡板为中心对称设置两对圆环形的挡圈,圆环形的挡圈的单侧截面为L形,挡圈的内壁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空腔,挡板的外周设置圆环形的旋钮,圆环形的旋钮的单侧截面为倒U形,旋钮的U口端朝向挡板,旋钮内周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圆环形的插条,插条位于所述的滑动空腔内,旋钮、挡板和插条一体成形;
上部瓶体上端均匀分布输液管支路,输液管支路的下端设置密封圈,输液管支路下端的密封圈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支路挡板的上表面接触,支路挡板上设置竖向的通孔,支路挡板的上下两端端面边缘处均设置圆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密封圈,凹槽内的密封圈的外周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内壁接触;
中部瓶体的下端内与下部瓶体的上端内均设置密封板,所述的流量挡板位于一对密封板之间,流量挡板两端端面与一对密封板接触,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的圆心处均设置螺纹通孔,流量控制管的外周设置螺纹,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流量控制管,流量控制管的外周均匀分布进液孔,流量控制管的下端面设置出液口,下部瓶体的下端设置输液管,中部瓶体、下部瓶体、上部瓶体、挡圈、旋钮、挡板、插条、密封板和密封圈为同心圆。
所述的密封板由圆形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圆环形板构成,圆形板与圆环形板一体成形
所述的输液管支路为1~5条。
所述的支路挡板上方或下的滴速观察瓶上设置指示针,支路挡板外侧的旋钮上设置1~5的档位序号。
所述的固定支架的材质采用硬质塑料
所述的挡板的直径大于中部瓶体、或下部瓶体、或上部瓶体的直径
所述的流量控制管为空腔圆柱体、或空腔倒圆锥体、或空腔圆台体,其中的一种
工作原理:输液管支路按照指定的顺序分为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支路挡板上的通孔默认位置处于第一支路下方;
挂一瓶液体时:将第一支路与输液瓶连接,输液瓶内的液体通过支路挡板上通孔进入中部瓶体内,中部瓶体内的液体通过流量控制管上的进液孔进入流量控制管内,经流量控制管下方的出液口流入下部瓶体,下部瓶体内的液体经输液管流出;
一次性挂多瓶液体时:将输液管支路按照输液的顺序与输液瓶对应连接,第一瓶液体输完后,需要切换第二瓶液体时,一只手捏住滴速观察瓶两侧的固定支架,另一只手顺时针转动位于滴速观察瓶上端的旋钮,旋钮带动支路挡板转动,当旋钮上的档位序号2位于指示针下方或上方时,支路挡板上的通孔位于第二支路的下方,第二输液瓶内的液体通过支路挡板上的通孔进入中部瓶体内,中部瓶体内的液体通过流量控制管上的进液孔进入流量控制管内,经流量控制管下方的出液口流入下部瓶体,下部瓶体内的液体经输液管流出;按照以上操作步骤至完成输液后,一只手捏住滴速观察瓶两侧的固定支架,另一只手逆时针转动位于滴速观察瓶上端的旋钮,旋钮带动支路挡板转动,当旋钮上的档位序号1位于指示针下方或上方时,支路挡板上的通孔处于默认位置;
需要加快输液速度时,一只手捏住滴速观察瓶两侧的固定支架,另一只手顺时针转动位于滴速观察瓶下部旋钮,旋钮带动流量控制挡板转动,由于流量控制挡板上方和下方的密封板对流量控制管起到固定作用,流量控制挡板转动的同时带动流量控制管向上移动,流量控制管向上移动的同时流量控制管上的进液孔逐渐露出,随着进液孔的增多,输液速度随之变快;需要降低输液速度时,逆时针旋转滴速观察瓶下部旋钮,旋钮带动流量控制挡板转动,由于流量控制挡板上方和下方的密封板对流量控制管起到固定作用,流量控制挡板转动的同时带动流量控制管向下移动,流量控制管上的露出的进液孔逐渐减少,输液速度随之变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输液可一次性挂多瓶,并且提前按照顺序放置,不必输液中途换液体;降低医疗风险,节约医疗资源,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外接插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外接若干条支路;根据刻度,对输液速度进行监控,而且便于记录,有利于很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高效集约合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安全、操作方便,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输液管支路3、密封板4、流量控制管5、输液管6、固定支架7、密封圈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圆筒形的中部瓶体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倒圆桶形的上部瓶体1.2和漏斗形的下部瓶体1.1,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的外周两侧之间对称设置一对E形的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的三个水平杆末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上部瓶体1.2、中部瓶体1和下部瓶体1.1的外周,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和上部瓶体1.2通过固定支架7连为一体构成滴速观察瓶,中部瓶体1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的下端、下部瓶体1.1上端之间均横向设置圆形的挡板2.1,所述的两个挡板2.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支路挡板和流量挡板,中部瓶体1外周的上下两端与上部瓶体1.2外周下端、下部瓶体1.1外周上端以对应的挡板2.1为中心对称设置两对圆环形的挡圈1.3,圆环形的挡圈1.3的单侧截面为L形,挡圈1.3的内壁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空腔,挡板2.1的外周设置圆环形的旋钮2,圆环形的旋钮2的单侧截面为倒U形,旋钮2的U口端朝向挡板2.1,旋钮2内周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圆环形的插条2.2,插条2.2位于所述的滑动空腔内,旋钮2、挡板2.1和插条2.2一体成形;
上部瓶体1.2上端均匀分布输液管支路3,输液管支路3的下端设置密封圈8,输液管支路3下端的密封圈8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支路挡板的上表面接触,支路挡板上设置竖向的通孔,支路挡板的上下两端端面边缘处均设置圆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密封圈8,凹槽内的密封圈8的外周与所述的滴速观察瓶的内壁接触;
中部瓶体1的下端内与下部瓶体1.1的上端内均设置密封板4,所述的流量挡板位于一对密封板4之间,流量挡板两端端面与一对密封板4接触,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圆心处均设置螺纹通孔,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设置螺纹,流量挡板和一对密封板4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流量控制管5,流量控制管5的外周均匀分布进液孔,流量控制管5的下端面设置出液口,下部瓶体1.1的下端设置输液管6,中部瓶体1、下部瓶体1.1、上部瓶体1.2、挡圈1.3、旋钮2、挡板2.1、插条2.2、密封板4和密封圈8为同心圆。
所述的密封板4由圆形板上表面边缘处设置圆环形板构成,圆形板与圆环形板一体成形。
所述的输液管支路3为1~5条。
所述的支路挡板上方或下的滴速观察瓶上设置指示针,支路挡板外侧的旋钮上设置1~5的档位序号。
所述的固定支架7的材质采用硬质塑料。
所述的挡板2.1的直径大于中部瓶体1、或下部瓶体1.1、或上部瓶体1.2的直径。
所述的流量控制管5为空腔圆柱体、或空腔倒圆锥体、或空腔圆台体,其中的一种。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625.5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1386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M5/168
专利分类号:A61M5/168;A61M5/40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申请人地址: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华夏西路2号
发明人:史雪玲;禹九岭;陈凤凤;赵玲艳;胡趁晓;梁菡菡;周义娜;史萌;高张艳;常晓红;鲜彦彦;赵显菊;马娟娟;胡文婷;潘方方;朱琳杰;宋皓;张明德
第一发明人:史雪玲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代理人:李世平
代理机构:41169
代理机构编号:洛阳高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挡圈论文;